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一百零九章 产业重组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一百零九章 产业重组

作者:晓了个麒 字数:2409 书籍: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三天眨眼即过,又到了朝会的时候了,今天一大早,弘治和朱厚照都是打足精神,从悠然居和东宫出发,前往奉天殿。

  君臣见礼过后,场面立马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今天要谈什么,所以没人愿意做这个出头的。弘治扫了一眼群臣,然后淡淡开口道“今日,就是议议这皇庄,皇室的问题,众位爱卿是支持裁撤,还是不裁撤,都说说吧。”

  刘大夏很纠结,他以前是兵部尚书,对于军事是比较熟悉的。皇帝提出的那两条路,打在了他的软肋上。大明基本有两个中心,一个就是京城,另一个就是南京,这两块地方是最繁华的,再往北的奴尔干司,往南的广西,云南等地,大明的统治力并不强,很多地方施行的羁縻政策,也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担任土司。这个土司是军政一体的,手中的权利在当地很大。司法什么的也是族里由土司解决,说得难听点,很多土司就是名义上成为了大明的臣子,其实是相当自主的。但是如果弘治所说的两条路修好了,明朝对于西南的控制力必将大大增强,陕西处于边地,和鞑靼接壤,常起烽烟,如果有一条高效的路,那么物资,军队的投放将会方便快捷很多,对于防御鞑靼的侵袭有很大帮助。如果动用国库自己修,很难修,为什么?投入太大。

  这两条路基本可以说是横跨大明东西南北,这样的工程不是几千,几万的人就可以修好的,起码要30万人以上,就这样,没有个3,5年也修不好。这么多的人不能全用不要钱,还自带干粮的徭役吧。那么光是这些人的工钱就是一大笔钱,更不用说这些人的粮食消耗,吃不饱还要做重体力活很容易累死的。但是皇族经商,说出去不好听,也颇有与民争利之嫌。所以作为裁撤皇庄的发起人,刘大夏没有第一时间出来说话。

  这时刘健,刘阁老出来说话了“陛下,大明人口众多,这些年来承平已久,人丁还在增长,而大明的农田是个定数,因此,老臣恳请陛下不得增加皇庄土地。”弘治点点头“准了。”老先生这就是同意皇室经商了。

  礼部尚书这时出来问道“陛下,皇室商会只经营大明未有的商品,老臣可否说错。”弘治想了想说道“在大明内是如此,但是商会可以自由与外邦贸易,这时会从大明购置普通货物。”其实这个问题是很多大臣特别关注的。与大明接壤的外邦不多,一个朝鲜,一个鞑靼,要么就是南面的小国。在大臣眼中,朝鲜和西南小国穷的叮当响,那什么贸易。最赚钱的就是鞑靼和日本,鞑靼面积大,战马牛羊也一直是紧俏物资,但是大明一般不会主动与其贸易,因为他们更需要大明的货物,茶盐等物都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与他们贸易有资敌之嫌,皇室的商会不会这么做。再来说说日本,其实他们也没什么,就是倭锦,刀具,还有金银是大明需要的,但是与他们贸易要船啊,而好的工匠都在各个大家族手里,想要造出大量海船,也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因此弘治这么一说,许多人都放心了。于是在弘治的解答后,不少官员都纷纷表示赞同。

  弘治和朱厚照都心里一喜,现在赞成的官员基本已经4分之3了,局面不错。刘大夏此时站出来施礼说道“老臣奏请陛下维持皇庄现状,皇室支出依然由国库拨付。皇室经商,万万不可。”为了杜绝皇室经商,刘大夏索性就维持现状,不求裁撤皇庄了。他一说完,到也有一些官员附议。

  接下来就是看高官,更准确地来说,就是其他阁老。现在的大明阁老一共有4个,刘大夏,刘健,李东阳,谢迁。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这句话在大明很多人都知道,当然这里的刘公是指刘健。果然,李东阳说话了“老臣觉得皇室经商到无不妥,只要不在大明与民争利既可,何况陛下所说的公路一旦修好,于国于民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即使有问题,也可以再改。”谢迁也出来扯了一大段圣人之言,总结起来也就是先试试,不行再改。弘治听完,点点头,然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发出圣旨,昭告天下。”在何鼎的一声“退朝”之后,朝会结束了。

  弘治和朱厚照自然是要上朝的,那么朱厚炜呢?他也是在开会。李镇的管庄府大堂站了好些个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以前朱府出来的,经过几年在各种位置上锻炼,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朱厚炜微笑着看着众人,说道“先坐下。”众人都纷纷落座。朱厚炜继续说道“你们也历练了好几年了,说实话,对于你们的成绩我是很满意的。今天教你们过来,主要是有一件事要宣布。现在朱府的,皇庄的产业很多,管理也有些乱了,现在就要城里一家商会,把这些产业重新组合一下。首先是《百姓报》,从开办以来,报业的情况蒸蒸日上,白先生(白时中)居功至伟。”白时中这几年的日子那是当真不错,《百姓报》的辐射范围基本已在全国铺开,每一期的销售量都能达到惊人的一百万份,一年下来的广告收入也有20万两左右,而报纸基本是成本价销售,所以广告收入就是纯利润了。白时中每天都是和文人墨盒交流,确定报刊的定稿,全国各地的奇闻趣事他是第一个看到的。月钱高,日子逍遥得很,如今早已淡去科考之心,********发展报业。

  白时中听到朱厚炜的称赞,连忙起身施礼道“王爷过奖了。”朱厚炜也不多说,只是微笑致意,然后继续说道“今后,直属商会的产业有《百姓报》,被服厂,农具厂,马车厂,煤球厂,肥皂厂(今年秋天研制出来的,还没开始销售),水晶斋,水泥厂,筑路队。原有的负责人不变,商会总负责人为白孝德。皇庄统管的产业就是农庄,还有军工厂,总负责人为刘瑾。商会的财产和皇庄的财产要分离开来。基本就这样了,还有什么问题吗?”众人纷纷摇头。朱厚炜站起身来,面色变得很严肃“明年,商会将要增加海产部门,要到天津收购海鲜送回京城贩卖。另外,水晶斋和香皂也将通过海船运输,在南京开店贩卖。因此在南京需要一个商会负责人,总览大小事务,临时决策。王娟,就有你带人去吧。”众人一愣,没想到选的是她。这几年,水晶斋的定量销售使得商品供不应求,但是王娟作为水晶斋的店长,迎接来往的都是达官贵人,上层社会,经过几年的时间下来,如今的王娟已经是京城有名的女掌柜了,能力好,长相好,待人接物,温婉大方,令人如沐春风。王娟今年已经19了,个子高挑,柳眉修长,眼睛大而有神,琼鼻点缀在鹅蛋脸的正中,一张樱桃小口嘴角微微上扬,未语人先笑,整个人妩媚中透着一股英气,矛盾的两种气质让她变得更加神秘,动人。王娟一般都是男装,水晶斋的女子也是如此,这样做生意也方便些。久而久之,她便一出门就是男装。此时听到朱厚炜要派他去南京,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心里有些不愿。站起身,施了个拱手礼“王爷,这南京一行,总览商会事宜,非能力高绝者不行,绢恐怕难当大任。”

  朱府出来的女子,由于朱厚炜的命令,所以基本都不会用,民女,妾,奴婢这样的自称,而是直接称自己的名字。朱厚炜却是笑道“不用担心,我和大哥都很相信你,出了什么事,由我们哥俩顶着,你就放心吧。”王娟微微叹了口气,点头坐下了。

  事情已经说完,朱厚炜就立马赶往悠然居,看这时辰,应该已经下朝了。到了悠然居,弘治和朱厚照都在,朱厚炜还没有问,朱厚照已经笑着说道”成了。“看着朱厚照和弘治脸上的微笑,朱厚炜也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