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白龙玉雕 第一百二十八章 青志凌云(四)

《白龙玉雕》第一百二十八章 青志凌云(四)

作者:慕易壮壮 字数:5480 书籍:白龙玉雕

  想来能在青志派分舵与鲁娈儿重逢,自是不胜之喜,此时想到鲁娈儿,不经意间又想到了紫宸,喃喃道:“紫宸将我送到暖泉镇,那时我受了重伤,她不知我能否痊愈,按理说她向家人说明此事后,多半要与昆生一道来此探望。为何月余过去,仍不见人影?难道紫宸不记得将我送到此处了?这绝无可能,紫宸平日做事像个女中诸葛一样,离开时怎会不作记录。”走到小巷子时,忽想,连家若是不许紫宸前来寻我,她纵算能设计私来,担心家人跟踪,也不会来了。“难道连家对我态度有变?就因我帮助了白莲教的人?紫宸担心我的安危,索性不来寻我了。”思来想去,虽颇有自我慰藉之嫌,除此之外,却也想不出第二条理由,他与紫宸在漠北共度患难,相处时久,比之与鲁娈儿惊鸿一瞥似的相遇,尤是深刻,只因鲁娈儿既有倾城之色,又是他第一个心动之人,故而念念不忘。

  阿浪便想,昆生久未来会,多半受了自己的牵连,但紫宸定能力保他的安危,此处倒不担心。

  腊月既至,岁末不远,北风呼啸,天寒地冻。阿浪在暖泉镇息养月余,疗伤擒狼,有萧氏父子相伴,又结识陆老爷,王敏以及福泉镖局一众镖师,小镇民风淳朴,关怀温暖,邻里和睦,世之艰辛、人心狡黠在此绝迹,无纷无争,谓之世外桃源亦颇有据。良药铺每寸土地均熟稔于心,顷刻别离,心又何忍?

  他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到陆老爷府上,接了苏醒的萧正之与玩倦了的萧狂回到良药铺。当晚阿浪向萧氏父子说了明晨即将离开的消息,萧正之尚未开口,小萧狂已难过得吃不下饭,阿浪拍了拍他道:“狂儿放心,师父此次是和陆老爷去办一件要事,若事有所成,陆老爷回镇上时,师父必让他带封书信给你,到时你可与爹爹一起到大都来找我。”小萧狂破颜笑道:“既然师父决意要走,狂儿不阻你办事了。只是你说过的话,定要算数。”阿浪道:“狂儿要专心温习武功,打牢根基,往后做个了不起的大侠。”小萧狂笑了笑,继续吃饭。

  当夜萧正之抚萧狂睡罢,到屋外与阿浪夜谈。两人坐在槐树旁,并不在意寒冷的天气。阿浪说了当今武林之变,萧正之立刻明白此事的确紧要,仍细语嘱道:“你伤势虽已痊愈,但武林中高手如云,遇事若不必动手,则尽量以和为贵,平日闲暇多盘坐运功,疏通经脉,身体自能收到奇效。陆老爷为人谦和,你与他同去大都参加青志派掌门的寿宴,中途有任何打算,定要事先告诉他,才好谋定而后动。”阿浪想萧正之似乎不知陆老爷乃陆秀夫之后,未得陆老爷应允,自己虽与萧正之亲如兄弟,亦不便轻易相告。萧正之字字句句,均牵盼自己的安危,阿浪颇为感动,又请他留意紫宸和昆生的行踪,可在来日多送些书信到大同的连府,萧正之应声允了。两人在院中夜话有时,尚未倾尽,索性共宿一屋,秉烛谈到子夜方肯歇息。

  次日清晨,小萧狂来唤父亲与师父。原来他睡到午夜便已辗转难眠,等公鸡第一声啼叫后,即穿衣出屋,院中风如刀刮,他戴了顶兽皮帽御寒,双脚灵动,将幻影通行步施了个遍,待到周身汗流不止,看天色已白,才去唤阿浪和萧正之。

  阿浪收拾好少许行李,拎了个包袱,吃了几口萧正之做的早饭,先到王敏家和福泉镖局与众人告别,只说突有要事,唯盼来日再叙,王敏颇感不舍,与阿浪久拥才歇。随后回到良药铺,阿浪将萧狂抱在怀里说了几句话,萧正之拿了好些银两给他,说到路上兴许有用,阿浪与萧氏父子像一家人似的,不多推谢,收下银两后牵着乌飓马与萧氏父子告别,小萧狂在街角看着师父远去的背影,不住地喊道:“师父保重,师父保重!”阿浪未免再生别离愁绪,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街道远端。

  当日与陆老爷和那青年各乘一马,匆匆离开暖泉镇,直往东面的大都奔去。

  沿路风霜甚重,三人歇歇走走,并不一味图快,终于在腊月初四这一天到了大都城西的平则门。

  蒙古人进驻大都已有数十年,汉蒙合流乃大势所趋,自进入平则门后,街巷坊路已颇有年味,商店货摊摆满过年物品,汉人百姓自是兴致勃勃挑选备用,蒙古人、色目人甚有更西人种,置办年货均乐在其中。陆老爷携阿浪与那青年跳下马来,看大都人烟茂盛,经济昌隆,汉人百姓固然可随意择市而选,蒙古达官贵人更是貂豽裹体,珠瑁缠身,街上宝石林立,药材香料运自天南海北,交通之便历代未有。大元因朝廷党派之争日盛,官员庸碌无为时久,国力已大不如昔,但世上最新奇之物,仍不住地往帝都送来。三人的坐骑均非凡物,但到坊间走不到百步,迎面就有更为名贵的马匹驮着金丝银线,车夫叫嚷着:“这一车宝贝送到大内,皇上用作面料,闲人让道,阻拦者犯欺君之罪。”周围百姓私下称道:“鲁班天子又有新作!”

  原来惠宗皇帝将朝政交于丞相脱脱、两个叔王以及晋阳王阿必古,自以为这几人培植亲信,虽有结党谋利之嫌,但都是治理国政不可多得之材,一来能为自己分忧解难,二来相互牵制,可防一家独大之祸,从此高枕无忧,效仿鲁班,专心建筑土木,继而发明创造,屡出新裁。百姓遂称他为“鲁班天子”。

  因知大都分舵在城东澄清坊,城中乘马太过招摇,陆老爷决意将三人坐骑寄放在城西一家马厩,阿浪原本还想,明日腊月初五才是皇甫沅心的正寿,今下已到大都,不如先去快活寨看看,又想鲁娈儿万一就在大都分舵,自己贸然去快活寨,既脱离陆老爷和那青年,又多此一举,遂安心将乌飓放在城西。陆老爷称青志派分舵设在御史台附近,粗看只是一家中转大米的商铺,因澄清坊附近米市兴盛,官兵从不知内里乾坤。但米铺内占地极大,前院堆放辽阳新米和江南旧米,后院有十来间空屋,用作分舵议事住宿之用。

  阿浪叹道:“青志派将分舵设在城中闹市,又接近御史台,在其他门派中可不多见。”陆老爷当阿浪是自己人,遂将所知尽数相告:“青志派向以‘青志凌云’自居,历代掌门均忧国忧民,当年大宋被元庭覆灭,忽必烈早择金人中都建为京城,文天祥文宋瑞那时被擒于大都,就关在御史台内的特殊监牢,青志派闻讯后,立派十余位高手到附近筹建分舵,第一要任便是解救文天祥,在与元庭周旋的九年内,青志派损失数员猛将,最后文天祥虽然以死明志,但青志派所做出的努力仍不枉‘青志凌云’四个字。”阿浪道:“青志派不止在武学上睥睨天下,在民族大义面前,毫无惧色,更教人钦佩不已。”

  陆老爷道:“此番皇甫掌门有心将寿宴放在大都分舵举办,恐怕也是想以此警示世人,武林中人修炼武功,固然可以强身健体,但若能将一身技艺用在家国大义之上,那便是侠士所为。”阿浪点点头,忽道:“不过此次参加寿宴的人,未必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青年道:“别人明不明白,咱们不能左右一二,只要自己心中明白,全力以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阿浪一路上与这青年并无过多交涉,只知他从小跟在陆老爷身边,是陆老爷最信得过的人,陆老爷时常唤他“陆安”,自己有时唤他“陆兄”,他倒爱理不理,阿浪洒脱不羁,全没将此事放在心上。

  陆老爷半晌又道:“大都虽乃元庭帝都,终究人员过多,鱼龙混杂,咱们一切小心行事,千万不要被官府的人盯上了,若然暴露大都分舵的行踪,可就弄巧成拙了。”阿浪却道:“咱们老老实实办个寿宴,官府还要前来干涉么?”那青年瞥他一眼,冷冷道:“咱们在米铺内办寿宴,聚众议事,官府将以违禁之名前来抓人,到时不仅暴露了青志派分舵的地点,还会连累各大门派的掌门人。”阿浪“哦”了一声,心想为何皇甫掌门不选个规模合适的酒楼来办,到时候关门议事,官府也无理由抓人。但知此问一出,那青年多半更觉自己故意捣乱,一路可没受他白眼,在暖泉镇大多百姓眼中,阿浪是擒获恶狼的英雄,但在这青年陆安眼中,阿浪不过多学了几下功夫,实在不足称赞。

  所幸陆老爷待阿浪很是周到,知道阿浪喜爱饮酒,当下带他到了一家汉人开办的酒楼,切了五斤牛肉,要了十壶白酒,教他务必尽兴。阿浪感恩戴德,心中却想,一会酒足饭饱,应自行到柜台结账,不可让陆老爷破费了。岂知酒入咽喉,精神立振,想着明日或能有解救师父和各大派掌门的法子,甚至能遇着鲁娈儿,咕噜咕噜连喝三壶,桌上牛肉不时吃了大半,陆老爷与陆安只各喝了两壶,都言酒劲十足,多喝恐醉,阿浪却道:“不够不够!一路与陆老爷和陆兄长途跋涉,难有畅饮之时,今日就由在下做东,定喝个不醉不归。”不觉将结账请客的想法说了出来,陆老爷知他豪爽,并不扰他雅兴,遂唤酒保添了六壶白酒,另切八斤牛肉,果要与他喝个痛快。

  陆安摇了摇头,待阿浪拱手敬来,只好依礼还去,称道:“咱们不醉不归,明日好生赴宴。”阿浪大喜,拉着陆安的左手道:“陆兄也是个爽朗之人。”三人喝到夜色漆黑,才唤掌柜的雇了一辆马车,直送到城东澄清坊一家客栈。

  次日天色晴朗,澄清坊附近一带米市似炸开了锅,喧闹声轰隆不断,邻左有通惠河流向,直入海子,南方商贩经大运河运送货物,必由之道正是这条通惠河。陆老爷乘早来唤阿浪,说到陆安已准备好早餐,吃过之后三人可往通惠河沿岸走一趟。阿浪料想皇甫掌门的寿宴定办在正午时刻,清早无事,四下走走倒可打发时间。

  三人走到通惠河岸,见来往商船密密麻麻,有的竖立番旗作辨别之用,有的在船身刻些图案,以免混淆,大元漕运发达,举世闻名。船舶北来促成经济繁荣,商贩从中取利,平民百姓凭力劳作,不至只做农事,陆老爷与陆安对此均甚推崇,正言大运河造福后世,隋炀帝杨广应记一功,纵然杨广督造大运河实为图南下之便。

  阿浪走在两人身后,平眼望向河间,见一条匆匆北行的大船上插着一条方块旗,那旗面更无图案,本来无甚稀奇,只因那大船走得最快,霎时将前行里余的商船赶超过去,阿浪多看了一眼,只这一眼看到旗面,有个金丝绣成的“金”字,他诧异道:“莫非是外公的商船?”世上能用金丝绣成旗面字眼,想来除了江南金堡,更无别家。

  他不及向陆老爷问询,一句“我去前面看看,稍后便回。”说罢,便急速往北冲去。那商船建构精致,除了比同行的商船更华丽之外,造型亦颇为先进,船身大而船头尖圆,以此划破河水,更为省力,但因此刻水流南往,是为逆行,加上周围均是船舶,会流间难免避让,因此阿浪片刻即超在那商船船头前。陆老爷只道阿浪兴致到处,要争看船舶,遂与陆安续论船道。

  阿浪望向那耀眼的金字船旗,越想越觉就是外公的商船,“外公若在船上,也可远远看他老人家的样子?”其实金堡财雄势大,生意之广,天下无匹,要令堂堂金堡主亲往送货,虽未必没有先例,但毕竟少之又少。阿浪在商船行进的右侧,看船头站着三个人:两名衣着华丽的壮汉似是卫护,双手环抱,竖在一名女子两侧,而那女子手拉横栏,体态俏丽,梳肖髻垂髫,顶上结鬟,横插金光灿灿的宝钞,右颊垂发,自然如燕尾,发中以绿巾束绑,侧脸精致,阿浪虽看不见她的正脸,但觉她美貌不可多言,看装束打扮,不过十七岁年纪。

  两名卫护纹丝不动,眉宇间却透着十二分威严,阿浪抢在前头,屏息凝神,隔着两三丈远,却想听船上人透些消息。那商船速度稍慢,阿浪快步下可与船头持平,那少女嘟了嘟嘴,口中念了两句,两个卫护弯腰屈身,恭恭敬敬迎她回船舱。那少女往右转身,阿浪在瞬息间瞧见她的面容,白皙如雪,眉似柳叶般修长,眼如星辰般灿烂,鼻小灵巧,轻抿朱唇,顾盼下左颊微显梨涡,穿一身貂皮衣,形体优美,乃绝代佳人。阿浪心神一动:“这姑娘好美!”比之鲁娈儿与紫宸,亦无丝毫逊色。

  那少女进船舱后便再不出来,两名卫护依然伫立船头,巡视过往船只似的。阿浪摇了摇头,心知不可贸然跳到船上去,也即无缘立辨船上是否有外公或者江南的亲人,来日方长,总能在江南与外公相认,只好渐缓步法,望着金字商船消失在通惠河里,遂不多念。

  陆老爷与陆安赶了上来,问阿浪道:“看着甚么新奇之事了?”阿浪笑道:“我看有一条船很大很气派,想到船上去坐坐,岂知离得太远,跳不过去。”陆老爷朗声大笑,陆安正色道:“你未经主人应允,跳到别人船上,吓着别人事小,惊动了官府,那可有得受了。”陆老爷拦陆安道:“哎,阿浪不过是玩笑话,陆安你不必事事当真。如若事事计较,岂非少了许多乐子?”阿浪道:“有陆兄时刻提醒,倒能堤防在下误入歧途,还须仰仗陆兄呢!”陆安皱了皱眉,不多说话,阿浪心想稍后到了青志派分舵,无论见没见着鲁娈儿,在宾客面前都须隐忍低调,切莫多话,但至于何云霁看着自己是否激动热切,那可身不由己了,毕竟自己曾有恩于何云霁。

  三人在沿岸往北走了一里路,杨柳虽败,河风轻浮,亦觉景致颇美。看得时辰不早,渐往回走。

  大元坊间以街道为线,只有坊门,诸坊与胡同一致,由东西两向而开。三人到了一间米铺,招牌上写着“客必安”三字,大门敞开,柜台处有两名跑趟打扮的伙计,见三人驻足观望,一个问出话来:“爷把旧米安何处?”陆老爷淡然应道:“辽阳无米换青云。”那人又问:“爷把新米送何处?”陆老爷指着西面道:“蔚州陆宅无新米”两个伙计听罢大喜,低声敬道:“原来是蔚州暖泉镇上的陆大侠,掌门在内已恭候多时。”说完这话,两个伙计向铺子外高声吆喝:“换米喽,买米喽。”两问两答自是事先约定好的话术,目的是分辨来者的目的与身份。

  陆老爷微一示意,径直朝内院走去。

  果见前院堆积大米,十来个伙计一面清算,一面招呼陆老爷,向内传言道:“陆大侠来了。”阿浪心想:“陆老爷得此礼数,想必皇甫掌门对他极为尊重,不定知道陆老爷是陆丞相的后代。”跟着陆老爷走过前院,后院尽是直道,却有些曲折横勾,似是故意混淆来人的方位感,三人越往里走,听到的声响越为激烈,大多为粗犷豪迈的呼声,想来各大派掌门人已携众来贺。阿浪心道:“见着皇甫掌门,不须送生辰贺礼罢!陆老爷心思缜密,多半早已备好礼物了。”扒开院门,飘来浓浓的菜肴味,原来后厨备席,渐趋完善。

  四合院中,八间房屋,坐北朝南那间门口竖立四名壮汉,手持佩剑,与来往应承的跑趟衣出一系,似是青志派的人手。房门隐约坐了十来个武夫,面朝正中主座,那主座上稳坐一人,浓眉大眼,蓄络腮胡,穿一身褐色长衣,右掌伸展,扩在上椅横栏处,正是青志派掌门人皇甫沅心。

  阿浪隔远瞥见,只觉其他房屋上菜上酒,极尽生辰贺宴之喜,但对面此屋森严沉重,尤因正座那人神色苍茫,面无笑色,与外格格不入。思量之间,陆老爷信步走向那房屋,阿浪自与陆安分列左右,门口四人瞧了陆老爷的面色,拱手称道:“陆大侠来了!”原来其中两个正是前往暖泉镇送请帖之人,房屋内众人听罢,均不约而同转首向外,皇甫沅心立从上座走下,厉声笑道:“哈哈哈!陆兄来啦!皇甫有失远迎,唐突得紧啊。”说罢拉着陆老爷走进房屋,陆安对阿浪道:“咱们就不进去了,里边坐着的,都是此行的大人物。”阿浪只好点了点头,陆老爷向阿浪微一示意,便随皇甫沅心走入屋内。

  阿浪轻瞥之下,并未瞧见何云霁,皇甫沅心声气充沛,步法持稳,想来内功深厚,远非自己能及,屋内坐着的都是各大掌门人,定要先说些机密之事,因此连大弟子何云霁亦未参与,自己只是武林中的无名小卒,又岂能在内旁听?

  往右侧房屋走去,瞧里边已摆满各色菜肴,却都是荤素搭配的寻常菜式,青志派节俭之风果真不假,他与陆安择了西首位置坐下,同桌有四个青年武夫,相互问询后,得知四人中两个来自沧州宝刀派,两个来自大都莫家堡,两家之主均是秦衷一至交好友,秦衷一在与华达牙交锋前,先后见过宝刀派掌门骆大良和莫家堡堡主莫允扬。

  阿浪只说是随蔚州陆老爷来参加寿宴,虽隐约记得听师父提过宝刀派和莫家堡的名字,尚感好奇,瞧了身旁陆安的眼色,未免他数落自己,只好不多过问。坐了半柱香时候,人未到齐,眼前美食丰盛,却无碗筷,不禁饥肠辘辘,欲起身到厨房看看,问陆安是否同去,陆安说要听候老爷随时差遣,不敢走动。

  阿浪只好独自走出那屋子,四下瞧了瞧,其他房屋有的坐满了人,有的三两成群有说有笑,都是各大掌门带来参加寿宴的人物,只是不见鲁娈儿的身影,叹了口气,低头走得两步,一人朗声笑道:“哈哈哈哈,赵兄弟来了!实在太好了……”阿浪抬头望去,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朴素一身的青志派大弟子何云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