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脑洞公主与她的奇妙大臣们 三十六 野望(二)

《脑洞公主与她的奇妙大臣们》三十六 野望(二)

作者:淡定不能 字数:1858 书籍:脑洞公主与她的奇妙大臣们

  辩言服伟,攻战不息,繁饰文辞,天下不治···闰鸢公主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大义凛然的虚言,也许实际上打动人心的,就是赢筝那种干练务实的风范。身处当今的天下,去追随一个能够带来胜利的主君,也不能说不是一种人之常情。试想他日赢筝她走到自己面前,举三尺之剑而誓言曰:“终有一日吾将夺取整个天下,而现在汝可以做一次选择,是螳臂当车地死在这里,还是倒戈卸甲以礼来降,做我秦国的关内侯。”也许这样,真的也是一种选择···当然,闰鸢公主绝不甘心走向这样的未来,超越人智的她,有着自己的信念,身为瓜国公主的她,有着自己的承担,十四岁就去国离乡的她,在天下间也有着无数的羁绊。

  瓜国固然是天下的弱国,但她闰鸢公主,却绝非天下的庸才。当初她只身去国游历天下,第一站就到了楚国的寿春。当时楚幽王初继大统,锐意进取,于天下间广募贤士。当时他于城门之上悬千金,任有德者取之。于是闰鸢公主以为此乃磨砺自我的大好时机,欣然取之而见楚王。计定之初,公主怀抱忧国之心,想要让楚王减免边贸的课税,由此商路畅通,百货流转,楚国可以得天下之物力为己用,而瓜国,也可以沐浴雨露,于财用而有所补益。

  于是,她这样向楚王陈说道:“我听说燕国所产的鹿肉鲜美多汁,然而一定要用齐国的盐腌制才能长久的保存。秦人善于烧烤牛羊之肉,然而吃的时候一定要配上三晋的美酒才能尽兴。由此观之,则天下之国虽然各有所长,但终归不能尽占其美。大王之国地方千里,物产丰盈,名川大泽之利闻名于天下,但终归还是要配上瓜国之国才能尽善尽美。臣窃为大王计之,不如免去边关重税,使商路畅通,百货流转,得瓜国之瓜以补楚国之瑜。”

  这样的说辞以他事作比,因之陈说宗旨,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游说之法。这样说浅显易懂,姿态恭谦,而本身又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果楚王以为平淡浅薄,不满于此的话,还保留有进一步申说的余地。可以说有进有退,乃是闰鸢公主对楚王的第一次试探。公主说完之后就停了下来,不动声色地观察楚王的反应。她发现楚王端坐于御案之前,两肘抵在案台上,双手交叉,托住下巴,脸上毫无表情,眼睛平平地直视前方,目光凌厉,为整个人点化出一股若隐若现的威势。如果说说客欲言又止是对人君的试探,那么人君喜怒不流于形色,无疑则是对纵横游说之士的回敬。面对楚王这样的反应,闰鸢公主自知此人定然怀抱大才,不能等闲应对,必须见以真章,从而打动其心。于是她进一步说道:

  “大王之国有名川大泽之利,然必有瓜国之瓜补之才能尽美。然而使名山大川之利尽美,只是一般平庸之主的功业。真正的明主贤君一定是像齐桓晋文那样,建立不世之功,成就伯王之名,如此才能无愧于明主贤君之称,从而名垂青史。如今大王之国理当为列国盟主,大王您也确实有成就伯王之名的可能,但就像名川大泽之利需要瓜国之瓜一样,要建立这样的不世功业,您就需要有山东六国的瓜啊。”

  语之至者,不可以言传。话说到这一步,若真是怀抱大才,志在天下的英主,那么就必然能明白这说客绝非庸人。而接下来的谈话,也必然是能够决定国家命运,左右天下时局的真章。于是闰鸢公主满怀期待的抬起头,去看楚王的反应。然而此时的楚王依旧是先前那副不为所动的模样,两只手依旧托着下巴,目光依旧平直的先前伸展,只有其中的锐气较之先前更有所长。这样的反应大出闰鸢公主所料,虽说山东六国合纵已是陈词滥调,然而越是陈词滥调,越说明此事势在必行。而且再怎么说,此事左右天下,关乎国运,乃是决断的重中之重。就算楚王听腻了这样话,也绝不可能一无所感,至少应该表现出烦腻之态吧?

  难道说,是楚王他听腻了这样的说法不假,但此人的城府已然深不可测,就算是这样的话题也不能使他动容。或者说,虽然这样的话题是他所关心的没错,但仅仅这样程度的陈说并不能让他有特别程度的反应,必须要说出真正切实可行的策略才能打动其心?

  如果说这就是楚王对说客的试探的话,那也太可怕了吧?不,这个时候应该换一个角度想,策士欲言又止,都是因为某种顾虑。或是担心会触动人君遭致杀身之祸,或是担心让旧臣心生嫉妒,暗中进谗言挑拨。但是若是人君无论如何都无所动摇的话,那么任何的顾虑都是无端之词,考虑它就是徒劳无功的做法。也就是说,这样的无所动摇,实际上是一种信任的体现,是对策士说客的保护?

  闰鸢公主之心被一股莫名的暖意所包裹,她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无所顾忌,直言陈说,于是她说道:“六国合纵,屡试屡败,归根到底是缺乏诚意所致的。纵使是苏秦之辈佩戴六国相印,然而在函谷关之前联军还是止步不前。虽然令秦人十余年不敢出关是伟大的成就,但是十余年之后,就再无一人能如苏秦一般,佩戴六国相印了啊。这件事臣曾经反复思考,最终发现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这六国相印上。即使是一国的丞相,也会被勾结秦国的小人所阻挠,也会被动摇不定的国君所困扰。如果是一国的丞相或许能够压制,但是若是要联合六国,佩戴六国相印,那么就变成人力所无法达到的事了啊。所以,在考虑到这些事之后,臣就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佩戴六国相印不足以合纵灭秦的话,那么就佩戴六国的国玺好了——

  臣斗胆请大王将楚王之外禅让于臣,臣将佩六国之国玺合纵而灭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