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228章 上奏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228章 上奏

作者:晓了个麒 字数:2713 书籍: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到了码头,黄公公被挪到了担架上,小心翼翼地抬上了船。众人登船后,天色已经昏暗,几艘船慢慢地往泉州湾出口驶去。

  过了一个时辰,船队已经驶出了泉州湾。五月的海面非常炎热,即使是夜晚,气温也非常高。船舱里的朱厚炜跑到了甲板上,吹着凉爽的海风,看着平静的海面,月光在海面上反射出银色的光芒,周围只有船只行进,破开海水的哗哗声,心情也慢慢平静下来。

  过了不久,船队就来到了与水陆营汇合的地方。虽然朱厚炜的煤油灯已经开始在江南贩卖,但是在船上使用的还不多。而水陆营的船只却是配备很多的,在茭白的月光下,黄色的灯光并没有被掩盖,反而形成了别样的美感。

  经过了半个时辰,朱厚炜他们回到了水陆营的舰队,而李华梅没有跟来。水陆营的旗舰与李家船队的旗舰相隔不到二十米,借着灯光,朱厚炜对着目送的李华梅一拱手“后会有期。”

  李华梅这边立马回礼,两支船队都慢慢开动,不久之后,两方的距离越拉越远,直至消失在海面上。李华梅摸了摸腰间的一把短铳,静默不语。

  “二少爷,泉州城里发生什么了,怎么黄公公会变成这样。”朱远看着甲板上的朱厚炜,轻声问道。

  朱厚炜本来平静的面庞变得有些愤怒,于是简洁地把事情说了一遍。朱远听后也是十分愤怒与后怕,朱厚炜遇刺已经不是第一回了,虽然都躲了过去可是以后呢。作为朱府里出来的老人,朱远很明白,朱厚照兄弟二人,一人出谋划策,一人拍板决定,两人缺一不可。若是朱厚炜有个什么不测,后果难以想象。而让人头疼的是敌人躲在暗中,很难捉出来,而且朱厚炜这次进到泉州城可以说是十分突然的,敌人却在这半天不到的时间,发起了这场差点成功的刺杀,可见敌人的实力不容小觑。

  朱厚炜看着愤懑不已的朱远,问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朱远立马回答“二少爷离开不久后,他们就出发了。”朱厚炜点点头“现在只是第一步,关键的是以后。你盯紧点。”“是。”

  水陆营来的时候有七艘船,但是现在一起北上的只有三条,而装载着物资和三杨村人员的几艘船已经不见踪影。

  大明依旧一片祥和,但是在一些官道上,却是有着几批人马飞速地从南方去往北方,时间在这时候尤为珍贵。

  五月二十,距离朱厚炜遇刺已经有十几天的时间了,京城的天气愈加炎热,只让人没有精神。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今天一大早,经过筛选的奏折堆满了弘治的案头,这可比平常多了很多。弘治早早起来了,随意地翻开两本奏折,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这时,大太监何鼎走到弘治身边,轻声说道“皇爷,该上朝了。”弘治按了按眉头,站了起来。

  明代朝会,分为大朝、朔望朝和常朝。其中以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三日举行的大朝最重,皆大会朝班,百官四夷上表称贺。每月初一(朔)、十五(望),百官公服行礼,为朔、望朝。以上二朝均御正殿(即奉天殿,后改名皇极殿,今太和殿),属礼仪性质,止行“朝贺之礼”,不引见奏事,处理政事在常朝。常朝又分早朝和晚朝。由于晚朝久废,故明代常朝一般径指早朝,又称日朝。

  今日的早朝正是在奉天殿举行,说道奉天殿,那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建造的,但是造好之后才三个月,就因为雷电引起大火而烧毁。朱棣以为是靖难上天的惩罚,所以遥尊南京为首都,没有重造奉天殿。到了正统年间(公元1440年左右),南迁之意已绝,因此重新建造了与以前不同的奉天殿。

  不过现在的奉天殿又与正统年间的不同,因为在宫殿的顶上,装了一个避雷针。想当初要装的时候,那是群臣激愤,左一句有违祖制,右一句于礼不合,总之就是万望三思而后行。朱厚照和朱厚炜商量了一下,让朝阳院的人在皇宫的一间屋子做了个实验,一个雷电交加的晚上,朝臣都没有回去,而是被请来观看实验,然后整个朝堂都清净了,很多大臣的家中也装了这些装置,倒是让朱厚炜和两个舅舅的装潢公司大赚一笔。朱厚炜表示,对于这些有权有势的人物,薅羊毛完全没有压力。俗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今天一大早,夏日的太阳还没有出来,大臣们就已经等候在了奉天殿前,不少人相互致意,看得出他们今天上朝是为了同一个梦想。朱厚照看了不少大臣的交头接耳,面无表情,眼睛闭了起来,仿佛睡着了一般。反正这些大臣也就是和他打个招呼,并不会攀谈什么,太犯忌讳了。

  很快,朝会开始了。弘治一身朝服,在龙椅之上端坐。大太监何鼎一撩浮尘,高亢的声音响起“上朝”。群臣跪下,山呼万岁。

  “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一个二品大员走出人群。弘治看了他一眼“刘爱卿请讲。”“陛下,微臣要参广西钦州府知府荣祥,欺压周边土司,导致土司反抗官府,造成数十人身亡,损失无数。”弘治说了一个字“查。”

  明朝的皇帝一般都戴善翼冠,大臣们稍微抬头一瞄,还是可以看见弘治的表情的。今天的弘治虽然和平常一样,但是又和以往有些不同,怎么说呢,多了几分煞气。

  接下来,又有几人出来奏了一些事情。弘治都简单明了地处理,很快,奉天殿安静了下来。何鼎转头看向弘治,弘治微微点头。何鼎再次大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不过三秒,之间一人,青色官袍,明显是个小官,应该是个御史。只见他低头说道“启禀陛下,有人在泉州看到福王殿下,并且是由泉州知府秦思远认出。”

  话音一落,大臣们“震动”了,嗡嗡的讨论之声不绝于耳,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朱厚照的眼里,他们都是真的震惊,不过随着弘治上朝也几年了,非常清楚这些人,要想从脸上看出什么那是不可能的。这些完全都是影帝级的人物,演员演的不好,最多就是丢了饭碗,但是他们若是演技不好,很可能要丢了吃饭家伙。看着这些人物生动的表情,朱厚照对于人心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弘治在龙椅上,问了句“已经查实了?”御史有风闻奏事的权利,而这些御史在整个朝堂来说也算是消息比较灵通的一批人物。这位御史穿着青色的官服,显然在都察院里也不是什么长官,但是她也是有资格奏事的。

  上朝的官员大大小小几百人,也不可能人人都简在帝心,这位中年御史显然不是弘治熟悉的。等朝臣安静下来之后,他才说道“邸报今日已经送到京城,福建总共发来二十余份,皆有此事。”

  弘治点点头,微微眯起了眼睛“各位卿家有何看法?”

  刚才的上奏只是个引子,这时才算进入正题。一位大红官袍的三品大员说道“陛下,福王殿下还未之国,本应在京城,却突然出现在万里之外的泉州,有违祖制,还请陛下明鉴。”这位算是客气的,让弘治自己看着办。

  一位四品的官员出来了“据微臣所知,福王殿下出京并没有诏命,此乃大罪,还请陛下严惩。”弘治听了不为所动,只是平静地问道“其余卿家呢?”

  阁老还兼任兵部尚书的刘大夏出来了“陛下,自成祖以来,王爷未成年在京,成年之国已是定制。而福王殿下无名出京,显然图谋不轨,若是放任不管,只怕将来”靖难“之事再现。”话音一落,奉天殿安静地像是没有人一般。各人的表情都是真的震惊了,哪怕是平静地弘治也瞪大了眼睛,愤怒的眼神紧紧地盯着刘大夏,朱厚照看着刘大夏的眼神锐利起来,隐隐有几分杀气。

  “靖难”是什么,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禁忌,说的好听点叫做靖难,但是说白了就是皇太孙朱允炆要削藩,但是叔叔朱棣却起兵夺了侄子的江山,这可不光彩。刘大夏刚正不阿那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但是也没有人想到他会这么大的胆子,把这个禁忌在这朝堂之上说了出来。可以说他是要把朱厚炜往死里踩了,也不知这时多大的仇恨。

  奉天殿没了声响,君臣之间就这么对视着,刘大夏倒是一副平静的样子,有人知道,这是存了死志了。阁老李梦阳出来缓和气氛了“陛下,福王殿下出现在泉州一事还有蹊跷,不如等查清之后再作计较。”

  弘治慢慢地收回自己的眼神,张开衣袖中紧握的拳头,然后有些沙哑地说道“让他进来。”何鼎点点头“传福王觐见。”一声一声,由一个个的宦官朝外喊去。不多久,带着微笑的朱厚炜在诸多惊讶的眼神中,缓缓走进了奉天殿的大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