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董卓之子 第五十一章 招亲的缘由

《三国之董卓之子》第五十一章 招亲的缘由

作者:日月清明 字数:1933 书籍:三国之董卓之子

  

  董卓与董守业正说着话,突然却身形一晃,一屁股坐在董守业进献的太师椅上。

  现在这太师椅风靡长安城,成了长安城内世家大族追逐的时尚。为此,董守业还专门让手底下的一个心腹管事在长安城内置办了一个作坊,专门制作太师椅。这太师椅造价不菲,现如今已经成了长安城内身份的象征。

  董守业的那个心腹管事,是父亲董卓赐给他的,叫做薛中凯,自小在董府长大,比董守业的年纪略大一岁,作为董守业的手下处理一些董守业不便处理的事宜极为合适。

  这个薛中凯能力颇强,在董守业的支持下,在长安城闹得动静不小,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将作坊办的颇有规模,可以说的上是日进斗金。

  董守业看见父亲的样子好像是生病了,赶忙伸手摸了摸董卓的额头,滚汤不意,感觉父亲董卓应该是发烧了,顿时心里一惊,赶紧问道:“父亲感觉如何,可是身体抱恙,孩儿即刻便安排太医给父亲诊治。”

  那时候医疗条件比较差,感冒发烧可不是小事,弄不好是要死人的。

  董卓摆了摆手,说道:“守业不必如此兴师动众,为父不过是偶然风寒,碍不了事,若是兴师动众,别人还以为为父要死了呢?”

  董守业闻言大为着急,连忙说道:“父亲乃是千金之体,怎么能有丝毫闪失,孩儿立刻秘密安排太医前来为父亲诊。”说完便亲手将父亲董卓附近内堂,让董卓躺在床上暂时歇息,随即便出去安排太医过府。

  董守业从管家那儿得知有个太医与董府来往比较密切的,便亲自登门请那太医过府。这董卓乃是天下间最有权势的人,那太医自然是不敢怠慢,赶忙收拾药箱工具,跟随董守业进入太师府。

  到了太师府之后,也不耽搁,直接奔向董卓的卧房。

  那太医对董卓望闻问切之后,开口说道:“启禀太师、公子,太师是染上了风寒,需要静养一段时日,下官稍后在开上几副驱寒散热的药方,安排下人煎好服下即可。不过,恕下官之言,太师一向身体强壮,轻易不会生病。此番之病,一来是太师最近太过操劳,身心疲惫,再者就是太师年已六旬,却是身体肥胖,使得身体大不如前了!”

  说完之后,便告罪退下了。

  董卓父子一听,那太师说的倒也是实话,句句在理。

  董守业仍不放心,追出门外,继续问道:“太医,家父之身体多久能够康复。”

  那太医说道:“启禀公子,太师年事已高,又轻易不生病。此番之病恐怕需月余时间才能康复,希望公子能好好服侍太师。”

  说完之后,董守业也没有多留,任其离去。

  董守业转身回到董卓的卧室之中,叫来府里懂得几分药理的下人,吩咐他照着太医开的方子,抓药,煎药。

  汤药煎好之后,董守业亲自在床边服侍,一勺子一勺子地将一碗汤药喂到董卓的口中。自此之后,董守业每日都在董卓床前服侍,直到董卓完全康复。

  *****却说李儒字得到董卓的吩咐之后,亲自来到郑府面见郑泰。

  郑泰见到李儒亲自上门大概也猜到是什么事了,而且其作为董守业的师父,帮董守业提亲这种事他也推辞不掉,便爽快地答应李儒。

  其实对于郑泰来说,作为董守业的授业恩师,董守业在蔡府招亲之中出人意料地力压群雄赢得大才女蔡琰的垂青,这件事也是极大地给郑泰长了脸,让他面上有光。

  挑选个良辰吉日,郑泰便带着从董府拿来的一些礼物,前往蔡府提亲。

  蔡邕此时却是非常郁闷的,说句心里话,蔡邕打心眼儿里就不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董卓之子董守业,但是形势比人强。

  董守业是凭着自己过人的才华在众目睽睽之下夺得蔡琰的芳心的,这一切又让蔡邕无话可说。

  蔡邕作为一个天下大儒,正人君子,总不能反悔吧!那样才是一张老脸丢尽了。而且就算蔡邕想要反悔,也没那本事,毕竟董守业的老子董卓可不是吃素的,那蔡邕要是胆敢反悔,便是当着天下人的面扇了董卓一巴掌。

  按照董卓的性子,那还不得大开杀戒,不知道最后要有多少人受累遭殃。

  眼下的情况是蔡邕想嫁女儿就嫁女儿,不想嫁女儿也得家。否则便是蔡府一家老小人头落地。

  蔡邕此时也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要答应蔡琰来个什么以文招亲,当初要是直接下狠心将蔡琰嫁给卫仲道的话多好,那就没有现在一大堆烦心的事儿了。

  蔡邕觉得自己太宠自己的女儿蔡琰了,太过于注重蔡琰的感受了,弄的蔡琰有些任性,无法无天。

  可怜这蔡老头把蔡琰的优点都说成是缺点了。

  蔡琰之所以要来个以文招亲,一方面是由于蔡琰极有主见,又是才华横溢,不愿意找一个,才华比不上自己的男人来作为自己的夫婿。

  另一方面是出于父母没有经过其同意便包办其婚姻的不满,是对于封建主义包办婚姻的抗争。

  还有就是自从当初在桃林塞遇见董守业之后,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互相都存在着好感,当然这种事儿谁也不敢表露出来,只能把一切埋藏在心里。当时董守业所表现出来的阳刚锐气,过人的才华,可以说得上是文武双全,这一切都让蔡琰被其吸引。

  最后,卫仲道虽好,但是身体孱弱,没有董守业身上的那股子阳刚锐气。蔡琰以文招亲,料定董守业必定会来参加,这也是为何董守业到了长安城不久,蔡府便传出要招亲消息的原因。蔡琰这么做便是让卫仲道与董守业双方能有一个对比的机会,让自己的选择多一点,做一个最终的决断。

  事情最后的发展也比较符合蔡琰的心意,董守业当时的表现才华横溢,心思巧妙,极为大胆,最终略胜卫仲道一筹,让蔡琰下定决心。

  古代人都比较腼腆,即便是表白也是比较含蓄的,哪像董守业直接来个“白头偕老,情投意合”。蔡琰的选择,都在董守业的意料之中。

  即便是现在也是如此,不表白,便没有机会,哪怕你再好。

  ps:亲事定下之后,战争也马上就要开始了[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