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南明鼎革 第84章 招降

《南明鼎革》第84章 招降

作者:蜀州奇侠 字数:3113 书籍:南明鼎革

  回到内堂,刘先发意犹未尽,当即提笔写了一封亲笔信,连夜派人送往早已回到蓬州的杨麟。

  此时杨麟燋头烂额的,不但忧心维持地方统治,更忧心周边其他势力蠢蠢欲动。

  设伏大败土暴子,擒获姚黄头领姚天动四方震动,姚黄二当家的黄龙急率部退回巴州,姚黄三当家的袁韬率部推出贵仁县、曾口县,虽然暂时解除姚黄的威胁,扩大大量领土,但现在局势仍不容乐观。

  在嘉陵江上游,大西征西将军张定国、抚南将军张文秀驻守广元州,大西定北将军张能奇驻兵保宁府,随时可能率部顺流而下攻取蓬州,打通嘉陵江通道。

  在嘉陵江下游顺庆府,虽然因为渠县出身的礼部主事李含义起义破坏大西左将军马元利攻略顺庆全境的进程,但在击溃大西军李含义部之后,马元利将进攻的矛头再次对准杨麟。

  正如大家分析那样,四钏水道交错纵横,但最重要的当属长江水道、岷江水道与嘉陵江水道,蓬州地处顺庆府、保宁府之间,连接南北,保证川北水路粮饷。

  伏击战大败姚黄,完全暴露义勇军实力,担心遭到大西军疯狂报复,在驱逐袁韬,恢复贵仁县、曾口县统治之后,担心摊子铺得过大分散兵力,杨麟当即决定留下杨威守卫曾口县、贵仁县,留下龙之帧守卫营山县,而亲率护卫司、第一司、骑兵局撤回蓬州。

  但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形势越来越不利于义勇军,主要表现在;

  义勇军占据曾口县、贵仁县,完全将两路流寇分割,为了打破封锁,黄龙袁韬正日夜谋划,冀求打破封锁。

  义勇军大胜引起大西军注意,在杨麟回蓬州的第十天,马元利派出大西使者,点名道姓要求见面。

  来使是刚刚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的江鼎镇,张献忠义子张广才,顺庆门房殷承柞陪着,大家一起进入知州衙门坐下。

  因为杨麟还没有归顺大西军,不可能如同电视上那样大大咧咧的摆上香案宣读圣旨。

  江鼎镇、张广才坐在左首,杨麟坐在右首,众人依次坐下,倒上茶喝了一口之后,江鼎镇出列道:“将军本川北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还不过一介穷书生。

  自从出仕以来,将军更为大明腐败所不容许,短短一年两次入狱,法人深思。

  将军遭遇如此,天下黎民百姓无不如此,贪官污吏,巧取豪夺,富家大户锦衣玉食夜夜笙歌,而贫苦老百姓几无立锥之地啊。

  如今大明已亡,其皇帝早已吊死在老槐树下面。我皇上承天命,下安黎民,自入川以来,所过州县士民归心,不到数月功夫全川皆降,兵锋之盛古之未有亦。

  将军举人出生,文武双全,为政轻徭薄赋造福一方百姓在地方早有贤名,为将军纪严明多番大破姚黄土暴子,将军见识当远在他人之上,莫不归属我皇,以将军之才必得我主厚待,功名利禄封妻荫子预可知亦。”

  杨麟微微一怔,看了看左侧的江鼎镇,不由得暗自佩服。还没劝降就用对方遭遇引起对大明的仇恨,然后清楚明白的告诉对方大明已亡,张献忠是天命所归的天子,劝说为了前途着想应当归顺大西军。

  但江鼎镇不知道杨麟是穿越族,早已经知道历史走向,再说本尊的遭遇感受不深,现在听其如此一说,虽然表面上唯唯诺诺表示赞同,内心则不以为然。

  看着对方,杨麟拱手道:“大明官员无官不贪,民生艰苦,远非笔墨所能触及亦。

  轩本布衣,寒窗苦读,本想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但正如先生刚才所言大明官场腐败而被无端降为副榜举人,走投无路而投身军伍。

  自从为将为官以来,轩无不以地方黎民百姓为念,惩戒贪官,施行新政,轻徭薄赋,以让乡亲们有一安身立命之所,虽被同僚猜忌,上级打压污蔑为流寇张目,但至今百折不回,圣人之言,黎民之安不敢忘亦。”

  杨麟为政,张广才时有耳闻,现在听其说起,肃然起敬道:“杨将军所为,与我父皇殊途同归亦。杨将军惩治贪官污吏,为政一方造福百姓,为黎民所喜爱,我等知亦。

  我父皇如同将军一样为大明所迫,走投无路而高举义旗,纵横天下十余载,如此方控制西川,所作所为无不是为了替天行道,无不是为了惩戒贪官,造福百姓亦。

  如今大明已亡,我大西兵威之盛古之未有亦,众将本想兵伐蓬州,南北夹击,但本将听闻将军之贤,多番劝说方前往贵部招降,希望将军能够顺应天意,归顺我大西亦。”

  杨麟显得颇为感动,站起来拱手表示感谢后说道:“感谢将军仗义执言,正如江先生、张将军所言,如今崇祯帝已死,近日风闻蛮清鞑子入关,占据北直隶、山东等地,闯王李自成控制陕、豫之地,而八代王入川,天下扰扰,难遇明主,轩本为蓬州人士,值此乱世,只想保境安民,苟全性命于乱世之中亦。”

  张广才一听,气得胡子竖起,突然眼睛一转,挖苦道:“如今天下纷纷绕绕,将军没有碰到明主,如今蛮清鞑子入关,难道将军认为蛮清鞑子可汗是天下明主不?

  还有那闯王李自成李瞎子,听说在北京城只待了二十多天就被蛮清鞑子赶出京城,将军不会认为闯王李自成是明主吗?”

  杨麟哈哈大笑道:“将军在挤兑在下亦,蛮清鞑子多次进入关内,掳我百姓,杀我人民,其残暴与蒙古鞑子无二,岂非我华夏之明主?

  闯王李自成号称义军,入京不足月余就被驱逐出京城,现在虽盘踞陕豫,不过苟延残喘,岂非明主亦。”

  张广才一听,呵呵笑道:“将军声言没有遇到明主,我老张以为将军认为蛮清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是明主,现在听将军如此作答,我老张就感到奇怪了。

  方今天下,可与我父皇相提并论的,不过蛮清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将军既然认为这两人非明主,难道认为南京那个蛤蟆天子是明主?”

  蛤蟆天子指小福王朱由崧,由于体态过胖,而被称为蛤蟆天子。见连续否定蛮清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之后,张广才颇为恼火,如此方有此问。

  杨麟哈哈一笑,显得颇为坦然道:“若在太平盛世小福王可能坐稳天下,但现在天下群雄四起,小福王要想成为众人所追随的民主,呵呵呵。”

  众人跟着一阵嘲笑,张广才拱手道:“既然鞑子可汗、闯王李自成、小福王都非明主,如此可见我父皇定然上承天命,为天下士民之明主。”

  杨麟呵呵笑了笑,拱手道:“八代王兵威之盛,我等知亦,但若要成为明主,需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亦。”

  张广才眨着眼睛显得不解,看着杨麟道:“你们读书人说话绕来绕去的,让人颇难理解,我父皇本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你怎么说这似懂非懂的话呢?”

  杨麟笑了笑,起身来到大堂中间,看着众人说道:“俗话说天命不可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亦。

  如今蛮清鞑子入寇中原,过去我华夏王朝更迭那是我们汉族内部事务,现在蛮清鞑子入寇中土,其野心当不在忽必烈之下亦,外族入寇,大西大明大顺本乃华夏内部的王朝,乃兄弟之邦,当同仇敌忾,共同驱逐鞑虏,此乃我大汉亿兆民众之愿,谁愿意带领我汉族同胞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如当日洪武爷一样,是上承天命亦,是天命之所归亦。”

  张广才一听,想了想不能反驳,点头默认道:“将军真乃巧辩之士,如此天命虽然强词夺理,但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本将权且认可。

  将军声言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乃当今之世的天命,那么如何才能安定民心亦?”

  杨麟拱了拱手,继续说道:“当日八代王攻打CD省城,龙文光掘开都江堰水灌CD平原之时,我本驻军云顶城,其场面之惨烈,至今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如今八代王已经称王四川,当不像将军刚才所诟病的明朝那样荼毒四川,当造福一番,安定民心,八代王若果以川中百姓为念,那定能安定川人民心,为川民所拥戴亦。”

  听杨麟如此说,张广才呵呵一笑,显得得意洋洋道:“父皇兴仁义之师,替天行道,何尝不是以安定民心为念,以川中百姓为念。

  自入川以来以来,我们诛灭贪官污吏,屠戮被老百姓诟病的五蠹。占领CD以来,我父皇宣布免饷三年,并在全川选拔士人充作官职,如此种种,父皇无微不至,如此可见,我父皇是上承天命下安民心亦。”

  杨麟眉头皱了皱,拱手道:“张将军,若CD平原没有遭遇灾祸,八代王如此作为川人当铭心感谢,当郫县县令赵佳伟掘开都江堰,千里沃土,四川精华CD平原早已经残破不堪,地里庄稼毁之十之六七,民众困苦不堪,地方饥民四起,如此八代王即便强征粮饷,虽兵马加之所得也颇为有限。

  八代王减免粮饷,只不过是安民之举,但若想以此安定民心,断不可能亦。”

  张广才内心一怔,拱手道:“将军高见,让人受教亦,我皇如此将军认为不能安定民心,敢问将军,我皇当如何才能真正安定民心?”

  杨麟弯身拱手道:“将军,四川之精华在CD,CD之根本在都江堰,现在赵佳伟等人掘开都江堰,千里沃土CD平原成为千里泽国,民众苦不堪言。

  八代王若以黎民为念,当重修都江堰,当收容难民,如此不消数年功夫,重建四川天府之国,到那时士民定感谢八代王的恩德亦。”

  张广才抓耳捞腮的,摇头道:“杨麟,你若归顺父皇,这些你都可以奏明圣上啊。”

  旁边李时开拱手道:“张将军,这就是我们将军的决定,若是张公真的是真命天子,若八代王真的上承天意,下应民心,八代王当高举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大旗,八代王当重修都江堰。”

  听李时开如此说,张广才虽然连连点头称是,但还是心不甘情不愿,希望杨麟当场许诺归顺大西军,并以此劝诫八代王。

  杨麟采取拖延之策,最后折箭盟誓,如此方才罢休。

  江鼎镇、张广才、殷承柞一行人被送出城门,在离开城门的时候,杨麟连连打躬,希望能够将原话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