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德芳传 第七章 大行皇帝口谕

《大宋德芳传》第七章 大行皇帝口谕

作者:徐晖鉴 字数:2581 书籍:大宋德芳传

  刚刚赶到宣德楼门前,尚未来得及叫门,便听见皇城中隐隐传来哭天抢地般的哀声,赵德芳顿时感到一阵局促不安。

  定定神,赵德芳口中喃喃道:“不会的,父皇一定不会有事的”,便要去叫门,结果,宣德楼门却自己缓缓的开启了。只见一名内侍,在十数名禁卫的护翼下,手持一块玉佩,并骑而出。

  赵德芳自然认得这块玉佩,这是他父皇的随身之物,每当有重要的口谕下达时,这块玉佩就是皇帝的信物。有念及此,赵德芳打马上前,横在内侍、禁卫前,问道:“公公这是要往哪里去?”

  内侍眼中闪过一丝慌乱,匆匆道:“奉上谕,急诏晋王殿下觐见”,接着向赵德芳拱拱手,“二殿下容禀,奴才还赶着去晋王府宣旨,恕不能陪您多说了”,话毕,同禁卫们绕过赵德芳,往晋王府疾驰而去。

  赵德芳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想阻拦,却又不知如何阻拦,何况城楼内外,全是禁卫,在这里,自己恐怕也是无法阻拦的。犹豫中,也只好任内侍、禁卫们去了。在内侍、禁卫们离去后,穿过缓缓关闭的宫门缝隙,赵德芳看见内廷已成一片白色的汪洋,各种白布,正在铺天盖地的摆弄。赵德芳突然内心一紧,吐出一口鲜血,如果不是紧紧地扶住了缰绳,恐怕这时就直接坠落马下了。

  刚刚赶到赵德芳背后的种师成赶紧过去扶住了他,慌乱地问道:“殿下,怎么了?”

  “父皇,父皇……”

  “陛下怎么了?”种师成满脸的焦急。

  “父皇怕是不在了”。

  “啊?!”

  回想起内侍眼中闪过的那一丝慌乱,赵德芳知道内廷一定发生了巨大的变故,可惜他暂时无从知晓了,不,那个内侍至少应该知道点什么。

  赵德芳突然立起身躯,调转马头,对种师成吩咐道:“师成,你立刻回府,遣散阖府仆、婢,让莫管家给他们分发盘资,至于家将们,有愿意跟随我的,你将他们带到新郑门,半个时辰后,我们在那汇合”。

  “诺”,种师成知道不是多问的时候,他对赵德芳从来都是毫无保留的忠诚,这次也不例外,立刻返回府邸吩咐去了。

  赵德芳回望一眼宣德楼,咬咬牙,一夹马肚,向晋王府驰去。

  在晋王府外一条隐秘的巷子里,赵德芳下马,背靠着一块青石板略微休息,整理整理思绪。他知道巷外临近的街道,是晋王府通往宣德楼的必经之路,守在这里,一定能再逮到那个折返的内侍。

  不旋踵,便听见一阵狂乱的马蹄声,晋王赵光义,在大批家将的扈从下,往宣德楼急驰而去。等到他们呼呼而过后,赵德芳跃身上马,缓缓骑到该街道的中心。稍等片刻,果然,又有一队人马赶到,正是那个传旨的内侍和那队护送他的禁卫。

  只听禁卫中有人喝骂道:“什么人在前面,滚一边去”。

  赵德芳转过脸来,冷冷地看着对方。

  这时内侍才看清楚是赵德芳,连忙对着刚才发声的禁卫喝道:“瞎了你的狗眼,连二皇子殿下都不认得了吗!”说完,又转过脸来,陪笑道:“殿下,您怎么到这来了?”

  “找你问清楚点事”,赵德芳淡淡道。

  内侍心中一紧,知道此事难以善了,也只好豁出去了,向赵德芳拱拱手:“殿下,奴才还赶着回宫复命,殿下要问什么事,奴才改日再来向您细说,莫说一件事,一百件事都成,只是今日,真是不行啊”,说完,也不等赵德芳回复,径直打马上前,想再像在宣德楼门前那样,绕过赵德芳离去。

  “看来公公是不想配合了”。

  内侍朝几名禁卫点点头,他们悄悄的将手摁在佩刀上,随时应变,速度则丝毫不减,准备直接冲过去。

  只见白芒一闪,和赵德芳擦肩而过的内侍,手腕便挨了一刀,顿时扶不住缰绳,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一切只在电光火石间,完全不知赵德芳何时出的刀,也不知何时归刀入鞘。

  几名禁卫面面相觑,只好抽出佩刀,下马护住内侍,内侍摁着受伤的手腕,跌坐地上怒道:“殿下,奴才有圣上玉佩在身,可以说是天子特使,殿下如果再无理取闹,恕奴才等得罪了”。

  “孤知道你是来传旨的,也知道传的是什么,不然,孤也不会料定我晋皇叔会飞奔而去皇宫,让你这个死太监跟不上”。

  “你……”

  “孤想要知道的是传旨背后的秘密”。

  “请殿下自重,旨意是对晋王下的,即使您贵为皇子,恐怕也没这个资格来盘问”。

  “哦”,赵德芳淡淡道,紧接着,他翻身下马,向内侍一步步迫来。

  一名禁卫紧张下,竟直接举刀向赵德芳劈去,赵德芳略微一个反手,只见刀刃便全部没入该禁卫自己的腹部,而且刀柄仍然握在他自己的手中。该禁卫一脸骇然的望着自己中刀的部位,缓缓跪了下去,不一会,鲜血喷涌而出,接着,他便一头栽倒,死得不能再死了。

  其他几名禁卫,我看看你,你看看我,都看到同伴眼中的恐惧,他们没想到赵德芳身手竟然如此之高,要知道,倒下的那名禁卫,在他们哥几个中,算是最狠辣的角色了,结果赵德芳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了结,这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震撼了。只听见“铛”的一声,也不知是谁最先抛下兵器,往反方向跑去,紧接着,传来一系列“铛铛铛”的声音,一瞬间,禁卫们跑了个尽,他们只是来送信的,信也送到了,可不想把命也送在这。

  看到禁卫四散而去,内侍一脸苍白的瘫坐地上,赵德芳一脚踏在他胸口,将其踩翻在地,抽出佩刀,立在他脖子边。在这样的寒冬里,刀刃似乎分外的冰冷,正如它的主人表现出来的那种冰凉一样,内侍感受到此种锋刃的凉意,使劲地将脖子往另一边靠,哆嗦着问道:“殿下有什么想问的,奴才知无不言,知无不言……”

  ~~~

  福宁宫中,被太医施诊后醒过来的宋皇后,伏在赵匡胤身边痛哭不已。这时,宫门外传来沉稳有力的迈步声,宋皇后满以为是应诏而来的赵德芳,连忙起身向门口望去。一望下,宋皇后心神皆乱,原来进来的,竟不是德芳,而是晋王赵光义。

  赵光义回望了宋皇后一眼,施礼道:“皇嫂,臣弟奉诏而来”。

  “……”宋皇后竟不知如何答复,自己派出去的随从,明明是去传召德芳的,怎么倒是晋王先到了,还说是奉诏而来。

  “皇帝陛下口谕”,这时只听老太监王继恩提了提嗓子,用一种极尽哀伤的语调唱道。大殿中所有人,包括晋王赵光义都伏身拜了下去。

  宋皇后慌了慌神。官家,还有别的口谕?她心中一片混乱,但看到晋王等人全体伏下,她顿了顿,也只好欠身下拜。

  老太监看着殿里殿外跪满的身影,其中还有晋王、皇后这样的贵人,显然很是享受这种地位逆转的错觉,当然也只是一片刻而已,便听他继续宣道:“晋王赵光义听旨:朕不豫,皇帝你来做。钦此”。

  什么?宋皇后满脸的惊恐,到底怎么回事?

  只听见,老太监带头反过来向赵光义下拜道:“叩见新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殿里殿外,不明就里的众人,也只好跟着再次跪下,三呼万岁。

  这时只有还未起身、半跪半立的宋皇后,不知如何是好,风驰电掣间,她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很明显,自己往外传递的消息,被截断了,传信者恐怕也难以生还了,所以德芳根本没有接到口谕,也进不了内廷,而晋王之所以能站在这里,说明他跟老太监早就勾结在一起了,早就控制了内廷。因为,她很清楚,皇帝只传出了一条上谕,而且不是老太监宣读的那一条。

  宋皇后抬起头,发现赵光义正神色不善的望着自己,定定神,她知道自己已经改变不了什么了,但她决定一定要保住赵匡胤的两位皇子,虽然他们都非自己所出,但他们都是丈夫的血脉,自己一定要保住他们。下定决心后,宋皇后亦像众人一般,伏身下拜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面色立刻缓和,在宋皇后尚未完全叩下前,扶住她双手,温和地说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赵光义知道,宋皇后的承认与否,极为重要,她的这一声“官家”,意味着老太监王继恩宣布的先皇口谕,将获得最终的合法性,成为不可挑战的权威。如果宋皇后坚决反对,倒真是一个麻烦事,所以,此时赵光义倒是真心感谢他这位皇嫂。至于说自己对于二位皇子的承诺,以后有的是机会推翻,自然不会在这时候表露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