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匈奴皇帝 第296章 忍者刘协

《匈奴皇帝》第296章 忍者刘协

作者:芈黍离 字数:3755 书籍:匈奴皇帝

  “接下来,你准备如何应对河雒局势?”曹操思量片刻,闻曹仁道。

  曹仁想了想,沉声应道:“末将欲暂整兵马,待来年,西进彻底拿下雒阳,将夏军赶出河南,再行向北应付河内乱局!”

  曹操闻言点点头,轻声道:“孤既委你全权,你可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是,不要太过激进。河内有袁绍军,不要妄起争端。”

  “诺!末将思,或可联合袁军,先对付夏军!”

  “子孝,倒是越发有名将之姿了!”曹操轻笑一声。

  提起袁军,曹操不由眉头一皱:“听闻,刘渊还是将天子易与袁本初了!可惜了!”

  “主公,自长安城破,天子沦落胡酋之手,大汉的威望已跌落至低谷。于主公霸业而言,手中有无天子,影响当不是太大!”戏志才摇头道。

  曹操面露苦笑,如今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眼中流露出悔意,早知不讲价直接回复刘渊就好了。

  “子孝,河南之地虽然破败,但仍旧为一片宝地,土地肥沃,只缺人口,潜心恢复发展,当为孤一粮仓。你于此地坐镇,除了军事征伐,当力图恢复秩序,招揽流民,行屯田之事,恢复生产!”曹操看着曹仁叮嘱道:

  “孤知晓你不擅此事,在豫州发现了一人才,梁习,孤将之调来助你。兖州的屯田事已入正轨,年后孤会再调粮食支援你。”

  “谢主公!末将必不令主公失望!”曹仁郑重允诺道。

  “在这边待不了多久了,孤隔日便返回睢阳!”

  曹操之前的治所濮阳,相对于其如今所控之地,显得太偏。仔细考虑过后,曹操已将治所迁至梁国睢阳,居中统治各州。

  ……

  邺城,如今改名邺都了,城池扩大了一圈,不过还不完整,还有扩充完善的余地。为迎奉天子,袁绍令审配主持邺城营建事宜,在原邺城东边新建起一座皇宫,安排刘协入住。

  邺宫,修建的格局放得很大,动用的了不少人力,虽然如今只寥寥几座殿宇楼台,但从那些刚刚打起殿基,能看出未来邺宫的大气规模。

  聪明人都知道,袁绍如此卖力耗费人力修建宫殿,自然不全是为了那落难天子。更多的,这邺宫,只怕是为了他自己而修建的。至于劳民伤财什么的,反正是为了给天子修的,恶名就由刘协担着了。

  刘协被护送到邺城,但见那随行的拖家带小的数十朝臣,心里虽然不满,还是将其尽数安顿下来。

  刘协住进了东边的邺宫,袁绍好吃好喝好穿待之,刘协屡遭苦难,到了邺城,似乎终于得一安身之地,袁绍的态度令其心下稍安,至少不似在长安时期那般朝不保夕。

  袁绍迎刘协入邺,改元建宁,大汉自此迎来一个新的时代。只是建宁,如今的大汉天下,真能建宁吗。

  袁绍受封大将军,秉政天下,权掌中枢,袁绍麾下文臣武将都得到晋升,不过多充为大将军府下职位。他们先是袁大将军属官,而后才为汉臣。

  迎得天子,这消息放出,袁绍大打“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河北袁绍的名望又得到一次显著的提升。

  汉帝被握在手中,袁绍籍此收获了大量政治资源,天下有不少人才,都有向河北迁移的迹象。天子的到来,让河北上下,人心凝聚不少。手握正统天子,袁绍终于感受到了其中的好处,这买卖,似乎挺划算。

  皇宫之中,撤去侍女,皇后董氏亲自替刘协更衣,披上皇帝袍服。董贵人一路跟随刘协而来,很是自然地被晋升为后了。

  刘协似乎又长高了许多,表情严肃,一身帝袍,贵气逼人。十二旒冠冕带在头上,仔细照了照巨大的铜镜。

  董皇后温柔地替刘协抚平衣襟的些许褶皱,眼含爱意,入得邺城,刘协表情依旧是这般严肃。

  不由问道:“陛下,如今都安定下来了,有大将军护卫,再无危险,为何您还是愁眉不展呢?”

  闻言,刘协眼中轻微一凝,叹了口气,而后脸上终于露出笑容:“是啊,安全了,是该开心些!今日有朝会,朕上朝去了!”

  “陛下慢走!”

  在几名宦官的引路上,刘协缓缓向邺宫大殿走去。周边有着不少侍卫,都是袁绍从军中抽调的精悍士卒,入宫保护刘协,绝对地忠诚于袁绍。

  刘协心知,这些人,包括那些宦官,都是袁绍派在身边的眼线,监视着自己。经过这些时日的接触,刘协早发现了,如他所料,这袁绍与董卓并无两样,都是一丘之貉。

  只不过比起董卓,袁绍出身好太多,名望高太多,他能更方便地当着权臣,而不似董卓那般为天下所厌弃。

  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刘协如今也深谙韬光养晦之道,入得邺城,表现地很识时务。没给袁绍找麻烦,老实地待在宫中,一切皆听袁绍安排,上下大权皆交付与他。对刘协的表现,袁绍自然也满意地很。

  邺宫的大殿,当然比不得未央前殿那般宽敞,但也能容纳上百人,刘协到时,内里已安坐着数十袁绍麾下还有以董承为首的一些长安老人。

  “陛下驾到!”宦官高呼一声,殿上的大臣都看向入殿的刘协。

  帝座的安排依旧高高在上,御案之侧,有一方小案,刘协知道那是为袁绍准备的。稳稳地步上石阶,坐下。董承等人立刻起身行礼,稀稀疏疏地几声,如许攸、荀谌、审配等人,依旧坐着,并未有动身的意思。

  殿上的场景,透露着一些尴尬之意。董承靠前,想要呵斥那些大将军府臣,被刘协挥手止住。刘协脸上淡然,对殿上那些袁绍臣属的轻视,安之如怡。

  大殿之上静了下来,刘协与众臣,都默默地等待着袁绍的到来。

  “大将军到!”过了好一会儿,袁绍终于到了。

  袁绍一身黑袍,上绣一些复杂的纹路,头顶九旒冠冕,满脸威严的,大步入内。抬眼直视刘协,道:“臣,大将军袁绍,参见陛下!”

  “大将军免礼!”刘协尽量让自己的声音颤抖些,显得忐忑些。

  袁绍背过双手,上得石阶,坐在刘协之侧。

  “拜见大将军!”许攸等人,这才起身,齐声向袁绍行礼。

  “诸位免礼!天子在此,还不拜见!”袁绍轻咳两声,方道。殿下诸臣,这才向刘协一礼。

  接下来,袁绍臣属,开始向袁绍禀报诸事。将袁绍手握三州之近况一一道来,除了常事,着重汇报了袁绍所掌疆域、城池、人口、粮草、军力。这是在向刘协秀肌肉了。

  刘协就默默地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袁绍在那儿意气风发地处理政事,没有一丝不耐烦,时而面上还能看到一点笑意。

  可能觉得不好太过忽略天子,有些问题如何处理,袁绍还是向刘协“请示”一番,比如天下诸侯的封赏事宜。这些袁绍早早地定下了,刘协还能说什么,都只有一句话回复:“一切皆由大将军定夺!”

  这是一场大朝会,上下汇报一遍,足足耗费了两个时辰,刘协就在大殿上枯坐了两个时辰,眼看着袁绍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已至正午,冬日暖阳高照,处理政事这般久,袁绍也有些乏了,直接宣布散朝。这个时候,刘协突然出声唤道袁绍。

  “不知陛下有何吩咐?”袁绍疑惑地看着这傀儡天子。

  刘协挺直身体,冕前的旒珠来回晃动,深吸一口气,刘协方当着所有朝臣大声道:“大将军袁绍,忠臣护国,剿平乱逆,安定北方,居功甚大。为表功勋,朕议,晋大将军袁绍为赵公,封地赵国,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此诏一下,满堂皆惊,如许攸这些袁绍臣子,都神情一振,悄悄瞥了眼讶异满面的袁绍。

  底下董承当即出列谏道:“陛下不可!此举,不合祖制啊!”

  “大将军劳苦功高,为何当不得赵公!”郭图眉宇间带着兴奋,起身驳斥道:“若无大将军,只怕陛下尚且于夏虏手中,朝不保夕,就凭迎奉之功,大将军当得赵公!”

  袁绍此时也缓过来了,盯了眼刘协,眼中溢满异样的神采,他心中也有意动。这可是当初董卓的待遇,登人臣之极,当初天下诸侯眼红至极的地位。不过并未出声,想要看这天子,如何反应。

  对董承的反应,刘协眉头一皱。这董承,是个忠臣,可惜就是太轴了,这个时候,还抱着祖制。祖制,能救大汉吗。

  “朕意已决,无须多言!赐赵公,王侯车驾仪仗。持天子剑,秉朝政大权,替朕剿平诸侯,廓清天下!”刘协坚定道。见董承还欲多言,直接怒斥之。

  袁绍这个时候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起身对刘协躬身一礼:“臣谢陛下!”

  赵公之事就这么定下了,一干皇汉臣子难免面露不忿,但刘协心意坚决,牵头此事,也不好再反对。

  其余袁绍属臣,此时都喜笑颜开,一齐起身向袁绍拜倒:“臣等,叩见赵公!”

  ……

  散朝之后,到城外大营中巡视一番,回到府中,高大威严的大将军府前,立两阙,袁绍一眼就望到大将军府的匾额已然被更换,一张崭新的“赵公府”宽匾就挂在上边。

  受封赵公的消息飞速地传到府中,为了讨好袁绍,袁尚做主,严令之下,这么张大匾额,迅速被赶工制出,挂于大门。

  府中管事向袁绍解释了一番,闻言,不由斥责道:“胡闹,表现地这般急切,置孤于何地?”语气虽然“严厉”,但就袁绍的表情,周边人都知晓,他心中并未动怒。

  “臣等叩见赵公!”入得大堂,心腹臣子们再次对袁绍行大礼。自己的府邸,才是他袁绍真正发号施令,统治河北的中枢之地。

  “主公,如今您进位赵公,可喜可贺啊!”底下的郭图首先恭贺道。手下的其他文臣武将,也俱道喜。

  “哈哈!”袁绍大笑两声:“孤有今日,皆奈诸公相助!”

  “主公,天子今日表现,不可不察啊。臣心有忧虑,天子此举,定不是无的放矢,还望主公慎之!”满堂的轻松气氛,只有荀谌小心提点道。

  “友若不必担忧,不过一少年天子罢了,孤养之于深宫,不足道哉!这天子,若能安分守己,孤尚能善待之,否则……”袁绍面露不屑。

  “主公,天子年纪虽小,但表现出的气度,有人君之象。臣虑,其大封主公,是不是有麻痹主公的意思?”许攸这个时候冷静下来,也不禁质疑。

  “诸位这是怎么了,对这无人、无兵、无权的少年,竟然这般忌惮,过虑了!”袁绍一脸无所谓,不过想了想,还是出言道:“便让显甫领禁军,替孤严密监视这天子吧!”

  “不过,天子以赵国为孤封地,是不是太小了?”袁绍面带笑意,冷声道:“若将巨鹿、魏郡、安平、清河,皆纳入孤封地范围,如何?”

  “妙啊!”许攸兴奋道:“臣等明日便上表,正可籍此试探天子!”

  ……

  刘协回到自己寝宫,枯坐了一会儿,良久叹了口气。望着周边,很是冷清,他这个天子,还是囚中鸟啊。

  “陛下,今日朝会怎么样了?”董皇后替刘协奉上一碗热茶,轻声问道。

  “甚好,甚好!”刘协呢喃一句。

  “陛下,辅国将军董承求见!”这个时候,一直跟着刘协的小太监入内低声禀道。

  目光一闪,刘协吩咐道:“宣!”

  “臣,叩见陛下!”董承入内,躬身一礼。

  “国丈免礼!”刘协伸手虚扶,问道:“有何事?”

  董承当即禀道:“如今邺城上下,皆听袁绍号令。陛下今日封其为赵公,大权尽付之其手,只怕会更加助涨其嚣张气焰,长此以往,陛下威严何在?上下还有何人听天子号令?”

  “闭嘴!”刘协闻声一怒,大声呵斥道:“赵公世代忠良,竭诚为国,功勋卓著。若无赵公,朕此刻还在胡王手中,屈辱求生。且主少国疑,朕还年幼,正需赵公这样的能臣替朕处理国事。国丈,再敢非议赵公,朕必重责!”

  “臣不敢,臣不敢!”董承又弯了弯腰,很是“惴惴”。

  眼睛瞟了眼外边,那里有人影闪动。刘协提起笔,在案上一页纸张上写下什么,悄悄地递给董承。

  “你退下吧,朕要休息了!”刘协语气有些不善。

  董承微微低头,宽阔的身躯挡住身后的目光,瞥了眼纸条,偷偷地将纸条吞入嘴中。而后答道:“陛下息怒,臣告退!”

  董承出宫,自然被守卫毫不客气地搜身,没什么可落人口实的。董承默默上车驾,回府。虽然被刘协斥责了一番,但并没有感到不安。刘协给他的纸条上只有一字:忍。

  邺宫中的那点小插曲,自然迅速传到了袁绍耳中,得到刘协与董承的那点对话,袁绍对这识时务的天子,放心了许多。

  其后,赵公诸臣上表,扩大封国之事,刘协没有多少犹豫,便允了。反正都在袁绍手中,就算将半个冀州都做为袁绍封国,对此时的刘协而言,也没有什么。

  赵公袁绍,定都邯郸,置百官,河北英才,多为其臣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