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改革家 70、教育模式

《大唐改革家》70、教育模式

作者:可乐泡茶 字数:5522 书籍:大唐改革家

  大唐武德八年新年刚过,年龄上再次增加了一岁,已经十八岁的张超来到了长安的希望书院。然后他走进了这些书院里面,然后开始查看这个书院里面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他们未来的摇篮,是自己未来的属下,也都是未来影响天下大势的人才。甚至这些人里面将会有自己未来的重要手下,成为他的重要助手。而他们也都是成为对抗士族的第一道阵地的人。不过,当张超来到了这里之后,看到了这一些情况,马上让他有些失望。

  张超看到了这里面的学生居然上课的时候东张西望,好像并不在意。并且,他们好像有不少人都是心不在焉的,他们有不少人都是在里思考。而这些八岁到十三岁的男孩也都非常的优哉游哉的,显然没有什么着急的想法。而这个让张超非常的皱眉,因为张超看到了这种学风简直是令人生气。希望书院里面的学生居然对于学习不太认真,显然是不太能让人感觉他们的紧张和紧迫,好像非常的悠闲。

  “去把希望书院的山长叫来吧!”张超说道。

  所谓山长,也就是古代书院学校的一把手,相当于后世的校长或者院长。而张超看到了这个希望书院居然学风如此之差,让他非常的愤怒。所以他第一件事情马上也就是过来对这个山长进行问责。

  “江枫,这个也就是你带领的希望书院?”张超问道。

  而江枫有些惭愧的说:“张御史,我也无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书院的孩子也都如此的变了。他们好像都不太热衷于读书,我也不太了解。我也是第一次接收到这个教导书院的职责,所以我没有经验。”

  而这个时候,一个大概十一岁的小正太主动说:“张先生,不是我们山长不尽力,他已经非常尽力了。他为了我们可真的是煞费苦心了,他不但在日常生活里面照顾我们。他为了我们这些孩子的饭菜,可是去求了很多人才给我们弄来了一份足够的好吃的东西。你看,这些都是我们吃的东西。”

  这个小男孩也就是李义府,是希望书院里面的优秀学生。是剑南道的人,也就是后世四川一代的人。不过他在剑南道没有呆多久,其实严格来说他是河北人,只不过是跟着当小官的祖父到了剑南道而已。不过,李义府家族已经没落。所以算是寒门了。不过,士族和寒门,那是看血统的,不是看身份地位的,所以哪怕李义府当到了宰相,那也都是寒门而已。

  张超马上问:“李义府,你能给我看看你吃了什么吗?”

  李义府拿着自己的饭碗,然后给张超看了一下。而张超看了这份饭碗里面的饭菜,脸色都皱了一下眉头。因为这些饭碗里面居然不但有荤有素,并且里面还有一个鸡蛋。还有一根腊肠。如果光是这份鸡蛋和腊肠,哪怕在后世都是非常不普通的饭菜了,价格都比较偏高,都是比较奢侈的了。可是到了这里,居然是给了这些学生一个腊肠和鸡蛋,这个待遇几乎和自己七品官都一样了。这个也太奢侈了,居然给学生吃这些?这个倒不是张超不重视这些孩子,反而他认为不应该直接给他们太好的生活待遇,不然他们恐怕都要面临养猪了。

  “这个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吃到这些东西吗?”张超问道。

  山长江枫马上说:“是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吃到这些。这个可是我为了他们去到处求那些商人才有的。本来那些商人只是愿意资助一些纸笔,甚至书籍都是暂时借来的,不是送给我们的。不过,我看到了大家因为出身贫弱。所以有些瘦弱,自然也就是选择了去求那些商人,然后给他们吃上一些肉。我们保证每顿饭都能够吃上肉,这样让他们身体强壮起来了。”

  “那他们的成绩如何?”张超问道。

  而江枫脸色发红,然后说:“虽然有部分人刚开始还不错,可是后来对于读书越来越没有兴趣了。他们好像都比较喜欢玩闹了。不过,我们也都没有责罚他们,因为按照张御史你的吩咐,不能够责打他们。”

  张超为了保护这些孩子,没有让那些希望书院里面的教师责打他们,这样对于这些学生的威胁也就少了很多。过去讲究棍棒之下出孝子,而教学要严格,各种提法学生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老师体罚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这样那些老师在学生面前有绝对权力。可是张超采用了后世的方法,禁止教师责罚学生,这样他们都感觉非常的逍遥自在了。而这个让张超心里面开始思考,自己的这个教育方法是不是不太适合这个时代。因为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先进的也就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而后世有很多经典的话,而最让张超认可的也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这句话,因为自己如果采用了后世的责罚学生,那这样会让学生留下心理阴影。不过,可是如果全部放开了,那也都不行,因为现在他们也都居然是在这里比较逍遥自在了,显然老师对他们的威慑力不太行。

  “跟我进来吧,我跟你们说说接下来应该怎么教育。”张超说道。

  江枫主动进来了,然后全校的教师也都开始进行听从张超的训话。目前这个希望书院是商人们出资,而张超时不时的会过来监督一下,让他们好好的进行教学。

  “大家都在长安,应该也都有所耳闻,现在朝廷之上太子和秦王夺嫡的事情已经是愈演愈烈,而山东士族和关陇士族也都是开始在争权夺利。而这个时候,他们没有机会理会我们寒门了。而我们寒门应该趁着这个时候,努力的发展起来,尽快的发展我们的实力,然后团结更多人加入我们。我们必须要趁着这个时候尽快都把学校铺设到尽可能多的地方,只要我们能够尽快的建立属于我们的人才传承体系,那次是我们的胜利。我们现在只有能够尽快建立起来,那才是为了我们打下胜利的基础。如果不趁着这个时候士族无暇关注我们的时候尽快建立,那以后我们想要建立我们的人才培养体,那必然要面临巨大的阻力了。所以。你们听一下我们的计划。”

  张超主动介绍说:“我打算在我们每一个州郡,都设立小学。下周设立一所小学,中州两所,上州三所小学。而在每一个道。将会按照计划设立一所中学。而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初小学习三年,高小学习三年,初中学习三年,高中学习三年。这样也就是十二年的人才培养计划。经过了十二年的人才培养,那也就馊味吗大量收获的结果了。”

  而江枫马上问:“张御史,你是要设立我们自己的学制吗?”

  “没错,也就是要设立自己的学制。目前我们教学,并没有专门的学制。我们目前的学制都是依照各位老师自己设立的学制,这样对于我们大量培养人才非常不利。我们需要的是设立一条人才培育的流程,然后让人一路走上去,最后能够走完这个流程那一个人才也都可以形成了。”张超说道。

  可是江枫马上反驳:“我们应该因材施教,可是如果像是张御史你的这个方法,那岂不是在把学生当做工具。一个个的送上去吗?这样,不利于因材施教啊!”

  张超听了这话,不由得露出了苦笑,因材施教是古代孔圣人的说法,按照他所擅长的方面来进行教导。可是,张超这个像是流水线一样的培养体系,其实完全像是在生产物品,而很多后世的各种小学中学大学的培养体系,非常令人诟病。这种培养体系,很多人都在说他不能够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僵化,甚至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前途发展。

  当然,张超知道这个流水线一样的培养体系有很多令人诟病的地方,可是他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个是让人无法忽视的。这种流水线模式的教育方法,他是能起到最低的教育保障,能够保障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获得教育的权利。他首先保证了义务教育的实行,而不是保证多么好多么高级的教学质量。这一套后世的学制,是保证义务教育,为了尽可能让更多人才获得受教育的机会。那才会有这一套学制的。虽然很多人都在骂这套学制,可是张超却知道正是因为这套学制,让很多人都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

  这套教育的流水线,是最节约成本,最能够减少教育成本的模式。虽然传说中小班教学,还有什么一对一教学,这个看起来非常美好。甚至张超也都会认为这这种小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其实教学效果更好。可是他却不具有普及性,只是能适合那些精英的教育。这套流水线的教育模式,因为他相对低廉的成本,让国家能够保证绝大部分人都能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就好比人类的生活,首先要保证自己不饿死,才能够向往吃得好。如果你连吃饱都没有做到,你就想着去吃什么燕窝鲍鱼龙肝凤脑,这个不是有病吗?在后世,很多所谓“砖家”、“叫兽”也都提倡什幺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这个绝对是脑子进水了。要知道在后世的中国,全国农业人口还是绝大多数。这部分人都是经济条件很差,无法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提供用于教育的成本。在后世还有很多人都是连义务教育的生活费课本费都无法支付,你让他提供一对一教学和小班教学所花费的成本,这个不是疯了吗?

  所以,那些小班教学和一对一教学的模式,只是能够适用于那些富裕的人家,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可是,这种人哪怕在后世也都是很少的,能承担起这种花费的人不多。张超不否认提出因材施教的孔子是一个伟大大家教育家,可是教育方面很多时候还是要向现实妥协。因材施教的理念固然很好,可是花费的经济条件太高了,不是什么人都能够提供的。

  而这种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那必须是要等到生产力急剧增加,生产力足以让绝大部分人脱产来生活的时候。如果生产力达不到,那想要全面普及小班教学甚至是一对一教学,那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别说唐朝要实现这个,哪怕是后世中国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古代的教育模式固然讲究因材施教,可是这样却只是一个精英教育而已。

  “各位,在我们的教育方法里面,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精英教育。是专门为那些精英准备的教育方法。只有少部分家里面财力富足,头脑聪明的人才能够享受到的。而你们知道你们所说的因材施教,那必须是要有钱,有闲工夫的人才能够做到的。所以,能够做到有钱。有闲的人,无外乎都是达官贵人,所以你们想要用这种手段来教育寒门学生,按可是本末倒置了。”

  “我们要做的是尽量的普及读书人的数量,然后争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学习,而不是把资源集中到少部分人手里。你们知道士族为什么能够神化自己,然后蒙骗百姓吗?不就是欺负百姓没有文化,然后士族说什么也就是什么了吗?我们要做除了为了我们未来提供后备力量,更主要的也就是为了破除士族所谓的神话,所谓的血统高贵不可侵犯。我们要让百姓知道学问。然后他们才会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我们把所谓知识也都集中到了少部分人手里,那着我们最终还是打倒了一批士族,还是再次会扶起一批士族,这样有意思吗?”

  张超可不希望自己打败了一批士族,然后又再次扶起一批士族出来,那张超这么做有意思吗?所以张超要做的是普及教育,而不是用什么万般宠爱的精英来针对性教导。张超要做的是普及文化,让百姓都认识到士族不是什么神圣不可侵犯的人。只要有了文化,那也就是意味着可以获得足够的文化基础,让他们能够放开眼睛看世界。不至于把自己的目光局限在那一亩三分地,认为士族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高贵血统。

  可是如果学问的普及程度不高,那这样必然会造成打倒了一批士族,然后新的那些文人会利用自己的知识。继续忽悠百姓,然后让他们都无法能够获得真正的解放。所以张超思考都不是什么精英教育,而是大众化教育。张超首先要思考的不是针对某些高级人才进行针对性教育,而是他选择广撒网,然后让那些人才自己脱颖而出。张超只能够保证最低的教育水平,然后保证他们能获得最低的教育。至于他们以后能不能够成才,那也就是看他们自己的努力,还有那几分虚无缥缈的运气了。张超只为了他们搭建了一个舞台,可是他们能够唱出什么样的戏,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孔圣人的因材施教,虽然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也都非常负责,为了学生未来前途着想。可是月表示没有代价的,那也就是一个教师无法教导太多学生,这样会很浪费的。而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我们不能指望教师能够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教导。我们不能够盲目追求孔圣人的教育方法,我们更多的时候要面对我们现实的实际。目前我们的生产力并不足以能够支撑这个因材施教,那我们更多的是要向我们目前的生产力所妥协。我们能够做到的不是给某一个学生做到最好的教育,而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够获得一样的教育资源,然后让他们去竞争。不然,他们都会像是宠坏了的孩子,最后肯定是要失败的。虽然我们这个方法像是把孩子当做了工具来使用,可是却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读书,让更多人都能够接受同样的教育。而我相信,只要接受教育的基数足够大了,那我们也都必然可以从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人首先要自己自强,别人才会能够帮助你们。你们现在如此宠爱这些孩子,那不但胡让我们的成本增加,反而会让他们养成那些士族所才有的毛病。那些士族从小出生在特权家族,然后从小受到了父母家人的服侍,然后一样样都是别人帮助自己安排好了,衣食无忧。而他们要做的也就是准备好通过士族的特权去当官,然后为自己家族争取利益。而他们也都通过大量土地上的佃农来为他们获得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这些都是他们天然获得的。”

  “而我们这些学子,凭什么能够无忧无虑的生活?凭什么能毫无代价的享受我们的教育,还有进行好吃好喝的供着?他们应该知道,他们的职责是什么,是要为了我们寒门去争取利益,为了我们那些被士族所排斥的人去争取利益。如果他们这么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那最后只能够是养成一大批好吃懒做的肥猪。所以,你们这样教育他们,如此宠爱他们,那最后是害了他们的。所以,告诉他们,以后我们分成小学中学,而在初小完成之后,进行一次淘汰考试。只有通过了考试之后,才能进入高小。而高小三年之后,那也都要接受一次淘汰考试,如果无法考核那也就要被淘汰。初中三年之后进入高中,也是要淘汰。而高中之后,我们可以考虑让他们选择去考科举,或者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高级教师来作为补充了。而每次淘汰,都是百分之五十,也就是一半的人要在上一级之后进行淘汰。”

  而江枫马上问:“那淘汰的学生,我们怎么办?难道,他们这么多年就白读书了吗?”

  “怎么可能是白读书呢?只要能够读完了初小三年,按照课程也都应该是一个会基础算学,还有一些文字基础,算是把常用字都认识了的人。有了这些,难道还怕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前途吗?”张超反问。

  江枫无语,因为目前这个识字率非常缺乏的时代,如果能够按照张超所说的,完成了三年的初小计划,完全可以学会所谓的常用语文和数学,能够书写普通的简单文章,日常的文化已经不缺乏了。而另一方面也都可以学会了数学,日常的生活和各种能力已经不缺乏了。所以,大家也都认为是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营生了,甚至能识字并且懂得一定算学基础的人,那都是高级人才了。一个初小的学历,那在这个时代完全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还会害怕找不到合适高薪收益吗?

  而张超要做的也就是普及教育,让教育走向平民百姓家,而不是追求什么精英教育。精英教育其实是有很多缺点的,它会造成要么非常有文化,要么也就是一个文盲。文化传播呈现两极化的趋势,这样的模式只是有利于那些高层统治者的世代统治,而不利于普通百姓走向统治阶层。所以想要破解士族,真正根除士族的生存土壤,普及教育是必须的。并且要打破那种因材施教的理念,让大家都接受这种流水线模式大家教育。这样的教育虽然未必能够教导出高级人才,可是却能够保证尽可能最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收到教育。而这样能够维持一个国家的正常统治阶级的流动,不至于出现长期固化而腐朽的过程。士族也就是面临一个长期家族统治,而造成了自我腐朽的过程。所以张超要建立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为了维护那个统治阶级流动性的过程,开辟一个可以互相流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首先要从解决精英教育的模式开始。(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