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荆楚帝国 第六十一章 不可退

《荆楚帝国》第六十一章 不可退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2628 书籍:荆楚帝国

  熊荆的注视下,幕府里一片沉默,熊荆就要开口让诸将带着书面命令返营,明日准备撤退时,身侧有人咳嗽了一声,是右史倚宪。“大王容禀。”他道。

  “臣闻邲之战时,先君庄王乘左广以逐赵旃,晋人使軘车逆之。人惊之时,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

  左右二史有进谏的职责,但他们少有进谏。只是此次事关重大,诸将很多不服,年长的右史才进谏。他一开口就是几百年前的旧事,虽无新意,却使幕府内的气氛大大缓和。

  “楚人善先、善迫。入关中不战而退兵,士卒皆不愿也……”

  “不愿又如何?”熊荆说话时看向帐内的诸将,话是对右史说的,也是对诸将说的。“你可知全国芈姓男子几何?全国楚人甲士几何?”

  “臣不知也。”楚国几百年来从未料民,丁口多少未有确数。“然大王知楚人之性否?”

  “楚人之性?”熊荆终于回头看他,右史见熊荆看来,点了点头。

  “臣已言,楚人善先、善迫。大王以为我大楚之师击鼓则进、鸣钲则退。然臣遍观史书却知,我大楚之师只可进,不可退……”

  右史之言让熊荆再度一怔,类似的言论他从项燕哪里听到过。楚军确实不是一支可进可退的军队,它是一支只能前进、不会后退的军队。

  右史还在细言,熊荆脸上却泛出苦笑,他有一种全盘皆错的感觉。很早以前他就为楚军制定了战略防御计划,甚至还鼓捣出一个越北—五岭防线。实际上除了夏邑筑城(这在楚人看来是前进),其余筑城计划都不被诸将认可。

  行敖制以前,他生活在屈、昭等氏、朝廷大臣的环绕下,他说什么这些人就做什么,他要什么这些人就供奉什么,于是他以为自己是对的。等到行敖制后,朝臣大多更换,从这些口无遮拦的人嘴里,他才知越北—五岭防线屡被诸将抨击。

  当时他就有一些警醒,可这种警醒只是表面上的警醒,他没有真正细心去深入了解楚人的性情,不懂他们的喜好。直到今天,他发现自己完全错了,错得离谱。

  他所知的历史里,有人卧薪尝胆、有人胯下偷生,有人纳币称臣,有人转进千里,这些都被视为忍辱负重而被赞颂传扬。现在想来,这些事例之所以被传扬,原因是他们都成功了。若再细想,后人的评价实际只体现一个原则:成王败寇。

  生和死、胜与败、存或亡,这些在一些人心里至高无上,可真正的楚人看来,这些并不一定真的重要。楚人做不到卧薪尝胆,不能承受胯下之辱,也绝不纳币称臣,更不可能转进千里。

  楚人不因生死作出选择,不以胜败考虑问题。‘蛮’、‘荆蛮’‘南蛮’,这是周人对楚人的称呼。排除鄙夷的色彩,这个形容恰如其分。‘蛮’就是不顾一切,不计后果。楚人从来都不是现实主义者,而是理想主义者;从来都不是唯物论者,而是唯意志论者。

  他虽然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可却没有深究这一点;他以为自己是理智的,实际却是全盘错误的。不需要什么越北—五岭防线,也不需要什么襄樊坚城,更不需要什么战略机动,楚人真正想要的是不顾一切的蛮霸一回,输了,愿赌服输,赢了,扬眉吐气。

  右史话已经说完,熊荆还一直在笑。他在笑自己愚笨,愚笨的以为臣子们想的都和自己一样;同时他还觉得自己下贱,下贱到以成败为前提考虑一切,这不该是君王、贵族该有的思维。

  “大王……”熊荆若无旁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灯火下近臣们都觉得诡异。长姜低语了一句,熊荆毫无反应。他再喊的时候,幕府外一声急报,令兵进来了。

  “禀告大王,公输将军言:鸡鸣时路可通。”

  “何谓?”正是因为辋川不通,楚军才要撤军,没想到路竟然通了,成通等人一时大喜。庄无地、鄂乐则是满脸的错愕。

  “巫炮校以攻城炮猛轰岩壁,岩壁数崩也。公输将军以为鸡鸣时分即可通路。”令兵再道。

  “大王,”鸡鸣就是半夜一点半,反应过来的庄无地看向熊荆。“若鸡鸣时路可通,臣以为可一战也。然则,”庄无地又看向正在分发作战计划的幕府文吏,再道:“必要速速更换作战方略,不然时辰不及。”

  鸡鸣时通路,这个季节天亮是在旦明,也就是说只剩下两个时辰。天亮之后秦军假设浮桥,大举渡过灞水,两军前军交兵很可能是在早食,或者晏时,大规模阵战不会晚于正午。

  楚军必须在一个时辰内下发新的作战计划,天亮前各师到达指点位置,最好能击退天亮后秦军的小规模交锋,将秦军堵在白鹿塬之下。与此同时,山涧里的炮车和马车需要快速出川。

  以步卒操典,每二十名士卒配一辆马车,十万楚军就是五千辆马车;加上一个团的炮车,再加上辎重、医营、指挥、幕府的马车,全军马车有七千辆之多。这些马车如果排起单列纵队,从头到尾的长度将达到一百七十里。队尾那一辆马车如果想要走到最前,需要九个半时辰(实际上马车出川,要走的路程不超过十五里,只需一个时辰,剩下全是等待时间)。

  如果定昏时分路通,日中前后这些马车都可以出川,可现在晚了两个时辰,再加上意外、堵塞,全军马车出川的时间说不定会要拖到天黑。现在能做到就是减少出川马车的数量,如果只有三千辆马车,那么四个时辰之后,也就是早食、晏时前后,楚军就能移军向北。

  庄无地满脑子时间、马车、行军长径、秦军、浮桥、军阵……,好在幕府里的谋士已经制定好了辋川路通后的作战计划,文书们只要修改时间、以及时间延后所带来的问题而已。他没有告退就钻入幕府。

  熊荆对他的无礼并不责怪,战前、战时,幕府里的谋士、法算最为忙碌。他们必须以最快速度拿出作战计划,然后传达全军。当然,这种繁琐而细致的文书作业在诸将看来或许也是没有必要的。

  庄无地退出后,熊荆又开始自嘲,心里多是失落。诸将不明白他的心理,以为他是在生气,因为自己刚才的不服。成通、潘无命正要告罪时,熊荆打了一个哈欠,道:“不佞倦了,要就寝安睡。既要战,那便战。作战方略由幕府全权负责,卿等必须依命行事,不得懈怠,更不得擅动。”

  各师求战心切,懈怠是不可能,熊荆真正担心的是擅动。他说完后,诸将全道:“臣敬受命!”

  大战在即,大王却就寝安睡,诸将面面相觑也是无奈,他们这些人是不准备睡觉的。半个时辰后拿到作战命令,听完庄无地最后那些的交代,诸将就各回各营,下达命令去了。

  白鹿塬上,楚军幕府人走帐空。灞水对岸,睡不着的赵政又一次召集卫缭、赵勇、蒙恬等人商议明日的战事。除了那一次在咸阳城头目睹赵军亡命的冲击和楚军铁骑的救援,他并未亲历过战事。

  中军、右军、左军……,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阵、雁形阵、钩形阵……;这些以前只存在书简言语上的东西明日将会真实的展现在他眼前。书简上看和亲临现场看是不一样的,他不但不害怕反而有些兴奋。只是他越是兴奋,臣子们就越是担忧,万一明日阵战楚军伤到了大王,那该怎么好?

  趁着赵政更衣,急步窜回来的赵高道:“大王若是有失,你等、你等……皆死罪!”

  赵高满脸气氛,对卫缭尤为不客气。见他指着自己,卫缭道:“大王执意亲阵,我能奈何?”

  “你能奈何我不知,我只知大王万万不能有失,”赵高道。“更不可让大王于王舟上观战!”

  王舟上观战是赵政自己的提议,王舟四层,高出水面大约有三、四丈。站在王舟上观战,没有舟师的楚军打不着,又能来回巡游于战场。可赵高老是觉得王舟危险,那周昭王不就是被楚人设计淹死的吗?

  “我等……”卫缭说话间,更衣完的赵政已经回来了,赵高见状连忙闪到一边,假装什么也说过,只是眼睛还在瞪着卫缭、蒙恬等人。

  “若荆人以巫器击我,我军若何?强弩可及巫器否?”赵政脑子里想的全是战阵细节,他最担心的就是巫器,自己能依仗的就只有白狄强弩了。

  “两军未曾对阵,尚不知也。”赵阳道。“然臣观之,汧水一战,荆人巫器最远及四百多步,不如我军强弩。”

  “巫器发时其如雷耳,除此与弩相类。”弩将韩申也道。“我军强弩可及五百余步,荆人巫器不及也。阵战之时,若能聚强弩于一处,还可射杀荆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