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好莱坞之金牌制作人 第578章再次收购

《重生好莱坞之金牌制作人》第578章再次收购

作者:英联邦 字数:2660 书籍:重生好莱坞之金牌制作人

  马克为了拉拢迈克尔.贝入伙,是下血本了,出价之高,六大无人能及,不要看整个影评界以骂迈克尔.贝为荣,他这三板斧是相当厉害的,在电影公司这里是相当受欢迎的,有的电影公司想招揽他。

  迈克尔贝和艾默里奇.罗兰两位顶级商业大导,在影评人那里名声不怎么,但还是相当受欢迎的,现在艾默里奇的大片《史前一万年》惨败,票房与口啤双崩,这在《后天》积下来的人品算是败光,但

  马上被哥伦比亚影业的帕斯卡尔请来执导亿万大制作《2012》,待遇是不变。

  就这样,这俩位顶级大导双双被网罗致旗下,成为MM的一份子,而MM则成为六大巨头中,卡司最为强大,马克领军,既有马丁.斯科西斯这样的老将,也有朗.霍华德、山姆.雷米、迈克尔.贝、艾默里奇.罗兰这样独挡一面的大将。

  在签约明星方面,也不比五大经纪巨头逊色,因为其出色而强大的造星能力,成为好莱坞最受演员们欢迎的公司,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道:“加入MM,意味着你事业更进一步。”

  所有加入MM的演员,基本上都进步了,有的还是几级跳,由马克主导的MM,连续两年成为好莱坞票房、奥斯卡方面的冠军,今年夲来也是内定冠军,但华纳的《黑暗骑士》实在是太凶猛,北米狂扫五亿,正在向六亿迈进,一下子成为目前冠军,但这也不能淹没它的光彩,他是华纳兄弟有力的竞争者。

  这几年好莱坞变化极大,一下子由七大变成六大,这让习惯了八大巨头的人有些无法适从。

  世界变化太快,许多人无法适从,这是老无所依的一种吧?

  从好莱坞上世纪20年代成为米国电影产业的中心开始,制片商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如何实现电影制作的标准化,制片商对好莱坞电影进行了分类,如动作探险片、喜剧片、灾难片、黑帮片、恐怖片、科幻片、战争片、剧情片、系列片,等等。

  同一种类电影的生产方式相同,但形式各异,从而最大限度地“创造”观众、吸引观众,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分化组合,影视娱乐业形成了五大媒体集团争霸的局面,它们发行制作的电影占了总数的75%。

  这五大集团是:时代华纳集团、迪士尼集团、通用电气控制的全国广播公司/环球影视集团、新闻集团、维尔康姆集团,(所尼还无法与这些大集团相比)这些媒体集团以影视节目为中心,形成了垂直型垄断和水平型垄断,垂直型垄断是指媒体集团控制了从电影的生产、分发和播映渠道,水平型垄断指媒体集团形成了电影、DVD、电视、报纸、出版、主题乐园、系列产品等整条产业链。

  如新闻集团控制了20世纪福克斯电影制片厂、福克斯新闻网、《华尔街日报》、哈珀·考林斯出版集团等,而时代华纳集团麾下有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米国有线电视新闻网、HBO付费电视频道、华纳音乐、《时代》周刊等,电影成为米国庞大的文化产业“帝国”中的一环,和其他娱乐产品紧密相扣,互相助力,如同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形成连锁产品。

  迪士尼集团更加典型,它旗下有米国广播公司、迪士尼电视频道、米拉麦克斯电影制片厂、梦工厂动画制片厂、迪士尼主题乐园、迪士尼系列产品商店等。

  政治评论家尼尔·加布勒在1995年迪士尼收购米国广播公司时就敏锐地指出,好莱坞影视娱乐业正在发生一场革命。“通过把电影、广播电视、书籍整合在一起,制片商掌握了权力”。迪士尼公司前总裁埃斯纳也说过,“迪士尼商店推广消费产品,消费产品推广主题公园,主题公园推广电视节目。以电视节目推广迪士尼公司……这是一以贯之的思维”。

  好莱坞大片是商业电影的“重中之重”,上世纪70年代米国税法改革,电影投资可以不必缴税,制片厂因而加大了对电影制作的投入,以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等导演为首,制作了一批高成本大制作电影,如《教父》、《大白鲨》、《星球大战》等,票房收入呈爆炸性增长,1975年《大白鲨》首轮播映的票房收入即达到2.6亿美金,《星球大战》将3.07亿美金收至囊中。

  巨大的市场潜力刺激制片商围绕大片“做文章”,电影产业的升级换代也随之开始,大银幕、立体声和舒适的座位成为电影院标准配置,电影、电视、录像带和系列产品结合更加紧密,虽然每年好莱坞出产四五百部电影,但真正带来巨额收入的只有少数二三十部排名靠前的大片。

  2004年,米国电影票房收入超过5000万的影片共19部,总票房为18.207亿美金,占总票房的19%,其中票房收入过亿的影片3部,占总票房的9%;而其他发行的464部影片的平均票房仅为1660万美金。

  大片也成为米国影视输出的主要形式,并创造了巨额利润,据统计,《皇家赌场》与《达·芬奇密码》之类的国际票房大片能使影片收入额高涨70%以上。

  纽约大学媒体学教授马克·米勒在《透过电影》一书中指出,好莱坞电影具有两个特征,价值传播和利润追求,两者相互融合,有时又相互抵触。在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推动下,好莱坞电影的经验和问题不再只是美国的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的问题。

  这些大公司的崛起和对市场的控制力,己是形成垄断状态,不过这是多头垄断,观众再也看不到九十年代独立电影公司百花齐放的局面,当年红极一时的独立电影公司,要么是破产、要么是并入传媒集团,连皮克斯、梦工厂、米高梅这样的公司都杠不住,更不用说其它的公司了。

  这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MM则是最新崛起的传媒集团,在快速并购哥伦比亚影业和米高梅后,拥有自己的电视网和DVD销售网络,在论起传统业务组合方面,他们是远不如时代华纳的,人家有线网络加上电视网,又有数家国家级报纸,自成一生态,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根深蒂固,几个大的传媒集团,各有各的优势,唯一共同点都是拥有巨头电影公司及制作发行销售系统,也拥有电视互联网销售系统。

  MM冒得这么快,是因为有马克这当代顶尖的战略投资大师(他自己都不知有这雅号),从收购漫威起,几次以小博大的收购行动,无一失手,MM没有自己的有线网络、卫星电视,许多分析家都认为,在他快速崛起的脚步停止后,就会出现各种并购后遗症,这是所有企业的通病,很少有例外,就像环球,重回通用旗下的时间比MM收购哥伦比亚米高梅还早,但人家MM己混得风生水起,而环球这老巨头,还是半死不活的活着。

  MM收购耐飞是意外事件下的产物,但绝对是极其成功的一项投资,收购时不过十亿左右,现在他的市值是一百五十亿,基本是该集团最有价值的品牌。

  还有投资平果,更是号称本世纪最成功的投资(马克自吹),它们持有的10%平果股份,是这个集团最有价值的资产,市值一千六百亿的平果,令他们这一部分的资产值一百五十亿。

  MM是没有国家级报纸报社,没有卫星电视和有线网络这些跨国传媒的重要工具,但是他们有的是钱,以耐飞而平果股权作押,他们可以从资夲市场轻易弄来数百亿的资金。

  华尔街的私募基金,争先恐后的想获得MM的投资权,他们想方设法的将拼盘项目和各种基金往这里推销。

  MM集团是六大巨头中唯一没有参与拼盘项目的公司,也是六大中现金储备最多的公司。

  没有卫星电视,买嘛!他们正与宇航局商谈,准备发射自己的卫星,而且是一举发射四个,用于为正在组建中的MM全球电视网服务,这电视网组建成,它们才会成为直正的跨国传媒巨头,往更高的层次发展,而不是作为一个影视内容制作发行公司而存在。

  不断的胜利,几次巨大的成功,让MM像高速列车一样飞快前进,有钱有势的他们,正准备在纽约组建西岸总部,作为统筹西部业务的分总部。

  像华纳兄弟,他所有的业务集中在洛杉矶,但总部却是在纽约,归在纽约的时代华纳遥控指挥。

  哥伦比亚特区才是世界心脏,在这里没有一席之地,就是在世界中心没有一席之地,自称跨国传媒也枉然。

  他们看中了位于曼哈顿的米国所尼总部,这是一栋三十七层的大厦,他们现在正挂牌出售,本来是拒绝卖给MM的,但是MM目前出价最高,总不能与钱有仇吧?他们目前正商谈中,MM很有可能成为这大厦的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