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三章 王爷的日常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三章 王爷的日常

作者:晓了个麒 字数:3075 书籍: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作为一个2岁王爷,朱厚炜表示生活很轻松,甚至感觉到了无聊。一个成年男子,如果一天下来所做的就是吃,睡,吃,那肯定会觉得很无聊的。时间充裕了,脑子却闲不下来,会想想前世,感觉除了对不起老婆外,其他也没什么人值得牵挂了。不过,她是个坚强的人,即使没了我也可以活的好好的吧。至于那么亲戚朋友,感觉就没那么美好了。

  那来看看今生吧。作为一个王爷,肯定可以吃饱穿暖的,也不用买房买车,家里会帮忙配置的,生活无压力啊。感觉美好的将来是可以期待的。而且现在是1496年,离着大明灭亡还有100多年的,反正自己也不可能活那么长的时间,可以不用担心到了封地过过遛狗喂鸟,上街调戏调戏良家妇女的小日子会突然被起义军打断,然后以福禄宴的形式来结束自己的小命。在最近的几十年,除了十几年后的山东起义,国家还是很平稳的。

  唯一要担心地就是自己的这具身体了,似乎基因不怎么好,也难怪,他那便宜老爹生世坎坷,能活下来都已经算侥幸了。

  明孝宗的老爸是明宪宗,而明宪宗非常宠信比他大17岁的恭肃皇贵妃万贞儿,这个女人非常善妒,自己生了皇长子,结果没养活。母凭子贵的愿望落空,万贵妃担心年老色衰,处处谗害宫廷妃嫔,凡有怀孕迹象的,无不使手段让她们堕胎,险些使成化帝一脉绝嗣,导致皇宫内外惊惧。

  其他嫔妃生的孩子都养不大,明宪宗很苦恼,有一天太监张敏给宪宗梳头,看到自己的白发,宪宗不禁感叹:“老将至矣,无子。”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已有后,匿不敢现。”宪宗这才知道自己已有子,非常高兴,便立即要见自己的孩子,明孝宗的生母纪氏给孩子穿好衣服告诉他:“儿啊,你走了,我也活不了了!”(儿去,吾不得生)那个穿黄袍的就是他的父亲。宪宗看到孩子顿时老泪纵横,抱着孩子说:“是吾子,类我(是我的孩子,长的就像我)”。

  几个月之后,就把朱祐樘立为太子。但是,万贵妃却深怀怨恨。据说万贵妃在宪宗认子之后,日夜哭泣说:“奴才们竟敢欺骗我!”接着,纪氏就死了。死的原因据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的一个老太监说是自缢的。虽然认了皇子,但有万贵妃称霸后宫,所以也是活的也是胆战心惊,这就导致了朱佑樘的身子不怎么好。

  朱厚照没有遗传到老爹的身体,但朱厚炜却是遗传到了。由于身体不好,导致一次现代人认为的小小的感冒就要了小命。

  想到这里,朱厚炜决定要好好锻炼身体。但是作为一个2岁的小孩子,想要锻炼起来是很困难,说跑步吧,可连走都走不利索,更加别说单杠,抛石锁什么的了,那怎么办呢?老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可见走路对身体也是有锻炼作用的,而且这个方式也比较适合他的小身体。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一个2岁小孩在宫殿的门口不停的走来走去,后面还跟了个小宫女,有时跌倒了也不要别人扶,自己站起来继续走。

  锻炼的方式找到了,可是营养跟不上也不行啊。很巧的是,正好有宫女给皇后端来一碗鹿乳,这东西在当时来说是达官贵人饮用的补品啊,结果朱厚炜上前,小手向宫女一伸,在皇后的吩咐中,朱厚炜尝到了不含任何防腐剂的天然乳制品,于是,他的伙食就从小米粥升级到了鹿乳。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朱厚炜的身体也越来越好,这让很多人都放心了。朱厚炜似乎也开始慢慢融入了这个时代,由于每天对着有些溺爱他的皇后,慈爱的皇帝和比他还调皮的皇兄,他对于这些人也就不排斥了。在这个家里,称呼都是像老百姓一样,而不是和电视剧里演的动不动就陛下,儿臣,父皇,母后什么的,这让他一个现代感觉更自在了。朱厚炜还是没有开口说话,但大家也都不担心,开口比他晚的不是没有。

  就这么过了2个月,皇后传来喜讯,又怀上了,而上辈子没有孩子的朱厚炜也不自觉的感到了激动,在过几个月,又一个小生命将诞生。看到这一家子的笑容,朱厚炜也被感染了。

  西元1497年,弘治10年,在大家的期盼下,皇后顺利的诞下一女,也就是朱厚照和朱厚炜的妹妹——朱秀宁。这一年中,朱厚炜总算是融入了这个家庭,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对于这个新来的妹妹,他也是很喜欢的,经常跑去逗弄她。这一年来,朱厚炜的身体已经和普通人一样健康了,也长大了不少。现在可以跑了,整天就和他那个不靠谱哥哥在皇宫里面东奔西跑的,让整个皇宫上下鸡飞狗跳。

  这一年对于大明来说是很成功的一年,很有意义的一年,

  根据户部的调查,全国人口已经从成化年间的四千多万增长到了六千多万,这和弘治制定的与民生息,轻徭薄赋政策分不开的。

  在军事上也在他的主张坚决出兵收复哈密,并立即委派马文升为元帅,大败吐鲁番军,收复了哈密。1488年,朱祐樘令罕慎袭封哈密忠顺王,“给金印,冠服”,对新疆的实际控制。同年,羽奴思之子阿黑麻躬至哈密城下,诱罕慎盟,执杀之,复据其城,而遣使到明朝入贡。明朝识破其诡计,只得献还哈密金印。1493年,阿黑麻再次攻占哈密,令其尊长牙兰守护哈密,并不时抢掠沙州等地威胁各卫归顺,为患不已。1497年,明马文升前往平抚,汇同河西诸卫及诸部落族数千人,袭哈密城,牙兰等人逃跑,哈密收复。在弘治的多年治理下,国库充盈,于是他又下令在全国各地兴修水利,大明朝的“弘治中兴”已经基本成型了。

  在皇后无微不至的照料下,3个孩子也茁壮成长,时间也走到弘治十三年。如今,朱厚炜已经6岁了。在4岁的时候也已经开口说话,而他的大哥已在2年前入住东宫,并开始读书上学了。教太子读书的是杨廷和,这个人是很厉害。

  杨廷和(1459年10月15日—1529年7月25日),字介夫,号石斋,汉族,四川新都人。他的儿子也非常有名,那就是被称为蜀中神童的杨慎,《三国演义》里开篇的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就是杨慎写的。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曾参与编修《明宪宗实录》、《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可以说,弘治给太子找了一个好老师。而朱厚炜呢,今年也开始陪他的哥哥一起读书了,而今天就是上学的第一天。

  今天一大早,朱厚炜就随着他的侍从来到东宫,太子住出去了,他还是和父母一起住的。先是找到了他的兄长,“兄长,时辰不早了,我们快去等老师来吧,听说杨师傅上课很严厉的,兄长你被杨师傅的戒尺打过没?”

  “能不打吗,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兄长的日子苦啊”朱厚照哭丧着脸说道。

  朱厚炜又问道:“可是课文背不出?”朱厚照显得很无所谓“四书五经乏味的很,看的让人困得紧,哪还有心思背。”

  “唉,没想到我也要过上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了,我才6岁啊。”朱厚炜很是感慨。

  不过这明显是在装嫩,你说你一个40来岁的大叔还有脸说6岁。“没办法,我要说我40岁那也得有人信啊,表现的太成熟会被当成天才啊,妖孽啊什么的,现在还是低调点比较好。”朱厚炜暗暗想到。

  不久,兄弟两人就到了东宫之中,专门的学堂,但没想到,老师已经到了。“杨师傅”朱厚照和朱厚炜一起鞠躬说道。朱厚炜抬眼一看,此人身长6尺,大约就是1米85左右,明朝一尺差不多是31.5厘米,不过这是木工尺,还有其他许多算法,总之乱的很。40岁上下,双目狭长有神,眉头微微突出,胡子大约有个20厘米,一看就知道平时打理的很好,没穿官服,他现在的官位是左春坊左中允,一张脸上没什么表情,很酷。

  只听他缓缓问道“太子殿下,昨日要求背诵的《孟子》中《梁惠王》上篇可曾背熟?”朱厚照的表情立马就尴尬起来“呵呵,大约是能背出的。”这是朱厚照的回答。“开始背吧”杨老师依然面无表情。

  没想到才背了2句,就接不下去了,2分钟后,杨老师说了一个字“手”。紧接着朱厚炜就看到了似乎已经排练过很久的一幕,一个把左手伸了出来,另一个则从宽大的衣袖里抽出一把30公分长的铁尺,再接下来就是铁尺和肉掌的较量了,不多,就5个回合,结果也不出意外,朱厚照不停的拿右手去摩擦左手,嘴里还发出嘶嘶的声音。

  打完后,杨老师也不去看他,转过头看向了朱厚炜。朱厚炜上辈子也没有和官员打交道的经验,而弘治,皇后又都是慈眉善目的,猛地被这威严的眼神一瞧,下意识的往后退了一步,这时,老师的嘴角微微向上,不过幅度太小,倒是没人发现。

  “可识字?”

  “自学过一些,尚识不得全。”

  “今日我先教太子《梁惠王》下篇,之后二殿下随我学《三字经》。”

  “是。”

  “都随我进来吧”

  一天的学习便开始了。朱厚炜同学开始了他的陪太子读书生涯,不过其中也有好处,第一,老师的主要火力会向太子输出,他就没那么压力,第二,毕竟是经过9年义务教育和7年大学硕士学习生涯的人,繁体字虽然写起来困难,看懂还是没问题的,学习的科目也是《三字经》这种入门级文章,所以这日子还是可以过下去的。

  一天学习完之后,就到了向母亲大人汇报学习心得的时候了。两人到了皇后宫中,便和抱着妹妹的皇后说开了,虽然朱厚照的心中还有一丝抹不开的忧愁——我上篇还没背会呢,今天就布置下篇了,怎么办啊!然后和赶来的陛下吃了顿晚餐,然后一天的日程也就基本结束了,又是一个充满封建主义和谐气氛的好日子啊,当然,有些细节是可以不用在意的,呵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