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北人在三国 第十二章 我去找个人

《东北人在三国》第十二章 我去找个人

作者:柏万 字数:2417 书籍:东北人在三国

  第十二章我去找个人

  琼州郡现在就像一列告诉运转的火车,有条不紊的发展着,壮大着,,城里城外到处是建房子,种庄稼,下海捕鱼,造船的。各县招募的二百县兵四处在街上巡逻,和以前那些县兵比起来那是相当威风啊。冷杉在各个县城里兴建学堂,学堂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授课内容是冷杉自己亲自编写的,说实话,对于编写这些教材并不难,难就难在没有纸张,所以在编写教材之前,冷杉又忙着弄纸张。找来了树皮,亚麻,麦秆,煮沸捣乱,然后平铺,终于造出了比较结实的纸。冷杉只能做到这了,其余的就等后来人发明改进吧。教材方面,初级学堂主要学习数学,语文,自然,中级学堂学习数学,语文,物理,化学,政治。高级学堂就可以分科了,可以学习农业,造船,数学,物理,化学,语文,政治。冷杉能想到的就这么多,天天在府里编辑教材。并把印刷术运用印刷教材上。万事开头难,但是冷杉觉得,教育非常重要,他编辑的教材都是集合人类两千多年的智慧精华,虽然编辑的并不太全面,但是起到了一个启发民智的作用。同时冷杉还颁布了学术创造奖,凡事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任何理论和题目,比如说物理方面,蒸汽的运用,如果你能把蒸汽动力转化到别的方面上,就算是发明了。都会奖励一千钱,并且可以给一份学堂老师的职业。俸禄可不低。这样做也大大激发了百姓学习的积极性。

  学堂在全郡很快就得到实行,第一批老师是冷杉亲自培训的,选了一批聪明好学之士,费时半年时间,才投入教学第一线,他们作为第一批老师,享受了最高的待遇,和县令一样的俸禄。而学员就有点乱了,白天是小孩子,晚上是大人,每人必须来学习。冷杉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不在缺乏人才了。这是放长线,钓大鱼,造福后人的举动。

  在农业上,冷杉把现有的农具改进行了改造,大大提高了效率。并拥有水车灌溉,提高了亩产。并让卫离派人去合浦郡大量购买耕牛。在各县开设大型养殖场,养猪,鸡,马,和牛。丰富了人们的饮食营养。在冷杉的指导下,慢慢初具规模。

  在军事上,冷杉发明了马蹬,让骑兵可以在马上奔跑作战时更加稳定和安全。并制定了几项训练方法,提高了整体士兵的素质和作战能力。

  在人口方面,鼓励多生孩子,只要生一个孩子,就给一亩地,每月可领两石粮食,肉十斤。生三个孩子以上,给地五亩,钱一千,粮一百石。总之生的越多,福利越好。

  在语言方面,大力推行东北话作为普通话,因为东北话生动,简单,明了。这个倒不是冷杉刻意要求的,而是冷杉说着一口标准东北话,说来说去,大家就都学会了,而且一传十十传百,就和春晚小品的流行语似的。所以经常会在大街小巷上听到:“哎呀,你干啥去啊?”另一个回答:“没啥事,出去溜达一会。”又或者“听说‘东北一锅香’的菜贼好吃,走吧,整点去吧?”你能想象出东汉末年大街小巷一口东北话的场面吗?

  琼州郡是冷杉第一块地盘,所以制定了很多前所未见的制度和形式,冷杉对卫离说:“以后我们占领别的州郡,就按着琼州郡这样改革,需要马上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详细的运行制度和规章制度,你祖先是专业变法的,所以这方面就你负责,弄出一个书面材料来,各行各业都要有,老卫,这是造福子孙后代,将来你的名声定然不会低于你的祖先。”

  冷杉作为一个穿越者,利用了自己的知识,造福自己领地下的子民。迈出了统一天下的第一步。

  时间来到公元181年五月,冷杉十七岁。去洛阳买官的使者也早回来了,自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一郡之守了。这一天,冷杉难得闲下来,练完枪法,躺在躺椅上,在树下乘凉,心想,我来到东汉一年了。还有三年不到,天下就乱起来了,自己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了,连自己开的‘东北一锅香’饭庄都火爆的不行,嗷嗷赚钱。大船也陆续的造了十多条了,但总觉得缺点什么?想了半天,脑袋突然轰的一下,想起来了,终于想到缺什么了?

  咱们先不说缺什么,我就问问喜欢三国历史的人最喜欢哪个武将?估计九成以上的人都会选择一身是胆的赵云赵子龙。真心的,你就看这名字,本人就差不了。冷杉缺的就是自己偶像赵云。下一步冷杉要在乱世到来前,出海疯狂的掠夺人口,凭自己是肯定不够的,还缺一个天下无双的绝世猛将,那这人非赵云莫属。想到这,冷杉激动的站起来,大叫道:“我要去找个人!”冷杉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骑着月牙,背着麒麟枪,飞奔出城。等卫离回来,找冷杉不见,下人说:“郡守大喊出去找个人,骑马就走了,留了一封信在桌子上是给大人你的。”

  卫离拆开信,大意是:我要出去寻找一个绝世猛将,慢则半年,快则三个月就回来,郡中大小事物你全权负责。卫离看得莫名其妙,但是也没有太多的惊讶,因为主公所展现的能力和才华太妖孽了,就算主公说出去找个玉皇大帝,卫离也能勉强接受……

  却说冷杉离开琼州郡,坐船横渡琼州海峡,来到合浦郡,没有停留,一路疾驰。月牙的速度真心快,坐在厚厚的马鞍上,不觉得颠簸,日行千里不在话下。一直北上进荆州零陵郡,南郡,豫州汝南郡,冀州的魏郡,广平郡,终于到达常山郡。以月牙的速度整整跑了十五天。冷杉想:等回去以后什么不干,也要发明汽车,火车。要不去哪都骑马,蛋蛋都要碎了。

  赵云是常山真定县人,一开始追随公孙瓒,刘备想挖墙脚,但是被赵云拒绝了。后来赵云的兄长去世,赵云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再后来刘备投靠袁绍,赵云在邺城于刘备见面,刘备一通拉拢,跟了刘备,一直到最后在成都去世。可以说赵云的一生一点污点都没有,用现在的话就是全是正能量。非要给说完美的人定个义,应该就是赵云了。真心的。

  而此时赵云只是一个武艺学成归来不久的青年,比冷杉大一岁。冷杉骑马来到真定县城,开始打听赵云的下落,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后来有人说出城不远有个赵家村,村子里的人大多姓赵,可以去那里问问。

  冷杉按着告诉的方向骑马奔去,走了能有一柱香的功夫,就看见一个村庄,袅袅炊烟。来到村口,冷杉看见几个孩童在玩耍,就下马问道:“小朋友,你们知道赵云家在哪里吗?”几个孩子刚想回答,在旁边的路口走出一名青年,差不多和冷杉一样高,眉清目秀,长相俊美,背着一把铁枪,问道:“你找赵云有什么事吗?”冷冷杉答道:“素闻赵云武艺高强,枪法无双,特地前来讨教的,并无恶意。”“哦,他的武艺确实厉害,这样吧,你要打得过我,我就带你去找他,你看可好?”“好吧,那我们就比试一番。”

  这是冷杉第二次和人单独切磋,所以冷杉还是决定先用守招,青年挽了个枪花,说道:“看枪!”说完铁枪直取冷杉胸口,冷杉不慌不忙用了守招中的‘拨’字决,轻易化解,谁知青年似乎早知道冷杉会这样,半路变招,绕过冷杉麒麟枪,直取面门,冷杉岂会让他得逞,一个‘挑’字决,把青年长枪挑走,青年没想到冷杉的枪如此沉重,刚才两枪相交那一瞬间,只震得虎口发麻。当即用了全力进攻,可使完一套枪法,连冷杉的衣角都没有碰到,可见冷杉的防招运用的相当纯熟了。

  就在这时,有人说道:“夏侯兰,你不是这位公子的对手,停手吧。多谢公子手下留情。在下便是赵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