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150章到临清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150章到临清

作者:晓了个麒 字数:3868 书籍: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拥有最长造船史的国家之一。古往今来,各种各样的木船丰富多彩,层出不穷。最有名的是沙船,福船以及广船。但是在明朝时期,船只数量最多的却是漕船。

  漕船样式各异,有单帆的,三帆,甚至还有五帆的。在明朝,京杭大运河可以说是生命线,每年都要从山东,淮扬,江南输送大量的物资来供应北方,所以漕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从永乐年间开始,基本就实行了十年至十五年重造的法律。在成化年间,当时的漕船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艘,每年福贼送到北方的漕粮四百万石。这些都是官方的,也就是文官集团可以操纵或是影响到的。在这运河中想要顺利航行,没有权势的依靠非常困难。那么其他民间的漕船都在谁手里呢?

  一个就是文官集团支撑的商人,另一个就是已经没落的勋贵集团。南货北运利润动人,没人可以拒绝。除了皇家,上层社会基本都会到这里分一杯羹。

  这一次朱厚照他们可以及时送来这些东西就是靠的勋贵集团,光是目前为止,为皇家动用的漕船已经达到了一千艘。北往南送粮食,南往北送人,和勋贵的合作,朱厚照他们享受到了巨大的便利,也看到“没落”的贵族似乎并不是真的就倒地不起了,而是蛰伏了。

  朱厚照他们加起来不到60人,一艘漕船已经可以坐下了。这艘漕船是魏国公徐俌的船,当然明面上他是南京徐福记商号的客船。

  徐俌的祖上就是开国时的徐达,魏国公也属于老牌国公。一般来说,只有在开国平定天下之后才会大封勋爵,至于末代那种乱封的就不说了。明朝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都曾大封群臣,朱元璋那朝光是国公,郡公就封了三十九位,魏国公就是其中之一。

  说完了祖上的再来说说徐俌本人。徐俌,字公辅,男,五十八岁,凤阳人,生于西元1450年,也就是景泰元年。成化元年(1465年)袭爵,奉孝陵岁祀,掌南京左军都督府事。弘治九年(1496),掌中军都督府事,守备南京。弘治十三年辞解任,获准许,加太子太傅。能有这么大的官位能力肯定是有的,不然老牌国公那么多,凭啥你就那么牛。

  在锦衣卫的档案里是这么写的“徐俌先后历官数十年,性最孝,持身廉慎。对权贵,气刚严,不少抑,见者莫不畏惮。”为人孝顺,性格品德都是上佳,可见老徐是非常厉害的。

  这次老徐的支援力度非常大,光是漕船就支援了两百条,在朱厚照兄弟的心中留下了很好的映象。

  朱厚照乘坐的漕船除了船头,其他地方都是有船楼遮挡的,船长二十三米,最宽处达到九米。双桅三帆,可载重两百五十吨左右,算得上是运河中的大船了。

  乘坐在船舱里,吹着带着湖水气息的微风,听着河水的响动,一杯清茶,观望两岸无边秋色,众人都一下子安静下来,露出了陶然之色,没有了说话的兴致。

  第二天下午,漕船已经到了临清。在远处就看到了码头空地上密密麻麻的人群,起码也有个三四万人。不过好在没有混乱,虽然气氛有些压抑,紧张,但没有暴躁。

  到了近处发现在这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还有一批人正在维持秩序。简单的蓝布军装不难分辨出这是水陆营的人马,码头上还有漕船正在卸货,都是一袋袋饱满的大米,当百姓望向运送粮食的车队时,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微笑。

  很快,朱厚照等人就上了岸,刚下船就看到了从人群让出的小路远方跑来了五六个人,以朱厚炜没有近视的眼力可以看清楚,来人正是朱远。

  到了跟前,朱远几人拱了拱手,只有朱远开口道“见过两位少爷。”朱厚照兄弟都点点头,人多口杂,这个称呼最好。他两人都是穿着普通儒袍,头上网巾包着,看上去就像出门远游的富家子弟,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

  朱厚炜低声说道“让大伙儿都仔细着点,我两过来只能瞒住普通百姓,而瞒不过有心人。”朱远笑着点头,也是低声说着“早安排好了,这次来临清的足有五百人。”

  在朱远的带领下下,朱厚照一行人进了临清城。临清在弘治二年被升级成了临清州,领馆陶县,邱县,属于东昌府管辖。地位可以说是县以上,府以下,非常特殊。

  原因就是地理位置绝佳,处于京杭大运河与隋唐大运河交汇处,北及京城,西抵洛阳,南至杭州。有着“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的美誉,人口更是超过百万。如今的城里已经非常拥挤,已经有大臣上奏要另立城池或是加筑。

  刚进城里,立马感受到了和城外码头不一样的世界。套用《金瓶梅词话》来说,那就是“这临清闸上是个热闹繁华大马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凑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此去离城不远,临清马头上,有座晏公庙。那里鱼米之乡,舟船辐辏之地,钱粮极广,清幽潇洒。”(声明一点”作者并没有读过这本名著)

  中午在船上只是简单吃了一些,朱厚照问道“这里有什么吃饭的好去处?”朱远想了一下说道“知县请我去过一次食为先,菜色不错,价格也不高。最主要的是三楼清静,也方便说话。”“那行,就去食为先。”朱厚照带着微笑决定了。

  朱厚炜皱着眉头敲了敲正在观看道路两旁行人商店的马三娘,马三娘一回头,本来还带着微笑的脸立马变得面无表情,弄得朱厚炜非常郁闷,心想“我得罪你了?要这么不给面子?”不过还是面带微笑说道“三娘,这食为先是不是山东各地都有啊?他们的东家你知不知道?”

  马三娘听着朱厚炜的问话也是皱起了眉头“这食为先在的确在山东各地都有,凡是繁华去处,基本都有一家。最令人惊奇的是东家十分神秘,没人知道,但是背景极大。听说几年前在济南,有一个大官的儿子大宴宾客,吃完却没有付钱,酒后乱语,对着酒楼掌柜大放厥词,结果三天后,那个大官丢官,一家人都被贬到云南去了。自此以后食为先就没出过什么事,而且官员摆宴基本都选择那里。”

  朱厚炜听了静静思考,马三娘也没去问,继续望向摩肩接踵的街道,只是脸上没了笑容。

  由于街上非常拥挤,别说马了,人都走的十分勉强。缓慢而行大约三刻钟,才到了食为先。

  临清的食为先相当大气,光是店面就有人家五六间店面那么大,三层楼面更是超出旁边一截,在这寸土寸金的临清来说,光是店面就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在小二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了人少的三楼。由于不是饭点,食客很少。一行三十来人坐了三个房间,朱厚照兄弟就在中间的那个。

  菜还没有上,乘着这段时间,朱厚照开口问道“临清情况怎么样?”

  朱远端正回答“我们是五天前来的,这次来临请的有五百人,不过里面都是六月招收的新兵。样子是不错,可是战斗力还不足。董中官带着千人去了德州,里面六百老兵,四百新兵。我们来时临清还算平静,有了我们的粮食和士兵维持秩序,没出什么问题。难民也运走了一万来人,不过人手还是有些少了,属下依然有些担心。”屋子里除了朱厚照兄弟就是马三娘,既然朱厚照问了,那么马三娘就是可以信任的自己人。

  朱厚炜开口了“其实只要小心今天就行了,我们来的时候很多人都看见了。要是想闹事,等我们回码头就是最好的动手时机。过了今天,临清就算太平了。”

  “董青海那里有什么消息传来?”

  “好消息,昨天刚到的。大前天水陆营上岸之后,先是消灭了乱民的先锋部队,然后加大难民和乱民的隔离,在乱民没有组织好阵型之际,发动进攻,一举打散了围困德州的乱民。不过在交战的时候,从背后的难民之中冲出两百多暗藏其中的乱民,造成三人牺牲,三十二人受伤。如今董中官应该还在追击乱民首领,从战报中得知,这次发动的乱民都是邪教中人,有弥勒教的,龙虎教,白象教的,最多的还是无为教(罗教)首领叫做罗兴,似乎是创教人罗梦鸿的小儿子。”

  朱厚照还想问什么,传菜的小二来了。朱厚炜对着小二说道“把你们掌柜的叫来,我有一些问题要问。”小二有些紧张“这位客官,可是小的哪里服侍不周到?”朱厚炜微笑着,拿出一个大约五钱银子的银粒子给了小二“别紧张,我就是问他几个问题。”

  小二拿了赏钱,心也定下来了,点头哈腰说道“谢谢客官,小的这就去把我们掌柜的叫来。”

  小二下楼,朱厚照问道“怎么了,突然对食为先来了兴趣?”朱厚炜摇摇头“就是问问这酒楼的东家,倒不是有什么问题,至少现在看来没什么问题。济宁跟着施粥的里面就有食为先,说起来倒还是个良商。”

  不一会儿,一个大约四十多的中年人走进开着的房门,一边拱手鞠躬,嘴里还在打着招呼“小人姓林,添为临清食为先的掌柜,见过几位客官。不知几位有什么不满意,小店一定尽量满足。”

  朱厚炜笑着开口道“林掌柜放心,没什么不满意的,能不能先给我讲讲这些菜式,等会回答我几个问题?”

  林掌柜脸带微笑“那行,小的就给各位说道说道,诸位别嫌小人介绍不详啊。”说完伸手一摊“这道菜叫鱼跃龙门,鱼是今天才送来的黄河鲤鱼绝对新鲜,经过油炸之后,鱼皮脆香,鱼肉依然保持鲜嫩。鱼肚子里还有浸过鸡汤的鹌鹑蛋,鲜美可口。鱼身子底下的那道门是用萝卜雕刻.....这道菜是绍兴白斩鸡.....”

  流利地讲解了一大通,掌柜的丝毫没有口干舌燥的感觉,看的朱厚炜都有些佩服。朱厚炜等掌柜的说完,问了句“这食为先是不是在山东到处都有啊,我在登州,济宁也都见过。”

  掌柜的一脸自豪“那是,不是小的吹嘘,如今不仅是在山东,河南一些府县也有了我们食为先。如今在南京也有一家正在装修,若是客官去往南京,估计年底就能在那里见到我们食为先开张了。”

  “哟,好家伙,这买卖真不小啊。不知这食为先东家是何人呐。不是我吹牛,我和我大哥在京城也是有些脸面的人物,登州,济宁的食为先我也去过。味道不错,店也比较雅致。我就想和你们东家见见面,看能不能一起在京城也开一家,不说日进斗金,我养活妻儿老小那是绝对没问题了。”朱厚炜相当“热情”地说着,好像真是来谈生意的。

  掌柜先是脸带微笑,不过听到后面却是有些为难,陪着笑脸说道“不瞒这位客官,东家是谁小的也没见过。我们这些掌柜的基本都不知道东家是谁,每月有什么事都是写好书信交给济南来的大掌柜心腹。要不您上济南看看去?说不定大掌柜知道东家在哪?要是您等得住,小的马上就去写信,等过了五六天估计就能有个回信了。”

  朱厚炜笑着说道“那也成,你去写,不过我们今天就要去德州,若是你们东家有兴趣就到德州来,那里你们也有吧。”

  林掌柜皱着脸说道“有是有,不过容小的多说两句。如今这德州乱的很,有人攻击官府呢?客官您要是没什么急事,最好别往那儿走。”

  朱厚炜点点头说着“我心里有数,对了你就写我大哥的名字。恩,就写京城朱寿就可以了。”林掌柜知道劝不了,于是点点头“那行,几位客官保重,小的下去招呼了。”

  等林掌柜走后,朱厚照开口了“干嘛要用我的名字?再说了,这名字也不响亮,你打听也打听不出什么啊。”

  朱厚炜却是笑道“别担心,光是一个姓就够了,若是他们东家有点脑子,不会不来的。”然后转头看向马三娘。

  马三娘面无表情地说道“手上无茧,脚步虚浮,不是个练家子。刚才看不出说谎的样子,应该只是普通人。”

  朱厚炜就这么笑着看着她,也不说话。马三娘眉头微皱,淡淡说道“我们吃些吧,等会还要去德州。”说完也不管朱厚炜,在朱厚照动筷子之后也夹菜吃了。

  朱厚炜轻叹一口气,朱厚照嘴里嚼着鱼肉,微微摇头,朱远用很猥琐的眼光一会儿看看朱厚炜,一会儿看看马三娘,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朱厚炜一边夹菜,一边很平淡地开口“想知道你眼睛窟窿里放两个鹌鹑蛋你还能看得见吗?”朱远立马“正襟危坐”,一心只吃桌上菜,两耳不闻其他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