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封疆大吏 第四十一章 下乡 四

《封疆大吏》第四十一章 下乡 四

作者:香葱豆腐 字数:4291 书籍:封疆大吏

  在几人诧异不解的目光中,杨柯继续说道:“就是这条河,它是条活水河,现在是汛期,它的水位是四米多深,不到五米的样子,而张队长说过,就算是在枯水季节,它的深度仍然会有三米多,周围会有很多的山水注入这条河,它的水,仍然是活的。所以啊,这条河里,以前的几十年,流走的不是水,是钱啊!”

  听到杨柯这样说,其他几人都聚精会神的听了起来,张老头尤甚,连手中的烤鱼都不吃了,静静的等着杨柯说下文。真如同杨柯所说的流走的是钱的话,那得流走多少钱?想象着河面上漂浮着一张张花花绿绿的钞票,张老头就全身哆嗦,这可真是个大事,关系着钱的问题,总能特别吸引人的注意力。

  “活水,养鱼最好!活水里养出来的鱼,不仅长得快,而且肉质好,比池塘里养出来的鱼好吃多了,绝对不愁卖。”

  “只要我们在下头用竹子将河流隔起来,辅以渔网、过滤网的话,水能流走,仍然是活水,鱼却是跑不出去的。当然,为了防止损坏,可以多隔几道,这样,上头的坏了,下面的还能继续拦着。”

  “等把小河隔起来之后,买上几千尾鱼苗甚至更多,就能在这条河里实现活水养鱼,只要半年的时间,这些鱼就能长大,变成钱了。”

  “等这些鱼长大能卖钱的时候,就得考虑往外运的问题,这个时候就不能再用挑的了,那太费事了,加上水,一个壮年劳力一趟最多只能挑出去十条鱼,不可取。这么大批鱼,必须用车往外拉!到这个时候,路没修好的话,就阻碍大家伙儿赚钱了,不修路,谁都不会答应。”

  杨柯说话的时候,张老头一直在听着、想着,等杨柯说道这里,他突然用蒲扇拍在大腿上,“对啊,养鱼啊,咱们这条河养鱼最好了!养出了鱼就能修路了,然后……”张老头在众目睽睽之下没能然后个所以然出来,双眼盯着满天繁星,眼神充满了希望,幻想着然后会怎么样。

  几人等了好久,张老头在众人希冀的目光中对杨柯说道:“娃子,你继续说,然后会怎么样?”

  杨柯笑着说道:“养活水鱼当然是最合适的了,都不用饲料,时不时的扔点杂草在河里,或者是将家畜的粪便倒进去,就是最天然的鱼食,基本上除了派人守一守,防止别人偷鱼之外,什么都不用管,省心省事。”

  “把话题转回来,等到鱼长大了再修路,就晚了。所以,这些事情都得有个通盘的计划,怎么去发动村民?什么时候买鱼苗开始放养?怎么跟乡政府打报告要钱修路?这些,都会有个先后顺序,一定要捋清楚。”

  张老头再次将杨柯的话打断:“等等等等,你不是说政府不会管修路的事吗?怎么又能要钱了?”

  “当然能要到钱!政府不会管这条路,不会下功夫在这条注定不会有多少人受益的泥土路上是肯定的。但若是张家村自发修路的话,打报告上去,上面必然会批下一笔款子来,虽然不多,但几万十多万意思一下总是有的。因为不管怎么样,只要张家村这边行动起来,下定决心要修这条路的话,政府只需要象征性的投入一小笔钱,其他什么都不用操心,就能换回几十公里的乡村马路。对领导们来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换做谁来,都会批下来的,他们找不到不批的理由!但是,政府看不到你们的行动和决心,就不会管这个事情。”

  听到这里,包括张老头在内的几人都开始点头。

  “当然,办这些事情的先后顺序要捋顺。首先就是要发动乡亲们,大家集资购买鱼苗,等将鱼苗放下水之后,就得告诉他们修路的重要性。能将多余的粮食很轻松的运出去卖,换回现钱来,能将家畜很轻松的运出去,等将来鱼长大了,同样能很轻松的运出去,将来孩子们要娶媳妇,没条通车的路,肯定不行的。这些,都是修路的理由,必须得修,不然不只是孩子娶不到媳妇,这些鱼也白养了。”

  “当然,很可能大家会在集资买鱼苗之前就会提出这个问题,不过我想,解释清楚了的话,乡亲们肯定会答应的,更别说还有政府会拨款的诱惑在后头呢。”

  “退一步来说,如果在之前大家因为没看到拨款,死活不答应的话,也能换种方式操作。可以先向上面打申请,就说买了几万条鱼苗,已经放养在河里了,即将产出效益,需要修路,只要上面一批下款子来,连集资都不用了,用这些钱来买鱼苗,可以买很多。然后再来动员大家修路,就简单了。毕竟,只是修一条泥土马路,只需要劳力,将路基路面擂实就行,买鱼苗剩下的钱,可以给大家伙儿发工资,这样一来,就没人会不愿意修路了。”

  “当然,在打申请之前要和乡亲们统一好口径,上面会派人考察,让乡亲们配合,做出誓死要修路的样子,务必要让考察的干部看到你们修路的决心。”

  张队长有些疑虑,“那……要是镇上的干部来考察,看不到鱼苗怎么办?”

  “这不是最重要的,随便找个理由就搪塞过去了,他们要看到的是你们修路的决心。只要能确定你们是真想修这条路的话,就算明知道没有鱼苗,镇上也会批这批款子的。当然,能提前发动大家集资购买鱼苗是最好的。”

  “最好是能先买鱼苗,买个几千尾鱼苗,报告上要夸大十倍,数量越大,批下来的修路款就能多一点。当然,措辞要注意,是在镇领导的带领下弄出来的。只要申请写得好,能往领导们脸上贴金,再加上乡亲们有决心修路的话,这钱,批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听到杨柯这样说,似乎是把所有的事情都算计在了里面,大家就笑了起来,不约而同的都露出了那种很奸诈的笑容,仿佛乡政府和一众村民都已经掉进大家挖的坑里上不来了似的。

  张老头笑得最开心,露出几颗残留的牙齿,脸上的皱纹仿佛都荡开了。

  李小丽那边的烤鱼已经熟了不少,小家伙们围在灶边上,大口大口欢快的啃着,完全不知道这边正有几个不良分子在算计着他们爹妈。

  “泥土路,到时候用拖拉机或者三轮车往外运的话,会不会把鱼颠死?”张队长不放心的问道。

  “修路养鱼这些我是外行,你应该比我清楚的,不过我想,在框里多装些河水,这样的话,就算路面颠簸起来,水里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动静。况且,活水里养出来的鱼,应该没那么娇贵,不容易死的。实在不行的话,就装置氧气,往外运的时候,走到一半,停下来输氧,等这些鱼喘过气来再走。当然,这些只是初略的建议,我是不懂养鱼的,具体的方案,还得你们运输的时候多摸索几次。”

  “不过,这些东西不难,在摸索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平整马路嘛,每隔一段时间就将路面平整一下,只要不下雨,保证不太颠簸就行了。”

  “等鱼运到镇上的时候啊,可以在那边租间店铺,专门用来卖鱼,现在镇上的店铺很多都是空的,很好租到手。等到卖几次之后,活水鱼的名气就打出去了,就更不愁销路了,大家都会来这里买。就算是比那些池塘里养的鱼卖得贵一点,人家同样会选择买这里的鱼,能吃鱼的人就不会在乎这点小钱。”

  听到这里,张老头和张队长忍不住两眼放光。团委的几个小年轻也听得津津有味,似乎听杨柯帮张家村规划的这个蓝图,比李小丽的烤鱼还香。

  “所以啊,说一千道一万,这条路才是根本,必须得修起来。可以想象,等这条路修起来之后,张家村的人,马上就会变成实打实的地主。粮食能成车的拉出去卖,家畜也能装车拉出去卖,还有活水鱼,你们就等着收钱吧。”说到这里,杨柯心中暗自笑了起来,他想起了第一次忽悠赵邀坑他老爹的情景,似乎效果还不错。第二次是和杨正和在书房里,他说的招商引资的解决方案,虽然还没发表出来,但想来父亲能从中受益不小。而这次,受益的将是整个张家村的人。

  其实,他们真的只需要一条泥土马路就能打个翻身仗。

  “有钱之后啊,村子里的孩子娶媳妇就不用愁了,这条路的用处还多着呢,能从外面运进来红砖,给孩子们建新房吧?将来村里万一要是有谁有个病痛之类的,开着车突突突的就能很快的送去医院……”

  杨柯说完,大家就是一阵沉默,都在心里幻想着张家村会因为这条路而发生的变化。杨柯心中暗笑不已,变化肯定会有,这些人也肯定会从中受益,但绝不会在短期内就会有多明显,毕竟,致富这些事情,都是需要靠长期积累经验的。如果路修得不好,擂得不实,坑坑洼洼的,到时候前面几批运出去的鱼,起码得颠死个七七八八。张家村的人,必然会在付出一定代价之后,才会竭尽全力去修整这条马路。但这条路修好之后,三五年间,张家村必然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毋庸置疑的。

  经济发展的路上,往往只需要一个足够刺激人心的诱饵。只要给出的这个诱饵足够香,张家村的人就一定会自发组织起来修建这条马路。甚至就是镇里面不给拨款,他们看到了发财的希望的时候,同样会行动起来。

  因为担心张队长和张老头听不明白,杨柯说得很慢,很多话语都重复了好几遍,尤其是将道路修好之后村民们能拉出去卖的东西重复得格外多。毕竟,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看到这条路修好之后能产生的实际效益,这才是重点。

  沉默半晌之后,张军问道:“那,杨组长,你能等咱们把路修好了再来建学校不?建砖房的!”

  这个年代的红砖房,在农村是很令人羡慕的,似乎住在里面,人的心情都能舒畅不少。

  “可以啊,只是这样一来,你们就得抓紧了。”

  “这没问题啊,别看咱们张家村人少,嫁出去的闺女可不少,到时候只要修路能开工资,就算少点也没关系,能拉来不少人呢。”张军信誓旦旦的说道:“明天我就去叫他们来咱们这里商量这个事情,到时候你可一定要帮我解说,将这个事情落实下来。还有啊,那个什么报告,怕还得你们帮忙才行,咱们村的人,都没多少文化,书理最高的就是我,还是以前在部队里学了一点知识,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

  “张队长,这些事情啊,我们可以在背后帮你出出主意,甚至可以帮你写好申请书,但我们毕竟是团委的人,管不到这一摊子上来,不能出面的。况且,发动乡亲们的事情,我们是外人,说的话在乡亲们耳朵里,可信度不高。所以,我们能帮的只有这么多了,等下让小叶帮忙写份申请,你拿去抄一遍,这样可以不?”杨柯笑着对张军道。

  听到杨柯点名让自己帮忙写申请,叶祥华就有些激动。毕竟,不管是谁,能为乡民们办点实事,都会很乐意的,写个申请又不是什么麻烦事。

  “可以可以,已经帮了大忙了。”张军忙不迭点头道好,随即扭头对张老头说道:“爹啊,你说,人家杨组长这脑子咋长的,一来就能想出这么好的注意,咱们在这几十年了,就没想到养活水鱼这上面去。每年就知道从河里捞鱼,咋就从没想过要自己养呢?”

  杨柯笑笑,这些事情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张队长等人是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但正是因为太熟悉了,才想不到这些,从潜意识里就不想去改变身边的环境,尤其是那条有感情的小河。而他,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这些事情的,自然一目了然。

  张老头老脸上也乐开了花,显然,他对杨柯提出来的这个诱饵还是很看好的,毕竟,村民们自发修路的话,需要的就是这么个诱饵而已。听得儿子的话,张老头笑眯眯的点头道:“城里的娃子,脑子就是好使。”

  杨柯轻轻咬着烤鱼,转头看了正忙活的李小丽一眼,别说,这小丫头手艺还真不错,就一点菜油和豆瓣酱做调料,烤出来的鱼还挺香的。

  几人闲聊之中,时间逐渐转向深夜,夜空中繁星点点,看上去环宇清澈,特别漂亮。孩子们一个个吃饱了,拍着肚皮满足的跑回家去。李小丽将最后一批鱼烤熟,正准备坐过来听呢,张老头突然发疯似的大笑起来,看上去有些老怀宽慰的样子,对儿子吩咐道:“去,将桌子抬出来,取酒来,今天咱们跟杨组长好好喝喝。小英,你去看看厨房里,还有什么菜能烤的,取出来让李丫头继续烤,小丫头手艺不错,错过今天,以后可没得吃了,嘿嘿嘿……”

  于是,小英嫂又从厨房取出些丝瓜和冬瓜来,为人民服务了老半天的李小丽只得又委委屈屈的坐在露天灶前,拿起油刷子继续忙活起来。忙里偷闲中,抽空啃一口烤鱼。

  张老头满满的给杨柯倒了一碗酒,“刚刚你有些话我没听得太明白,你重新说说看,咱们到底应该怎么弄。用你的话说,咱们再给捋捋,好好把这个事情给捋顺了。”

  张家村不通公路这个事情堵在张老头心口已经几十年了,如今听杨柯一说,看到了修路的希望,自然是最为开心的。转头吩咐儿子道:“把我的二胡也拿出来,今天晚上给杨组长唱两曲儿。”

  杨柯喝着酒,吃着花生和烤鱼,还有李小丽时不时送过来的烤丝瓜和冬瓜,又慢慢的说了起来。

  到后来,杨柯都不清楚到底说了些什么,张老头到底有没有听明白他也不清楚,因为他被老头和张军等人灌下去整整三大碗,耳边隐约传来张老头凄厉的二胡声,还有几句有些走调的京剧唱腔,好像是“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未曾开言我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还夹杂着几句乱七八糟的“清心茶,解忧酒,冷冷似清秋,一醉解千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