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就时论势 第101章 胜利

《就时论势》第101章 胜利

作者:董双五 字数:2655 书籍:就时论势

  一天以后的清晨,齐军果然如预期那样,大迂回来到晋军背后,此时晋国六万大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宁地,另外一部分在温地,互为犄角。然而此时齐桓公率领的五万联军已经抵达晋土雍地。

  齐桓公的兵势,宛如一只匍匐前进的饿虎般,耐心且安静地的接近着,位于宁地的晋军。

  齐军于中午,在晋军生火造饭时,突然发起进攻,三万晋军被打的措手不及,宁地的晋军正想尽一切办法,突围往温地驻军靠拢。

  最终,在这场突袭中晋军约有五千人受伤,四千人被俘虏。剩下的两万余人逃窜至温地会合,齐晋两军就在温地展开大会战。两军人数现基本持平,但开战齐军先手赢下一局,所以士气高涨,而晋军仓皇失措士气略低。但晋军并不是一点优势没占。

  第一,晋军是本土作战,物资补给比齐军充实。

  第二,晋军多半都是参加过晋国统一战争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即便是被齐军从被后偷袭,晋军的反应速度依旧还是十分迅速的。换句话说,齐桓公没占太多便宜。

  晋军就靠着这两点优势,竟然和齐桓公在温地,打的风生水起,丝毫不落下风。齐桓公心里很清楚,如果三天之内不能迫使晋国退出战争,楚国就会知晓联军主力已经离开郑国。到那时,楚国的六万大军北上伐郑,齐国以及诸侯联军将两面受敌。

  于是齐桓公大打感情牌,亲自修书一封,他命隰朋亲自前往曲沃,送达晋献公的手上。

  晋献公见齐桓公派遣隰朋前来传递国书,他还是很给齐桓公面子的,非常热情的迎接了隰朋,毕竟隰朋对于晋献公来说,也算是老熟人了。

  “晋侯,这是我国国君写与晋侯的国书,请过目。”

  寺人接过,传递给晋献公。晋献公接过国书,打开后,只见国书上写着。

  “晋居山西,齐居山东。我两家都是依山带水之邻。齐桓之齐与晋献之晋,皆属华夏正统,咱两国实为一家,皆是王臣,不知晋何故助南蛮之楚,汝如此,不畏夏诸侯及王寒心也!”

  晋献公看完后,笑了笑,“这个齐桓公可真有意思,是我晋国先动的手吗?齐军突袭我晋军,我晋军是出于自卫而已。现在占不到便宜,跟我们僵持住了,就想要同我们谈感情,谈亲情。哦,打的过就不讲情面,打不过就谈什么诸夏亲密。哼!这齐桓公。”

  隰朋说道:“原先我们也没打算如此,但晋国忽然陈兵郑国边境,意图联合楚国攻打郑国,这才迫使齐国做出如此反应,我们也是迫不得已呀!”

  虽然隰朋这话有些故意推卸责任,但晋献公再三考虑,他觉得眼下晋国还不是同齐国结梁子的时候,趁着双方伤亡还未扩大,索性就做个顺水人情,与齐国议和。

  晋献公最终同意了齐桓公的议和,双方无条件和平。

  齐桓公在解决晋国军队问题后,调头猛扑楚国,楚国先锋军队也曾试探性的朝联军发起进攻,但都被联军遏制住了。

  三日后,根据楚国细作来报,原来对面联军的人数只剩下三万,这下楚成王大怒,他即命六万楚军倾巢而出,攻下新郑。但很快却遭到惨败,因此齐桓公已经带着主力回防新郑。

  楚军吃了一个大亏,开始往后撤推三十里,正当齐桓公准备率领八万联军长驱直入郢都时,临淄却来信了……

  这时信使来报,齐国北边的邻国燕国被山戎侵略,目前他们的国君已经派人前来求援。

  齐桓公问信使,“这北戎来多少人?”

  “据说有五万之众。”

  “五万!”齐桓公一惊。他盯着桌案上摆着的楚国地图,猛地一锤。“唉!可惜。”

  齐桓公再次派隰朋出使楚国,要求同楚国议和,楚成王起初不准备同意,但子文听说北戎入侵,于是便对楚成王说,“王上,齐桓公不是一直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吗?现在是齐桓公表现的机会来了,真正的蛮夷来了,我们不如拭目以待,看看齐桓公到底愿不愿意攘夷。即便是愿意,这北戎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至少可以消耗齐国国力,为我楚国的壮大争取时间。”

  楚成王听后点点头,“令尹所言有理,那好!孤就同意与齐国议和。”

  至此,声势浩大的第一次伐楚战争,双方已无条件和平结束。双方互有得失。齐国遏制了楚国北进的步伐,在中原诸侯间树立威信。但并未对楚国造成实质性的损伤,反而空耗国力。

  对楚国而言,齐国伐楚,激起了周边小国反抗楚国的浪潮,不利楚国北进的步伐。

  齐桓公一回到临淄,双方朝堂便分成两种政建,一些大夫觉着燕国乃苦寒之地,北戎又是极北戎族,不好征讨。应当无视燕国的求援信。此项政建多数大臣支持。

  “相国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看法。”齐桓公问道。

  管夷吾说道:“君上,咱们可先将此问题暂放一边,咱们谈谈第一次伐楚战争的得与失。”

  管夷吾的这个问题,很巧妙的将朝堂大夫们团结起来,因为这个问题中心思想是得与失,而不是是支持与反对。

  “五府大夫以及各大夫们,包括君上。你们觉着,第一次伐楚战争是赢了还是输了呢?”

  很显然自齐桓公以下包括齐桓公,所有人都认为此役齐国是输了,因为齐国并没有获得什么实质性的利益。反而空耗国力,虽然不多。

  管夷吾看到所有人都一幅懊恼的表情,笑了笑,“君上,这没什么值得懊恼的。臣很好奇,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发现,我们齐国此番伐楚,总有一两个变故阻挠着我们。”

  “先前是晋,而后再是这北戎。臣得出一个结论来,那就是伐楚必须没有后顾之忧,想要讨伐楚国成功,就必须先安定戎人。只有戎人不成为齐国心腹大患,君上才能专心对付楚国。”

  “诸位仔细想想,这山戎与楚国,对于齐国地理位置而言,一北一南。要想向南方用兵,当然要先平定北方。终不成一心打楚国,而要想不被身后的山戎包围,燕国则是关键,燕国位于我齐国北方边陲,正是天然屏障,保燕就是保齐。”

  此时,宁戚提出疑问,“可相国,保燕就要伐北戎,这是一项浩大的军事行动,很劳民伤财,将军用物资移至北寒之地,臣估算若伐北戎达一年之久,一年所耗就要一亿五千五百万钱左右,这还只是臣的最低估算。最坏估算达两亿五千五百万钱。而齐国今年一年税收达三亿八千万钱。占了快三分之二了,而且即便是伐北戎成功,我齐国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土地?盐铁?还是人口?很显然一样也没有。那这还打什么?”

  齐桓公点点头,看了看管相国。

  管夷吾说道:“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自王室衰落以来,这些蛮夷不断袭扰中原各诸侯。这些人不通教化,不知恩义,更不知礼节。这些人的欲望是不能够满足的,它们获一便想得十,得十便想抢百,抢百更要霸千,永无止境。虽然眼下华夏各诸侯虽然互相攻伐,但从根本上同属一脉,知恩义,守礼节,服教化。综上所述,这天下众诸侯迟早有一天会再次聚合到一起,这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可如果我们贪图安逸,迟早有一天危险会来临。”

  宁戚想了想,说:“君上,臣依旧坚持自己的政建,臣就职大司农自然就要为齐国的财政着想。”

  齐桓公点点头,“宁戚,寡人知道你的心意,你和相国说的都有道理。可寡人想说的是,有些东西不是靠金钱来衡量利弊的。意志,精神,未来。这三种无法权衡。”

  宁戚疑惑不解,问道:“君上的意思是?”

  “民不教化,可以杀之。这就是寡人的意志。不畏艰险勇于开拓,这是寡人的精神。无论现在如何黑暗,只要未来光明就好。这是为我们的后辈谋福,毕竟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殿外电闪雷鸣,狂风呼啸,大殿之内,异常寂静。

  “救命——”

  一名浑身是血的刑国特使,呼唤救命的声音传至大殿内,打破了宁静。

  齐桓公听到后,急忙跑了出来看,众臣也追出来看,他扶起受伤的刑国特使,问道:“出什么了,为何特使这幅样子。”

  特使呜咽说道:“齐侯!北戎,北戎屠国了。”

  在场所有人一惊。齐桓公问,“刑侯如何了?”

  “刑侯现正带领军队浴血奋战,刑侯特地命在下冲出包围,向齐侯求援,恳请齐国伸以援手。”

  齐桓公对特使说道:“请你转告刑侯,让他坚守两天,两天后寡人亲自带军救援,请刑侯务必坚持两天,拜托了。”

  特使见齐侯的表情比自己还急,于是便放心的回去复命了。

  “回殿,相国准备地图。”

  “诺!”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