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如珠似玉 39

《如珠似玉》39

作者:月下蝶影 字数:5329 书籍:如珠似玉

  闹出这种尴尬事,在场诸位夫人顾及各家颜面,便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吴家太太的脸色有些不太好看,虽然还勉强维持着几分笑意,但是谁都看得出她不太高兴。在京城中,吴家虽然比不上司马家与李家显赫,但也是望族,并且在祖籍樊州也很有威望,底蕴十足。

  吴家的姑娘都被养得十分金贵,所以眼见自家闺女被司马家三房姑娘算计,吴家太太心里自然高兴不到哪儿去。好在她记得今日是太后千秋,于是生生把这口气咽了下去。

  一直都没怎么开口的李吴氏突然细声细气的笑道:“司马夫人家的这位侄女,可真是难得一见的标志人。”

  司马家大房太太出身十分清贵,乃是秦林州郑家,秦林州郑家祖上出过很多史册留名的人物,郑氏的父亲是大丰诸多文人推崇的名士,所以尽管郑家人如今仍居秦林州,但是郑氏在女眷中却非常有威望。

  李吴氏开了这个口,郑氏心里虽然清楚对方是有意嘲讽,却仍旧笑容得体的应对:“是三房教养得好。”

  这话一出,在场诸位夫人顿时心如明镜,大房这是对三房心存不满了,若非如此,怎会轻飘飘的说这么几句话,就把李吴氏的话按下不提了?

  杨氏冷眼看着李家与司马家的矛盾,低头吹了吹杯中水面上的茶梗。

  旁边陈家太太看了眼司马家的人,冷笑一声,起身往后殿走去。只要想到她被司马家害死的女儿以及未出世的外孙,她便觉得司马家的人让她恶心得作呕。

  杨氏见亲家离席,转身跟旁边的杨国公夫人说了几句话后,便跟了上去。

  走到后殿,杨氏便听到陈氏的儿媳正在小声的劝解陈氏,她犹豫了片刻,还是没有站出去。陈氏的死,是陈家也是顾家的痛,可是对于陈家人来说,或许并不是那么想看见他们顾家人。

  这并不是说陈家人不讲理,而是人的情绪有时候往往不受理智控制,也许陈家会想,是顾家没有照顾好陈氏,或者说,若是顾家不让陈氏去五庄观就好了。

  实际上她也曾这么想过,若是那天不答应陈氏去五庄观就好了。这样陈氏就不会死,自己的儿子也不会伤心难过,整日低沉。

  席上,顾如玖担忧的看着本该母亲坐着但现在却空荡荡的席位,直到杨氏回到座位上以后,她才松了一口气。

  太后见她坐在自己身边,也心神不宁的模样,便道:“知道你舍不得你母亲,快去给她端茶奉点心去。”

  “姑母别恼,我想给您倒好茶,”顾如玖站起身,给太后重新泡了一盏茶,才朝太后福了福身,“那臣女便依您所言,给母亲奉茶去。”

  太后见状,对她是又气又好笑,于是挥手道:“快走快走。”

  见顾如玖离开,太后脸上的笑意仍旧未散,转头对晋鞅道:“你可知我最喜欢久久哪一点?”

  晋鞅正在偷偷看顾如玖的背影,听到太后问话,愣了一下后才道:“在儿子看来,师妹哪里都好。”

  太后知道他是有意暗示自己那点心思,可就是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笑着开口道:“这孩子重情义,记恩德,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

  谁对她好,她就对谁好吗?

  晋鞅若有所思的朝顾如玖看去,此时她已经坐在师母身边,小声说了什么,逗得师母露出了笑颜。

  若是他对久久好,久久是否愿意做他的皇后呢?

  “太后这般喜欢小姑娘,就加紧娶个孝顺的儿媳妇进宫,这样就有人天天陪着你说话解闷了,”旁边的平郡王夫人笑着道,“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周太后抚掌笑道:“此言有理,儿媳妇是该娶进宫了。只是不该来陪我,而是该跟吾儿好好过日子,举案齐眉,帝后同心才是。”

  旁边几位皇室女眷闻言,皆笑着称是,又夸太后是个明理宽厚的好婆婆,待皇后进宫,定会与陛下恩爱和谐云云。

  好话谁都会说,也谁都爱听,只是说了这么久,也没人打探出太后的口风,不知道她究竟属意哪家的姑娘。

  笑闹了一整天,大家总算在太后那得到了一句准话,那就是皇室准备立后了。至于皇室有意求娶哪家姑娘,就没有人知道了,反正瞧陛下对司马家不咸不淡的态度,司马家是没什么机会或者可能了。

  至于李家这次不知道怎么想的,除了李吴氏以及其他几位李家夫人以外,竟没有带未出阁的李家姑娘来,倒是李家公子来了不少,并且在今日大出风头。

  自从两三年前李家大房的姑娘坠马而亡后,李家其他几位未出阁的姑娘就突然变得低调许多,在立后一事上,表现得也没有往日那般积极,不知道是真的放弃了与皇室联姻的心思,还是谋定而后动。

  不管是哪一种想法,至少这做派比司马家三房好看多了。

  傍晚时分,周太后起身,向诸位表示感谢后,就表示大家可以一块回去了。

  凤驾与御驾在前,太后与皇帝起驾后,剩下的世家贵人们陪行在后,一起离开泰和别宫。顾如玖坐在马车里,听到泰和别宫突然传出焰火炸开的声音,她掀开车窗帘子,看着山间炸开的烟花在刚刚暗下来的夜色中似乎格外的落寞。

  车队很长,需要她把头伸出去才能看到尾。她把头靠在车璧上,莫名想到晋鞅朝她伸出手的那一刻。

  这几年以来,晋鞅对她十分照顾,就像是家中兄长般,温和又体贴。在他们两人的相处方式中,晋鞅总是担任着付出的一方,她是被照顾的一方。

  或许是晋鞅总是冷静理智,不似其他世家公子那般没事还要斗诗赛马,让她几乎都要忘记对方还只是个不足十七岁的少年。

  车轮咕噜噜前行,天色渐渐全部暗了下来。车窗外传来整齐的马蹄声以及侍卫们身上铁甲发出的撞击声。

  突然一个女子的尖叫声划破夜空,马车队突然停了下来。

  “发生什么事了?”顾如玖掀开帘子,见马车旁有位举着火把的侍卫,问道,“怎么马车停下了?”

  被问话的侍卫只是普通的禁卫军,与出身高贵的龙禁卫不同,所以见顾如玖询问,十分恭谨道:“属下尚不知情,但已经有人前去查探了。”

  顾如玖点了点头,准备放下帘子时,杨垂文骑马跑了过来。

  “顾姑娘,”杨垂文担心顾如玖听到尖叫声害怕,特意驱马过来,小声道,“你别担心,不是什么大事。”

  顾如玖见他似乎知情,但是却没有说明原因,便识趣的点头:“多谢杨公子特来告知。”她说完后,就听到旁边有人来请杨垂文,杨垂文朝她拱了拱手,便往另外一架马车方向行去。

  那辆马车离得有些远,顾如玖听不见杨垂文说了什么,但是他的语气仍旧温和,隐隐还有一位姑娘的声音传过来。

  顾如玖放下帘子,细细一想后,便勾起唇角笑了笑。

  果然没过一会,马车就开始继续前行了,顾如玖再次掀起帘子,发现她马车旁的护卫已经换人,这会儿跟在她马车边的是骑着马的胡云旗。

  见她掀起了帘子,胡云旗朝她露出个灿烂的笑意:“顾家妹妹。”

  “胡表哥,”顾如玖朝他一颔首,胡云旗是她家二嫂的兄弟,为了以示两家亲近,所以她一直称胡家的平辈为表兄弟或表姐妹。

  伸手指了指前面,顾如玖面上有些好奇,“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真的一点事没有,胡云旗不过特意来自己马车旁跟着。

  听到顾如玖这么问,胡云旗的表情有些奇特,他拉了拉缰绳,让身下的马离得马车更近一些后道:“是司马家姑娘那里出了些意外。”

  “司马家姑娘?”顾如玖皱眉,难怪尖叫声是前面传来的,可是什么事才能让司马家的姑娘发出尖叫声。

  “司马家三房的姑娘受了些惊,太后身边的刘姑姑已经去探望过,没什么大事,”胡云旗压低声音道,“据说是这位司马姑娘马车里突然蹿进去一只黑猫,司马姑娘被抓伤了手背。”

  黑猫?

  顾如玖眉头皱得更紧,有太后与皇上在,早有侍卫清道,怎么会有寓意不祥的黑马闯进来?

  胡云旗见顾如玖皱着眉头的模样,便笑道:“可能是不知道哪里的野猫吧,你别想这么多,有胡表哥在,别说是野猫,就连蚊子也飞不进来。”

  顾如玖捧着脸歪头看他:“这个天,有蚊子吗?”

  胡云旗哈哈干笑两声,然后道,“夜里风凉,把帘子放下去吧。”陛下看在胡家与顾家的姻亲关系上,特意让他来看顾家妹子,可别到时候人没照顾好,反而生病了,那他可真是既对不起顾家,也不好在陛下那里交待了。

  “胡表哥你也要多注意。”顾如玖依言笑着放下了帘子。

  看着乖乖放下去的帘子,胡云旗摸着下巴感慨,这顾家妹子可真是招人疼,难怪存璟把她当个眼珠子似的,就连自己那个嫁给存璟的妹妹,提起这个顾家妹子也是喜欢得不行。

  待车队进了城,胡云旗才叫来护卫守在顾如玖马车旁,然后前去向陛下复命。

  听到有慢跑着的马蹄声传来,晋鞅眉梢微动,胡云旗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陛下,微臣胡云旗求见。”

  “可有哪家女眷受惊?”晋鞅掀起帘子,甚是郑重的问。

  “回陛下,诸位女眷都很好,并未受到惊吓。”胡云旗知道陛下想问的是谁,只是碍于场合,才不好开这个口,于是道,“请您放心,一切无碍。”

  “那便好,如此朕也就能放心了。”晋鞅微微点头,放下了帘子,他没有提司马家姑娘,仿佛把这个人忘在了脑后。

  胡云旗低下头想,您是放心顾家妹子了吧?

  周太后的车驾在御驾前方,她听完下面人的汇报,摇头道:“这位司马家姑娘,实在不像是世家出身的,日后若是有这等宴会,就不会带她过来了。”

  刘姑姑点头应道:“您说得是,这家人确实不太会教孩子,儿郎纵马害人性命,姑娘心机深沉,处处算计。这样的人若是进宫诞下子嗣,只怕把孩子也要教养歪了。”

  周太后沉思片刻,忽然笑道:“司马家出了这么一房人也好。”

  刘姑姑疑惑的看向太后,见太后没有解释的意思,也好意思问,便道:“说到这些世家姑娘,奴婢觉得,还是长颜县主瞧着生动活泼,让人瞧着便心生愉悦。”

  上有所好,下必恭迎。刘姑姑在太后身边多年,自然清楚自己说什么会让太后高兴。长颜县主就是太后的心头好,她只要提到长颜县主的好,太后必定会高兴起来。

  果不其然,周太后脸上露出了几分笑意,点着头道:“顾家很会教养孩子,不仅仅是久久,便是他家两个儿郎,也很是上进。只是年纪尚轻,不好过于重用。若是在磨一磨,想必日后大有作为。”

  刘姑姑轻轻按捏着周太后的肩膀,犹豫着开口:“奴婢就是怕……”

  “怕什么?”周太后躺坐在软垫上,闭着眼道,“怕皇上重用顾家,导致顾家独大,引起朝政不稳?”

  刘姑姑面色微变,匆忙道:“奴婢并未想到这些,只是担心陛下对长颜县主起了儿女之情,顾家舍不得姑娘进宫。”

  “若是陛下跟我提起这事,我少不得要向顾家开这个口,”周太后叹口气道,“可是现在他不说,我自然也只能装作不知。”她与晋鞅并不是亲生母子,现在少帝渐长,她就需要越加注意言行,以免母子之间心生嫌隙,让其他人钻了空子。

  “奴婢瞧着,陛下恐怕是忍不了多久了,”刘姑姑笑着道,“您且看着吧。”

  周太后笑了笑,没有反驳刘姑姑这话。

  两日后,两位老郡王进宫面见太后,再度提起立后一事。

  这次周太后没有推诿,而是直接道:“后位人选,哀家心中已有主意,只是你们之前提过的司马家姑娘,可能并不太合适。”

  司马香受黑马惊吓,众人面前失仪的事情,两位老郡王也有所耳闻。所以太后这么说,两人也无法反驳,反正就连司马家大房二房都不再提起立后之事,他们也就不打算再管了。

  “不知太后心中属于哪位贵女?”平郡王心中有些好奇。

  “哀家心中虽有想法,但是还不曾跟姑娘家人求娶,所以待事成后,哀家再跟两位叔父交待,二位叔父以为如何?”周太后见两位郡王已经放弃了询问,就知道他们在这事上不会再坚持。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两位郡王识趣的表示这样才合适,若是事不成,也不会太过尴尬。虽然以皇室现在的地位,已经没有世家敢真的拒绝皇室求娶,但是话却不能那么直白的说。

  犹记得他们晋氏一族初得帝位时,太祖想为太子求娶某家姑娘为太子妃,结果却被对方无情的拒绝了。太祖皇帝当即大度的表示没关系,转头没过几年,这家人里但凡入朝为官的,都因各种原因被贬出了朝廷。百年前重立世家谱时,世家谱上已经没有了这家人的姓氏。

  他们晋氏一族的人,其实也没啥缺点,就是心眼有点小。

  心眼小家族继承人晋鞅在听到太后心中已经有皇后人选时,整个人都有点不好了,在乾坤宫坐立不安的待了半日,最后还是没有忍住,抬脚就往康泉宫走去.

  “陛下怎么来了?”周太后让宫女下去倒茶,然后道,“难道是想念我这里的晚膳了?”

  “母后这里的膳食好吃,儿子自然整日惦记着。”晋鞅笑了笑,便与周太后闲话起来,直到晚膳开席也没有要离开意思。

  直到晚膳用完,周太后才慢悠悠开口道:“我瞧着陛下今日似乎有心事?”

  “儿子心中确实有所烦扰,还请母后为儿子解惑。”晋鞅起身朝周太后深深一揖,“儿子听闻母后已经有属意的皇后人选,儿子斗胆,请问母后看中的是哪家姑娘?”

  “陛下从哪儿听说的这个传言?”太后似笑非笑的看着晋鞅,任由他作揖不起,缓缓道,“身为帝王者,要戒急戒燥,你现在这般行事,可不是一位帝王该有的。”

  晋鞅身子一僵,沉默片刻道:“儿子明白,身为帝王不该如此焦急,可是我只是一个关心未来妻子的男人。”

  闻言,太后面色略有动容,她起身扶起晋鞅,语气柔和了几分:“陛下以为,若是真选定了皇后,我不会与你商议吗?”

  晋鞅愣了愣,再度作揖:“是儿子想岔了。”

  “你没有想错,哀家心中原本有个合适的人选,只是还不曾告诉你,”周太后走到椅子旁坐下,“杨国公家的女儿一直便是我心中最合适的皇后人选。他们家地位清贵,在大丰有威望但对皇室却没什么威胁,家中姑娘教养得极好,性子温婉似水,心思细腻,若是她进宫,定能好好照顾你。”

  “但是儿子心中,已有心仪之人,”晋鞅道,“并无求娶杨氏女之意。”

  “若你喜欢的姑娘乃是世家女子,便立她为后,迎杨氏女为贵妃,”周太后看着晋鞅,细细观察着他脸上的神情,“你觉得如何?”

  屋内霎时寂静下来,晋鞅迎视着太后:“母后,我不愿让她委屈。”

  “荒唐,你见过几个帝王不曾立妃?”周太后呵斥道,“你这会儿说不愿意立妃,到了日后若再反悔,我们皇家的颜面还要不要了?”

  “古来大多帝王喜欢三宫六院,但是也曾有帝王只娶一后,帝后两人相伴终生,儿子愿意效仿他们。”晋鞅拱手道,“求母后成全。”

  “这事哀家成全不了你,”周太后沉默下来,半晌才再度开口道,“能成全你的只有你自己。”

  晋鞅看着周太后没有说话。

  “你并不是一位毫无权利的傀儡之主,自然也不会有朝臣以死相逼让你纳妃,”周太后垂下眼睑,淡淡道,“所以日后你要与未来皇后白头偕老也好,三宫六院也罢,都要看自己的心,哀家管不了你,也不会管。”

  “谢母后,”晋鞅拱手道,“只是仍有一事需要母后帮儿子的忙?”

  “什么事?”周太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语气不疾不徐。

  “就是立后之事,”晋鞅行了一个大礼,“请母后替儿子向顾家求亲。”

  周太后端着茶杯的手一顿,看着眼前这个把腰弯到最低的孩子,低声问:“陛下,此言可当真?”

  “今日所说的话,皆是儿子肺腑之言,只求母后能为儿子在顾先生面前,多说几句好话。”晋鞅抬头看着神情平静的太后,又道,“此乃儿子的心思,师妹尚不知情。”

  “既然她不知情,你又怎么知道,她愿意做你的皇后?”周太后抛出这么一句,也不等晋鞅回答,直接道,“这事哀家会尽力而为,时辰不早,你该回去歇息了。”

  晋鞅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是见太后明显不想再开口的样子,只好道:“多谢母后费心,儿子告退。”

  走出康泉宫,他长长舒了口气,但愿日后久久不会怨恨自己。

  只可惜周太后还没来得及跟顾家提这件事,杨国公府就已经请胡家太太做媒,想要替家中独子杨垂文求娶顾家二姑娘。

  消息传到宫里的时候,晋鞅当即便打翻了手里的茶杯,糊了一张写好的字。滚烫的茶水在案上冒着水汽,顺着桌沿滴滴答答的溅在了地上。

  可是这会儿晋鞅已经顾不上这些,他只是死死盯着胡云旗,用几乎沙哑的嗓音问道,“顾家呢,顾家答应杨家没有?”

  他现在是既焦急又后悔,几步跨过御案,走到胡云旗面前:“顾家怎么说?”

  胡云旗刚想开口说话,晋鞅便猛咳起来,白皙的脸涨得通红。

  “陛下,”胡云旗见他这副模样,吓得面色大变,转身想让殿外的太监去叫御医,却被晋鞅一把拽住。

  “你告诉朕,顾家怎么回答的?!”晋鞅死死盯着胡云旗,一双眼睛仿佛能渗出血来。 166阅读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