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建北宋 0780、 作死地折腾

《重建北宋》0780、 作死地折腾

作者:苕面窝 字数:2982 书籍:重建北宋

  历史的轨迹没有发生变化,金兵第二次攻打汴梁城,率先发起战斗的部队,依然是河北的完颜宗望所部。.最快更新访问:щщщ.79XS.сОΜ 。

  和第一次有所不同的地方,就是完颜宗望所部这一次后发先至,前锋部队从李固渡出发长途奔袭陈桥‘门’。

  指挥使刘词在城外碰到的金兵,其实是完颜当海的斥候部队,百夫长斡勒忽鲁手下不过一百二十骑而已。他们不是来作战的,而是过来侦察的。

  指挥使刘词率领三百骑以众敌寡,之所以被杀近百人,就是因为宋军看见金兵就浑身发抖。不要说什么斗志,所有人脑海中就一个念头:赶紧逃走!

  斡勒忽鲁之所以突然对刘词所部发起冲击,根本原因并不是想杀人,而是城北的五百架石炮!

  五百架石炮被宋军抛弃在城外,金兵并不知道其中的内幕。如果不是炮架上全是积雪,还以为宋军已经严阵以待。

  看见一片高耸的“大炮”,仿佛随时要收割生命的死神,斡勒忽鲁顿时就有些浑身发凉的感觉,所以决定靠上去‘弄’个明白。

  也就在这个时候,刘词带领三百骑冲出来。

  斡勒忽鲁以为是宋军的炮兵要进入阵地,这才冒险以寡击众发起冲击。一个照面之下,几乎每个金兵杀死一名宋军,指挥使刘词早就孤身逃命去了。

  刘词逃回城内,为了推卸损兵折将的责任只能夸大其词,把一百二十骑的金兵夸大成一万二千人,朝中君臣居然深信不疑,更没有一个人主动到城墙上去看过。

  刘词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斡勒忽鲁为什么攻击他,自然也就没有说起五百架石炮的事情。

  五百架石炮,大宋君臣不当回事,斡勒忽鲁却不敢怠慢。

  战斗还没开始,就缴获五百架完整的石炮,这是一个巨大的功劳。斡勒忽鲁命令二十骑立即返回去通知大部队上来,自己带领一百骑坚守在炮兵阵地上。

  一天之后,正先锋完颜当海率领三千骑赶到汴梁城北,五百架石炮全部落入金兵手中。

  过去的一天时间,炮兵阵地上只有斡勒忽鲁的一百人,宋军完全可以把五百架石炮夺回来,或者是派人烧掉,可是大宋君臣在干什么呢?

  在朝堂上扯皮!

  这次扯皮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选拔出使完颜宗翰、完颜宗望大营的成员。

  到金营当使者,不管是投降派,还是主战派,他们都不想去,所以必须扯皮。

  ‘女’真鞑子在加速进军,大宋君臣在朝堂上心安理得地扯皮,这才是李宪气得想吐血的地方,也是他无能为力的地方。

  白白‘浪’费一天时间,完颜当海的三千大军终于抵达城下,大宋朝廷总算是选拔出十二名使者。

  同知枢密院事聂昌,带领五个人出使完颜宗翰大营;‘门’下‘侍’郎耿南仲,带领五个人出使完颜宗望大营。

  《靖康纪闻》:“十一月二十二日,遣‘门’下‘侍’郎耿南仲使斡离不军,同知枢密院事聂昌使粘罕军。即日出国‘门’,许以大河为界,且告和也。”(《靖康稗史》)

  投降派出城请和,主战派王宗濋、辛兴宗、刘延庆、刘韚、姚友仲等人终于得到机会,开始谋划京城防御问题。(敌人到城下才考虑防御问题,是不是太晚了?)

  第一个问题,王宗濋、辛兴宗、刘延庆、姚友仲的部队都把指挥权‘交’出来,各路兵马统一编组。

  殿前司以京城诸营一万二千兵力分作五军,这是最后的预备队,随时增援各方:

  前军统制范琼,驻扎在顺天‘门’;左军统制张仙,驻扎在五岳观;姚友仲自领中军,统一指挥前军和左军。

  右军统制裴渊,驻扎在上清宫;后军统制汪长源,驻扎在景阳‘门’,辛兴宗统一指挥。

  第二个问题,分配东、南、西、北各段城墙的防御兵力,确定城‘门’防御的指挥官。

  辛兴宗、刘延庆、姚友仲带进城的部队,一共五万七千人,平均分为四壁守御。

  东壁提举官(监军)王时雍,东壁统制官辛康宗;南壁提举官(监军)李擢,南壁统制官高‘侍’;西壁提举官(监军)邵溥,西壁统制官张捴;北壁提举官(监军)安扶,北壁统制官刘衍。

  考虑到西城墙是完颜宗翰进攻的主要方位,又命令刘延庆担任西壁总指挥,刘韐担任副总指挥。

  当天下午,王琼、郑建雄率领勤王之师八千人赶到汴梁城,小皇帝赵桓命令驻扎在紫禁城内廷。

  各位看官请留意,王琼、郑建雄这两个人是投降派安‘插’进来的内应。他们手中的八千人,实际上是利用钱粮收拢的一批溃兵,此前就隐蔽在城东的快活林。

  城内各部队划分防区,兵力部署到位之后,大内紫禁城已经没有一兵一卒。王琼、郑建雄突然带兵入城,刚好填补大内紫禁城的空虚,直接掌控了大宋皇室。

  以上兵力加起来,一共七万七千多人,防御长度五十里。具体分摊起来,平均每一里长度上有一千五百多人,相当于每一米的地段三个人防守,看起来似乎不错。

  朝廷终于发布皇榜告知百姓:“金人国相完颜宗翰从河东出兵,副元帅完颜宗望太子从河北出兵,游骑已及郊畿。”汴梁城内的顿时惊慌失措起来。

  问题在于,京城的防御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防御城池的人要面面俱到,进攻城池的人只需要突破一点就可以了。

  比如说集中两千人猛攻三十米宽度的城墙,防守兵力不到一百人,一轮弓箭就全部报销。由此可见,七万多人肯定是守不住汴梁城的。

  接到刘延庆、姚友仲、辛兴宗等人请求增兵的奏折,朝廷立即发布诏书,决定在百姓中招募忠义之士登城守御。

  “招募”这个词,是写出来好看的。具体执行起来就变成了抓壮丁,而且是从城外迁入城内的百姓中抓壮丁。

  没有粮食,没有住房,没有柴禾,家人都睡在街道边的雪地里,朝廷并没有管死活。

  你现在还要抓壮丁?简直岂有此理!更加剧烈的冲突再度爆发,汴梁城发生第二次暴动。

  太尉辛康宗以及抓壮丁的官员,被愤怒的百姓当场击杀,暴动瞬间‘波’及全城,被强制迁入城内的十多万百姓被卷进去。

  开封府的弓手(警察)立即全部出动,经过一晚上的搜捕甑别,领头暴动的五个人被斩首示众,暴‘乱’暂时被镇压下去。

  朝廷接到报告,顿时觉得这样“招募”起来的“忠义之士”,实在太危险了。还没有给他们发放兵器就开始暴动,如果把兵器发下去,那简直就是灾难。

  一份诏书很快出笼:立即解散“忠义营”,这些人一律不准上城墙。为了防止这些人里通外国,全城抓捕‘奸’细的严打开始,一批无家可归的百姓被斩首。

  招募的忠义之士靠不住,城头上的防御兵力严重不足,大宋君臣经过一天时间的扯皮,最后决定把大内皇城的太监充军,全部赶到城头参加防御。

  大宋朝廷未战先‘乱’,完颜宗望和完颜阇母马上得到消息。听说太监被赶上城头,这两个家伙顿时命令部下散布谣言:“宋国的内‘侍’,很多人和大金国有勾结。”

  这可不得了!

  五千多太监刚刚气喘吁吁爬上城头,朝廷的旨意又下来了:“太监立即各归原职,一律不得参与守城,违令者斩。”

  就这样折腾了两天,城防兵力薄弱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大宋君臣经过一夜扯皮,朝廷又发出旨意:“罢免太宰唐恪,以何栗代之,擢升孙傅知枢密院事、曹辅佥书。何栗提领召募奇兵,孙傅提领召募忠义兵。在百姓中招募忠义之士,创建忠义营登城守御,奇兵营作为后继。”

  书中‘交’代,何栗创建的所谓奇兵营,总兵力7777人,就是郭京、杨适、刘无忌招募的六甲神兵,也算是大宋朝廷给自己准备的“战略威慑力量”。

  百姓为什么要暴动?大宋君臣从来就没有想过。

  如果大宋君臣把赔偿给‘女’真鞑子的东西,拿出万分之一分奖励给百姓,暴动怎么可能发生?

  但是,“宁与外夷,不与家奴”的哲学,大宋君臣坚持不懈的既定原则。宁可把整个天下割让给敌人,也绝对不可能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不光大宋君臣如此,后世的******依然如此。“宁亡于帝国主义,不亡于**”,成为******发生动内战的理论依据。

  殊不知,不管是**,还是三民主义,都是自家兄弟当政。但是******宁愿让帝国主义打进来统治中国,也不同意信仰**的兄弟管理国家。

  建国的道路千万条,亡国的途径只有一个。什么叫折腾?大宋君臣就是好榜样,******是继承者!

  大宋君臣在皇城内反复折腾,完颜宗望却没闲着。他这次一路南下做了充足的准备,沿途抓捕了三万多民夫。

  利用大宋朝廷颠三倒四的有利时机,完颜宗望命令民夫运石伐木,制造攻城器械,尤其是把五百架石炮需要的石头准备充足。

  一个做死地折腾,一个磨刀霍霍。就这样一进一出之间,大宋朝廷在亡国之路上走得更远,两只脚都已经踏在阎王殿的‘门’槛上。

  因为完颜宗翰终于赶到汴梁城下,大宋京城被彻底包围了!

  完颜宗翰之所以先发后至,就是因为他在半路上遭到白莲教的迎头痛击,七千多亲兵损失殆尽。幸亏蒲察石家奴紧急增援,完颜宗翰才逃出生天。

  在沁水一线不明不白吃了一个大败仗,完颜宗翰心头有一股邪火没有发泄出来。

  正因为如此,完颜宗翰赶到祥符县城的当天中午,就派人和完颜宗望取得联系,同时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下达了连夜发起进攻的战斗命令。

  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夜,南熏‘门’、陈水‘门’、固子‘门’、万胜‘门’、西水‘门’、封丘‘门’,等十一座城‘门’遭到攻击,大宋京城最后的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