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一百零一章 逛逛天津城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一百零一章 逛逛天津城

作者:晓了个麒 字数:2432 书籍:不逍遥的大明王爷

  第二天,朱厚炜和小丫头一早上就起来练拳了。一通拳法下来,小丫头一边接过红菱递过来的毛巾一边问道“二哥,今天咱们做什么去?”

  朱厚炜笑着说道“去逛逛天津。”小丫头立马激动了“好,我们赶快出发吧。”听道去逛街,几个少女都十分开心。女人不管是老的小的,古代的现代的,对于逛街都是很喜欢的。

  很快,几人就坐着马车来到西面10余里的天津卫城。今天所有人都是穿的普通衣服,黄公公也脱下了他的制服,按照管家来装扮。朱厚炜里面是一身儒袍,外面一件羽绒服,小丫头则是一袭白色长裙,外面一件白色的羽绒服,整个人看上去像是冬天的精灵。小环,青梅,红菱也是一样的打扮,不过颜色不一。小环穿的是淡紫色,青梅是青色,红菱则是红色。几位少女姿色不俗,气质各有千秋,到了天津卫城下了马车之后,引得路人侧目不已。

  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下令在直沽设卫,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兴工筑城,并赐名“天津”,意谓“天子车驾渡河之处”。

  永乐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设天津左卫。永乐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卫(一说青州左卫)为天津右卫,这就是明朝天津的由来。

  天津城其实不算太大,跟京城那是没法比的。天津城长不过5里,宽不过3里,周长大约在15里左右,在大明来说还算不得最大的那批城市。不过由于是卫所城,因此城墙高大,足有9米,墙垛将近3000个,各种守城设施应有尽有。在北城还有一个瓮城,使得天津城的防御大大增加。天津城有三个城门,西面由于连接京杭大运河,所以是一个水门,只要放下闸门就能让西面的城门固如金汤。

  天津城是一个移民城市,从永乐年间,置下天津三卫,这些人就是从河北,山东等地迁移过来的。目前天津三卫官军合计13000多人,加上家属就有5,6万人左右。由于天津地理位置特殊,东临海,西临河,南通漕粟,北近京师,无论是谨记,政治还是军事地位都非常重要。所以天津城发展的很快,区区一百年,基本算的上大明比较繁荣的一批。这100年间,发生变化最大的就是人口及其性质。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基本是官方移民过来军户,但是慢慢的,就有民间的百姓自主地到这里生存。最早来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商人,他们嗅觉灵敏,胆大敢拼,于是从各地来到这个新兴的城市定居。商人的到来也带来了工匠,伙计之类的不同人群。而天津左右两卫则是有许多百姓到此安居,开荒耕田。如今天津三卫的人口加起来已经不下30万了。

  天津城里庙宇很多,想什么土地庙,城隍庙,菩萨庙等等等等,有些庙宇之间相隔不到百步,可以说是一道奇景。在天津城中还有不少衙门,户部就在这里有一个分部,专门验收来自南面的漕粮等物品。

  但是天津城最有趣的是“满城尽是锦衣卫”。锦衣卫在天津城有一座提督府衙门,指挥使牟斌也经常到这里办公。明朝的特务组织东厂和锦衣卫在各地都驻有分支机构,现代天津市河北区的锦衣卫桥大街和以前的锦衣卫桥,就是当初这些特务机构的所在地。当时是没有以锦衣卫来命名这些建筑,锦衣卫作为地名的出现是在清朝以后,因为在锦衣卫大街附近有一条河,清乾隆年间在这条河上修建一个木桥,后来人们就习惯称为锦衣卫桥。有桥以后,人们在此聚居,后称为锦衣卫桥村,锦衣卫大街也因此出现。锦衣卫桥在1953年天津兴修水利时被拆除,而锦衣卫大街一直被保留到现在,现在路过此地时,还可以看到“锦衣卫大街”的路牌。黑暗的时候,这些厂卫就负责监视军民,搜刮钱财,滥杀无辜。

  明代的特务机关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分驻各地的,一是驻在京师的,再有就是临时向外派遣的。除锦衣卫外,其余的全是由宦官主持,并且由宦官领导机关司礼监领导任免,然后皇帝做最后决定。这三部分中,以分驻各地的最为繁多,从明成祖朱棣时就开始设立,后来全国各省以及各重要城镇全部都设有。他们的任务实际是替皇帝侦察该地官吏军民人等。

  朱厚炜一行人进入天津城,走在主干道上,也却是看见了不少穿着青绿色便服或是青绿色锦绣服的锦衣卫人员。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锦衣卫应该是传飞鱼服的,其实不然。飞鱼服是高级官员才有资格穿的,最少也要千户以上。至于锦衣卫最高官员指挥使,在正式场合则是穿大红蟒衣、飞鱼服、乌纱帽、銮带,佩绣春刀。

  这些锦衣卫也不像史书中记载的无恶不作,盛气凌人,看到朱厚炜一行人中的鸡尾美丽少女也只是多看几眼,没有上前找不痛快的。跟街边的商户打交道也比较温和,估计是和牟斌严于律下有关。

  朱厚炜一行人中,除了黄公公和几位少女,还有朱远和10来个水陆营的扮作家丁跟随。一路上,几位少女踏进各家商店,买的物品也就有那些“家丁”拿着,幸好如此,不然看买的数量,一个朱厚炜是绝对拿不了的。由于天津城不大,所以几人是徒步进来的,马车放在城门处让几个水陆营的看着。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几人随意找了家酒楼,上了二楼准备吃饭。小丫头等人则是在议论刚刚买的物品,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就是一些江南的胭脂水粉,以及苏绣等女人家的物品。在京城也能买到,不过这里要稍微便宜一些,因此几人买的很是高兴。他们高兴了,朱厚炜就有些郁闷了。今天带来的几百两银子基本花了七七八八,只有一些放在怀中的银票还没有动。

  出门在外,即使个性有些古板的黄公公也和朱厚炜小丫头几人坐在一张临窗的桌子。做家丁打扮的朱远则是坐在朱厚炜下首,不停地讲着这一年来他在天津的见闻。朱厚炜一边听着,不是回答几句,一边看向窗外街道上的人来人往,倒也是惬意的很。不多久,各色酒菜就被端了上来,鸡鸭都有,不过还是鱼虾最多。

  酒菜刚端上来,还没开吃,就听到楼下一嗓子“掌柜哒,我家公子大驾光临,还不快快迎接。”声音中带着自豪,谄媚,盛气凌人,感情丰富,让人咋舌。接着就是酒楼掌柜的殷勤地接待“原来是史公子,快快有请,二楼还有雅座,请,请。”

  不多时就上了楼梯,来到二楼。在二楼,只有靠北的一面师爷最好,东西两面则是会被旁边的建筑遮掩到,朱厚炜一行人就坐在靠北的一面。这里一共有5张桌子,朱厚炜一行人占了三张,一张已经有人在吃了,所以只剩下一张。

  这位史公子带着帮闲,家丁不过5人,加他自己一共6人,一张桌子倒也能坐下。可惜这位史公子改变了吃饭的初衷,因为他看到了小丫头等4位少女。要不怎么说红颜祸水呢,带着漂亮的女眷非常容易出事,要是没点实力,就会悲剧。还好这一世的朱厚炜不怕麻烦。

  这位史公子和家丁看到坐着的小丫头四人,顿时两眼放光。不知道小丫头本性的,光看她在公共场合的贤淑模样,的确是小美女一个,符合大明的审美观。这位史公子皮肤微黑,眉毛淡而短,一个鹰钩鼻,下面一张大嘴,旧时代的雪片糕能横着塞进去。一双眼睛倒是挺大,不过大而无神,眼圈青紫,看来是肾亏。个子不高,也就1米6出头,年纪20岁上下,一身雪白的儒袍看着十分别扭,大冬天手里还拿着一把折扇。这时展开折扇,微微扇动,一步三摇地走向朱厚炜这一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