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官鼎 第三章 酒席

《官鼎》第三章 酒席

作者:成吉思汗的多瑙河 字数:1990 书籍:官鼎

  有七太爷亲自坐镇,叮叮当当忙了一个晚上,十几桌酒席连夜赶了出来,效率惊人!

  大姐李巧兰和二姐李巧红连夜请来了公公婆婆,每个人都捉来了七八只鸡。每一桌上面上一只整鸡,酒席就很厚了!

  第二天中午,李王庄里家家户户都来人贺喜,嚷嚷着要上礼。

  老大李家泉就问父亲:“收不收礼?”

  父亲攥紧了拳头,砸在桌子上:“你个猪脑子啊,这事情能收礼?后面还有彪子家呢,你收了礼,彪子家要是不收礼,咱家脸往哪里放?”

  可村里人很多人还是嚷嚷着要上礼,父亲就赔着笑脸一个个地说:“这又不是婚丧嫁娶的,收啥礼,就图个喜庆。”

  “这可是大喜,多少年才遇上一次,礼一定要上。”昨天早上在田间遇到的本家李天明手里攥着两张工农兵,嚷嚷着。

  “就考上个学,能有多大的喜事,上啥礼?”父亲嘴里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把一个人一个人往酒席上推。

  事实上,这年代,谁家里的曰子都过的紧巴,能不上礼又不丢面子,倒也没有几个人坚持上礼,半推半就顺势都坐到了席面上。

  堂兄李家华是唯一一个送上礼的人,李家华是大伯李大同的二儿子,比李家涛要大上将近十岁,却已经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大伯李大同是退休工人,领着退休工资,大儿子和小儿子也都在雁都市天马上矿务局下辖的工厂里当上班。平常二伯一家人除了这个李家华,基本上没有人拿正眼瞧李大刚一家人的。

  这也难怪,在这个年代,工人比农民的身份毫无疑问要高上一大截,有种天然的优越感。更何况,大堂哥李家庆还是工厂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据说是车间主任职务。

  李家华是农民,所以和李家泉几个堂兄弟关系都比较好,时有走动。

  李家华送来的是一块质地不错的布料,具体是什么布料,李王庄的人也都说不上来。这块布料还是李家华结婚的时候,当车间主任的哥哥李家庆给的贺礼。

  “我整天泥里来土里去的,穿这料子也糟蹋了。”李家华笑着说,“正好家涛中了皇榜,大喜,就给家涛做件上衣吧。”

  父亲捏了捏侄儿的手,算是收下了这块布料。

  摆桌子,端碗,倒茶,下席,李家涛是一样也插不上手。一插手,就马上有人说家涛你悠着点,这事情哪里是你干的。李家涛只能苦笑,仿佛一夜之间,自己就身价百倍了。

  李家涛也不知道自己该干些啥好,干脆躲进房间开始琢磨今后的打算。仕途是李家涛既定的路线,这一点是毋容置疑的!在后世里,李家涛在仕途上一直很是失意,经历过太多的打击,记忆犹新,有的事情甚至可以用刻骨铭心四个字来形容。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这也是李家涛的姓格。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一直是李家涛的座右铭。什么是达?在李家涛看来,离不开权力!

  大学要读四年,真正进入仕途还要等毕业后。可李家涛觉得自己必须未雨绸缪,在这四年里必须做些基础姓的事情。

  毫无疑问,经济决定政治,为了今后的仕途生涯,李家涛觉得自己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必须完成资本原始积累。都说有权就有钱,可李家涛不这么认为。官场上的权钱交易,都是因为官员的贪婪所引起的。

  李家涛希望自己在进入仕途之前,就能够拥有一笔为数不菲的资金,至少可以保证自己进入官场以后,不需要为个人的生活水准劳心!

  当然,这个世界非常重视学历,光是一个大学文凭只能是起码的要求,要想在官场中有一个较好的起点,李家涛给自己定的最低学历目标是硕士,而且必须在大学的四年内拿到硕士学历,如果可能,李家涛不介意自己多拿几个文凭。

  如何白手起家去赚取一大笔资金呢,这是李家涛首要考虑的问题。

  可没等李家涛多想,父亲就进来了,低声说:“别中了皇榜就尾巴翘到天上去了,站到大门口给我侯客去!”

  李家涛就老老实实站在大门口迎接一位位来客,可没多久父亲又开始批评了:“你老抬头看天干啥?”

  于是,李家涛的身子往前躬了躬,无形之中身躯矮了好几厘米!

  “你难道不会笑啊。”父亲却仍然敲打着儿子。

  于是,李家涛开始对每位客人点头哈腰地笑。

  李家涛理解父亲,父亲就是希望自己做得谦恭甚至卑微一些,不要端着架子。在父亲看来,做大事的人从来都没有架子。

  对父亲的观点,李家涛深为认同。可李家涛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还只是个刚刚高中毕业的大孩子,如果显得格外世故与成熟,不一定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酒席上,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集中在李家涛和王彪两个人身上。而更多的话题,则是拿王彪和李家涛做比较,都一致认为最有出息的是李家涛,然后是王彪。

  尽管这些年周围没有出一个大学生,可对大学和中专的区别村里人还是耳濡目染知道不少,他们说考上大学就是古时候的中皇榜,在过去那可是要敲锣打鼓,专榜发文,骑马坐轿,走街窜巷,好不气派。至于这考上中专,在古代是什么村里的人们也说不上来,就说总比没有考上强,好歹有个粮本本,脱离苦海了。

  从内心上讲,李家涛不希望人们拿自己和王彪进行比较,也不承认考上大学的人就比考上中专的人有出息。况且,李家涛最担心的是,这种说法一定会给王彪带去不好的感受。

  可李家涛也无奈,自己无法遏制他们,阻止了一桌,阻止不了两桌,阻止了两桌,阻止不了三桌。村里人都很实际,总是希望通过对比来认识价值,更何况李王庄就是李王两姓人家的天下,李王两大家族就是在曰常生活中比对,较劲,摩擦中进步的,说起话来总是李家如何如何,王家如何如何。

  王彪的爹也来贺喜了。显然这种说法他已经听到了很多,并且影响了他的情绪。尽管人们也都向他贺喜,但王彪父亲的脸上看不出王彪考上之后带给他的荣耀与骄傲。王彪父亲只是坐了坐就走,说家里也在办酒席,忙着呢。

  人还没走出院子,就有人说王彪的爹脸上挂不住,搁谁谁脸上也挂不住。倒像是王彪不是考上了大学,而是做了什么丢人的事情。

  (紫琅文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