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末法时代之第七重天 第一章 满目疮痍佛化天

《末法时代之第七重天》第一章 满目疮痍佛化天

作者:七天之树 字数:7344 书籍:末法时代之第七重天

  我是你看到的最宝相的容颜,我是你听到的最优雅的那支歌,我是穿过空气停留在你发梢的那抹绚烂光彩,我是你清晨见到的绿叶上的那滴晶莹露珠,我是你迷幻后再也不认识她的始作俑者。——日月佛。

  第一章满目疮痍佛化天

  1、第七重天

  采菽氏一直以打渔为生,许多的生命在他手中了结。忽一日,他自我感觉双手沾满血气杀业太重,便来到佛的面前要求渡化,苦修圆满,罗汉加身,自此被人称作大目犍连。

  大目犍连在佛尊驾前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原来那时教派林立,各教派为了维护自身的教义,都指责对方是邪教。这段时期,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悉达多经过多年悟道,终于大彻大悟成佛立教,在教派之中异军突起,一时间众教派群起打压。有一天,佛尊去舍卫城赴宴,由于涨水,河不能过。大目犍连运功化做一座宝桥,上有香花绸缎七宝严饰,佛尊过香花桥赴宴。一众教派首脑眼睁睁看着佛尊飘飘然早他们而去,突然间都觉得自身灯光微弱,不足与那如日月之光的佛尊和众弟子相比。

  时间到了末法时代,佛尊要加大普法。大目犍连奉旨到了一个叫作陀竹园的地方,向众比丘宣扬佛尊的心语。那陀竹园是一个灵异之所,有一个通往异界的秘道。

  大目犍连传旨完毕,牵着身畔小比丘童子小目,在众人眼前消失,来到欲界第七重天。本来欲界只有六重天,佛尊想在欲界立法宣道,却发现欲界不知何时生成了一个第七重天。

  大目犍连到达后,发现自己置身于一座山的山腰。

  小目满脸新奇,兴奋异常,一会说要看看这里的六足马,一会说要找到一只穷奇兽。六足马是传说中的奇物,据说神骏异常,能踏风而驰。据说人间上古有一位军队首领,是一个古往今来的神人,他上欲界揽来一匹六足马,骑着它冲锋陷阵,攻城掠地,无所不能,成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将军,他的故事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那匹六足马在人间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神马。

  大目犍连见这里山高林密,一时找不到路径。就在附近找了一株最粗的树,树叶出奇的宽大。他提气后双脚暴长,一下就跨上了几丈高的树冠,眼前一亮,头已经在树叶外面了,脚下这一棵树是最高的。

  正要抬头寻路,却看见了奇异的天象:天空分为两色,自己这一边是阳光灼灼,不远处的另一边却暗无天日,阴沉沉、静悄悄,荆棘丛生,不见半分生气,空气中徘徊着不可名状的鬼气,似乎只要有一点响动就会惊动黑暗中的妖魔鬼怪,随时会冲出什么不可预知的东西,就算是最胆壮的武士走到黑暗边也会止步的。

  大目犍连思忖:如果说这欲界第七重天从混沌初始就生成了这鬼异的半明半暗,却怎的那暗的一边会令人胆颤心寒。幸喜自己身处光明的一侧,心想还是先找到路途才是要紧。就细细观察起地形来。

  但见现在所处的是在山峰上,刚才在树底下视野不开阔,现在看到自脚下两边都是山坡,竟是在一座峰顶。山的一边山下云雾迷蒙,看不清这山有多高,另一边山下是一片平原,只是那平原只延伸了几里路,就被黑暗吞噬,暗幽幽不知有多深远。

  扭头见后面有一座石峰,很是笔陡,只见石上写着“虎跳峡”三个大字,遒劲灵动,力透石壁。山峰的半腰长着一株曲虬的松树,树形颇为雅致。大目犍连下了树来,拉了徒弟,来到石峰底下。

  突然一声尖叫传来,非常凄厉惊恐,明显是有人受到强烈的攻击,从声音看来,似乎已经受伤,接着是几声兽吼和喝骂。

  形格势禁间,大目犍连救人心切,飞快寻声而来。只见一老人满脸鲜血,护着地上的一个小男孩,旁边站着两个似人非人而又直立着的东西,一个全身毛发,呲牙咧嘴,另一个倒是人脸,可是一只手是兽爪,两个都是样貌凶恶,不但凶恶,而且难看。

  毛发怪物高举大刀呼地砍下,大目犍连见刀去势凌厉,透着的劲力不小,急切间运劲扔出手中的钵盂,脚下丝毫不缓,“当”一声响,钵盂砸在刀上,刀锋偏向一边。

  那毛发怪物一声兽吼,愣了一眨眼间,忽地刀峰回转,削了过来。此时大目犍连已风驰电掣地赶到,拉起地上的一老一少,闪开了去,刀光在离身体几尺远处划了过去,砍了个空。此时那个獠牙怪人也抽出了一把阔口大刀,两怪一左一右,一上一下,两声怪叫,分别向大目犍连砍来,意欲就要把大目犍连削一个两刀三截。

  小目有些害怕:“师父,佛主叫我们不要多管这里的事呢,我们走吧!”

  “佛门弟子,见义勇为,你看师父的。”大目犍连边说身子一扭一晃,趋步向前,双手暴长,“嘭,嘭”两掌印在两怪胸口,那两怪痛得“嗷嗷”叫,退了几步,抡起阔口大刀一左一右扑了上来,大目犍连见这两怪武功不高,却像疯了似的,对自己拼了命砍杀。也顾不得别的,运劲如风,袖袍顿时鼓了起来,双掌翻飞,不一会,只听又是“嘭嘭”两声,比先前那两声更响更沉,两怪庞大的身躯飞了起来,撞在地上,挣扎着爬起身,各呼一声,风一般遁走了,“咚咚咚”的脚步,不一会便消失了。逃走的方向正是那黑暗之地。

  察看那老人并无重伤,小孩也没有受伤。问明了他们住处,扶了老人下山到家。祖孙俩千恩万谢。

  大目犍连作一佛礼,问道:“请问老丈,什么事得罪了两个怪物?”

  那老汉说道:“这里谢过大师父,唉!这乱世无穷无尽,师父难道不知这人魔之争,已经五百年了?”

  大目犍连一听大吃一惊,忙问:“我在人间,听说这欲界第七重天是个夷愉之地,人人快乐怡然,怎地战火已经五百年了?这人魔之间却有什么仇怨?一切疑问,还请老丈告诉。”

  “原来师父来自人间,”言语中对“人间”两个字一点也不惊讶,原来老汉住在这大山之中,不知人间和这里天地相隔。老汉叹一口气,继续说道:“欲界第七重天几千年来名满三界,生灵繁多,人族、仙族、半仙族、魔族、獠族在此繁衍生息,单就几族和平共处,友好地生活在这片大陆上而论,就足以称为佛化之天。这片大陆,美好快乐,师父称之为夷愉大陆,一点也不为过。但是那……那已是正法千年的事了,美好时代早已过去五百年了。”

  大目犍连心惊道:“真正是没想到,是了,今日那两个凶神恶煞是想必一是魔族,一是獠族了。”

  老汉道:“正是。”

  大目犍连说:“愿闻其详。”

  原来魔族住在五伦山密密的丛林里的洞穴中,或是五伦山光秃秃的岩石洞里,这些天然的洞穴被魔人入住后又往里面挖掘,一年又一年,千年来这些洞穴弯弯曲曲,深入地底。要说魔族人有多少,那可不好说,总之他们一年比一年多,五伦山的山体中,那些暴露在阳光下的或者是隐蔽在丛林中的洞口就不计其数。也不知巨大的山里被他们挖了有多深有多远,洞里到底有多少兽骨,哪有人知道,魔族不吃五谷,他们只吃五伦山中的野兽和怪物。

  据说正法656年,一只万斤狻猊在一个白天横扫五伦山,毁坏了不计其数的田地、森林和魔族人捕兽的陷阱,五伦平原的人类毫无办法,那一晚山中雷震价响,有魔人发出的兽声,人类第一次听到魔人的声音也像兽吼,当然那一声声更响的吼声是巨猊发出的,天亮时巨猊的吼声消失了,魔人发出了震天响的欢呼。

  不久山上竖起了柱子一样的四根骨头。

  五伦山脉绵延五千六百里,这个跨度不是随便说的,是瓢雾族剽悍的箭手说的,瓢雾人的箭手每年都要沿着五伦山脉狩猎,五伦山有多长有多宽,他们是最清楚的。不过这些箭手可没傻到去山的北面狩猎,因为魔族人的洞口大部分都山北,山南的阳光多,魔人可不喜欢。

  大目犍连道:“这里便是那五伦山吗?”

  老汉说道:“那五伦山在天央帝国。这里是黑盲山,是中洲国界。由这里南去千里,才能到天央帝国。”

  大目犍连心想,那天央帝国不知怎么样,听起来战争应该是从天央帝国起始的……

  老汉又说道:“要说事情就坏在正法800年,不知什么原因,魔人渐渐到山南多了起来,在这之前魔人可是从来不到山南的。瓢雾族的箭手就很少到五伦山来了,据说他们从此回到了“汗错”的家乡居住。“汗错”的意思就是‘海一样的河’。听说他们用了另一种武器——绳弩。绳弩能准确地射中从海河中飞起来的鱼,那也足够让他们丰衣足食了。”

  老汉又说到魔族猎手到底用什么武器捕兽,千年来人们都只是猜测。有人说用弓箭,据说魔族人茹毛饮血,力大无穷,能拉开与他们等高的强弓;又有人说他们用的是非丝非革的巨网,这种丝是五伦山中的特有的魂兽生产,魔族专门训练了一些灵异武士,每年才能捉到少许这类魂兽,并且还要牺牲一些武士,这种网要放在火上边烤边织,才能坚不可摧;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魔族人天生就拥有魔力,因此魔族人天生就是武士,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件自己称心的武器,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武器开碑裂石,但是这种说法有人反对,理由就是魔族人天生不是智慧类的生物,他们怎么就懂得像人类一样开矿炼金,不懂开矿炼金,又怎么能制造强大的武器?但是民间的这种说法也不通,如果他们没有武器,又怎么能在怪兽遍生的五伦山丛林中与怪兽搏斗千年,却依然能生存下来。

  关于魔族人能不能开矿炼金、开炉制器,这个问题,又过了一百年,到了正法900年,魔人在五伦山南麓活动的迹象越来越多了起来,便引起了人类的警惕,于是关于魔人如何炼制武器的猜想,陡然间又成了生活在五伦平原人类的话题,不仅是乡野闲人市井工商的茶余饭后的议论,而且成了皇宫里那些仕大夫们的担忧。虽说魔人的武器是用来狩猎,但是谁敢保证有一天如果魔族和人族一个不和,这魔族武士以魔力挥动手中的武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斫向人类,那岂是文弱的人类所能抵挡?(其实强大的魔力之说,也是互相矛盾,魔人既然不是智慧生物,又怎么能够修练魔力,只有人类才能修真,在人体内生出玄力,或者魂力。)

  猜测了许多年,渐渐人们由猜测变为恐惧。话说帝国中对这件事有两派看法,一派以宰相张和为首,主张淡化处置这事,奏上国主,奏中认为人魔两族千百年来井水不犯河水,况魔族百年来到五伦山南也不甚频繁,犯不着为此事无端生隙,弄不好触怒魔人横生出嫌隙来。我天央帝国号称帝国,向以智慧统国,可悄悄派人调查魔族人的性情,以及他们的武力如何,到山南是为了什么?防微杜渐,从中调整国策。

  另一派主张武力防御,以三军太尉陈辽击为首,奏上国主,奏中说道,想我帝国昂昂向上的国力,魔人异动,值得怀疑,当下正值我国力鼎盛之期,可以大举出兵,在山麓驻防,一旦发现魔人异动,就把魔族驱回山北,此举一来可向不可开化的魔族示威,二来可保天央帝国紫金帝都之安和国运昌盛绵延。食鱼防刺,堂堂帝国,凡事要做到未雨绸缪,方可逢凶化吉。

  据说战争本可以避免,但是后来据说和一个叫鲍丝囊的天央帝国人有着莫大的关联。老汉对于鲍丝囊其人不了解,谈话就没有继续了。

  大目犍连不知道第七重天竟发生天变,看来此次欲界之行看来必要去天央帝国了解详情,虽然来这里的目的并不在于此。

  当下劝老汉随行,离开这凶险之地,战争拖延不断,人魔之间的仇恨不断,就像今天,那两个魔怪眼中盛满了仇恨,住在这里真正是时时刻刻活在危险之中。不想那老汉说中洲以及天央帝国帝都同样凶险,坚决不去,问及为何,老汉只说:“吏如魔,匪如獠,最是百姓苦飘摇。”

  大目犍连听了十分疑惑,难道这天地间最圣洁的大陆,也像人间那样黑暗无道?

  次日,问明下山路径,一路寻问,往天央帝国行来。

  一路上,路过吾乃湿地,湿地上鸟儿成群,景物壮观,又过了一条大河,河上渔人寥寥无几,平原上显得荒凉,田野里空空如也,这一切呈现的都不是大目犍连想像中的那个欣欣向荣的夷愉大陆。

  一日,平地将尽,陆地渐渐不平,路越来越陡,前面崇山峻岭。终于有一天,师徒俩进入山中的树林,并且森林越来越高大浓密,正如那老汉所说,到处是岩洞,有些地方留下了一些雕像,有的像是魔族的名人,有的是怪物,不知这些怪物是魔人的宠物还是他们的神物图腾。当年魔人所留的艺术水准可见一斑。

  渐行渐高,路上稀疏地有一些行人,都是拖家带口,一打听,原来眼前这五伦山就是天央帝国的边界。这一路的行人都是想进入天央帝国寻求安全。

  目前第七重天有三个大国——天央帝国、****帝国和中洲国,还有许多小国和一些大族。小国自不必说,一些特大家族显得异常神秘,他们有国一样的法规,又有传统的族规,自成一体,往往闭门修真,他们当中的一些武士修习的阶位很高,往往就比国家军队战士厉害得多,但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

  海一样的河(以下简称海河。)从南到北把第七重天一分为二,天央国国大势强,在河西称帝,河东也有一个国家国大势强,这便是****帝国。中洲国与天央国毗邻,也很大,但比起这两国就小得多了,因此不敢称帝。目前河西天央帝国强盛,与魔族对峙。一些人便跑到天央国来避难。

  大目犍连携着小目一路赏景,身后是一往无际的吾乃湿地,前面是高耸苍翠的五伦山。

  第一章满目疮痍佛化天

  2、少年郎

  行走在大目犍连前面的是一家三口,行得很慢。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生得长身壮实,虎背熊腰,背着一个长长的包袱,背带深深地勒进了肩膀的肉,很深重的一个物件。

  少年快步跑到前面,对着一根小腿粗的树枝拍去一掌,“喀嚓”一下折断,为后面的两个人开路。后面一个美妇儿,着一袭鹅黄裙裳,身材袅袅婷婷。她左手提一个包袱,右手扶着一个颤巍巍的老婆婆。

  美妇叫那少年:“刚儿,好好儿的,折那树枝做什么?”

  少年回过头来,笑笑,方脸粗犷,双目灵光闪闪。大目犍连心想,这里果然是天堂异界,天赋异秉的人很多,这个少年简直就是天生神力,若是遇有良师教导,将来必定有一番成就。只见那少年背上的包袱和别人的就是不同,长长的几乎要触到地面。

  那老婆婆早已走不动了,忽然一个趔趄,摔倒在地,再也爬不起来。那妇人生得纤弱细嫩,想扶老婆婆起来,却哪里扶得动。

  大目犍连上前帮忙扶着老人坐起,那老人已半昏迷,手在空中乱抓,那妇人则泪涟涟的不断叫着“婆婆……婆婆……”

  那少年急奔回来,“奶奶……奶奶你怎么了?”

  这时一匹马奔了过来,那马见男孩从跟前走过,忽然惊了,人立起嘶嘶鸣叫,眼见就要冲撞上地上的几人,大目犍连肩膀迎上,准备顶住那马,那骑者骑术精湛,猛笼僵绳,那马就不能往前闯。

  马上人叫一声“好险”,跳下马来,骂一声畜牲,牵过一边绑上,过来行个礼,说道:“大嫂,师父,刚才多有得罪,有没有受伤惊吓?”

  大目犍连摇摇手,示意安静,把手掌贴着老婆婆头顶,缓缓输入真气。不久,老人一声哼哼,醒了过来,这一下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大目犍连看这老人,目光灰滞无神,脸色灰败,却是要归去的样子。

  大目犍连宣一声佛号,轻声对妇人说:“夫人,婆婆精力耗尽,天年将终。”妇人禁不住哽咽起来。

  这时那骑者过来:“山野陋人高古鲁莽,这里陪罪了!”说着行礼。

  美妇起身向高古回礼。“不敢”。

  大目犍连道:“高施主不必介怀,施主如有急事,这就请吧!”看高古身形矫健,目光炯炯,脸露许多的沧桑,但他言语行动有礼,绝不像坏人。自称山野陋人,实是礼仪周全,不是浑浑噩噩鲁莽之人。

  这时,高古从马背上囊中拿出干粮,分给大家,一同在这山道上休息。

  大目犍连也吩咐小目拿出干粮,与大家同食。对着美妇说道:“夫人如何称呼?看你们孤儿寡母,似是落难于此?”

  那少妇犹豫一阵,拉过男孩说道:“不敢,夫家姓宋。孩子父亲抗魔牺牲,家乡沦陷,才逃难至此。”她人美声音也美,话中虽含悲切,语音却是柔美至极。说着向男孩望了望,眼中充满怜爱。这孩子家姓宋,这夫人叫他刚儿,孩子就叫宋刚了吧。

  山上湿气很大,大家刚才爬山出了一身汗,除了高古骑马,现在都感到微微凉意。刚才大目犍连对宋夫人所说的话,高古早已听见。

  这时高古直瞧着那妇人,那妇人羞涩地低下了头。高古脸现担忧,犹豫了一下,问道:“宋夫人,请问你身上是否带了钱?”

  那妇人立即警觉,说道:“我这一家,哪里有钱?”

  大目犍连心想:这人莫非仗着有点功夫,竟欲光天化日对这孤儿寡母当场为难不成?难道我看错了,这人莫非真是个歹人?待他一动手,我就比他更快出手,先点倒他,吊在树上,好教他一日一夜之后,才能手脚动弹解开束缚,到那时,这可怜的一家早已走得远了。

  高古继续说道:“若无带钱,金银也可,若无金银,古玩器物也是好的。”

  那妇人只吓得面无血色,身子不禁抖了起来。宋刚前跨一步,说道:“你要怎样?你想欺负我们,我不会和你善罢。”

  大目犍连心里大骂,此人原来真是歹人,浑身攒力,以防不测,脸色变红。

  小目见状,拉拉大目犍连的手,说:“师父……佛主说了……”

  大目犍连摆摆手,示意他不必说下去。原来这大目犍连也是性情中人,一生嫉恶如仇,见到这种事,就不管什么“佛主之言”了。小目心下不明,何以师父一到了这里,便一而再地记不住佛主之言。小目心想:“佛主是交代过的,第七重天是个夷愉天,叫我们不要多管闲事,可师父偏偏总是忘记。”他小小年纪,哪里知道这第七重天早已不是什么夷愉天、佛化天。

  高古说道:“众位莫疑,待我分解明白。我们此时身在五伦山南段,由此过山就是天央帝国,这一路过去只有一条山路,山顶颈云关重兵把守,关上官兵如狼似虎,搜刮避难百姓钱财,说什么是交兵赋,凡入天央帝国便是天央帝国子民,天央帝国子民纳兵赋人人有责,大嫂如果无钱,这颈云关是万万过不去的。”

  众人恍然大悟,大目犍连愤慨:“真是岂有此理,果然是如狼似虎。难道就没有水路可行吗?”

  高古摇摇头:“水路也有一条,想不到五伦河碧波清澈无瑕,养出的水兵却是这般虎狼。最可恨的是,这一带山匪见有些人无钱过不得山折回,就趁机杀人逼钱,抢人入寨,更是凶残。”

  大目犍连道:“天央帝国高层各部就视而不见吗?”

  高古说:“战乱当前,兵匪一家,沆瀣一气,岂是一个管字了得?”

  众人不明,问是什么意思?

  高古说道:“无钱就不能前行,后退会遇上匪贼,更是要惨遭横窝。”

  宋妇人顿时显得极度恐惧和无助。宋刚哼了一声,说:“我才不怕。”回身去看奶奶。他大叫一声,悲痛异常。众人一看,婆婆一手抚着少年脸颊,满脸慈爱,一动不动,原来已经西去。刚儿虎虎的脸上布满惊疑,极度伤心却哭不出来。奶奶非常疼爱他,他也非常依恋奶奶。奶奶的离去,对他打击不是一般的大。他看着奶奶的遗容一动不动。

  宋夫人满面泪花,把脸贴在刚儿脸上,轻轻掰开儿子抱着奶奶的手。

  高古忙托着老人遗体,恭恭敬敬地放在地上。在这个过程中,宋刚仍是一动不动,沉浸在伤心痛苦之中。

  大目犍连宣一声“阿弥陀佛”,念起地藏经和阿弥陀经,声音极其悲苦,诉说人生因果,消除业障,祈求上佛加持佛力,让亡者快快往那西方极乐。

  宋刚心里迷迷糊糊:是的,就是那些人害死我奶奶,今日又添一新仇,总有一****会叫你们一并还我。

  安葬完毕,宋刚低头跟随众人继续前行,高古请宋夫人骑马,宋刚突然喝一声:“妈妈,我们谁也不靠,就靠我们自己,妈,我们走。”众人都想,这孩子伤心到极点,已经糊涂了。

  走了一阵,高古在大目犍连耳边嘀咕了一会,大目犍连摇头,过了一会,高古又在大目犍连耳边说话,大目犍连点点头。

  宋刚力大,携了母亲,走在前面,一语不发。走了半天,看见一座高耸的堡垒,顶上被云雾遮拦住了。

  堪堪到了颈云关口。一胖一瘦两个兵卒长刀横架,大声吆喝:“什么人?我皇有令,要从此处过,需要验证身价。凡人类身价千金者通过,凡人类对我大天央帝国有奇功者通过,凡此二令,居其一可过。”果然索要税赋,这意思是说身份倒不重要,身价是主要的。要说这道法令也不错,要知人魔本不同相貌,这身份就不用验证啦,当然身价是主。

  众人哪有钱,兵卒们见这一行人众老少妇弱,其中就高古一个力壮,当先的一个瘦卒顿时放松,放出威来:“你们几个怎么看就像中洲狗国奸细?”

  另一个胖卒口耍无赖:“啊哈!兄弟,你眼力好差,我看不是獠人化妆的奸细,就是十四酷那些匪人。”

  瘦卒嬉皮笑脸:“兄弟,我眼力怎么就差了,你瞧这位夫人这么娇滴滴,是我们正宗本族,我们定会尽力照应。夫人,今晚兄弟们有篝火酒会,我代表兄弟们邀请,来和我们一起快乐吧?”

  胖卒继续无赖:“咱兄弟们辛苦够呛,夫人为咱哥们解乏,那可是见者有份啊!”嘴里不干不净,边说一只手边挥动,越挥越往前靠,就想动手动脚。

  宋刚紧握双拳,不发一言,向前一步,只待那胖卒伸手,便要一拳一个了结。

  大目犍连早已看出宋刚天生神力,要想了结眼前两个小卒倒不难,但势必惊动军营,到时候要想过关就不容易了。

  高古赶紧在马腹上一捏,那马前蹄上扬,吁吁叫了起来,大目犍连假装惊吓,“哎呀”一声,一个失手包袱掉在地上,滚出一个金钵,金光闪耀,钵腰上还镶嵌了一圈宝钻,更是晶莹剔透。

  那两卒眼睛一亮,大叫:“这不是钱吗?”伸手就要拿。

  大目犍连早已劲透脚尖,慌慌张张在钵上一点一挑,恰到好处,那钵跳了起来,大目犍连口中一叠声乱喊乱叫:“使不得,使不得,没了破钵,贫僧就化不了缘,化不了缘,就吃不上饭,使不得使不得……”双手空中乱捞乱抓,毛手毛脚,不知怎么金钵就到了他手中。

  大目犍连拉起小徒弟,大声喊叫:“贫僧不过关,回去也!”脚步飞快,走得没了踪影。

  高古用力一拉缰绳,那马人立起来,高古紧紧抱住马脖,身子掀了下来。把鞍上的垫布也带了下来,顿时露出一副金光闪耀的黄金鞍。胖瘦二卒顿时眼睛发亮,高古在马脖子上使劲一扭,那马像见了鬼似的转身,“的的的”跑了,他一叠声叫道:“不走了,你们这里有凶神恶煞,我的马能看见的,不……不走了。马儿马儿,乖马儿,等等我。”一边说一边向宋夫人宋刚急使眼色,宋刚眼中一片迷茫。

  宋夫人看不懂这是演的哪一出,本能地拉着刚儿跟着往回跑。

  走了一阵,转过两个山弯,见路边坐着一老一少两个和尚,却不是大目犍连和小目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