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赵马踏天下 第44章 城内

《赵马踏天下》第44章 城内

作者:平安战 字数:2646 书籍:赵马踏天下

  《彭城志》载:楚顷襄王30年,冬,有匪计五千有奇不知何处来,围彭城月余有奇。其之始也,其势如累卵。

  夜深沉的迫人心弦,让人喘不过气来。寒风凛冽的呼啸,有如神灵的呜咽声一般,似乎在为彭城的百姓哭泣,让人的心气提不起来。城中的百姓躲在家中,不敢点燃家中的蜡烛,直视这残酷的世界,他们宁愿在躲在黑暗中沉睡,永远不再醒来。整个城池几乎见不到灯火的痕迹,就像是一座没有人的死城似得。

  城守府正厅,一支快要燃尽的蜡烛依旧闪耀着它那微弱的光芒,十几个人齐聚在城守府,他们灰暗的身影映在地上,随着灯火的摇动而摆动,活脱脱的一副“暗室之谋”的景象。

  “宋县公,郡公已经领兵离开彭城多日了,如今彭城一地兵马匮乏。仅剩下能战之兵马不到一千人,对于接下来该如何行事,属下等皆是一介莽夫,都没有好的主意,我等的意思是希望县公能站出来主持大局。”一个耐不住安静的长相魁梧的人,豁然站起来向宋玉拱手道。宋玉认识他,他便是奉郡公之命留守彭城,如今彭城兵马的最高指挥官彭威。

  宋玉如今是彭城令,即彭城的县伊(公),按照楚国的官制,县伊是县这一级行政单位的最大的长官,这也就是说宋玉是彭城县的最高长官。

  楚国的是最早施行县制的国家,春秋时期,楚国率先县制于边境,一般情况都是灭国为县,对新占领的土地不实行分封制,而是设县,派县尹(公)治理,此时的县具有边境军事重镇性质,对于县境内的一切事情县伊有先斩后奏,专行独断之权,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县公尾大不掉,楚王规定:王对县尹(公)具有任命权,可以随时更换调配,县尹(公)的官职不世袭。楚王想利用这样的方法来确保边境每时每刻都有贤臣良将镇守,确保边境的安全。

  到了战国时代,战争的烈度大规模提升,,诸侯国之间战争愈来愈频繁,规模越来越大。数万人规模的战争已不足一提,十几万乃至几十万人规模的战争是屡见不鲜。战争规模的扩大,使得县制的缺点显现了出来。兵力、物力的不足使得以一县之力不再能有效地抵御敌国大规模的攻击,原来具有边防职能的县无法承担起边防重任。面对不能适应战争形势发展要求的县制,楚国进行了一些改革,建立了一种新的组织,这种组织的职权便是在一个较大的地区范围内集中若干县的兵力、物力,统一调度,统一指挥,抗击敌国,它的名字叫做郡。郡的最高长官成为郡伊(公),郡公有军事方面的临机决断之权,在郡的军事事务上有最高决定权,但县的行政事务并没有管理职权。

  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楚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变法规定: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这一政策使得在楚国的的腹心关键之地出现了大量的权力真空,县制大规模设立,郡制随之迅速跟进,虽然最后变法失败,但变革的成果已经不可推翻,成为了不易之制。彭城县和彭城郡便是在这个阶段设立。

  虽然宋玉十几年前被贬到彭城做县公,但当时的他还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小年轻,对于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相信以自己的能力,总有一天能出人头地,再次被楚王召回中央任职。而当时的彭城郡公也是一个很贤能的人,他很幸运的能够一展才华。他率领彭城县的军队配合郡公多次剿匪,使得彭城县境内的匪徒为之一空;他劝课农桑,修建水渠堤坝,使得彭城县成为彭城郡中的富裕县;他断案如神,调解百姓纠纷,使得当时的彭城大治。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宋玉的成就引起了同属彭城郡的永县的最高长官永城县公的嫉妒。永城县公写了一封信寄给了宋玉的老师当初的政敌勒尚,勒尚是一个小人,于是没过多久,原彭城郡郡守,便被调离他处,彭城郡迎来了一位新的郡守,勒尚之子勒坚。很显然,这位新郡守是被派来找宋玉麻烦的。

  虽然从职务和权利上来说,县公并不是郡公的下属,郡公也无权指挥县公如何进行行政管理,只能在进行军事行动时才能指挥县公。但从古至今,中国就从来都没有清晰的划分出权利的界限,各种权利的交叉现象和权利互相影响的现象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尤其在战国时代,这个行政制度刚刚开始出现苗头的的时代,清晰的权利划分更不可能存在。勒坚刚来彭城,便利用职务之便,今日进行召集大量的民夫进行军事训练,,明日召集士兵前往它地剿匪,后日又大宴众豪绅官员,在后日在巡游各处。总之是平日里不务正业,四处游荡,做的事是空耗钱粮,不见成果,最令人痛恨的便是他不懂得体恤民情,在彭城里为非做歹。于是,没有过多长时间,彭城县境内治安大坏,盗匪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宋玉无法容忍勒坚的行为,多次为民请命,与勒坚对抗。勒坚也不是一个不通政治斗争的官员,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或以厚币贿赂,或以威势强逼,他将彭城县的一干权贵和官绅以及一直与宋玉作对的一些人拉上了他的战车。渐渐的,这些人在勒坚的支持下控制了彭城县的行政部门,最终的结果是宋玉彻底的被驾空,他的一些政策或中途罢废,或胎死腹中。于是宋玉便开始了他长达六七年的花瓶县公的生涯,也是在这个阶段,宋玉开始信了道家。

  回想这些年被架空的生涯,宋玉真想好好揍一顿这些来他府上求计的官绅权贵。

  “他丫的,一群怂货小人墙头草,当初和勒坚一起联合起来架空我,现在死到临头了,知道勒坚靠不住了,就来求我。想让我救你们,妄想。”宋玉如是想到。按照楚国的律法,郡公有守土之职,徜若领土有失,郡公重则以死抵罪,轻则降官夺爵。对于勒尚来说,即使彭城陷落,他也没有什么担心的。朝中有他老爸撑腰,自然不用担心会判以死罪,于是他的下属当中必须有人要为彭城的陷落负责。宋玉长年被架空,人尽皆知,而也算的上是一个小贵族,自然而然的,死罪不可能落在他的身上,最终死罪就落在,彭城的这一干没有背景的属吏身上,也就是来到宋玉府上的这十几个人身上。

  “县公,县公。求县公救救我们吧,求县公救救这彭城的百姓吧!请县公主事守住彭城,我们一定听从您的命令。”,见宋玉听完了为首之人的话后一直没有反应,十几个属吏豪绅纷纷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宋玉面前,跪倒在地,哽咽的说道。

  虽然宋玉心中很不想接手这个烂滩子,也打心底里很讨厌这一干属吏,但他们的话中有一点还是很对的。彭城的三万百姓是无辜的,他们急需一位领头人来领导他们守住城池,保卫家园。否则彭城陷落,百姓将陷入水生火热当中。是选择理性的逃避,任彭城自生自灭,看一干属吏豪绅破家灭门,一解胸中多年的郁闷,还是选择疯狂一回,拯救万民于水火,抛头颅洒热血,不惜几命,守住城池,留名民间,宋玉犹豫了。

  灯火越来越小,灯光越来越弱,宋玉陷入了天人交战的境地当中。一干跪地的属吏豪绅一丝大气也不敢出,唯恐破坏了宋玉的思考。大厅中的人就像一个个雕塑一样,纹丝不动。一干属吏豪绅的心就像提到了嗓子一样,安静的环境压迫的他们完全喘不过气来。

  不知过了多久,蜡烛燃烧殆尽,大厅中陷入了一片黑暗,黑暗的坏境给一干属吏豪绅的心增加了一丝不小的压迫,几个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出现了即将崩溃的症状,旁边的人扶着快要撑不住的人继续坚持着。

  一个丫鬟从内院走进大厅,手中拿着一只点燃的蜡烛,照亮了黑暗的大厅。光明的降临稍稍平复了十几个人的心情。

  “熄了,退下。”一直处于天人交战的宋玉突然开口道。丫鬟不敢怠慢,赶紧吹灭了蜡烛,退出了大厅。大厅中再次陷入了黑暗与安静当中,一干属吏豪绅再次感到了无穷无尽的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