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妾有容华 193 各有去处的未来

《妾有容华》193 各有去处的未来

作者:韫椟 字数:1869 书籍:妾有容华

  待摄政王与王妃说了愿意向皇帝表忠心的打算后,王妃的心思立刻回转到了正事上。她神情端肃道:“王爷,您与父亲他……”

  意思是,事前商量过吗?

  摄政王难得地否认道:“没有。这件事,算是本王临时起意。”这些日子,他是在反复思考此事的,今日大约被林其琛弄得神经质了,索性脱口而出。

  他如此身份地位之人,说出的话都是不容反悔的。

  好在,他也累了。

  这么多年,殚精竭虑、筹谋布局,原先的不甘与愤懑也慢慢消沉、慢慢泯灭。论起来,年幼那会,他还是很疼惜这个身体不好的皇弟的,带着他放过风筝,还在练武场上骑马拉弓,可惜皇弟只能在一边流露出歆羡的眼光……

  看来找个时机,要把这些情分都补回来。

  “王爷既然决定了,妾身没有异议。”朝局能够稳定,父亲不用被皇帝猜忌,王爷不用孤注一掷,富贵又平安,王妃是知足的。

  王妃深知此时此刻,王爷最需要温言细语的安慰与鼓励,又絮絮地说了很久很久,道:“皇上那边,王爷想好了吗?”

  “有些事,虽然没有办法弥补,但人的心都不是铁石心肠。”摄政王对皇帝的了解可不是一丁半点,存在要补全以往的兄弟情分,只要皇帝愿意给他点机会,算是容易的。

  王妃内心是欢欣鼓舞的,谁人不向往生活安逸富贵,在摄政王愿意主动低头的前提下,加上谢家在旁盯着,她好不容易儿女双全,最盼着朝政平稳、生活幸福了。

  “下月十五去吃渭郡王府的喜酒,妾身备下的礼单,您过目下吧。”

  靖安侯府的嫡长女与渭郡王的世子,算是自谢儇杨映成亲后的另一桩名门联姻,一边是王公府邸、一边是开国侯府,更难得的是这桩婚事算是难得的金童玉女,两情相悦的。

  两方都是幼时见过面的,平素在京中互有偶闻,没定亲那会还时不时地在花灯会上撞见,知根知底上,是非常不错了。

  “如今,儇儿和杨小姐争执地少了。”

  王妃口吻中不乏欣慰之意。

  摄政王瞄了几眼礼单,见递给王妃:“就这般吧。”

  “杨小姐模样举止都好,郡王府听说也满意这位儿媳。可惜,我前些日子去靖安侯府看儇儿,那位杨大小姐也在备嫁呢。”王妃没有刻意点出庶出两字,就是怕刺了王爷的心。

  摄政王稍微想想,便记起了这位在行宫闹出风波来的女子,面上颇有不喜:“自作主张,就该受着这般后果。”

  好端端的人家不要,非得舔着脸做妾。

  如此念头一起,摄政王不免想起了林氏。

  他若有所思地打量了眼不知所觉的王妃,没有说话。

  王妃还当是丈夫不感兴趣,不曾想王爷是误以为她趁机给林氏上眼药呢。天地良心,王妃恨不得能抹去林七许的存在,断然不会贸然出手揪着从前那些过往不放,进府的事宜不光彩,说出去丢的是王府的脸面,王爷不会高兴。

  “臣妾过去时,儇儿倒有模有样地和****在说道,果然嫁人后是端重多了。”性子不复从前跳脱,人前都不大出来。王妃有遗憾却不能说,妹妹你应该像从前那样,人都要长大的。

  摄政王默默地点了点头。

  “本王记得赵公子回江淮了吧?”

  有回,幕僚商议事情时,其中一位无意说起,某日见着赵公子和林其琛坐在一起吃茶,不过远远看着,就感受的出俩人关系不好。话音一落,另一位便笑道,哪能好呢,姐姐进了王府一半都是这赵家推波助澜呢。

  幕僚都是人精,晓得林氏颇得王爷眼缘,不会继续说下去。

  话题便止住了。

  王妃点点头,道:“是的,儇儿在收拾****的嫁妆,不出意外我记得已经出发下江淮了。”儇儿闲时讲起过这事,语气颇为讽刺,“姐姐是不知道,赵家来迎亲的是一位庶出的公子,模样憨厚,身板魁梧,保不准****路上跟着这人跑了都不定。”

  王妃稍微修饰了下用词,婉转说出来与王爷听。

  摄政王听了不觉莞尔:“你妹妹还是鬼精的,说得挺有道理。”好不容易给废了的儿子说了个还算过得去的媳妇,还敢派个身强力壮的庶子来迎,现成的机会嘛。

  既入赵家门,嫁谁不是嫁。

  夫妻俩拿着旁人的笑料打趣了会便转回了王府后院,王妃主动地说起了吴姬和大公子,语气非常平淡:“大公子快到了启蒙的年纪,王爷是怎么想的?”

  作为与大公子生母宁氏有过节的主母,王妃要注意避嫌。

  主动请个先生来教吧?万一学业无成,被人说是压制庶子,禁止庶子成才。

  送去外头的书院学习?定有人会讲,她没有容人的胸襟,要赶着庶子出门,不让父子俩有感情。

  不请不教,呵呵,那闲话就更嚣张了。

  所幸,让大公子的亲爹去操心罢。

  摄政王这点上很通透,果断道:“你去寻家靠谱的书院,让他自己挑着带去的书僮下人,夏日一过就出发。”

  但凡名声在外的书院,风气和教书先生不会太离谱,如果大公子想好好学,是学得到些东西的。带去的奴才又让他自己选,将来不合心意或教坏了他,也赖不到嫡母头上。

  王妃颔首道:“妾身会好好挑个地方的,离京城不必太远。”

  “嗯,如此最好。”摄政王该为孩子做的,还是会认真考虑的。

  王妃没敢再问二公子的安排,左右孩子还小,连人都认不全的年岁,这段时间不太见到摄政王,估计连爹都快不记得了。将来五六岁时是个什么光景,谁都说不好。

  至于大公子,她不会选个乱七八糟的地方,按照王爷的心意来,稍有名气、离京城不远的书院,权贵宗子是通常不大读书院的,往往会有族学或者去国子监里学习,年纪到了买个功名或直接安排做实事的大有人在,比如辅国公府就有顶级的族学,请的皆是博学鸿儒,武乡侯府的公子哥大多不看重这些,只有那些功名在身的书香人家常常送孩子去书院。

  既长见识,又好好收心,不至于在家被妇人宠坏了品行。

  她就选个风气好、清流多、师资不错的书院,后头的造化看个人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