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圣迹仙踪 第二十回 渡仙桥负重过泰山 石头村断案奖孝子

《圣迹仙踪》第二十回 渡仙桥负重过泰山 石头村断案奖孝子

作者:老杰克 字数:3848 书籍:圣迹仙踪

  话说老子骑青牛载老鼠,由徐甲牵引,后随金虎,溯清水河而上,越过其源头后,再寻得渭水继续西进。一路夜宿昼行,同生肖弟子讲经说道,间或耍闹嬉戏。又有金虎加入其中,沿途吓退诸多猛兽侵扰,少了许多麻烦,多了许多乐趣。师徒一行游哉优哉,置世俗之度外,好不逍遥自在。

  这日,老子还别出心裁,倒骑在青牛背上行进,看着金虎乐不可支,不禁吟诵其传与尹喜《道德经》中佳句:“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金虎听后,紧赶几步,问老子道:“师傅适才所言,弟子不甚了了,可否明示其意?”

  老子转身,对站立青牛头上挠首玩耍的灰鼠笑道:“鼠儿,我适才所言,你与金虎释之。”

  灰鼠闻听受宠若惊。就呲开利牙,吻动尖嘴说道:“师傅所言,我理解为:在这世上,天与地是最为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不为自己忙碌,而是自然地运行着,所以就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之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们自身。”。

  老子笑道:“鼠儿所释极是。”

  金虎惭愧道:“知师傅者,非鼠兄莫属啊!”

  青牛也插嘴道:“鼠兄万事从捷,迅足登先,当然领悟也最快。”

  徐甲也符合道:“灰鼠不仅领悟最快,还伶牙俐齿。”

  灰鼠“吱吱”叫道:“你等拿我开心便是。”

  老子与生肖弟子如此问道传道,乐在其中,逍遥自在行进,不觉已过半月有余,进入伏羌境地。

  这伏羌便是今日之甘谷。早在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就已设县制,被后人誉为“华夏第一县”。秦武公为秦国国君在位仅近二十年,先后征服并吞了绵诸、邶戎、冀戎、义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其在伏羌初设县制,以便管理所得之地,却也见得成效。次年,便使秦国势力达到关中渭水流域,秦武公之功绩不可泯灭。然而,秦武公死后,秦国首开活人殉葬制度之风,其陪葬者多达六十六人。

  老子西行来伏羌境域,并非对秦武公设县制以管理所得之地仰慕。他甚至还对秦武公死后首开活人殉葬之事,嗤之以鼻,深恶痛绝。老子西行伏羌的真正目的,除顺路游览伏羲、大禹遗迹,主要是为寻觅其它生肖。

  这日,老子师徒行至伏羌一处山脚下,听得一阵鼓乐之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座造型美观,砌筑结构严密而又牢固的大桥,飞架渭河之上。桥面上人来车往,热闹非凡。有一披红戴花的青年后生,正站在桥头北端,兴致勃勃地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与车马。

  据一刚从桥南端走过的一位中年路人讲,此地叫朱圉岭,此桥为鲁班所造。

  相传大禹治理好江、淮水域后,就带领精壮河工,转移到西北。先后治理或开劈黄河、泾河、渭河等水系。在劈开渭河上的最后一道障碍——朱圉岭后,就安排河工留住在渭河两岸,繁衍、生息。当时,大禹只考虑治理水害,没有想到以后的事。河工中的亲人分居在河两岸,人们不能相互来往,只有隔河相望。几千来,一直如此。直到一个月前,一青年,搀扶着一位耄耋老者来到此地。

  老者自称石匠“无名氏”,青年名唤鲁班,称老者为师傅。师徒二人均为鲁国人。据老石匠无名氏讲,他一生仅仅收过鲁班一个徒弟。鲁班出生于鲁国的一个世代大家族——公输族,他出生时群鹤云集,满室异香,乃是天上宿星投胎,其父取名公输般。因他是鲁国人,又被称为鲁班或者鲁般。鲁班心灵手巧,从师后,触类旁通,既学石匠,又学木匠,还兼学巧匠制作机器设备。他在开山时不用凿子,只要用“墨斗”一弹,石头就会顺着墨线裂开。师徒俩一个月前,从渭河下游来到这里,决意要改变两岸人们不能相互来往状况。便广召能工巧匠,选定在当年大禹治水时劈开的渭河两面朱圉岭上架桥。只是那老石匠无名氏,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便飘然而去,只留下鲁班带领工匠造桥。几天工夫,渭河上空便飞架起一座十分美观的大石桥……

  那位路人讲述至此,又言道:“今日恰好是大桥竣工通行的黄道吉日,渭河两岸的人们登上大桥,欢呼雀跃。还为青年神工鲁班披红戴花,敬酒献茶,以示对其架桥功绩的首肯与赞许之情。”

  老子师徒闻得青年鲁班架桥事迹,皆顿生敬意。来到桥头,老子故意高声寻问过往行人:“这桥是何人所造?”鲁班闻声转头来,理直气壮的回答:“此桥乃是我造!”

  老子见鲁班年轻气盛,便想试试其本事到底有多大,便问道:“我师徒一行今日要从这桥上走过,这青牛笨重,这金虎性野,你建造的桥可经得住踢踏?”

  鲁班扫视了青牛及金虎一眼,不屑一顾地气昂昂说道:“大车大马今日不知过往多少,适才有几只大象刚刚过去,不要说青牛金虎,就是你驼一泰山过去,也决不会出差错。”

  老子笑道:“请你到桥下仔细瞧看,万一桥要坍塌时,也好及时撑住补救。徐甲牵好青牛,金虎莫再张望,我等即刻过桥。”言罢,暗暗施起法力,借一片雾气,果真移来泰山,轻轻驮上虎背,师徒一行便慢慢走上桥面。

  紧随青牛身后的金虎,尽管并未感觉背上有何负重,当其刚上桥面,桥面就发出“吱吱吱”的响声。

  鲁班听得响声,赶紧跳到桥下,仔细观察动静。待师徒行至大桥中间。响声越来越大,鲁班没暇考虑,就钻到桥下,用肩膀扛住桥梁,老子师徒终于行过大桥。

  鲁班抚摸着有些疼痛的肩膀,长舒一口气。

  待来鲁班气喘吁吁来到到桥北,老子便微笑对其言道:“你可看得见金虎背上所驼泰山?”

  鲁班老实言道:“不曾见得。”

  老子再言道:“你用一眼观瞧。”

  鲁班便闭上一眼,另一眼果然瞧见泰山正从金虎背上缓缓升起,飘然而去。鲁班慌忙归于老子青牛前叩首道:“晚辈有眼不识泰山,还望仙翁恕罪!”

  老子让徐甲将鲁班扶起,对其言道:“你造此桥经得住泰山之重,令老翁佩服。我等要继续赶路,就此告别,后会有期。”

  言罢,老子师徒沿渭河南岸,继续西行而去。

  老子师徒走后,鲁班便将其在朱圉岭建造的大桥命名为“渡仙桥”。

  据说,有眼不识泰山成语典故便出自如此;木匠单眼吊线看平面之习惯,也就从此传了下来。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老子师徒沿渭河南岸,继续朝西南进行。这日来到一个叫做石头村的小村前。

  据说,这小村原来是伏羌通渭之交通要道,一片荒凉,没有人烟,行人走到这里,总是前不巴村,后不着店,且常有盗贼匪寇出没,抢劫财物,伤人性命,来往于伏羌通渭之间的客商,走到这里,无人不提心吊胆。前些年,一个商人经过这里,心想如果在这里开个小店,生意一定很兴旺。这个商人是伏羌李家湾人,他看好这里的地理位置,就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盖了几间茅屋,专门接待过往客商。他只身一人在这里,若有人来住宿,烧炕做饭,和客人说话聊天,倒也感觉良好。若无有人住宿时,便特别寂寞难耐。

  这日,商人在草地上捡拾到一个圆圆小蛋,以为是什么飞鸟之蛋,就把他暖在被窝之中。不几天,却孵出了一条小蟒蛇,他有些怕,想把它丢掉。但转念又一想,那蟒蛇也是一条生命,不如养着,也是个伙伴。于是,他就给它抓来蝼蛄等最好食物喂养着。眼见小蟒蛇渐渐长大,已有鸡蛋粗细,扁担长短。商人有什么心事,都要向其诉说,小蟒蛇也好像能听懂他说的话,每当他说什么时,总是点点头,有时还舔舔主人手,以示安慰。商人外出时,也总是带着它。主人做事时,它就盘绕在主人的肩上玩耍。

  自从这里有了客店,来往的客商越来越多,又不断有人来这里开店,再后来不断有人来这里居住或做其他生意,于是这里渐渐地形成了村,盗贼匪寇在这里打劫客商时,会受到人们的合力抵抗,再也不敢为所欲为。因此,盗贼匪寇把这里的人看成眼中钉,肉中刺,还放出风声,要集结起各路盗贼匪寇,准备攻打这里。风声传来,村里的人们非常着急,店主人更是寝食难安。正在危机之时,小蟒蛇蛇突然开口讲话了,它对主人说道:“你们不要怕,我来抵挡他们。”盗匪们攻打这里时,小蟒蛇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石头,阻挡匪徒们的刀枪和弓箭,因有这块巨石阻挡,盗贼匪寇好几次都没有攻进这个村子。正当匪徒们进退两难时,盗匪头子做了个梦,梦见一条巨蟒缠住他的脖子说:“你们赶快离开这里,若要再骚扰这里,我就把你们一个一个都缠死。”梦醒之后,盗匪头子感到自己的脖子还在隐隐作痛,就给自己的手下说了梦中情景,大家一听,全都惊出一身冷汗,再不敢攻打,赶紧远离这小村。

  可是,小蟒蛇蛇再也没有变过来,它永远成了一块石头,守护在村头。从此,人们就把这里叫石头村。

  老子师徒到达石头村前时,只见村口围了许多人。其中有位汉子见老子师徒过来,便好奇迎了过来。老子问其村口这多人积聚,是否发生啥事。那汉子便讲述了事情原委。

  原来,石头村有个后生,从小死了父亲。一直和老母过日子。家里很穷,他就靠卖油养活老母。对母亲百依百顺,大家都喊他金孝。今日早起,金孝卖完油后往家走,在一家门前拾到一钱袋,里面有三十两银子。他东张西望往回走,总找不到失主,便回家后告诉老母。不料老母听后大发脾气,还打了他一记耳光,骂道:“你偷了谁家的银子来哄我,是你拾的就快把失主找到,还给人家,不然我就打断你的腿。”金孝流着泪来到了拾钱处,等过路的人。直到过了两个时辰,方见一个人满头大汗,慌慌张张跑来,开始于地上收寻什么。金孝就上前问道:“你是哪里人?来此地找什么物件?”来人说道:“我是我家住在邻村,丢了银子不能回家!”金孝又说:“我拾了个钱袋,是不是你的!你与我说说钱袋颜色,银子多少?。”那人说了他钱袋颜色和钱多少,正和金孝拾的相符合,金孝就把钱还给了他。旁边看热闹人说:“拾了钱平分还是赏些给金孝?”那人心里很不乐意,眼珠一转对金孝说:“我的银子是五十两,你把二十两偷去了,算了,就作赏钱给你。”金孝忙说:“我真的只拾了三十两,哪儿还再有二十两?”两人争得不可开交,看热闹的人越围越多。

  那汉子讲述完事情的经过,对老子言道:“看你老仙风道骨,又有牛虎等为伴,非同凡人。莫如你老等变化一下,前去调停一下,也好惩恶扬善。”

  老子问道:“不知如何变化为好?”

  汉子笑道:“就变作郡府官人。”

  老子笑道:“就依你便是。”笑罢,袖袍一拂,化作一官人打扮;又用手一一指点徐甲、灰鼠、金虎,徐甲即刻变作衙役穿戴,灰鼠即刻变作一鸣锣开道小童子,金虎则变作一师爷模样。

  那汉子顿时惊得目瞪口呆。他原本是句玩笑话,却不料一语成真。继而便也心领神会,便假戏真做地冲村口人群喊道:“郡衙官令来此断案,快快迎接。

  围观众人一听,皆闪开一条道路,迎接老子一行。

  当老子骑青牛站定后,不想那人恶人先告状,一口咬定金孝偷了金子。老子又问了金孝,金孝便实情相,心里自然明白。略一思索道,便对那丢失银两之人言道道:“金孝拾的是三十两,你丢的是五十两,可能金孝拾的钱不是你的,你还是找你的五十两去吧。”言罢又对金孝说道:“你既拾的三十两银子,拿上养活老母去吧。”说罢,老子唤徐甲从那恶人手里拿过钱,给了金孝。那个没良心的丢失银两之人,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在众人的责骂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老子师徒在人们的一片喝彩声中,穿过石头村后,嬉笑的前仰后合。师徒皆由老子去掉伪装后,继续西行。

  据说,金孝和老母从此过上好日子。没几年,又娶上媳妇,生儿育女,一家三代,其乐融融,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正是:

  常言百善孝先行,积下功德福禄增。

  心底无私宽天地,人生路上遇东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