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 第 70 章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第 70 章

作者:煌灼 字数:2380 书籍:盛世重生之苓娘传

  70

  太子和太子妃的新婚大宴之后,华苓在竹园里过了些安静日子,每日除了听讲、功课、锻炼,就是几日里去致远堂晨昏定省一回,还有和家里兄弟姐妹们你来我往地送些个小物件儿,培养培养感情。姐妹们还一起准备了些王霏在山上道观也许能用到的东西,辗转托王家人下回去武当山探看王霏的时候送过去。

  两家人亲厚,对谢家女儿这般惦记着自己家受苦的孩子,王家的长辈是很高兴的,有一回还辗转带回了王霏写给谢家女儿的信,一封给七娘,一封给二娘的,在信后面王霏也顺便托二娘向其他的谢家妹妹道好。

  开春后,华苓也得了大郎遥远从南方广州送回来的信,提到他与诸清延在去岁九月底到达广州之后,在岭南地区停留了二三个月,很是开了一番眼界。

  广州是朱家海军的大本营,是朱家经营了多年的一座大城市,也是一个大港口,每日都有上千载着大量舶来品的船只进港停靠,卸货贸易,也有几乎同样数量的船只载着大丹的各种特产货物从这里启航,去往东南海域和更远的地方。

  朱家子弟里,年轻的有大半都被留在广州接受教育,朱家在广州开设了一间十分特别的学堂,学堂教授的内容除了大丹传统的各项之外,还有些已经被整理成系的舶来理论,像更高等级、更明晰的数学理论,以及西域人的‘哲学’理论。

  ‘哲学’,这是一种与中原人全然不同的思索方法,开篇明义就说‘若要认识一样事物,就需将之从世界当中分离出来,独独观之’,因为世上的每一样物事都有自己的特殊之处,人去观察、去学习,就能得到越来越多的知识,没有止境。

  但中原人千百年来的思索,却是先从‘万物生之于道,同出一源,和而常通’开始的,也就是说,在中原人的想法里,世上所有的物事都有同一个来头,叫做‘道’,掌握了这一样知识,也就一通而百窍通,就到达了顶点。

  到达了顶点的,不论是人,还是物,都是不能被质疑的,在中原人的观念里,那就是榜样,就是圣人,不可能有被从高台上推下来的一日。

  所以这两方思路一定会打架。

  不过,不论这两方想法谁对谁错,朱家开设的学堂就是将西域来的‘哲学’理论摆上来,作为正式课程教导了。

  大郎两人在学堂中旁听数月,自觉受益匪浅。两人也与朱家子弟也相处甚厚,许是将在广州停留到今年的三月,然后将启程离开广州,北上回归中原。

  华苓看完了信,微微一笑。在和丞公爹的谈天里她就听说过了,朱家人,大致是大丹目前的高层次群体里最开放的一个群体了罢,能这样开放地接受舶来的思想,他们简直是丹朝人中的异类。

  而且异类得很有远见,朱家人看得出哲学的价值。不同思想方式的碰撞,最容易产生出更新、更有创造力的东西。

  就这样来看,晏河当真是太小看这个世界的人了,越是敢开放,越是能包容,就越是强大。

  她对自己的定位也越发清晰,她不是俯瞰众生的上帝,她只是一个小人物,力量微渺,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比什么都好。这个国度在充满活力地发展着,它自己就很好,根本用不着什么人自以为是地去干扰它。

  至多在到了大丹的要害关头,她会力所能及地推上一把。这个国度里能人志士无数,她只要推一把,该做的都会有人去做,不止她一个看得清利弊。

  比如东南海域里的那条运河,即使要花上四五十年去建造,它才能真正派上用场,那也是好的。

  马六甲海域岛群众多,地形复杂,养了无数的海盗。大丹的军队如果想要亲自控制,会导致兵力太过分散,很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一直都是册封土著王,间接掌握的。

  但开凿运河所处的位置地形却很简单,大丹的海军完全可以集中兵力,驻扎在运河两岸,牢牢将水道控制在手里,所有过往进行贸易的船只都会捏在大丹手上。大丹将摆脱太过依赖马六甲航线的问题,占据更多的主导权。

  现在也是东南海域那些小国最弱、大丹极强的时候,东南海域各国都是年年对大丹臣服、年年朝贡的,这时候不做这件事,更待何时。

  至于开凿运河时,那东南国度的子民将会大量被大丹征调为开凿劳役一事,华苓的心只是软了软就硬了,她属于大丹,她站在大丹的角度看问题。

  .

  已经过去的冬天十分寒冷,显圣二十一年的春天也来得特别晚些。不过即使如此,到二月底的时候,金陵城里总也遍地新绿,丞公府里栽种的二月兰和梅花都开了。

  年年都要踏春,到二月底的时候,谢家人也和往年一般,齐家去城外的青波河边玩了一日。不过比起去岁的上巳日踏青,一家姐妹都觉得少了些什么,凑在一起一合计,才道是因为今年时间不巧,大郎离家在外,王家人和皇家也都不在,卫五也不在,自然冷清。

  踏青回来没过几日,陈少监家遣官媒上门来了,要为家中的二郎求娶谢二娘。陈少监的官称是是秘书少监,从四品秘书少监,掌管古今图籍、国史实录、天文历数等等,这个官位并非实缺肥缺,在朝堂中算得清贵一流,历来能坐上这个位置的官员,在名气上必是清正而且博学的。

  陈少监的家族不大,也不像王谢这样已经传承数百年,而只是在丹朝立朝前后,因为从龙之功得了机遇,发展起来的。

  陈二郎是陈少监继室之子,身上并无官职,十八岁。谢丞公相过了他,眉目清朗,为人不错,是个有见地有能力的,便定了下来。在这之前,也陆续有不少人家上门求娶二娘,有江南世家为家中庶子求娶,也有同进士出身的寒门学子,但谢丞公直到这时才应了。

  消息出来,华苓便带着些礼物到二娘园子里道贺,三五六娘几个也都在。

  “恭喜二姐姐,这回真正是快要嫁啦!”华苓笑道。

  二娘在绣些出嫁后能用着的帕子汗巾等小物,面容红扑扑,双眼发亮,拧了一把华苓的脸蛋子笑道:“多谢了九娘。”

  华苓歪头看看她,心想,还以为二娘听到这个消息,怎么心里也会有些失落的,毕竟前面她不是颇为喜爱那个美男子诸清延?便问:“二姐可见过那陈家子呢?”

  二娘摇摇头:“不曾见过。”

  “若是长相不俊美的话。”华苓眨眨眼,把姐姐们看一圈:“那也无碍么?”

  五娘斜眼看着华苓的呆样,努努嘴道:“长相不俊美,也不能不嫁呀!小九你都在想什么呢,二姐又不是那晏河公主,怎会因为郎君不好看便不与他过日子。”

  “哦,那也是。二姐姐是识时务的。”华苓噗哧一笑,晏河公主呀,这以貌取人的名声儿都传老远啦,可真是悲催。

  六娘问:“二姐姐什么时候出嫁呢?”

  华苓瞄脸红扑扑的二娘一眼,说:“许是年末?许是来年春?两家还未行纳征、请期,这都要选好日子的么。”

  二娘羞恼地跺脚:“别说这个了,好不好?三娘、五娘、六娘,你们都来帮我摊些绣活儿,我做不完。”娘子出嫁前后,只要女工不太差,总要亲手制些东西的,内衣、外裳、被衾、巾帕等,二娘如今就是在太太的安排下,开始专门做这些,专心待嫁。到出嫁前,都不会再去芍园听讲了。

  三娘抿嘴笑:“放心吧二姐,我总是帮你的。”

  华苓不满地说:“我也能帮忙啊,为何不提我。”

  “小九还是绣你的水鸭子去吧,不指望你呢。”五娘爽快地笑道。

  姐妹们都是笑,华苓瞪眼:“对我好点!”

  作者有话要说:好困暂时写不长了下午再更一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