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就时论势 第81章 分乡定属

《就时论势》第81章 分乡定属

作者:董双五 字数:2790 书籍:就时论势

  齐桓公元年,三月。曹刿于长勺大败齐军,这是齐桓公继位以来从未有过的失败。

  当齐桓公得知鲍叔牙战败后,沉默了许久,之后他做出一个决定,御驾亲征。

  但是这次朝中尽半数大臣反对,管夷吾抢先说道:“君上,不可再战,国内尚未稳妥,国君亲自出兵恐生变故。”

  桓公发怒说:“军队出师无功,我齐国居然败于鲁国,这以后何以服诸侯?

  这时,鲍叔牙说:“君上,齐、鲁两国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实力不相上下,总体上齐偏强。国与国之间交战尚且分以主客为强弱。从前干时一战,我是主,鲁为客,因此战胜鲁。现在长勺之战,鲁为主,我齐为客,故而齐国失败。况且鲁军这次采取了前所未见的新战法,我军始料未及故而大败。君上眼下敌盛我衰不宜再战。”

  齐桓公见朝中的反对声一片,有些恼火,心想着本以为当上国君后能够自由些,没想到还不如以前自在,想干什么都处处掣肘。

  正当齐桓公就战和问题纠结不休时,鲁庄公的和书由施伯亲自送达齐桓公面前。

  齐桓公看后,顿时打消了开战的念头,虽然此次齐军作战失败了,但却依然获得了大笔战争赔款,且侵占鲁国的土地,鲁国也没有开口去要。

  随后,齐桓公又听取了隰朋的建议,采取“政冷经热”的外交手段,在国家层面上齐鲁两国尽量维持表面的和睦,对于鲁国的土地要求,齐国冷静处理,两国可暂时搁置此事。而民间的商贸往来国家不应阻拦,要维护两国商人的安全。

  最终齐桓公答应了施伯的建议,齐鲁两国达成和解协议,至此长勺之战的影响就告一段落,齐鲁两国的国君都将精力放到国内,齐桓公与鲁庄公两国国君在治国理政方面开始了竞争……

  由于长勺之败,鲍叔牙主动辞去大司田一职务,齐桓公本欲挽留,但仔细想想自己的老师鲍叔牙快年近五十,两鬓斑白。现在齐桓公真觉得鲍叔牙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熬干的药材,不堪重用了。于是答应了鲍叔牙的请求。

  如此一来,这大司田一职便空了下来。齐桓公开始在脑海里仔细搜罗接替鲍叔牙的人选,可是他怎么选都觉得管夷吾最合适,但管夷吾已经身兼双职,若再兼一职岂不是权利过大吗?再者齐桓公怕管夷吾一下子接受不了如此多的重担。

  可管夷吾却主动请命,恳请齐桓公认命他为大司田,周围所有人都鄙夷地看着他,各个眼神里充满了不屑。

  “这……相国不太好吧,你一人身兼三职,相国不觉着累吗?”桓公说道。

  管夷吾笑了笑,说:“为国为君分忧,何谈辛苦二字,若君上信的过臣下,臣下向君上保证,三年内臣定要让齐国的农税收入翻一番。”

  齐桓公思考了一阵子,最终还是答应了管夷吾的请求任命他为大司田。

  从这一刻开始,齐国将要经历长达五年之久的维新之路。五年之后的齐国,将会是一个觉醒的巨人傲立在东方大陆上……

  清晨,天还蒙蒙亮,临淄城却与以往不同,民众纷纷涌上街头,整个技击军全部出动维持城内秩序,顿时喧闹非凡……

  “凭什么要我们离开?我们迁走了这段时间里住哪里啊?国君难道不管吗?”

  “国君为何如此不明事理?好端端的为何要搞什么四民分乡,大家都住一起这么久了,干嘛自找麻烦呢?”

  “听说是国君新拜的相国叫他这么做的。”

  “我看这个政令用不了几天就会废除!”

  “反正我是不走,俺家里还有老娘,三个孩子,谁能经得起这个折腾!”

  管夷吾一大早就指挥技击军展开抚民分乡的工作。很显然从民众们的议论就可以看出管夷吾的分乡之政进行的非常不顺利,现在已经过了三天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居民离开临淄城,城中混乱不堪。

  技击军中的千夫长们忙着维持治安,急着是满头是汗,他们已经三天夜没睡好,管夷吾还命全国军队将战车上交,从齐国各地调来了一千五百辆战车于临淄城外,整齐划一的停放在那,其目的就是方便快速运送民众到达指定地域。

  面对国民的吵闹与指责,管夷吾很是苦恼,“唉!百姓们为何不能理解我的苦衷呢?明明四民分居对他们有好处,可……”

  这时,管夷吾调来二十面直径为五米的大鼓,并与二十个军士一同跳上鼓面,敲击着鼓面。顿时二十通大鼓发出的震震鼓声盖住了人群的吵闹声,百姓们终于安静下来了。

  管夷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国民们,四民杂处与国不利,四民分居乃是必然,诸位在下知道这是有点为难大家,可如果不这么做齐国就强不回来,百姓们也就富不起来。”

  “那请相国给大伙解释这里面有啥好啊?”

  管夷吾寻声望去,见齐桓公与鲍叔牙一身着平民装扮,站在人群当中发问。

  管夷吾微微一笑,扯着嗓子大声说道:“好!本相国就给诸位讲讲,这四民分居有四好,我每说一好,我就敲一鼓!请诸位静听……”

  “第一好!”

  “咚——”鼓声响起,管夷吾深吸一口气开始大声说道:“相语以事,相示以巧。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大伙说说这事不是好事。”

  民众听后窃窃私语,纷纷有所感悟……

  “第二好!”

  “咚——”

  “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作用,省时省力而且又利国利民,这算不算是好事。”

  管夷吾边说边注意观察底下人群的表情变化,发现人们渐渐地都从面红耳赤急躁的样子,逐渐恢复下来开始耐心倾听。管夷吾知道国民开始接纳他的思想了。

  “第三好!”

  “咚——”

  “三是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物而迁焉”,从而造成职业的不稳定性。如此一来便可形成社会稳定,百姓们安居乐业,你们说这是不是好事。”

  百姓们纷纷点头称赞管夷吾……

  管夷吾笑了笑继续说:“第四好!”

  “咚——”

  是无形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你们的子弟们能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专业技能。让后事子孙有理可寻,有事可做,有活可干,不再迷茫。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说道这,底下便响起阵阵掌声……

  管夷吾见大事已定,便派人将事先钦定好的五大乡长叫来吩咐道:“诸位都看到了,各位到了各自的管辖区域也要向我这样与民诉说,不可蛮来,与民相交靠的是真心实意,懂吗!”

  五大乡长一齐拱手作揖道:“下官谨记相国之言!”

  管夷吾满意的点点头,看着底下的国民自发的开始按照自己的职业排列站队,他欣慰地笑了,喃喃细语道:君子与小人都挺可爱嘛!”

  临淄城里二十万的百姓,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按四民分类好了,紧接着管夷吾命令齐国军队用战车运送每个国民到达指定的地点,这项工作一直持续了一个月之久,几乎快把齐军的一千辆战车全都快跑废了。

  这可把大司马姬成父心疼的,他几次上书齐桓公,弹劾管夷吾,可齐桓公每次都只是点点同赞同姬成父的看法,但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做法,侧面赞同了管夷吾的做法。

  临淄城的分乡之事,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已经全部完成,而且并没有激起民变,许多百姓都是自发性的支持分乡。

  临淄城分乡之事完毕之后,紧接着人口为十二万的麦丘也开始了分乡的工作,那时候的齐国总人口为七十万人,因为管夷吾的分乡政令,齐国国内开始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调整。

  齐军出动全部战车辅助百姓迁移,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周边领国的耳里,鲁庄公还曾认为是齐桓公准备调动军队准备找他麻烦的,后来他还命施伯入齐询问事情缘由,后来才得知此事,才放下心来。

  ……

  齐桓公元年,十月,正值秋高气爽的日子,分乡一事管夷吾仅仅用了七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完成,后续收尾安排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此齐桓公很是满意,特地宴请了管夷吾来宫中一叙。

  宴上,齐桓公亲自躬身为管夷吾倒酒,以感激他的辛苦。

  管夷吾拱手谢恩,并说道:“君上这只是刚开始,分乡只是一切改革最为简单的一步,毕竟要让百姓迁移只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即可。但之后的税收、礼法才是重中之重。”

  齐桓公点点头,“相国所言极是,因此寡人给你派几个帮手,来人传大司理、大正工进宫。”

  宾须无与陈完,小步快跑进入宫中,见管夷吾也在,心下很是好奇,入座后也没有立即动筷吃起来,而是端坐在席,一声不吭。

  “今天把你们三个找来是有事找你们三位商议,其实寡人早就想了,只是这几个月来相国一直忙于分乡,不想多劳烦他,现在分乡的事相国也忙的差不多了,应该议议了。”

  管夷吾问道:“不知君上所议何事?”

  桓公回道:“两件!礼法与工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