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好莱坞之金牌制作人 第484章变革

  马克在返回米国以后,自然是大开派对庆祝,不过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两位老大莱顿和帕斯卡尔找上马克,他们是为电影公司正厂标的事而来。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火炬女神,是1924年由工作室的设计师穿做的,当时有点仿造自由女神像。

  1919年,哈里·考恩、杰克·考恩两兄弟与乔·布兰迪共同创建了考恩.布兰迪.考恩电影公司,也就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的前身,考恩.布兰迪-考恩“的很多早期作品都是低成本影片,被人形象地称之为“咸牛肉加卷心菜“。1924年,考恩兄弟买下了布兰迪的全部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用以提高自身形象。

  这可是一个高大上的名字,这个词在很早以前用来称呼米国,本打算作为正式国名,只是后来没改,不过米国仍有很多地方使用这个名字,像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哥伦比亚特区,还有一大堆的哥伦比亚市。

  手持火炬的女神这个标识是1924年设计的,但这位女模特的真实身份从没有得到证实,虽然有10多名女性声称就是标识中的“火炬女郎“,在1962年的自传中,贝蒂·戴维斯称克劳迪娅·戴尔就是这位女模特;1987年,《人物》杂志又将哥伦比亚女演员艾米莉娅·巴切勒推向前台;2001年,《芝加哥太阳时报》则认为在哥伦比亚做群众演员的简·巴塞洛缪才是真正的“火炬女郎“,由于哥伦比亚的标识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所有3种说法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当前使用的“火炬女郎“标识是1993年由迈克尔·迪斯设计的,他受所尼影视娱乐有限公司的委托,让“火炬女郎“的形象回归经典,虽然有人指出女星安妮特·贝宁就是当时的模特,但女模的真正身份却是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名家庭主妇和壁画家詹妮·约瑟夫,迪斯并没有直接采用詹妮的面部,而是利用电脑生成的特征创造了一张“合成脸“。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这个深入民心的标志制作于一九三六年,当时艾米利亚只获得二十五美元的报酬,却令她成为电影史上曝光率最高的演员。

  哥伦比亚当年是由三人创办,却是由脾气暴燥的哈利.柯恩实际负责操盘,1926年的夏天,哈利柯恩看上周薪只有75美元的小演员艾美莉亚,要她穿起黑丝绒连身长袍,模仿自由女神像的姿态,高擎火炬,接受一位义大利画家画肖像。连续工作三天后,画像完成,艾美莉亚此成为每部哥伦比亚出品电影的片头女郎,她亮相的影片数量之多可说居当时之冠,只是没有人知道她到底叫什么名字。

  不是她不想红,问题就在于她成为哥伦比亚商标的火焰女郎后,柯恩总裁不时就要她盛装出席于巨商富豪之间,艾美莉亚不堪其扰,最后干脆向柯恩回答说:“老板,我是公司的女演员,不是妓女!”天下的老板都不会忍受员工这样羞辱他的,合约一满,艾美莉亚就被开除,永不录用,公司的历史名册上也没有她的印记,柯恩对此有多记恨,由此可见。

  现在哥伦比亚公司使用的还是以前所尼的版夲,只是SONY变成MM,莱顿的意思是艾米莉亚现在九十多岁,病得快死了,是否应该给她一个说法?

  莱顿在公司的档案室里找到一份七十多年的记录文件,证明当时柯恩与艾米利亚的恩怨,在当事人基本己不在世的情况下,是否应该给这位只拿了二十五美金却成为爆光率最高的女演员一个交待呢?这可以体现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人文关怀。

  对于这一点,马克没有什么异议,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要向艾米莉亚支付一笔钱作为慰问金,空口的正名意义也不大,艾米利亚九十多岁了,子女都己不在,只有孙辈,一直在养老院中生活,相信这一笔钱可以大大的改善她晚年的生活,算是给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这一“标志”性人物一个交待。

  马克回国后开了庆祝派对,接受媒体采访,拿下了金狮奖,让马克的艺术电影之旅,并不那么的坎坷,冲击奥斯卡也就不见得是笑话。

  说坎坷这一点并不是危言耸听,像那些顶尖的商业片导演,迈克尔贝、艾默里奇.罗兰,还有火遍火球的《哈里.波特》小演员,《暮光之城》演员,贴着黑五类标签,想要在学院拿奖,这是非常困难的事。

  马克在忙完这些以后,返回芝加哥,继续拍《黑暗骑士》,不过又被一件息息相关的娱乐圈大事惊到。

  夲周一,米国在线正式与时代华纳分拆,经过几年多别别扭扭的共同生活后,婚姻史上“最不幸的一对”要在名义上来个了断。

  米国在线(AOL)与时代华纳是公认的最不幸的一对,8月初,米国在线CEO约翰·米勒向母公司米国在线.时代华纳董事长兼CEO理查德·帕森斯提出书面建议,要求把AOL三个字母从公司名称中去掉。参与合并过程的原AOL经理人员不免伤感唏嘘,当时他们坚持要将“AOL”放在“时代华纳”之前,在他们看来,这是胜利者头上的桂冠。

  据媒体采访米勒时他指出,此举旨在保护米国在线的品牌免受母公司负面消息的影响,据米勒身边的人表示,在媒体有关米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负面报道中,公司的全称常缩写为AOL。对此,米勒感到非常苦恼。这些消息中有部分与米国在线有关,如米国证交委对该公司的财务调查,但也有一些与它无关,如其他子公司经理之间的不和等。米勒认为,使用AOL的缩写会使米国在线的用户感到迷惑,不利于改善米国在线的形象。

  此事仍有待9月底召开的母公司董事会的批准,最大的潜在阻力是米国在线前CEO及其母公司前董事长史蒂芬·凯斯,凯斯虽已在今年5月辞去董事长职务,但仍是米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董事,不过,米国在线与时代华纳合并后,凯斯的影响力就已逐渐弱化,纵然他极力反对,最终也会徒然,更何况他已大权旁落。因此,去掉“AOL”只是个时机问题了。

  事情至此似乎已戛然而止,没什么可深究了,然而,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其中的蹊跷:提出这个要求的不是早已后悔不迭、怨气冲天的时代华纳,而恰恰是AOL本身,收购时代华纳后,业绩一落千丈,迄今其股价已下跌了2/3,监管部门对它的调查更是让“AOL”成为时代华纳贴在脸上的耻辱,曾经的网络英雄凯斯最后也不得不饮恨黯然离去,因此,时代华纳方面早就有意要抛弃“AOL”。正如美林一名分析师所说的,这个名字与众多问题和极为糟糕的合并连在了一起。

  在今年2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华纳兄弟制片公司和时代华纳其他子公司一些经理提出了去AOL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一场争论,主持会议的正是帕森斯,最近,时代华纳的一些高管抱怨说,虽然AOL仅占整个公司营业收入的1/5,但它惹下的麻烦遮掩了其他子公司取得的成绩。

  帕森斯想得更远一些,据他身边的人说,目前他还是倾向于保留“AOL”的名字,最起码到有关方面对AOL的财务调查结束为止,原因之一是,如果在调查仍然继续的情况下废除“AOL”,那么AOL的罪名将由“时代华纳”扛着,对时代华纳自然非常不利,相反则可以保持时代华纳的清白。

  那么,为什么AOL会主动提出“名义离婚”?用保护AOL的品牌来解释显然过于单薄,合并后米国在线.时代华纳的“不良”名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AOL造成的——至少在时代华纳的人看来如此,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其实是AOL人马彻底失势的表现。

  然而,这些都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在于,这样的“离婚”能否真正有助于AOL的幸福,在AOL之前,菲利浦·莫里斯烟草公司已更名为阿尔特里亚集团,但这并没有使它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改善多少。

  在某些方面,AOL与莫里斯的确有相似之处,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AOL控制了米国互联网接入市场,然而,作为一家窄带公司,面对着宽带的崛起和其他窄带公司的价格竞争,AOL的神话失色了。

  AOL 90亿美金的营业收入中几乎全部来自拨号上网用户,据预测,今年米国的拨号上网户数量将减少6%,仅有4500万,而宽带用户预计增长40%,达到2500万,上个季度,AOL共流失了84.6万用户,迄今其流失的用户数量已高达2500万,许多用户流向了宽带服务商。

  目前,米国的宽带用户中只有10%使用AOL的服务,除了窄带公司的天生缺陷外,收费过高是制约其宽带用户增长的另一原因。

  AOL走过了一条由光荣到耻辱的道路,或许,“去AOL”仅能表明它是知耻的,这是表面的说法,华纳兄弟影业的总裁巴里到访片场,他又有另外一番说法,他说道:“米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离婚是为了方便改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