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1881铁血中华 第一百五二章返回南宁

《1881铁血中华》第一百五二章返回南宁

作者:飘寞 字数:2119 书籍:1881铁血中华

  程宇华虽然意识到了夺取四川的机会到了,但是他知道要想成功,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部队调动,物质储备,情报收集等等,哪一个都是重中之重。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才有可能以尽量小的代价,拿下四川和贵州。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物阜民丰,英国也早已注意到了这里,但是此时他们的势力还没有真正的深入到这里。

  虽然有长江来沟通,英国人可以比较方便的抵达这里,但是这个时候长江上游的河道险滩众多,通行条件极差,稍不注意就有翻船的危险,只有熟悉水情的当地百姓,或者是老船工,才敢经常走这里。

  以这样的通行情况,英国人很难将大宗商品运到这里,只能采取代理商的方式,他们将商品运到武昌,顶多运到宜昌,再由下面的分销商自己负责运输,就算是这样,能够运到四川的货物也不是很多。

  所以占领四川,还触及不到英国人敏感的的神经,而且就算触及到了,程宇华也不怕,因为如果不清理航道,英国人就是有再大的怨气,他们也进不来。

  至于贵州,那里的清军到是不多,但是其境内到处是高山,易守难攻,那些山就是最好的防线。如果不能克服这个困难,那么今后的行军就很可能寸步难行。而且其境内的那些彪悍的土司也要安抚好,至少要保证他们到时不帮助清军。

  事情繁杂无序,光靠程宇华一个人也处理不过来,所以他决定尽快赶回南宁,召集相关部门一起群策群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完善的计划。

  就算是蚕食,程宇华也不想花费太长时间。这个时代是适合中国扩张的最后一个时期了,如果不尽快完成国家统一,整合好民族力量,那么留给中华民族拓展生存空间的时间就不多了。

  紧赶慢赶,程宇华在5月3日回到了南宁市。刚下车。他就要求各部门立即开始制定夺取四川和贵州的准备计划,几天后内阁和军方将会召开专门的联席会议。

  程宇华回到家后,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去了西南中医学院。丁宝桢已经在那里待了好几天了。面对这一历史名人,能够与曾国藩齐名的清末中兴大臣,程宇华可是很想见见的。

  丁宝桢是在一个多月前卸任的,当时他的身体在湖北名医刘寿山的调理下,已经有所好转。所以卸任后他打算回乡养疾,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马车刚出成都地界,就转向南下,直奔云南。

  这与他回乡的路线严重不符,所以当时他就明白了事有蹊跷。等到车行不远,就碰到了沈建章一家人,更让他奇怪的是,沈建章似乎心情很不错,正和几个陌生人交谈甚欢。

  身体好转后。丁宝桢也知道了沈建章贩售鸦片的事,当时他还很是痛心,两人相交十多年,虽名为主翁关系,实则是交心好友。一直以来,沈建章为人正直,洁身自好,充当的也是丁宝桢的左膀右臂,所以他不明白沈建章为什么要帮助英国人。

  直到沈建章亲自解释了事情原委之后,丁宝桢才知道好友是被儿子所拖累。不得不向英国人妥协,虽然有心帮助好友救出独子,但是此时一则身体不允许,二是不清楚英国人的情况。所以他只好安慰好友,徐徐图之。

  只是没过几天,沈建章就来向他辞行,当时丁宝桢一再追问原由,但是沈建章一直没说。所以此时在这里看到谈笑风生的好友,丁宝桢也就难免奇怪了。

  其实当时沈建章之所以没有解释辞行的原由。就是军情局找到了他,以救出他儿子为交易条件,要他说服丁宝桢南下去南宁。所以丁宝桢没有卸任之前,沈建章不好提前透露。

  对于军情局的这个条件,沈建章没有丝毫犹豫就答应了。作为一个传统书生,沈建章确实存在忠君思想,年轻时希望将毕生所学,卖与帝王家,只是科举屡次落榜,之后只能以没有品级的小吏幕僚的身份,给别人出谋划策,以此养家糊口。

  生活的消沉,让沈建章也就逐渐熄了年轻时的理想,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直到遇到了丁宝桢,两人都是忧国忧民的书生,因此一见如故,并且迅速成了无话不谈好友。

  当时丁宝桢还山东认巡抚,恰逢黄河决口,丁宝桢请沈建章出山帮忙。面对好友的诚心相邀,沈建章才又有了拼搏的心思,不过此时他也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帮助好友处理政务,对清廷已经没有了太多留念,所以他才会愿意去说服丁宝桢。

  作为好友,沈建章很清楚丁宝桢的内心想法,知道对方虽然在任上一直兢兢业业,为朝廷尽心尽力,但是其根本的目的也只是为了保一方平安,避免百姓再受战乱之苦,所以才在四川站到了南宁的对立面上。

  两人在四川也呆了很多年了,作为云南的邻居,他们也经常关注南边的消息,同时收集了很多南宁的有关情况。所以对于这个割据几省的地方政权,两人都有所了解,他们平时也经常交流关于南宁的见解,对南宁的许多政策都很是欣赏。

  也正是因为知道丁宝桢并不反感南宁,甚至是有心向往,更何况丁宝桢此时已经不是朝廷命官了,只是一个平头百姓,不存在政见对立的情况,所以沈建章也相信好友会同意南下,毕竟再怎么听说,也不如去亲身体验一下。

  果不其然,在与沈建章一番交谈之后,丁宝桢同意去南宁。之后两人带着家人,由军情局的接应人员一路护送到了攀枝花。

  在攀枝花,两人第一次见到了规模庞大的钢铁厂,也是第一次和南宁官员和百姓接触。在这里,他们看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商业繁荣。

  在攀枝花盘桓了几日之后,他们登上了南下昆明的火车,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乘坐传说中的火车。只是让他们遗憾的是,之后火车一路上除了加水加煤外,很少停靠,这样他们少了继续深入了解南宁的机会。

  在坐了几天的火车之后,四月底他们终于到了南宁市。一路上虽然没有下车去了解,但是却领略了到处是工厂的震撼,也体会到了工业化的切实好处,如果在清廷境内走这么远的路,没有十天半月,是绝对到不了的,更何况是丁宝桢这个上了年纪,托着病体的老人了。

  到了南宁,丁宝桢以为会立即见到对方的高级官员,但是一连好几天,除了被安排去就医外,就只剩下闲暇时,跟着南宁派来的人员上街领略民事民风,参观一些景点和工厂了。

  如此这般过了一个星期,也没人来联系他们。就在两人有点失望的时候,终于接到了对方有人要见他们的消息。(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