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里有女初长成 第三百四十三章尾章

《山里有女初长成》第三百四十三章尾章

作者:鸳鸯腿 字数:2381 书籍:山里有女初长成

  写到这里的时候,已进入了初冬的天气,冬天的阳光已不在温暖,而刀子风嗖嗖地刮着,小雪花漫无边际的飞舞着,我又一次回到了我梦中的大山。

  大巴车像个疲惫不堪的老牛,努力而谨慎地行驶在湿漉漉的官路上。

  在三岔镇下了车,印象中的小镇己不复存在,供销社,杀猪站,还有官路两旁的小摊小贩,也不见了踪影。

  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水泥路面,和两旁还未完工的两层楼房。

  我在风雪迷离中走着,几疑怀疑自己走错了路,幸好,在进山的路口,那株千年大松树还在,我的记忆又苏醒了过来。

  一个老汉从松树后面走出来,也向山上走去。

  “老哥,哪沓的?”我问。

  “旮旯村的,你呢?”老汉问。

  “我也是旮旯村的。”那人停了脚步,手搭凉棚,努力遮掩着扑面而来的雪花。

  “哎呀呀,是你!山娃子!”那人发出了一声感慨。

  我仔细一望,这不是三驴子吗?而他,只比我大了三岁,我俩是同学,在旮旯村小学二年级,我俩还坐在一起。

  但从面相上看,他就像一个年迈的老人,秃顶,满脸是包子的褶皱,穿着一件脏兮兮的大衣,一张口,露出了仅有的两颗大黄牙。

  三驴子看出了我的疑惑,苦笑了一下,“这狗日的日子。”

  “怎么了?你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怎么这样苍老?”我问。

  “哎,别提了,这两孩子,生生把我累成了狗。

  女儿去广东打工,嫁到了当地,三年五载不回来一次,这儿子啊,更是气人。

  儿子呢?现在,说老婆,最起码是四金小轿车,城里一套房,彩礼一般二十万起步。”

  也难怪,越是贫穷的地方,彩礼也就越贵。

  “你买房了?”我问。

  “城里哪能买的起?这不,只好买三岔镇上的,就是那个窑主私自开发的,一套房也就二三十万。”

  “哦,窑主开发的?”

  “对呀,三年前开发的,我付了一半钱呢,那可是我一滴子血一滴汗挣出来的,一点点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可盖了一半,他拿钱跑了,弄的我儿子到现在也没结婚。”

  生活的风雨,早已磨平了性格的棱角,三驴子像路边的枯草,无声地叹息着。

  听着三驴子的话,我看着山路的两旁,光秃秃的枝丫上残雪点点,似女人脸上还未抹开的粉膏,黑黝黝的石头上,小雪花一落下,便化开了。

  偶尔的一两声鸦噪,更显示出了山村的荒凉与落寞。

  我俩聊着走着,来到了村头,昔日热闹的大槐树下,有几只庥崔正在草棵棵里蹦哒。

  如今的小村,静静的躲在山坡里,不言也不语,不知在思考着什么?

  毕竟,有力气的农人们已去了远方,或打工或经商,村里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童。

  大槐树的左边,大肥婆的小卖部,早已人去房空,只留下一座破破烂烂的木房,在风雪中颤抖着。

  “大肥婆早已死去,周建国得了偏瘫,被女儿接走了。”三驴子低低地说着。

  而大槐树的右边,兰花花的葱行还在,在几间破破烂烂的土坯房前,有一个胖胖的女人躺在躺椅上。

  “你好,兰老师!”我走过去,恭敬地说。

  “你是……?”兰老师从躺椅上坐了起来,随手戴上了老花镜。

  她看了看我,有些茫然。

  也难怪,作为曾经的老师,印象最深的要么是学习好的,要么是跳皮捣蛋的。

  而我,作为一个既不调皮捣蛋学习又不好的人,大慨她己把我忘记了。

  “他叫山娃子,你教过他半年,他爷爷是牛行的掌柜。”三驴子站在旁边,大声地提醒着。

  “哦,想起来了,你父亲是捣鼓驴皮的,把山里的驴皮拉到山东去卖,让他们熬阿胶。

  你不是让你父亲把你接走了吗?听说在省城安家落户了,咋又回来了?

  是不是生意不好做,又欠帐了?”兰老师终于想起来了,一脸的吃惊。

  也难怪兰老师这样,那时父亲捣鼓驴皮是挣了一点钱,只可惜,后来听信了一个山西人的话,与他一起去了BJ城,又去捣鼓暖气片。

  只可惜,商海如战海,赔的欠了一屁股债,父亲没办法,只得回了一趟老家,向七大姑八大姨拿了一部分“高利贷”,幸好,几年过后,又缓过来了。

  “我,我路过这儿,回老宅看看。”我讷讷地说。

  一低头,我又看见了那绣迹斑斑的地磅,不由自主地问,

  “兰老师,你这蔬菜公司的生意咋样?”

  “唉,咋说呢?这房地产啊,把大伙的钱都掏空了,又遇上了心冠流行,不管干甚?都不好做。”

  一声长长的叹息,酸楚,凄凉,像一把锤子,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尖尖上,我不由地一抖。

  “你这些年来咋样?不是听人说,你在巜天堂》杂志社上班吗?还发过许多篇文章,我向年青人常常提起过你。”兰老师说着,脸上又神采奕奕起来。

  “哪儿呢?我只是个临时工,还是个扫地的。”

  兰老师口中的巜天堂》,只是天堂市文联办的一本杂志,小的可怜,基本属于内部刊物。

  一开始是半月刊,办着办着,办成了月刊,又办着办着,成了双月刊,再后来,倒闭了,我也就另谋出路了。

  这是我人生中最光辉的时刻,就是在这杂志社里当“头”,手下还有一个大妈一个大爷。

  大爷负责打扫厕所,大妈负责打扫楼道,而我,则负责打扫整个院子,兼职浇花修草。

  《西游记》里,如来佛祖讲经,那些鸡猫猪狗,甚至耗子,听多了经书,也就成了精怪,会各种变化。

  而我,在杂志社里打扫卫生这么些年,耳闻目睹,也染上了一丝雅气。

  更何况我,从小喜欢看书,写书,我第一篇稿子发表在巜天堂市日报》上,不但没有稿费,我反而掏了十块钱。

  因为,那是一章《寻驴启事》,爷爷怕我长大了,娶不到老婆,就卖了二亩地的老苞谷,买回了一头老毛驴放养,结果,那驴在五指山上放牧的时候,爷爷打了个瞌睡,驴丢了。

  爷爷赶紧来到了市里,我当时正满头大汗地挥舞着大扫把,把整个院子里打扫的灰尘滚滚,狼烟四起。

  爷爷就在烟尘当中,咳嗽着找到了我。

  我一听吓了一跳,这驴丢了,就没法卖钱,没钱就娶不到老婆。

  于是,我急中生智,就写了一篇寻驴启事,去找巜天堂》杂志的主编。

  主编于是又把我的启事,推荐到了巜天堂市日报》主编那儿,两个主编是同学,有了这层关系,不看僧面看佛面,于是,我的启事就登在了报纸的夹缝里。

  启事是这样写的,旮旯村山娃家走丢了一头灰毛驴,下门牙缺少一个, 左前腿跛,秃尾巴,有捡到者,请予送还,定重谢。

  你别说,还真灵,那报纸才排版,还没发行,那驴就在夜里,踏着月色回来了。

  敢情这畜牲钻进了老林子,吃饱了肚皮,才颠儿颠儿地回来了。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码字。

  于是,我就像杂志社投稿,偶尔发表一篇豆腐块,得个三五块钱稿费,就感觉好嗨哟,人生达到了巅峰。

  现在,兰老师一提起往事,我也就呵呵了。

  “兰老师,马主任呢?”我问。

  “他呀,进城去看孙子去了。”

  “你俩怎么不进城呢?”三驴子随口问了一句。

  “哎呀呀,在山里呆惯了,还真不想去住那鸽子笼,一出门,就是人,车。

  你看,住山里多舒服,空气又好,蔬菜自个种,鸡鸭自己养,落个清净自在。”

  兰老师自言自语地说着,在我的眼里,她已沦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村妇女。

  从兰老师家出来,我又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只可惜,老德顺,老兰头已经作古。

  而那些崭新的楼房,都用砖块把大门阻了起来。

  “这些盖房的人,又去外边挣钱去了,我咋觉的,住高楼大厦,还没有住土坯房幸福。”三驴子说。

  我无言以对!

  从小,读鲁公笔下的阿Q,闺土,祥林嫂,孔乙己,觉的他们滑稽的好笑。

  没想到,多年以后,我和小伙伴们都活成了鲁公笔下的人味。

  倔强而努力地活着!

  喜欢山里有女初长成请大家收藏:()山里有女初长成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