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 第六十四回:精算计巧放贱民 甚至诚亲迎玄策(上)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六十四回:精算计巧放贱民 甚至诚亲迎玄策(上)

作者:涅阳 字数:3091 书籍:大唐战将王玄策

  历史总是书写给有准备的人。当人生几十年都是在孜孜不倦的努力求学,当造诣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顶峰之时,还有什么能够动摇他继续攀登的心。

  在佛法的世界中争即是不争,不争即是争,争来争去到头终归是一场空;争与不争过程不同,意义自然也不一样,故而众生平等。

  而婆罗门教之教义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又取决于现世之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故而有了这四等种姓。

  上回说到,只见一个官人模样的人,从藤甲军让出的缝隙中骑着马徐徐走了出来。只见此人,手持玄铁宝剑,足登一双鱼皮战靴,头裹白色裹头,身穿一身浅色绸缎,胯下一匹枣红色的波斯战马。

  虽然看起来也就四十来岁,仪态也是颇具威严。但是一双寒光四射的眼睛,一管笔直挺起的鹰钩鼻,两弯斜飞的英挺剑眉,再加上微微上扬的嘴角带着一抹蔑视与冷笑。顿时让人感觉到一种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孑然独立间散发出一种傲视天地的强势。

  却见此人拉着马缰晃悠悠的到了阵前,高傲的打量这王玄策等人。虽说此时他们依旧横刀立马,一字排开,威风凛凛中展现着强硬的姿态;但是此人眼中依旧是充满了不屑与轻蔑。

  观此紧张一幕,众人虽说更加提高了警惕。但是王玄策深知在这异国他乡,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他们仅仅只是,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并未伤害他们一人。于是颇为有礼的在马上,欠身施了一礼之后,诚恳的向他说道:

  “东土大唐国使节王玄策,特奉大唐皇帝陛下旨意,前来曷利沙国拜会戒日王,以修两国之好。不知将军为何,要追杀这些手无寸铁之平民百姓,有道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既然天下子民都是君王之子,所以万望将军珍惜,饶他们去吧!”

  但见此人,原本瞪着的一双锐利双眼之中,流露这无尽的怒火。一听说是大唐国的使节,又是前来拜会戒日王,顿时就压下了心头的怒火。因为前些日子,戒日王特意发来廷寄,说起有一帮大唐国的使节,如若经过,一定要多加关照,安全护送到曲女城。

  于是这人,再一次上下打量起了王玄策:虽然颇具书生意气,但是白皙的脸庞,高挺的鼻梁,浓厚的卧蚕眉,无不透露这棱角分明的冷峻。乌黑深邃的眼眸,不仅泛着坚韧的色泽;而且如黑曜石般澄亮耀眼的黑瞳,更是闪着凛然的英锐之气;同时在看似平静的眼波下却暗藏着如膺般的深邃。而这一切,配在一张端正刚强的英俊脸庞之上,更显得气势逼人

  不由自主的让人联想扑向猎物的老虎,不仅充满了危险,更张扬着不怕事不惧事的个性。既如此,那就不用将此事闹的下不来台面,但见此人,随即念头一转,也是颇为有礼的在马上拱手回了一礼:“在下阿罗那顺,负责我曷利沙国北疆之安全,既然是来自大唐国的使节,我就应该以礼相待。可是这帮贱民,一定要追杀殆尽,万望使节不要多加干涉,以坏了两国的和气”。

  当众人听闻他正是阿罗那顺之时,不仅王玄策没有想到,连所有的大唐使者都未曾想到,这第一次见面竟然是这样一番景致。虽说他们对他也都心生厌恶之感,投来了鄙夷的目光,但是依旧还想再次维护一下这帮百姓之性命。于是王玄策就代表大唐使团,以正义之口吻再次问起:“他们可曾反叛?”

  “不曾”。

  “他们可曾抢掠?”

  “也不曾”。

  “那不知将军为何还要追杀殆尽?”

  “因为他们是贱民”。

  原来这阿罗那顺虽然是刹帝利阶层,但是在其出生之时其家族已经没落,后来跟随戒日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且依靠其妻子阿尔米塔家族之势力,一步步升任这左国相的位置,再后来就被册封为毗罗删那国的国王。

  虽然这戒日王信奉佛教,但是并不反对列位臣工信奉其他的宗教。而这毗罗删那国正是因为这阿尔米塔,是一个虔诚且入魔的婆罗门教徒;在她的影响之下,这阿罗那顺于是就更加的信奉婆罗门教。再后来在她的怂恿与严加灌输之下,这毗罗删那国行梵灭释,百姓为了生存也都尽数信奉婆罗门教,所以在这里很难见到佛教徒。再加上严格执行婆罗门教之教义,所以这贱民也就真的成了贱民。

  听得他如此肯定的答复,包含王玄策在内的所有大唐使团的成员,瞬间愣住了。这不正是刚才贡布和顿珠所阐述的吗?虽说众人面面相觑,但是王玄策瞅了一下身后,发现百姓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转念一想,既然入了这曷利沙国的地界,就应入乡随俗,少干涉这些他国的内政。况且此刻百姓已经逃走,于是内心不由得黯然一喜;但见其大手一挥,示意众兄弟,在不舍之中让开一条道路。

  这阿罗那顺,也是颇为聪慧之人,看着已经消失无影的贱民,再加上王玄策等人又主动让开这条大路。脑海一想,与其这样无休止的耗下去,还不如顺道卖给他们一个面子。更何况他们还是戒日王特意交代下来的贵客,外加上甚想知道这多摩多罗最后之结局,故而也就面带笑意的也买了一个人情:“我阿罗那顺也不是得理不饶人之人,贵使初到我国,不了解我国之国情,也是情有可原。不过见您能如此仁义,也是让我颇为感动,既如此,那就放了这些贱民吧”。

  王玄策望着观念突变的阿罗那顺,也是随即流露出了久违的喜色。

  一番寒暄之后,但见这阿罗那顺开口说道:“贵使这一路走来,也是颇为劳累,既然到了我毗罗删那国,不如到我这王宫之中暂时歇歇脚,让我尽尽这地主之谊,如何?。”

  王玄策虽然想以,早日赶往这曲女城为由推脱掉,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到了这毗罗删那国,不如就借机观瞻一番,顺道深入了解一下这阿罗那顺的为人到底如何。于是就带着欣喜之情答道:“既如此,那就多谢国相的美意”。

  但见这阿罗那顺听得王玄策同意之后,随即策马而来,带着欢喜之情亲执王玄策之手,并马而行。面对这样一番殊荣,王玄策也是微微一笑,安然接受。

  于是这大唐使团成员以及大队藤甲兵,则随着二人之后缓步而行。

  离了这村庄没多远之后,只见这阿罗那顺,一边请王玄策欣赏这官道两侧,这毗罗删那国的盛景;一边随口问道:“我国使臣多摩多罗出使贵国,已经有很多时日,至如今还未曾归国,不知贵使可知其下落否?”

  听闻这漫不经心的一问,王玄策随即多了一个心眼,只见他眼珠子一转,就带着悲伤之情回复到:“贵使多摩多罗,出使我国,因为路途之遥远,又偶感风寒,再加上水土不服,不曾想在朝见我大唐陛下之前一日,竟驾鹤西去,甚是惋惜;而外臣此次出使贵国之目的,正是受了陛下的委派,前来说明此事,以解除两国之误会,永结万年之好。”

  这阿罗那顺从王玄策口中,听闻这多摩多罗已死,也印证了派去追杀之人的判断,故而心中暗喜:自此之后这曷利沙国之内,除了戒日王就没有与我抗衡之力量了。窃喜归窃喜,但面上依旧不无悲伤的流露出甚多之伤感之情:“唉,这多摩多罗也是兢兢业业之人,我们同殿为臣多年,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客死异乡,让我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的上。”话语之间,顺道挤出了几滴说不清是伤感还是激动的泪水。

  虽说如此,但是在王玄策的眼中,望着如此情真意切的阿罗那顺,也不免有了一些动容。随即安慰了他一番。

  也就一个时辰左右,众人就到了这毗罗删那国的王城。正如顿珠所言,王城方圆十三里,均是夯土之围墙。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这王城之中的民众,自是和其他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虽说士农工商一应俱全、各种等级井然有序,但是这种俱全与有序中也流露这甚多之无奈。

  到了这王宫,亦是富丽堂皇,要远比这桑及多国之王宫更为气派。不仅大殿之地板为黄金铺就,雕梁画栋更是贴金之作;板凳桌椅也是精雕细刻,饮水器皿以及餐具餐盘,更是清一色白银雕琢。甚是奢华,也甚是精致。

  当目睹眼前这一切,大唐使团的所有成员,尽数被这奢华的一幕所惊叹。因为他们明白:大唐皇室与其比起来,似乎也逊色甚多。

  在阿罗那顺的盛情邀约之下,分宾主落座之后,但见这大殿西侧的玛瑙珠帘后面,一个衣着华丽之女人,正在偷偷的望着他们。隐隐约约的能够感觉到此人不仅体态端庄,更是婀娜多姿;一身珠光宝气,彰显出无尽的富态与奢华。

  通过这晃动的珠帘,也渐渐的看清楚了她的面容,白皙的面容之上,一双三角眼,中间流露出一丝好奇之态。脸蛋虽说没有大唐女子的那般圆润,但是一张樱桃小口,外加一孔温婉的鼻钉,看上去也有着几分天竺的女人特有的美感。而她仅仅只是偷瞄了他们几眼之后,就退了下去。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阿罗那顺之妻子阿尔米塔,听闻来了几个大唐的使节,就是出于好奇,过来看一眼罢了。

  随着宴会的开始,众多精美的素食,就这样纷至而来,不仅让人看的眼花缭乱,更是让人颇为眼馋。虽说如此,但是他们依旧展现这大唐使节的高贵与文雅。

  伴随着宴会的开始,在这闲谈之中,阿罗那顺也趁机想了解,一番大唐国的政风民情,这王玄策等人也是轮番的细致作答;而王玄策等人也借机向他了解了一番这曷利沙国的具体情况,他亦是用心解说。宴会始终在这样祥和的氛围中安然进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