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建北宋 0468、 稳定临汾

《重建北宋》0468、 稳定临汾

作者:苕面窝 字数:2936 书籍:重建北宋

  大金国因为连续干旱,粮食极为紧缺,加上新皇登基不久,保持相对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所以不想大动干戈。,最新章节访问:ШШШ.79xs.СоМ 。

  大宋国因为郭‘药’师一战就损失七万‘精’锐部队,根本没有再战之力,而且更不想大打出手,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夏国已经向大金国递了降表,自以为外部环境已经稳定,内部忙于争权夺利,根本没有‘精’力顾得上外面的问题。

  李宪大军在内按兵不动,他本人孤身在外游移不定。始终处于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的机动状态,很难一下子抓住。

  大金、大宋、大夏、李宪这四股势力,目前都把目光盯着太原一线,其实就一个目标大辽国残留的最后一位小公主:耶律余里衍。

  耶律余里衍,本人并没有什么危害,也不可能造成很大破坏,四股势力心里都很清楚。

  但是,谁控制了耶律余里衍,谁就可以利用她的身份召集契丹溃兵,团结更广泛的契丹百姓,这才是最要命的所在。

  耶律余里衍盘踞在五台山,刚好处于太原府、大同府、蔚州府的‘交’叉点上。

  从理论上讲,耶律余里衍同时对大宋、大金、李宪产生威胁,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

  明眼人心里都很清楚,半年多以前,耶律余里衍在蔚州亲自挂帅,指挥李宪的部队一口吃掉了耶律阿古哲的六万大军、郭‘药’师的五万大军。

  由此可见,耶律余里衍和李宪之间,肯定有不可告人的勾当。正因为如此,大宋、大金决定联手,对付李宪和耶律余里衍的联手。

  有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严重事实,制约着大宋和大金的动作:李宪的老巢蔚州有四万‘精’锐部队。

  如果肆无忌惮对李宪下手,一旦蔚州境内的四万多部队杀出来,就算能够最终剿灭,没有数十上百万人死伤肯定不行。

  李宪手中还有晴天霹雳、五雷轰顶、掌心雷什么的,如果不顾一切释放出来,那必定是一场惊天浩劫。

  迫不及待想除掉李宪,却又投鼠忌器。小打没用,大打更不行,就是大金、大宋共同头痛的根源所在。

  大金、大宋在暗地里头痛,其实李宪也不轻松。

  夏家作为一个商业王国,近亲、旁支、管理层,总人数居然有八百多人,各商业网点的“正式职工”超过一万七千人,还不包括几万临时工。

  说实话,账房总管夏安熙一开口,李宪就差点儿晕过去了。

  前一世看过很多电视剧,所以在李宪的印象中,这个年代的所谓商业世家,应该是‘弄’几匹骆驼,再加几匹驮马,然后组织上百人“走西口”。

  可是真正的大宋商业世家,根本就不是后世那些脑残编辑‘弄’出来的电视剧。

  染坊:夏家对外贸易的所有丝绸、布匹,全都是自己织出来、染出来的,染坊就有十三家,织娘、染纱工就有五千多人。

  茶叶:夏家对外的茶叶贸易,除了收购一部分之外,还有数万亩茶园。不要说茶农了,仅仅是采茶的茶娘就有四千多人。

  瓷器:夏家对外销售的瓷器,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烧制出来的,民窑就有六座,官窑一座。

  商铺:平阳府九县都有夏家的生意,包括粮栈、绸缎庄、盐柜、当铺、大‘药’房等等,凡是涉及到民生问题的,就一定是夏家的商铺。

  商队:南来北往、东走西行的商队,每一队两百多人,一共有十二队,骆驼六百多匹,驮马六百多匹,高**车四百多挂。

  护院:这个年代土匪成灾,夏家的店铺、货栈铺天盖地,如果把所有的看见护院全部集中起来,李宪觉得不用招兵就有一个军团。

  管理:“财务部”里面整理账簿的“出纳”、“会计”数十人,账房里面能够左右开弓,同时打两把算盘的就有七十多人。

  李宪只能彻底投降:“四位大管家,这玩意儿你们都是行家,别再说下去了。我们分工合作,你们运转贸易体系,我来完善防御体系。”

  账房总管夏安熙微微一笑:“总部一共有三座金库、六座银库,族长都是亲自掌管的,难道你也不查验一番吗?”

  李宪神‘色’一正:“我已经明白了,一个商业世家的兴衰,直接关系到数万人的生计问题。如果我们今天关‘门’歇业,数万人就会立即丢掉饭碗,一家人的吃饭都会成问题。就算看在那些为夏家辛苦劳作的人的面子上,我们也应该支撑下去。”

  “四位总管,夏家的财产永远都是夏家的,李宪从来没有想过要吞没这笔财富。只要你们找到合适的代理人,我马上就‘抽’身离开,绝对不带走一文钱。为了对后人有个‘交’代,你们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绝

  不允许中饱‘私’囊。”

  外事总管夏安民笑道:“真正意义上的夏家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四个人商量了一夜,也基本统一了认识。化家为国,这是必由之路。一个商业世家发展到顶峰,已经不能单独存在,也无法生存下去。”

  “如果我们把所有护院集中起来,就是超过一万人的军队。虽然他们平时也参与劳作,但是战斗力比官军强多了。两河宣抚使谭稹,之所以经常过来要这要那,除了他个人原因之外,还有朝廷的旨意在内。”

  李宪点点头:“我知道大世家是所有动‘乱’的源头,随着市场占有份额扩张到极致,必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大世家需要足够的武装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朝廷首先就不同意,老百姓也强烈要求均平富,战争就无法避免。”

  夏安民指着夏安熙说道:“夏家的崩溃早有预兆,我们几个人‘私’底下都明白,也密谈过很多次。我上次说推荐一个人到蔚州府,说的就是他。只有把夏家的财富纳入一个军事集团,才能完成最后的蜕变。”

  李宪有些迟疑:“平阳府和蔚州府之间远隔千山万水,我真是鞭长莫及。难道让我带兵打过来,然后占领整个三晋之地吗?”

  盐茶总管夏安邦沉声说道:“让你过来当上‘门’‘女’婿,我们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太原府榆次县老家,夏崇志的儿子夏经纶,他娶的就是折家军老大折可适的幼‘女’。正是因为要抗衡折家军,所以我们才要你追魂枪李宪入赘。”

  李宪大吃一惊:“夏经纬的夫人折氏,是折可适的‘女’儿?”

  夏安民神情凝重:“正是!如果没有这一层关系,夏崇志也不敢这么快和夏崇儒摊牌,夏家也不会轰然崩溃。折可适手下铁骑五万多,兄弟折可存手下铁骑四万多,折家军总兵力十万人。”

  “我们四个人刚开的想法是尽快组建自己的马队,为此用了十年时间购置优良战马。可是后来我们发现仅仅有军队根本不行,必须有一员战无不胜的大将。放眼整个大宋天下,也只有你追魂枪才能扛得住。”

  听到这里,李宪真正开始头皮发紧。

  折家军虽然是地方军阀,但名誉上属于官军。评书里面所说的“听调不听宣”,指的就是类似折家军这样的军阀。

  朝廷可以调动折家军出去打仗,但是折家军的核心人物绝对不会进入京城,更不会去上朝,就是担心朝廷把核心人物扣起来。

  如果折可适出去打仗,兄弟折可存就在家里坐镇。反之,折可存奉命出去带兵打仗,大哥折可适就在家里坐镇。

  折家军不仅自己独霸一方,而且和另外的武将联姻扩张势力。《杨家将》里面的杨令公杨继业,原型是大宋将领杨业。他的老婆折氏,后来被美化成“佘太君”的那一位,就是折家军的‘女’儿。

  要抗衡折可适、折可存两兄弟,李宪就必须在平阳府亮明身份,否则就镇不住那些居心叵测之徒。

  李宪头痛的是:一旦亮明身份,宣称夏府所有的生意都属于自己保护,接下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不用直接亮明身份。”听了李宪的顾虑,夏安民摆摆手:“平阳知府林积仁贪财怕死,早就被我们搞定了。平阳府兵马统制刘锐,除了金钱和美‘女’以外,对于军事更是狗屁不通。林积仁和刘锐都是我们养着的,不会有什么威胁。”

  “一般人动不了我们夏家,对普通人亮明身份也没有意义。在三晋之地对我们夏家有威胁的,一共只有三家:晋阳折家军、环庆兵统制杨可世和赵明、种师道和种师中的种家军。我们需要的底牌是,万一出现冲突的时候,可以在‘私’底下告诉他们,追魂枪李宪是我们的‘女’婿。”

  李宪点点头:“如果这样的话,可以暂时对付一段时间。威胁最大的应该还是折家军,折可适的大儿子折彦野、二儿子折彦质,折可存的大儿子折彦彪,这都是居心叵测之辈,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他们什么都敢做,不得不防。”

  也就在这个时候,飞狐军护商团副团长塔布野率领一千六百人赶到。因为平阳府的知府林积仁、兵马统制刘锐被收买,夏府的人可以横冲直闯。

  “四位总管这下可以放心了,塔布野的这支部队‘精’于骑‘射’,只要保证他们的弓箭供应,一般人都不敢轻举妄动。至于贸易管理方面,我会马上派一个人过来,这是个小孩子叫王节。”

  说到这里,李宪单独‘交’代塔布野:“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夏府的护院总教头,代表飞狐军在这里保证夏府不受冲击。下一步就是接应王节他们过来,平阳府就是我们的一个新基地。”

  夏安民指了指后院:“按照原定计划,枪卫、棍卫分统都被辞退,剩下两百四十人无路可去,如何处置?”

  李宪微微一笑:“你们不用管了,给他们每个人一匹马和一杆枪,我带出去当兵。完颜京不是躲在襄陵城吗?就先拿他开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