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东吴孙十万 第五十八章 论衡

《东吴孙十万》第五十八章 论衡

作者:out 字数:2106 书籍:东吴孙十万

  孙权与陈登同来华佗医馆,玻璃透镜尚需些时日,陈登便拉孙权去医馆借用微镜(显微镜以后称微镜),陈登将花木草叶,虫羽毫发一一置于微镜之下,目色含奇,啧啧称趣。而孙权则将近日来所书半卷《本草纲目》交与华佗,久书成医,孙权与华佗详谈草本药用,屋外有喧哗之声,两人也不在意。

  “见过公子,元龙先生,元化先生”,周泰领黄忠夫妇入屋,对三人施礼道。

  陈登浑不在意继续用微镜观测,挥手示意已听到,孙权,华佗两人见周泰身后跟着一对夫妇,连忙起身。

  “先生,还请救救我儿”,少妇见一长者同少年而出,先开口请道,语中含泣。

  黄忠将怀中少年轻轻放下,柔声唤醒,抱拳向华佗,孙权施礼道:“在下南阳黄汉升,幼子天生苦疾,气乏体弱,我夫妇二人怕他夭折,闻神医之名,自荆南苦行两月方至,还望先生施以援手”。

  “南阳黄汉升?”,孙权惊奇问道。

  “见过公子”,黄忠随黄忠来时已听他介绍,心中知其正是孙家二公子,见孙权弱冠之龄,却温和有礼,心中不敢怠慢,急忙拱手施礼。

  孙权心下确认即是黄忠,心中不免奇异,黄叙早夭,他心中便知,不过荆襄乃刘表属地,黄忠本又是南阳之人,长居荆州,为刘表中郎将,荆襄之先安泰远过江东,孙策虽为江东之主,名上也不过一郡之守,却远不及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之名,因此孙权也未曾想过可得黄忠,今日得遇,确实天幸。

  华佗低身探看少年面色,眉头稍聚,伸手将黄叙抱入怀中,开口道:“黄家夫妇还请屋中稍坐”,众人随他而入,孙权见华佗年已五十有余,怀抱黄家少年却毫无费力,心中不由赞叹华佗长于养生之术。

  “尊夫人怀令郎时可曾饮食不济?”,华佗将黄叙放在席上,探查号脉过后,向黄忠夫妇轻声问道。

  “此我之过也”,黄忠叹气应道,“黄巾之乱后荆襄贼寇丛生,我随军外出平乱,未想宗贼围城,城中粮少,拙荆又有孕在身,过了一月方才破贼,夫人却因此早产”。

  “此疾先天而成,药石难去,我可开一剂方药,三日一服,静养修身,此生无危”,华佗想了片刻对黄忠夫妇说道,二人正要拜谢,华佗摆手示意,又对黄忠劝道:“我观壮士亦是行伍之人,武艺娴熟,不过令郎此生不宜大动,也不可操劳过度,还望黄壮士能听老夫之言”。

  “忠谨记”,黄忠眉头安而复聚,长叹一声,“未料一时之过,累及叙儿,黄家技艺,不得传也”。

  少年闻言低声轻泣,少妇将他抱入怀中,轻声抚慰:“不打紧,不打紧,叙儿无恙即好”。

  “汉升正当壮年,与尊夫人可再生一子以承技艺”,孙权在一旁劝告道。

  “忠在荆南,曾携人拜会仲景先生,先生曾言因早产之故,夫人至多可再产一胎,夫人已产小女”,黄忠开口叹气解释道,抱过妇人怀中婴儿示与华佗,孙权。

  华佗唤过妇人,号过脉后,轻轻摇头以示确实不可。

  “不如汉升纳几房小妾如何?”,周泰苦思得计后开口说道。

  “家传技艺岂可传庶子?”,远处摆弄微镜的陈登也不抬头,哂笑一声。

  黄忠见妇人欲开口,急忙止道,“你我夫妻十余载,苦尽甘来,岂容相弃”。

  孙权见黄忠一家四人相顾而泣,心中不由烦闷,开口向华佗问道:“黄叙之身,可否娶妻生子?”

  “不过体弱,多加照养,则如常人一般,如何不可”,华佗回道。

  黄忠夫妇悲去喜来,众人目光纷纷看向黄叙,小家伙目色疑惑,开口闻道:“如何娶妻生子?”

  “待你养好身体,为你寻个小姐姐”,孙权逗弄了一下黄叙。众人闻言皆笑。

  “黄叙既然体弱,不堪跋涉,汉升不如且留在江东一二载,让其随在元化左右,也可在大学学些经籍,以后从事文职”,孙权劝道,又对华佗问道:“元化如何?”

  华佗闻言,心料许是孙权心慕黄忠之才,点头笑道:“且让黄叙留在吴县,随我习些养生之法”,黄忠夫妇拜谢而应。

  “汉升夫妇既然初来吴县,不如先住我家中,待择好良宅再迁入”,孙权,周泰,华佗送黄忠出院,孙权本想邀请,不料周泰心慕黄忠箭术,已然做邀。

  “多谢幼平”,黄忠称谢,此来江东未料将定居于此一二载,所携钱帛不多,所以周泰做邀,也不推拒,心下却十分感念。

  周泰与黄忠夫妇既去,孙权书籍已送至,也将告辞,陈登却摆手示意孙权离开,孙权无奈而去,也就仍由陈登霸占医馆的微镜。

  岁旦方至,孙权带几人去匠户之所领了制成几套玻璃杯,往江东诸家而去,先访顾雍,登门通报后,侍者引孙权而入,奉上五辛盘,桃汤等岁旦之食。

  过了片刻,孙权见顾雍淡笑而入,不过目色泛红,心奇问道:“元叹先生方才可是去祭祖”。

  顾雍摆手说道:“非祭祖,乃是祭奠恩师伯喈先生”,又继续解释道:“昔年恩师远避江海,授学吴地,我得以有成,后恩师还洛阳,因董卓之故而死”。

  孙权知他所说恩师乃是蔡邕,心中不由感念:“伯喈先生旷世逸才,修成大典,先生既逝,何人著史?”

  顾雍听他惜赞恩师,心与之相同。又闻孙权问道:“伯喈遍熟诸子之学,不知以何为主?”

  “恩师长于经史,心向黄老”,顾雍解释道。

  “不知伯喈先生可曾注解《论衡》,先生可有?”,孙权问道,论衡乃是唯物主义之著,后世残缺不全,孙权心中不由叹惜,不过心知曹邕曾得此书,不知顾雍可有。

  顾雍面色有变,沉视孙权良久方开口道:“恩师确得此书,不过未曾注解,我家中亦无此书”。

  “先生既授学于蔡伯喈,又是江东大家,未曾想于经典之籍也有遗漏”,孙权悠悠叹道。

  “儒术势微,仲谋想另辟他路亦可,只是若见康成公(郑玄)莫言此书从我家中所得”,顾雍想了片刻,转身从书架中抽出一册,递给孙权。

  孙权见书册乃是用新纸誊录,笔迹尚新,上有注解心得,疑惑道:“此乃伯喈先生所作注解?”

  顾雍也不作言,势同默认。

  “恨不能相见伯喈公”,孙权前前看过几篇原文同注解后,不由感慨,汉时儒术天人感应与神秘主义早不对他念头,倒是论衡以实驳虚,赞今胜古,颇对他胃口。

  “伯喈公之学不知何人得继?”,孙权又向顾雍请问道。

  顾雍思索片刻后,方答道:“恩师之书皆赠与王仲宣(王璨),学业则由恩师之女昭姬所继”,又叹了口气,“王璨居荆襄,而昭姬自匈奴劫掠中原,书信断绝,不知所终”。

  我知道哇,孙权心中暗叹,开口请道:“不若元叹同我向请康成公书信与大将军,请寻昭姬,不忍见伯喈公之学断绝”。

  “仲谋有心,我岂能避之”,顾雍慷慨应声,少年授业于蔡邕,恩莫大焉,若能使其学不断,可报授业之恩,亦可使恩师地下心安。

  “若以此为赏,加以康成公之信,请大将军袁本初遣人往并州与河内寻觅,必有所获”,孙权将玻璃杯从盒中取出,示与顾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