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唐战将王玄策 第三十二回:曲女城四口团聚 闲聊中窥视国宝(上)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三十二回:曲女城四口团聚 闲聊中窥视国宝(上)

作者:涅阳 字数:1935 书籍:大唐战将王玄策

  历史不仅充满了巧合,更充满了数不尽的偶然。在中国先秦的故事当中,因为宝物而引起的战争,数不胜数,而最著名的则可能就是和氏璧了。

  自卞和偶得和氏璧之后,在楚国王宫隐没三百来年,后传至楚国国相手中。可惜的则是,此和氏璧因为在国相手中丢失,恰好当时张仪也在,故而就被当成了盗宝贼。至此之后不仅改变了张仪之命运,更改变了战国历史的走向。

  张仪一怒之下,奔了秦国,成了秦国的国相,楚国之汉中、黔中等大片土地均被秦国攻占,而主要策划者正是张仪!如果不是这件宝物引起的风波,楚国可能不会这么快的迅速没落。

  再后来,这和氏璧被楚国当做聘礼赠予赵国。而秦昭襄王,对此物也是颇为喜爱,于是乎,为了得到此宝物,有了甘愿用城池十五座互换之想法。再后来,就有了这完璧归赵,有了这将相和,等传赞千百年的故事。而在印度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个因为宝物而引发的外交问题……

  自从这阿罗那顺坐上这帝国的头一把交椅之后,颇为悠闲自得。再加上这些时日国家大事,都颇为平顺。虽然和这曷利沙国相邻的几个国家,已经知道戒日王溺水而亡;但是从探子打探到的消息得知,一切平静而且正常,故而他也少了几分忧虑……

  又一日,阿罗那顺正在书房中,翻看着戒日王以前留下的文书。正在翻阅之时,只见一封信件掉了出来,正是这秣菟罗国国王斯塔拉迪,呈送给戒日王的信件。

  信件之中主要汇报了这大唐国使节王玄策,已经到了五印度的地界。且带着重礼拜会沿途之国王,他主要目的为的就是和平交往,互利通商,同时再拜会您戒日王,一些时日之后即将到这曲女城。并且在书信的末尾,同时附上了,他赠送给大唐国的国礼清单……

  看着这份沉甸甸的国礼清单,拿着这份颇为沉重的信件。阿罗那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如果这大唐使节真的是来拜会这戒日王,但是戒日王已死,事情会怎么样?两国会不会闹的不可开交?如果这大唐使节是来拜会这个国家,那么国王就是我,按理说应该是来和我相交才对。

  可惜的则是,没有见到大唐国使节,也暂时说不清楚结果会是如何。不过其内心之中,有这这样的一个平衡标尺:只要他大唐使节懂得礼数,我自然以礼相待。当然了,这也是阿罗那顺心中最为平淡的想法。

  但见此时,他的王妃阿尔米塔来到了他的书房,兴奋的对他说道:“大王,你看看臣妾把谁给带来了!”

  随着她的话音刚落,但听一声“父王”。阿罗那顺猛地一抬头,发现原来是两个儿子普拉德和普拉摩来了。

  虽说这阿罗那顺以前身为毗罗删那国国王,但是更是曷利沙国之国相,故而一年之中有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曲女城内。为了安全起见,他就将这两个孩子始终,安置在他的封地毗罗山拿国,一年之中一家人自是聚少离多。

  至如今这两个孩子也都二十来岁。不仅英姿飒爽,更是仪表堂堂,颇得阿罗那顺以及阿尔米塔的遗传。自从溺死这戒日王之后,那罗那顺趁着大封功臣的机会,就将长子普拉摩册封为曷利沙国太子,将次子普拉德册封为毗罗删那国国王。待安顿好一切之后,两个孩子则马不停蹄的来到这曲女城内。

  见到两个孩子的到来,这阿罗那顺自然是颇为欢喜。也顾不得放下手中之信件,就伸出双臂抱住了两个孩子,一家人之关系显得很是融洽。

  此时,这阿尔米塔随手就接过了丈夫手中的信件,原本她仅仅只是想放于几案之上。不曾想接过这信件,瞄了一眼却是不得了,因为她看中的不是这大唐使节的到来。而是看到了这件无上至宝:鸡蛋一般大小的粉色珍珠!

  说起这颗珍珠也是颇有来历,据说这颗珍珠产自东方的狮子国(斯里兰卡)。当时在海边有一个颇为善良的老渔民,每天均只打够自己食用的鱼儿就可以了,从来没有多打一丝一毫。

  可是有一次,出现了问题。在他出海之后,一天、两天、三天的时间内,均不曾打到一只小鱼。当想到如若再打不到鱼儿,自己就将饿死。于是在此危机关口,他就对天礼拜,祈求神灵的保佑,可是还是不曾有丝毫收获。

  第四日,他带着疲惫的身躯,在灰头土脸,垂头丧气之时,一网下去,竟然打捞上来一人面鱼身的美人鱼。只听这个美人鱼开口说话道:“如果你放了我,我不仅给你足够的食物,还给你一个硕大无比的珍珠!”

  其实老渔民看到这个美人鱼的时候,自知是灵物,即使自己饿死了,也不能够吃了这美人鱼,已经有放了她的念头。在听到这美人鱼这样恳求道,他也就二话没说,放她归了大海。

  当然这美人鱼也没有食言,在临走之时,她不仅给老渔民了足够的食物,还给他留下了一颗和鸡蛋一般大小的粉色珍珠。

  后来这颗珍珠辗转流传,就到了五印度。都说是神灵所赐,故而得到他的人不仅会富足,更会变的漂亮……

  而这颗无上至宝,阿尔米塔早都听说在这秣菟罗国王宫之中。尽管也让侍臣多次前往秣菟罗国迎请,并且甘愿用比这珍珠重量一千倍的黄金来换,但是依旧被他们言辞拒绝。

  万万没想到的则是,自己费尽心机求不来的东西,竟然让他们这样轻松大方的,送给了大唐国的使节。故而甚为惋惜与羡慕的对他们父子说道:“唉,真是没有想到呀,这颗无上至宝的粉色珍珠,就让这秣菟罗国国王,轻而易举的送给了这大唐国,真是让人气愤呀!”

  兄弟二人刚开始还没明白母亲的意思,当接过这国礼清单查阅了一番之后,再从阿尔米塔口中得知这颗粉色珍珠所代表的意义。于是就听这普拉德率先说道:“母后,别急,这东西早晚都是咱们的……”

  他想干嘛呢?请看下节……

  编者说:一个宝物引发的血案,这正是在资治通鉴,以及新旧唐书中明确记载的:阿罗那顺尽掠诸国贡物。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