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战殁者 第8章 兵棋推演(二)

《战殁者》第8章 兵棋推演(二)

作者:大红辣椒 字数:3019 书籍:战殁者

  赵政国点了点头,虽然他在军队中时只是一个小参谋,只研究过战术性的问题。但退伍后凭个人爱好也研究过一些战役性的战法。这个方案并没有什么问题,交替掩护、就近补充、逐次交战、保持战力、消耗敌人。

  这样不仅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可有效地延迟敌人的进攻速度。为自己争取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时间。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来说是最好的战略了。

  仇老继续说道:“第二方案也是先把重创部队调到六省休整补充,同时策应南京防守,确保南京不失。争取国际支持,在国际力量的调停之下与日本进行和谈。

  争取得战略调整的时间。如和谈不成则退守武汉,与敌在武汉毕一功于一役。失败后将部队分散于山区开辟第二战场。

  第三个方案同样是先把重创部队调到六省休整,依托沿江要塞、武夷山、大别山、罗宵山与敌人周旋。部队在山区一边休养一边作战。

  把国府迁往成都固守抗敌。这个方案中有放弃与敌人在武汉作战的意图,采取保存实力依托山区与敌周旋的计划,也是最为悲观的一个战略布置。

  武汉是一个战略重地,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统帅部也充分估计了日本对武汉势在必得的战略目的。要避开日本人的锋芒只有弃守武汉,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后来武汉会战实际上更多的是采取了第三个方案。只是调整了国府的位置。这也是在南京失守之后,国军接连失利,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之下,被迫采取了为保守的一种战法。”

  “这么说统帅部在执行第一方案到一半之时就不得不改为第三方案了。”赵政国想了想说道。

  “不错。”仇老点了点头说道:“原来的计划之中是先与日本人在南京城外决战,然后再在武汉城外与日本人决战。他们信心十足地认为日本军队在接连大战之后就会无力再进攻中国,不得不与国府谈判。为他们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

  淞沪会战的结果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南京保卫战又非常仓促,根本就没有办法调整布置。再说南京是国都,他们如果不做抵抗地放弃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抗日信心。统帅部只能咬牙坚持下去,明知必败也要一战。

  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统帅部没有想到山东就这么快丢掉了。仓促中又被迫组织了徐州会战。经过这两战之后国民军精锐尽失。不得不做出放弃武汉采取得三方案。”

  “失利的原因还是对自己的实力估计不足。”赵政国说道。

  “当时已经做了充分的计算。这些高参们没有充分地估计到派系之争和政治之争对战局的影响。”仇老摇了摇头冷冷地说道:“战斗之中有部分人不顾民族大义消极殆战让整个战局都被动起来了。”

  看来仇老也非常痛恨这类人。他的家人也间接地死在了这些人的手里。除了恨日本人之外就应该算是恨这类人了。

  “每一次投入的兵力都让国民军在人数上是日本军队的四倍以上。以这个倍数对付日本人不求战胜,势均力敌还是可以做得到的。”仇老说道。

  “不是有统帅部的高参说过五倍于日本人的数量才可保不败或有小胜吗?”赵政国忙说道:“当时还有日本的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参战。”

  “抗日战争中后期使用这个比例配兵是参谋的一种习惯。但前期是不同的,中后期存在补给不足和训练不足的问题。但前期的军队补给比中后期要好得多。”仇老想了想说道;“而且部队都是经过训练,很多的还参加过实战。”

  他所说的实战应该是指国内战争。这些国民军与红军已经发生过数年的激战,大量的国民军都参与过这场战争。

  “统帅部的推演从技术上来说并没有过错。”仇老摇了摇头说道:“不仅有大都市为依托,而且还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从杭州湾到长江沿线可是花了大价钱修筑的防御工事。

  机械的补兵把国民军拖入了泥潭。投入的兵力越多,反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个撤退计划。东晋的淝水之战你清楚吧?”

  赵武国点了点头。军事爱好者不仅仅是研究现代战例,同样也喜欢研究古代战例。淝水之战这么著名的战例他怎么会没有研读过呢?

  “当时的国民军就象秦国符坚大军败退时一样。大军已无斗志一听到撤退的命令便自乱阵脚。”仇老苦笑了一下说道:“这一乱那些将领就无法再控制,也造成了南京保卫战失败一系列的问题。”

  赵政国点了点头。兵就是兵,将就是将。失去了节制的军队就是溃兵。兵势一旦溃败将领纵是天纵其才也无法阻止。最后只有跟着一起逃命。战争不仅打的是装备武器,打的是战术战略,同样打的是士气。

  本来在战场上被强大的日本军队的飞机大炮打得没有了信心的士兵士气就非常低落,这一声令下还不炸了锅造成军队哗变的情况,谁不想早点脱离战场活命。

  “那仇老为什么认为统帅部的决定没有错呢?”赵政国想了想问道。

  “作为统帅部所得到的情报和资料只有这些,如果仅仅是从这些情报和资料上来分析问题和制定作战计划,没有谁能再做出更好的了。要被骂也最多做一个赵括了,说最高统帅部是纸上谈兵吧。”仇老叹了一口气说道。

  “是呀。军事家并不是政治家,他们只是用军事技能来分析战局。”赵政国点了点头说道:“他们也没有想到一少部分军官会怯战避战,严重地影响到了军心,也没有想到花巨资打造的杭州湾防御工事会是豆腐渣工程。”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不断地往淞沪地区增兵。我们兵棋推演的结果就是提早做好撤退的准备,把后继部队安排在南京地区构建第二道防线。”仇老想了想说道:

  “但如果当初换成我们去做这个计划,也无法提前知道日本人的意图,也只会做出同样的计划和调整,等你反应过来一切都迟了……

  我们的对手不管那一方面都比我们强!就算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兵棋推演中我们也曾做过调整,结果都差不多。

  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拿到战略上的主动权。我们一直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后人对淞沪会战所描述的与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当然我也不回避国民军和国府内部存在的问题是导致这一场战役失败。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国府和国民军不存在这些问题,中国也不至于会被日本人这般欺侮,中国人也不至于受到这样的伤害,承受这样的痛苦。”

  赵政国默言无语。是呀,积弱就得挨打。一个国家和政府、军队不是这么弱别人也不敢来欺付。当时只要中国人团结一心不发生这么多年内战,日本人再强大也不会这么大胆。想到这里赵政国又摇了摇头,这什么跟什么呀,那么历史都会改写……

  历史就是这么一回事,象一个宿命一样困挠着中国。这不是宿命!这是人类生存的法则,以前是,将来也是。弱者被奴役,强者称王称霸。

  这个宿命的起因就是因为中国自己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强弱交替的过程,因为中国自己施政上出现问题造成这种局面。总之,只要中国自己不乱团结一心就不怕外辱!

  “赵先生,天色不早了。今天就到这里吧。”仇老看了看天色笑道。

  “嗯,好。”赵政国收好笔记本电脑点头说道。一个与自己差不多年纪的人把他带离,朝坡下走去。

  ……

  吃完饭赵政国看了一眼仍然醉酒未醒的李家豪走到屋外的水池边。回想着仇老所讲的故事,赵政国慢慢地回味着。因为他打字的速度原因仇老所讲的内容不多,不过他还得要进行加工处理。

  对仇老讲解的淞沪会战他有很深的感触。造成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不能归结于那一个人身上,也不能归结于那一群人的身上。

  除了极少数人之外,他们都尽力了!他们付出了很多,付出了荣誉、付出了鲜血、付出了生命、付出了无数的财力、付出了无数的精力。

  这个结局谁也不想看到,但却发生了。如果要找问题,不应该找一个人的问题,不能找一部分人的问题,也不能归结于敌人强大。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国家的问题,还是民族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腐败不是一个人的腐败,一个国家的弱小不是因为一个人而弱小。说到底就是民族的问题!

  赵政国摇了摇头,这个命题就有点大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多少政治家和学者都在思考这个问题,谁也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他当然也不能!

  应该跟一个国家的风气有关吧。特别是精英阶层的倡导的风气有关,然后再影响到平民百姓。

  不难看出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的直接原因就是上层的腐败和荒诞无稽的奢侈生活。所谓的精英阶层不顾平民百姓的死活,才造成国家的没落和败亡,造成民族积弱被外族入侵。

  而国民政府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再加上四分五裂的局面才加速了日本人入侵中国的脚步。板垣征四郎在九?一八事变前发表过演说和参谋团向陆军部提交过一份资料,原文就不要再复述了。他正是看出了中国存在的问题,也得到了日本高层的认可才让日本人的野心极度膨胀。

  他的意思无非有这么几个观点:其一、中国人不团结。其二、中国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其三、中国人从宋朝开始不再尚武。其四、中国出卖民族利益的人很多。其五、中国人很容易接受外族的奴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