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建北宋 0631、 斗张宪,再进汴梁城

《重建北宋》0631、 斗张宪,再进汴梁城

作者:苕面窝 字数:2992 书籍:重建北宋

  宣和七年(1125)七月十八日下午申时许,汴梁城南戴楼‘门’外四里桥头,来了一群‘女’道士。.最快更新访问:щщщ.79XS.сОΜ 。不对,后面还有一群男道士。

  这群男‘女’道士有一百多人,分成两堆往四里桥而来,看样子是准备进城,让路上行人为之侧目。

  行人侧目,不是看男道士,而是看一百多‘女’道士。那真是‘花’容月貌,丽质天成,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这群‘女’道士的打扮一模一样:桃木簪横挑发髻,身上穿着灰白‘色’直缀,脚上穿着芒鞋,左肩上挂着行囊,背后背着宝剑。

  行人为之侧目,还不仅仅是这些‘女’道士容颜惊天,关键是她们不拿拂尘,右手中都拧着一根打狗‘棒’。

  ‘女’道士出‘门’行走居然拧着打狗‘棒’,这就已经足够古怪了。更加古怪的是,打狗‘棒’也太长了,起码都有一人多长,而且还缠着金丝银丝。这到底是要打狗,还是准备炫富,行人自然议论纷纷。

  男道士人数少一些,只有二十六人。这群男道士也很古怪,二十五个小道士大概只有十四五岁,两只手里都有一根三尺铁棍。

  最古怪的是一个老道士,头戴青‘色’平天冠,身穿灰‘色’直缀,白胡须起码有两尺长。根据这个胡子来推测,这个老道士起码都有七八十岁。可是他脸‘色’红润,眉清目秀,目如朗星,似乎只有十五六岁,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鹤发童颜不成么?

  说老道士古怪,还不光是“鹤发童颜”这么简单,而是因为他左右两侧陪伴的人。

  左手边是一个小道童,长得非常敦实,双手都拧着三尺长的短棍。他行走的每一步都极为踏实,一脚下去就会咚咚有声,仿佛在和路面赌气。

  右手边是两个美貌的‘女’道士,年龄一大一小。大的二十出头,小的十四五岁,那也太美貌了,有引‘诱’男人犯罪的嫌疑。

  看见两官差拧着哨‘棒’走过来,年长的‘女’道士突然问老道士:“师傅,您不是说无涯子发绿林贴,怎么一路上都没见人迎接呢?”

  老道士右手一捋白胡须,高声说道:“这个是你记错了,无涯子道友乃是神霄宫的太上大护法,他才不会在红尘闹市出现。约定时日还早,为师带你们到此,就是让你们见识见识大宋京城。”

  老道士说到这里,右手单掌当‘胸’而立打了个稽首:“无量天尊!两位官差大哥,贫道应神霄宫太上大护法无涯子道友之邀,带领二三代弟子来此。请问进入此‘门’可有打尖歇脚的所在?”

  拧着哨‘棒’的官差正准备询问那个小道童,结果被老道士吓了一大跳,赶紧还礼不迭:“原来是神霄宫仙长的客人,老仙长多礼了!从四里桥过去,进入戴楼‘门’之后不远就是清风楼大酒店,那可是西大街首屈一指的豪华所在,据说是李半仙的产业。你们都是同道中人,他们应该会盛情款待。”

  老道长躬身稽首:“大德无量,多谢多谢。”

  就老道士和官差打岔的这功夫,那些男‘女’道士已经晃身而过,来到了四里桥的桥头。

  书中‘交’代,这个狗屁老道士,就是火急火燎赶过来的李宪。左手边的小道童是呆霸王陈团,右手边年龄稍大的‘女’道士是韦冬宁,小一些的就是没羽箭杨琼。

  韦冬宁手里有牟长霞、萧芸娘、薛沁儿等人赐下的尚方宝剑,专‘门’限制李宪的胡作非为,原则上是不准他再度进入汴梁城。

  可是李宪心里有不得已的苦衷,必须进入汴梁城活动一番。为了让韦冬宁安心,所以李宪决定化妆进城。

  韦冬宁和吴小琴的特务组成员,原本就是落霞观的‘女’道士。此次离开飞狐县的时候,她们都按照李宪的要求,带上了自己原来的行头,所以也不存在什么化妆,更不需要训练。

  需要化妆的人有两部分:一个是李飞凤的少‘女’组,一个陈团带领的二十四个少年。

  特务组和少‘女’组一百多姑娘,贴身兵器是宝剑和缠金‘花’枪。进入汴梁城肯定不能带着制式兵器,把枪头卸下来放在包里,所以每个小姑娘都拧着一根缠金打狗‘棒’。

  陈团带领的二十四个少年,是从飞狐县带出来的,他们是组合长矛。第一节留在战马上,剩下两节拧在手中档短棍。如果碰到紧急情况,合在一起就是两米长的镔铁棍。

  有一群美貌的姑娘们打头阵,这也是既定安排。一般而言,很少有人对美貌姑娘在第一眼就产生警戒心里。

  慕容宫和孟威今天没有过来,因为有一百八十多匹战马无法进城,所以李宪让他们在青城寨西北的一片密林之中隐蔽。

  无涯子发出绿林贴不是小事,江湖上已经传得沸沸扬扬,李宪相信汴梁城里面肯定已经知道此事。

  走到城‘门’哨位附近韦冬宁就叫师傅,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台词,就是用李宪的嘴巴说出神霄宫太上大护法无涯子的名头,其目的是为了招摇撞骗。

  果不其然,神霄宫是任何人都得罪不起的所在,李宪他们一行一百多人,很轻松就来到了四里桥上,越过四里桥就是戴楼‘门’。

  恰在此时,城‘门’口传来一阵喧闹,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李宪、韦冬宁、杨琼更是吃了一惊。

  李宪和杨琼都是朝廷眼中罪大恶极的叛逆,韦冬宁肩负着保护李宪的重任,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们三人格外关注。

  现在不能轻易说话,李宪按照事先约定很隐晦的做了一个手势,陈团立即抢步上前,带领二十四个少年三人一组分开向前走,越过姑娘们率先上桥,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李宪带着韦冬宁和杨琼随后跟上去,才发现城‘门’口有两个人发生口角。一个穿着武士巾的少年骑着一匹大白马,和一个挑柴禾的年轻汉字在争执什么。

  李宪找到看热闹的一个老汉问了一下,才知道因为人比较多,挑柴禾进城的汉子一个不小心撞到了人家的马屁股。

  大白马受惊之下往前一窜,结果撞到了另外一个小青年,争吵就此展开。

  只要被马撞倒的小青年没有受伤,这件事情可大可小,所以李宪的注意力就放在从地上爬起来的小青年身上,正是他一手抓着大白马的缰绳,和那个年轻武士争执不下。

  李宪心道:“挑柴禾的汉子和被撞倒的小青年,都是农夫打扮。骑白马的少年虽然做武士打扮,但是从穿着打扮和‘精’气神来看,肯定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这两个农夫打扮的小青年居然得理不让人,真是怪事!”

  李宪在心里嘀咕不休,杨琼突然靠近身边耳语道:“大哥,事情麻烦了!”

  没头没脑的这么一句,让李宪有些奇怪:“你说什么?”

  杨琼压低声音:“这两个家伙怎么会跑到京城,而且在城‘门’口故意找茬,这不是送‘肉’上砧板吗?实在是不可理喻。”

  李宪这才吃了一惊:“妹子,难道你认识这两个人?”

  杨琼做出右手抚‘胸’的动作,但大拇指往外一番翻,正好指着挑柴禾的青年:“大哥,你就过他一命,难道不认识他?”

  李宪仔细看了一眼,顿时摇摇头:“这两个人很陌生,我半点印象都没有。”

  杨琼神情凝重:“当初大哥从栾城大狱救出来的三个人,一个是褚霸,一个是慕容宫,还有一个就是张恭礼。挑柴禾的家伙就是张恭礼,他是褚霸的副将。褚霸被郝家市抓住整死了,张恭礼为何在此?不好,他们很可能要抢这个少年的马匹和兵器!”

  李宪顿时释然:当初把慕容宫、褚霸、张恭礼三个人从大狱救出来,是卜老二具体处理的。他当时不想和杨江有什么瓜葛,从头至尾都没有和三个人照过面。正因为如此,他在江湖上才落下了施恩不望报的好名声。

  李宪凝神一看,大白马的马鞍桥左侧挂着双锏,右侧果然挂着一口大砍刀,刀杆放‘射’出森寒的光芒,说明这口大刀通体都是镔铁锻造,起码都有四五十斤。由此可知,骑白马的少年来历非凡。

  李宪抢步上前叫了一嗓子:“无量天尊!诸位小哥在城‘门’口争执不下,让行人无法进出城‘门’,实在是大大的不该!”

  骑白马的少年扭头冷哼一声:“道爷此话甚是不通!争执是有的,但也有个是非曲直吧?在下战马撞人是真,但也事出有因。归根结蒂,是因为后面挑柴禾的汉子撞了我的战马。按照道爷的说法,难道是我的不是了?”

  “你怎么和公——师傅说话呢?”陈团闻声往前一窜,两根短棍‘交’到左手,伸出右手抓向那个少年的左肩:“赶紧给我师傅赔礼道歉!”

  “放肆!”

  那个少年口中呵斥,微微往外一侧身子,一个霸王卸甲让过陈团这一抓的同时,右脚已经直奔陈团的小腹踢了过来,果然是很高明的练家子。

  陈团也不是好相与,继续跨步上前的同时,左手往前一伸,两根短棍撞向那少年的脚尖!

  眼看就要演变成一场大战,李宪赶紧大喝一声:“都给贫道住手!这位小哥功夫不错,不知道姓甚名谁?”

  那少年收回右脚冷哼一声:“在下张宪,道爷有何指教?”

  “张宪?”李宪暗吃一惊:“你叫张宪,难道是监察御史张所大人的公子?”

  少年双手抱拳斜举左肩傲然说道:“家父正是监察御史张大人!”

  按照历史记载,张宪是岳飞手下的第一大将,比牛皋更胜一筹。岳飞在风‘波’亭被杀,张宪和岳云一起在大街上被斩首弃尸。

  虽然张宪如今还是个少年,但这种牛人绝对惹不起。

  李宪赶紧收场:“原来小哥是张府的小公子,贫道这厢有礼了!张大人为人正直不阿,贫道一向钦佩得很。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不知小哥意下如何?”

  说到这里,李宪把眼一瞪,冲着挑柴禾的张恭礼喝道:“你们这两个汉子好生无礼,还不赶紧给张小哥赔礼道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