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雄魏 143.茶酒论

《雄魏》143.茶酒论

作者:猛火油柜 字数:1252 书籍:雄魏

  当然心里话肯定不能说出来,杨信阳一拱手,“大人教训的是,想必是大人文气纵横,连小子都被侵染了。”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萧秉卓闻言也呵呵笑起来,“小子不老实。”

  两人又走几步,萧秉卓突然开口。

  “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游”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白云无种满地生,有时出山为雨露”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杨信阳大脑高速运转,接完最后一句,发现萧大人静了下来。

  萧秉卓静静看着杨信阳,良久,哈哈大笑起来。

  杨信阳暗松一口气,“大人何故发笑?”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这才对嘛,少年人,就该有此等锐气。”

  杨信阳望向远方,朵朵白云从远方飘来,在天空里自由自在地飘荡。

  心灵的天空中,经过岁月的发酵,会凝为碧空中一朵飘逸的白云,它点缀心的天空,灿烂自己的心空。

  “一阵落花风,云山千万重”

  萧秉卓笑吟吟看着杨信阳,那眼里的意思很明显,愿你的往后能够开阔明朗,静美雅致,纯净自然、潇洒从容。

  杨信阳看懂了萧秉卓的期待,轻声道,“请大人放心,吾学其品,完美己身,人品端正,浩然之气在身,努力不懈!”

  萧秉卓满意地点了点头。

  两人信步游走,萧秉卓年纪大了,方才童子已陪他走了几步,杨信阳看他额头微微出汗,提议道:“大人,不妨休息一下。”

  说着便搀扶萧秉卓到廊房,在长椅上坐定,那廊房前面写着一副对联——坐牵蕉叶题诗句,醉折花枝当酒筹。

  正如童子所说,书院内诸人时刻都关注着萧大人。两人方才坐定,便有人过来洒扫了石桌,奉上香茶。

  杨信阳抿了一口,入口甘甜,回味无穷,萧秉卓也喝了一杯解渴,又有仆人奉上,萧秉卓端起茶杯,“听说,你家里是开酒楼的?”

  “小本生意,混个养家糊口,不值大人一提。”

  萧秉卓点点头:“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小,阿谁即合称尊?”

  杨信阳一愣,萧大人这是在问茶酒究竟谁的用处大哩。

  萧秉卓说茶为“百草之首,万木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挞芽。”茶的贵重还表现在“贡五侯宅,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

  杨信阳知道这个时空,魏国王侯嗜茶,茶自然成了很珍贵的饮料;听闻贡献名品新茶的人,也自然是高官得做,一世荣华了,这也是茶的尊贵之处。

  这是在继续考校自己哩。

  杨信阳想了想,说所谓酒,“箪醪投河,三军告醉”,所谓“君王饮之,呜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生,神明散气。”正是“自合称尊,何劳比类,”言下之意,是说用茶来与酒相较,根本无法类比。

  萧秉卓来了兴趣,继而说茶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万国来求”,茶商充塞于途。

  杨信阳则说酒也受到广泛喜爱,“礼让乡间,调和军府”。

  萧秉卓摇摇头,说饮茶能使人清心,饮酒会使人陷入深渊,“我之茗草,或白如玉,或似黄金。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已后,令人只是罪深。”

  萧大人的意思是茶能涤昏、酒能昏乱。

  杨信阳好斗之心被激起,不甘下风,道出酒为人带来的乐趣,“酒通贵人,公卿所慕。曾道赵王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交舞。”

  继续道,:“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生养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

  继而说出了吃茶的坏处:“茶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

  而对普罗大众来说酒却是消愁药,所谓“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还可以借酒消愁。

  茶酒继续互争高低,萧秉卓淡定无比说,茶叶一上市,人们争相购买,说话间就能发财。

  杨信阳说,茶水三文钱就能买一大缸,何年得富?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说酒价再贱,也比茶要贵重得多,正所谓奇书古画不论价,诗豪酒圣难争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