当前位置 首页 我本闲凉 160 第160章 再居一品

《我本闲凉》160 第160章 再居一品

作者:时镜 字数:2396 书籍:我本闲凉

  庆安十三年七月, 匈奴议和事有变,顾觉非领理蕃堂差事, 与陆锦惜成婚,官仅五品;

  同年九月, 长江下游秋汛猛烈, 领汛后赈灾之事, 筹措粮款, 得江南民心无数;

  庆安十四年初, 京官考绩,顾觉非得上品, 兼任翰林院侍读学士, 赐南书房行走,官正四品;

  同年七月, 回鹘、吐蕃等国使臣入夏,理蕃堂领接待事宜,议定和约,开边贸互市, 永以为好;顾觉非升任礼部左侍郎, 兼掌理蕃堂事,官正三品;

  同年十二月,原吏部尚书高迁受贿案发, 原吏部左侍郎姚峰升吏部尚书, 顾觉非改任吏部左侍郎;

  庆安十五年三月, 原东阁大学士康信远乞休, 上允之,补顾觉非为东阁大学士;

  同年八月,因才学卓绝,特点为江南乡试主考官,掌秋闱事,查钱放科举舞弊案;

  庆安十六年二月,钦点为会试总裁官,掌春闱事;

  同年十月,鲜卑、大月各族归顺,理蕃堂正式更名为理蕃院,掌番邦税款、户丁、驿站、边贸等事,封顾觉非为理蕃院尚书,从一品;

  同年十二月,保和殿大学士、太师顾承谦因老病乞休,保和殿大学士缺出,补理蕃院尚书顾觉非为保和殿大学士,入内阁辅政。

  敕封的诏书下达时,陆锦惜正坐在窗下与才乞休不久的顾承谦下棋,屋子里烧着地龙,暖热的一片。

  她棋艺一般。

  但顾承谦的棋艺却很精湛,一子一子耐心地落着,没一会儿便将她所持黑子困死。

  花甲之年的顾承谦,已然显出几分龙钟的老态。

  灰白的脸上皱纹一道一道地挤着,整整齐齐梳好束起的头发也已经一片雪似的白,就连执着棋子的手掌,也有些颤抖。

  他膝上搭着厚厚的绒毯,已是畏寒之极。

  虽然才过去三年半,可当初那个叱咤风云的老太师,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顾觉非仕途平步的这几年里,他以看得见的速度老去。

  人们说他是在给自己的儿子让路,渐渐地淡出朝廷的权力中心,也渐渐以病为由不参加朝议,然后便是前些天的乞休致仕了。

  单单从表面上看起来,的确是一轮新老之间的权力更迭,顾氏一门需要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掌家人。

  可落在陆锦惜眼底,却不是这么回事。

  身为顾觉非枕边人的她,对这三年多来父子俩的争斗,看得再清楚不过——

  老太师从来没有要为顾觉非让路。

  他是被顾觉非逼着,一步一步,一点一点,淡出了那个他并不想离开的权力中心,而后终于被现实磋磨,认识到了自己已经被儿子取代的残酷真相……

  所谓的“乞休”,不过是双方最后的体面。

  顾觉非到底是个狠角色。

  这几年来,陆锦惜也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甚至有时候也会半开玩笑地想一想: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去招惹了他?

  只是木已成舟,她是在顾觉非贼船上了。

  船越来越远,周围都是水,跳也跳不下去,只好跟着这船,一路努力地往前走了。

  “啪嗒。”

  思索了良久之后,她手指间的黑子转了好几圈,才终于落到了棋盘的一角上。

  顾承谦一看就摇了摇头,苍老的声音已经像是塞北裹了沙的风:“你的棋艺,这几年来,也没有半点长进。”

  懂了。

  只是她已经输了。

  陆锦惜无奈地投了子,摇摇头,却笑起来:“锦惜哪儿能与您比?打小没怎么学,脑袋也不够用,天生不是下棋的料。能跟您杀到中盘,已算是大大的进步了。”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

  雕窗外的景致换了三茬儿,眨眼又是瑞雪覆盖的隆冬了。

  顾承谦听了她这般的话,虽知道她是恭维,却也难得轻松地笑了一笑,便要起身。

  陆锦惜忙过来相扶。

  顾承谦颤巍巍地,敲了敲自己的膝盖,叹气道:“还亏得你当年送来了药和方子,不然这腿疾,哪里又熬得过去?年纪越来越大,风寒的毛病倒是渐渐好了不少。”

  当年是陆锦惜为老太师贺寿,特意请回生堂鬼手张开了药方。但事实上,陆锦惜知道,这方子顾觉非也有的。

  只不过……

  一想起这父子两人之间的事情,她心里面也有一种莫名的复杂。

  这三年半,顾觉非在朝堂上风生水起,可以说是如今大夏朝野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他摒弃了自己素来与人为善的作风。

  自打理理蕃院的事情以来,颇有铁面无私之风,又兼有皇帝信任,结交志同道合之友,已成了一代新巨擘。

  陆锦惜在后宅中,也不是无所事事。

  陕西盛隆昌那边的生意越做越大,又因为陆锦惜嫁了顾觉非这个恰好管着理蕃堂的,所以盛宣聪明地继续同陆锦惜合作。

  原本她第一次与其合作的股本,折价入股继续进行后面的合作。

  这些年边关的形式见好,大夏都城已颇有四方来朝的宏伟气象,边关上的贸易自然也更加频繁。随着回鹘、吐蕃、鲜卑等相继与大夏谈和通商,可贸易的范围也迅速扩大。

  作为这一行的先行者,盛隆昌自然独占鳌头。

  即便是如今挤进来跟着喝汤的人越来越多,可盛隆昌优势已经建立,想倒都难。

  于是陆锦惜不仅迅速地收回了原本从陆氏处借来的嫁妆钱,还在这三年的时间里,让自己手里的银子翻了数十倍。

  吃穿用度,一应不愁。

  这府里头也没有人管她,高兴了,想出门就出门,想游湖就游湖,甚至去年还随着顾觉非一道去江南玩过。

  可以说,日子惬意得不行。

  将军府那边不找麻烦,璃姐儿、琅姐儿、迟哥儿几个年纪渐大,却也时不时来看望她,懂事又听话。

  太师府里人人都知道她是顾觉非心尖尖上那个,更不敢惹她。

  刚出嫁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想看她笑话;可这些年下来,那些个高门权贵、名门淑女,见了她也只有赔笑的份儿。

  加上她处事圆滑,甚少得罪人。

  如此与顾觉非一前一后地呼应,竟是如今京城里最得意的一对儿。

  说什么“脑袋”不够用,想也知道这话不过是自己打趣自己,开个玩笑罢了。

  下棋她不爱。

  可这父子两人间的关系她却看得清楚。

  眼下将顾承谦扶了起来站稳,她只笑道:“您不提这茬儿锦惜都还没想起来,前几日京中有匈奴的商队到了,带了上好的山参。我命人买下来几盒,张大夫说有个方子用这来调养,能让您这冬天过得更舒坦。”

  顾承谦听得心底实在是复杂。

  他一早就知道陆九龄教养的这个女儿很好,可在她嫁给薛况的时候,还不知道有这样好。后来因顾觉非与薛况之间那些隐秘的恩怨,便对陆锦惜怀有几分愧疚。

  未料想,她竟辗转成了自己的儿媳。

  顾觉非的刁钻与狠辣,他身为他的父亲,乃至于官场上的同僚,已经算是领教过了。

  跟这个儿子,他没话可说。

  可对着陆锦惜这周到的儿媳,却是很难不搭理。

  毕竟她温柔贤惠且孝顺,真把他当了长辈看,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体现得淋漓尽致。

  谁能不喜欢她呢?

  甚至可以说,他与顾觉非朝堂上斗成那样,这偌大的太师府还没因此闹得分崩离析,都是因为这府里还有个陆锦惜。

  顾承谦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取了一旁的拐杖来,自己撑着了,苦笑道:“难为你有心了。今天这一盘棋也下完了,你便回去忙你的吧。如今我乞休辞官,已约了计之隐往东湖边赏雪喝茶,该去了。”

  他说着,便已经朝外面走了出去。

  一旁侍立着的太师府大总管万保常连忙跟了上去,往前面张罗出门的暖轿了。

  只是人还没出府门,前院便响起了一声高亢的唱喏——

  “圣旨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理蕃院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妻陆氏锦惜,知书识理,贤良温厚,克佐壸仪,敦睦嘉仁。着即诰封为一品夫人,赐除夕皇宫夜宴列席,钦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