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 第七百四十八章 措施(二更)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第七百四十八章 措施(二更)

作者:浣水月 字数:1830 书籍: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

  ,

  陈蘅面有难色。

  “姐姐,杨录事走了,她的职缺……”

  不能让苏家弟子去医族学艺,好歹给丈夫谋个一官半职。

  陈蘅对燕儿道:“我写一封举荐信,告诉钱县令、莫县丞,就说录事一职由苏绩接任。”

  “谢姐姐!”

  陈薇福身行礼,连连道谢。

  衙门有人好做事,彼此是同僚,行事也方便些。

  作为道谢的礼物,陈薇浅呷了一口茶,道:“姐姐,我听说王家要变卖家业。”

  陈蘅面容微沉,“王家要变卖家业?”

  苏大少夫人道:“王家现在变卖可比当年翻了一番的价格。我听人说,他们变卖了家业后,准备举族回太原。”

  他们住了几年,临走还大赚一笔。

  太医现下是北燕的地盘,由太原郡改成了太原府。

  陈蘅道:“太原府知府是北燕名门的公子,府丞大人王远与他们这支甚近,定是听闻那边太平,这才举族回返。”

  陈薇气哼哼地道:“姐姐当初为了建城,与姐夫可投了不少银钱进来,王家倒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陈蘅问:“钱县令、莫县丞都知道了?”

  陈薇与苏大少夫人一脸茫然。

  她们都是听其他贵妇们私下闲聊时说的。

  王家的夫人私下打听,问各家有没有要添置家业的。

  年节前,曾有一队王家公子带着仆从离开,走的却不是以前的道儿,据说是自家的护院。年节后,便有人说,王家在转卖家业。

  陈蘅对燕儿道:“你去请钱县令、莫县丞来元宅一趟。”

  苏绩成功接行录事一职。

  陈蘅给陈薇送了一套头面首饰,又有一些北燕的土仪吃食,陈薇谢过,坐了一阵知她有事,告辞而去。

  钱县令、莫县丞到时,陈蘅正坐在花厅看书。

  二人见罢了礼。

  陈蘅道:“听说王家在变卖家业,准备离开永乐邑。”

  钱武事多,忙得跟陀螺似的,还真不知这消息。

  莫九郎揖手道:“下官听到过传言,我与王五郎在八方馆碰面,可他一口否认。”

  陈蘅心下一沉,“空穴未来风,若王家要走,我们不必留,只是想将家业变卖出好价,只要有人卖,你们也不必阻。

  这两年,每月都有名士、乡绅进入永乐邑,对有些人,这里是避难之所;对有些人,这里则是家园。

  有来的,自然就有离开的。几年、十年、百年之后,但愿各自不悔。”

  钱武揖手道:“禀郡主,我钱家人都在永乐邑,结的儿女亲事也在永乐邑,永乐邑就是我们的家,下官生是永乐邑的人,死是永乐邑的鬼。”

  “莫说这等生死之话,不大吉利。”陈蘅捧着肚腹,“杨瑜走了,她的录事一职就由苏绩顶上罢。有朝一日,若苏家要离开,你们也不必阻止。要走的人,终究是留不住的,但是规矩不能坏,一旦离开永乐邑,从户籍卷宗除名,收回户籍文书,从此不再是永乐邑的人。”

  钱武应答一声“是”。

  户籍管理自有司户房负责。

  陈蘅道:“为防他日有人冒名顶替,人名不符,必须核查,我们得维护真正的永乐人利益。”

  这话何解?

  钱武心下一阵转桓。

  莫九郎也感觉到异样。

  陈蘅道:“若是县衙抽得出人手,派官吏进行核查户头,若有不符者、冒名顶替者,必须驱离永乐邑,让各镇的里长带人襄助,我想知道永乐邑现在的准确人口数。”

  她抬了抬手,示意左右退去,既然相信他们,就不妨与他们二人透过底。

  身边只得元芸、白雯二人。

  陈蘅沉声道:“北燕大军很快就要攻打颖川。”

  二人皆有慌容,只片刻,两个人都露出了平静之色。

  他们慌什么?陈蘅的丈夫是帝月盟主,而帝月盟的圣女是北燕太子妃。

  她们定有往来,有陈蘅在,永乐邑必然无事。

  陈蘅又补充道:“我会在北燕那边为永乐邑的文士、读书人争取最大的利益,看能否将永乐邑建造成奉天府、顺天府这样的直隶地。若是不成,取消颖川郡建制,建永乐府,将周围数县归于永乐府所辖。

  昔日,盟主助我在此收拢天下奇人异士,就是为了一统天下后有贤臣、能臣可用,而那些离开了却手持永乐邑的读书人,想占这里的科举入仕名额,便万万不能。

  核查户籍人口刻不容缓,必须核查人口。对那些视这里为避难之地的大族、世家,你们不必留人。今日我与你们说的话,你们不得再传出去。

  不出三载,我就会让那些视这里为避难所的人后悔莫已。”

  二人听得一阵激动。

  若永乐邑改为永乐府,那就是一地首府,县令变知府,是正五品的官,府丞也是从五品,若他们干得好,陈蘅还会引荐给朝臣,入燕京为官已不再是梦。

  南晋都没了,他们可没在乎做哪朝的官。

  莫九郎以前是看重南晋的,但自从莫静之令莫氏分支,莫三舅一家艰难来到永乐邑,心也寒了。

  陈蘅低声道:“其二,教化百姓,教书育人,朝廷急需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会打仗的将军,北燕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挡,各地的知州、知府、知县,不会再沿袭过往的世家权贵举荐入仕制度,而是科举入仕。无论是名门、书香门第,还是寒门士子,人人都有机会。”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钱武微锁眉头,她是盟主夫人,她似在为朝廷用人谋划。

  陈蘅给袁东珠、杨瑜谋了一营主将的实缺,她能插手军中,她到底还有多大的能力?

  莫九郎更是想得深,莫不是她说错了话。

  如果陈蘅能在北燕朝堂说话,她所嫁的男人就绝不是帝月盟盟主那么简单。

  陈蘅又道:“其三,邑内的能工巧匠必须拢住,你们尽量为我留住,若是几劝留不住的,也不能强迫。但我们的底牌,不能轻易被人揭晓。”

  “其四,一旦有战事,必要时下令锁关,实行只出不进之策。不是防北燕人,而是防流寇。北燕将领中会有袁东珠,领兵的文官里有杨瑜,她们的家人俱在永乐邑,你们大可放心。战事起时,我只要你们齐心保护好永乐邑的百姓平安。”

  “其五,为配合北燕朝政大局,从即日起,永乐邑的粮食一律不得卖出本县境内,你们暗自预备粮草,若持我亲笔信函,可将粮草交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