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帝国 第一百五十九章 箭在弦上(七)

《铁血帝国》第一百五十九章 箭在弦上(七)

作者:月兰之剑 字数:1898 书籍:铁血帝国

  夏威夷时间12月24日20:00,瓦胡岛以北400海里,东亚联军第一航空舰队的32艘军舰正劈开夜暗中的大海,向着那以珍珠为名的美丽港湾疾驶而去。

  舰队旗舰“大鹏”号的司令舰桥上,面对深沉无边的黑暗,舰队司令梁书铭中将抱臂不动,突然以金属摩擦般的声音向身边的参谋下令:“用信号灯传令各战队,我舰队已进入敌巡洋舰巡逻圈,全舰队自21:00起实施绝对灯火管制,各舰须加强夜间了望,谨防碰撞。”

  “是!”参谋记录完毕,领命而去。

  作为整个夏威夷攻略最关键的一环,作为机密“奇兵”的机动部队绝对不可以有一点闪失,肩负重责的梁书铭不能不小心谨慎。

  梁书铭今年四十八岁,个头不高,身材偏瘦,长得有些秀气。他十八岁就加入前清水师,相继在“超勇”(一代)、“定远”号上服役,因表现优异,屡受提拔,并在二十四岁时得以保送新设的海军大学大连官校。

  二十年前,作为六十八名首届毕业生之一,以航海科第一名的成绩取得当时光绪皇帝御赐的佩剑,随后分配到“龙威”(二代)号上,参加了歼灭日本海军主力的大东沟海战。

  甲午战争后,也许是命运使然,梁书铭与海军航空兵结下了不结之缘——先是受命学习飞行,随后担任水上飞机部队的小队长、中队长,帝国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飞鹰”号建成后,又被任命为该舰舰长。亚俄战争最绚丽的南海大海战中,梁书铭指挥由“飞鹰”、“天鹰”号组成的航空第一战队伴随主力部队作战,战队派出的水上飞机及时发现了俄舰队,为主力部队抢zhan有利阵位争取了时间。

  亚俄战争后,梁书铭又回到海大接受再培训,在此期间提出了全新的海军航空战理论,获得了历任国防大臣、总参谋长等高层人物的支持,以该理论为基础,帝国海军开始了航空舰队的大发展。

  梁书铭深信,航母及其舰载机必将成为日后主宰大洋的霸主。

  只是由于工业水准的限制,此时的海军航空部队要完全取代巨舰大炮还早了些——这一点,梁书铭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在海参崴和鹿儿岛进行的秘密演习中,“枭鹰”舰载攻击机使用特制的450毫米浅水鱼雷近距离攻击目标,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但比起一线潜艇和水面军舰上普遍配置的500毫米和550毫米重型鱼雷来,全重仅450公斤的450毫米航空鱼雷威力的确弱了些,对付最新式的敌军战舰恐怕有些吃力。且“枭鹰”攻击机搭载鱼雷后航速低、机动困难,超低空攻击时很容易成为机枪甚至步枪的靶子,攻击高速运动中的敌舰时效果也很不理想。

  引擎工业跟不上啊,虽然再怎么看也已经领先了他国好几年,却也只能勉强给“枭鹰”配上北洋重工的HK-10型220马力引擎,更强力的引擎也不是没有,但体积和重量太大,只能装在不需要考虑舰上搭载条件的陆基轰炸机上。

  有鉴于此,只能将航空攻击部队发挥威力的希望寄托在令对方猝不及防的奇袭上了,所以,如果舰队的行踪被发现,奇袭变成强攻,航空攻击部队的作战效果就将大打折扣——降低三成?五成?不,届时可能连一艘敌舰都无法击沉,反而遭受巨大损失!

  行动的隐蔽性正是胜利的保证!

  只是,该做的都做了,现在,也只能祈求上天保佑了。

  梁书铭摘下军帽,捧在手里细细抚mo,努力平静心绪。

  这一夜,注定漫长难耐。

  “大鹏”号甲板下面的宽敞机库里,数百名整备员和飞行员还在紧张地为明天的战斗做准备。

  “最后检查一遍,睁大你们的眼睛,用你们的手指一寸一寸摸过去!绝不能让我们的飞行员开着有问题的飞机上天!”

  机库那头,五零四舰战中队的整备长大叔正提着喇叭给整备员们鼓劲,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三次检查了,却没有一个整备员叫苦叫累。

  “稳住……稳住……瞄准了……距离一千,九百,八百,……五百!放!拉起来!干得漂亮!”

  机库这边,一一六舰攻中队的飞行员们正以画着敌舰侧面投影图的大纸板为目标进行最后的训练:由几名整备员竖抬着纸板,从飞机前方匀速接近,这样舰影就会越来越大,到规定的距离时,飞行员按下鱼雷发射按钮,模拟完成投雷、拉起、重整编队、返航等一系列动作——这也是无法进行实兵飞行演练时最有效的训练方式。

  “这是‘特拉华’级!这个,‘纽约’级!‘内华达’级!没错吧……到你了……”

  另一边,几对飞行员正互相以画有敌舰侧影的卡片进行测验,这是为了锻炼识别能力,以便战时选定目标及战后确认战果。

  脑后晃着马尾的女少尉祁冰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每当猜中了总会兴奋得直拍手,脸上泛滥着一对漂亮的酒窝,仿佛对她而言,战争就是一场趣味横生的游戏。

  “哎呀,我又猜中了,到你了到你了……”

  同伴也早已习惯了这个总是带来欢乐气氛的女孩,没有人不想开开心心地面对生死,如果无法避开战争,就当成游戏一样去面对吧——年轻人总有办法找到自我安慰的办法。

  “士气高涨嘛。”

  机库上方的一列玻璃窗后,一战队司令毕凌波少将目睹下面的热闹场景,由衷地赞叹道。

  “年轻就是好,可以不想那么多,可以那么开心地面对生死……”

  一旁的第一联队联队长蔡勇上校也捧着茶杯感叹起来。

  毕凌波微微点头:“年轻人,无所畏惧的年轻人,经过这一战之后,他们将成为钢铁、战神,我期待着呢。”

  “是啊,要成为钢铁,成为帝国的栋梁,而不是无谓的牺牲掉。就算死,也要死得足够有价值,这正是我们指挥官的责任。明天,我会亲眼看着他们由毛头小子变成真正的战士!”

  蔡勇目光如炬,仿佛此时他已置身战场,张开结实的翅膀,向着林立的桅杆与山峦起伏般的舰群飞扑下去!

  PS:

  历史小知识——

  英国索普威思“杜鹃”(Sopwith-Cuckoo)式舰载攻击机,1918年服役,共生产120架,引擎为Sunbeam-Arab-piston(200马力),最大速度100英里/小时(160公里/小时),航程400英里(640公里),可搭载1枚450公斤重的18英寸(457毫米)航空鱼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