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寒士 第六百九十二章 茶楼驳论

《大明寒士》第六百九十二章 茶楼驳论

作者:欧水苏 字数:1796 书籍:大明寒士

  众人下车,在一间客栈前暂且停歇下来。

  黄三元站在沈康身后,低声笑道:“.公子,来了广东,是否要给家中夫人小姐带些特产?”

  沈康转头看向他,问道:“难道顺德县有什么好物?”

  黄三元笑着拱手道:“公子有所不知,这顺德县的香云纱,可谓一绝。”

  “哦?”沈康有些好奇,转眸看向江柳愖,问道:“江兄见多识广,可曾听过香云纱?”

  江柳愖摇了摇头,道:“名儿响亮好听,却是没听过。”

  黄三元拱手道:“二位公子有所不知,这香云纱制成衣服,穿在身上活动时“沙沙”作响,故名又叫响云纱,乌黑透亮,所以又称为薯莨绸或者黑胶绸,只因染织工艺有限,颜色正面是黑,反面是褐,所以并非广受欢迎。可是此纱穿在身上凉爽怡人柔软轻薄,也算一绝呀。”

  江柳愖点着黄三元笑道:“果真是苏杭出身的,对于丝绸如此了解,这东西听着倒是新鲜。”转头对武阳道:“去买上几匹带上,回头分给家中长辈女眷。”

  武阳拱手道:“是,公子。”

  沈康笑着道:“既然如此奇特,那便去置办两匹吧。”

  黄三元拱手答应下来。

  众人进了客栈,又是一番歇息,一夜无话。

  次日一早,众人总算养足了精神,打算用罢了朝食,便出城上山,一行人来到客栈楼下,在掌柜的指点下,去到了顺德县城中有名的茶楼。

  此楼名叫春祥茶楼,说是茶楼,其实是吃早点的地方。

  现代的广东人素爱一早来到茶楼,点上一壶茶,叫两样点心,闲谈或是看报,不亦乐乎。

  而此时的广东早茶文化,还只是初具规模,一般有闲适时光来茶楼待上一整日的人,多是读书人,或是富贵人家的老爷公子,普通百姓们自然没有这个闲心。

  正所谓“有钱楼上楼,无钱地下蹲”,既然名叫茶“楼”,那一楼门市便用来卖糕点饼铒。楼上中间设厅堂雅座,周边设安静套间,茶价也较高。

  一行人进门便被请上二楼,寻了个安静角落坐下,叫一壶普洱,几样点心,尝试起广东人的这份舒雅闲适。

  隔壁桌坐着三名年轻书生,交谈声音不大,但在安静如此的环境下,还是让人很在意。

  刘源背对三人,抿了一口茶,看向沈康等人,淡淡的笑了一下。

  刘源这笑,并非是没有原因的只因那三人谈论的,是甘泉心学。众人有意无意间,便也就听入耳中。

  一青年道:“老释儒乃一根同枝,予曰同枝,必一根矣,同根同枝,伊尹夷惠,释与我儒,根株两分。”

  江柳愖忍不住轻笑一声,半口普洱险些喷溅出来,王麓操缓缓从怀中拿出他那“怀袖雅物”,在胸前扇了扇,淡然看向江柳愖。

  江柳愖抬手擦擦嘴角,乐不可支,低声道:“并非我存心嘲笑,只是这样陈旧的观点,何必拿出来赘述,还如此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模样,简直就是装模作样。”

  江柳愖所笑,乃是笑其无知又做作,顿了顿,道:“生怕旁人不知读了两年书,哄骗无知妇孺的高谈阔论,没得意思。”

  刘源略微摇摇头,却并不出言教训江柳愖,孩子们有看法,即便不该如此直白,也不能过多干预。

  然而江柳愖这一番尖酸又直白的话落入前方三人耳中,便成了赤果果的挑衅,三人互相看了一眼,一人轻轻将茶杯扔在了桌子上,茶杯中尚有半口茶,也淌了一桌子。

  三人站起身来,扔茶杯的书生眯了眯眼睛,不屑的笑笑,拱手道:“这位小兄台有何指教,何不当面锣对面鼓的说一说?”

  这人说的是字正腔圆的...广东话。

  江柳愖等人只知道他不满,却根本听不懂。沈康唤来黄三元黄三元拱手重复一遍,江柳愖这才起身,利落的拱手回一礼,笑着道:“阁下所言,不过是复述书中之论,毫无新意,若有心辩驳,可否以官话对答?”

  江柳愖向来不是能吃得下亏的主,本来心中就是不认同,又被人问到,当然是毫不退让的。

  此时,一个身穿粗麻衣的老叟轻轻将茶壶盖揭开,夹了一筷子粉果,吃的是饶有兴致,听闻两桌少年的话,与一众食客一般抬眸看去。

  三名少年哼笑,道:“正有此意。”这四个字开始,便用带着口音的官话与江柳愖对话了。

  小二哥拎着茶壶上楼,环视一圈客人的桌子,瞧见有人将茶壶盖掀开,便上前为其添水。

  来到角落老叟身边添水,不由得蹙蹙眉,低声道:“这二楼是贵人们喝茶吃点心的地方,你瞧瞧,那边的读书人要论仗了,您一身粗布麻衣的,快些吃,吃完赶紧走吧。”

  老叟夹着粉果咬在嘴里,囫囵的笑笑,巴拉巴拉嘴边花白的碎发,笑了笑,和善的点点头道:“好好好,加满便好。”

  小二将茶水加满,该说的话也说了,也不好真的变脸将人赶走,只好愤愤的离开。

  另一边,一个青年站起身来,拱了拱手,然后道:“甘泉之学,务求自得者也,世未之能知,其知者且疑其为禅。未知兄台何以为?”

  他以为,甘泉之学是自得之学。但是,时人却以甘泉之学为禅学,不知道你怎么看。

  江柳愖拱了拱手,笑着道:“墨氏兼爱,杨氏为我者,老氏清静自守,释氏究心性命者,彼于圣人之道异,然犹有自得者也。”

  青年笑了笑,道:“阁下以为,甘泉者大,还是阳明者大?”

  江柳愖不假思索的道:“自然阳明者大。”

  青年摇了摇头,道:“阳明者致良知,知行合一,甘泉者随处体认天理,心乎拳大尔,天理无限大,阁下因何以为阳明者大?”

  青年从两种学说的基本思想问,江柳愖略微想了想,下意识的看向了沈康,暗自懊悔昨日应该恶补甘泉学说,而今被人问到这种尖酸问题,他若答不上来,岂不给师长丢脸。

  沈康感觉到了江柳愖的目光,却是没有抬头看他。

  江柳愖抽抽嘴角,回道:“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