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荆楚帝国 第五十三章 退兵

《荆楚帝国》第五十三章 退兵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2765 书籍:荆楚帝国

  临近腊祭的时候,北风打着旋儿,吹得越来越来紧,鹅毛般的大雪下过,道路上的积雪深可没膝。不过就是这样的天气,咸阳城内外的车辆行人仍是络绎不绝。秦国以十月为岁首,可腊祭终究是腊祭,百姓辛劳一年,总希望在腊祭买些年货,过个好年。

  少府卿郎晟也冒着寒风,每个月他都要逛一次咸阳大市,以了解万货的购销。以往的巡视一般上午就结束了,可现在时过中午,他仍然坐在货肆等候市令清查。

  “禀上卿,账目确无误。”稽查的市令说出这句话时,货肆众吏重重舒了口气。

  以秦律,‘通一钱黥城旦’,即贪污一钱就要黥城旦,故而货肆‘受钱必辄入其钱缿(xiang)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钱以上的商品全部明码标价,并且从不讲价。标价多少也就卖多少,铜钱也不能察看优劣,只要是钱,不管有没有磨损都是钱。

  “既如此,何以鱼价如此之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秦律严苛,可仍有新黔首出身的货肆官吏贪钱。郎晟以前看过一个案子:某货肆肆吏将货价标高,钱入钱缿后再设法夹出。可惜这那个肆吏算术没学好,又或者记错了销售数量,多留了十几钱在钱缿里,结果事泄。今日郎晟路过鱼市见鱼价明显高于上月,故而让市令清查货物账目。

  “上卿有所不知……”肆吏立即伏拜顿首。“齐国鱼价上月大涨,故而价高也。”

  “齐国未有战事,为何鱼价大涨?”山海池泽都是少府的管辖范围,鱼自然也在少府下面的货肆销售。齐国的鱼货行销天下,每年腊祭前秦国都会大量进口。

  “小人亦不知也。”肆吏实际就是坐贾,甚至连坐贾都不如,货物是上面发下来的,价格是也是上面厘定好的,后世供销社社员一样,他们每天就坐在一边看。

  “上卿,此必是关东诸国亡我之心不死。”市令谄笑着,说出来的话政治极为正确。

  “禀告上卿,鱼价确涨也。”一名刚才去问鱼价的舍人快步走了过来。

  “可知为何涨价?”郎晟不再注意伏地叩拜的肆吏,也不看谄笑的市令,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对。难道真是关东诸国亡秦之心不死?

  “此事或要使人相问齐人商贾。”殖货是一门学问,舍人也不清楚齐国鱼价为何大涨。

  “返府吧。”天上又下起大雪,既然问题得不到解决,郎晟只能返府了。

  与迁徙渭南的秦国正朝、燕朝不同,少府仍在渭北的咸阳王城里办公。郎晟返府的路上却看见右丞相昌平君的马车匆匆出城。已是下午,正朝视朝早就结束,难道大王又有什么大事急召丞相前往曲台宫?

  想起大事郎晟自然想到当下的战事。伐赵已经三年,可除了南线秦军攻城拔邑外,中路秦军一败再败,大将军蒙武战死秦国严令宣扬,但这只是对黔首,大臣皆知此事。蒙武是蒙骜之后,他的战死不同当年辛梧的战死。蒙武战死,消息传到咸阳一时没人敢信。

  确认蒙武真的战死,朝中立即起了争论,以茅焦为首的后党建议伐韩,唯有国尉卫缭一再坚持伐赵。再伐再败,真不知明年是不是还要伐赵。郎晟看着昌平君的车马远去,转头则见一名府吏匆匆奔来。他的心悬了起来,不知道少府到底出了何事。

  “臣见过大王。”昌平君的车马匆匆出咸阳南门,渡过渭水赶至曲台宫。赵政以三节召节急召,必定是有大事。

  “坐。”不同与人挤人全都站着的正朝,燕朝是坐着议事,有的时候甚至可以歌舞飨宴。不过以今日赵政的脸色,歌舞飨宴是不可能的,他的脸寒得像一块冰。

  “国尉府新报,荆国、魏国、齐国合纵伐我,”赵政环视王座下的群臣一眼,这才说出刚刚得到的消息。“众卿以为如何?”

  “臣愿入齐以说齐王。”顿弱听到合纵就要去游说,楚国去与不去都是一样,魏国楚人做相邦游说也无甚效果,所以他选择去齐国。

  “齐国已与楚国联姻。”赵政脸色未变,说出了第二条消息。“齐女嫁入楚国为王后。”

  “若大王不再伐赵,臣愿入齐国游说齐相。”茅焦开了口,他是齐人,出使齐国最稳妥不过。他也是后党,太后赵姬是赵人,并不想灭赵。

  “臣亦请大王不再伐赵。”昌平君熊启也出言道。他牢记他的使命:破坏秦国的战略节奏。“大军伐赵三年,疲也。若再伐赵,四国合纵而攻我,大秦危矣。尚不如远交而近攻以伐韩,此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以丞相观之,何谓远交、何又谓近攻?”卫缭轻笑相问。他有些看不懂了,为何昌平君会与后党的意思完全一致?

  “赵国在太行以东,井陉久攻不克,南路秦军又在荆魏之侧,一旦荆魏出兵,大翼战舟游于大河之上,我军危矣。”熊启最喜欢与卫缭对辩,每次对辩他都能有所得。

  果然,他这么一说卫缭就道:“大翼战舟何惧?我不过暂使水路相通而已。”

  “然伐赵三年不克,而今四国又合纵攻我,敢问国尉如何应对?”熊启心中暗喜,当即再问。

  可他这个问题把卫缭问住了。秦国伐赵三年,士卒确已经疲惫,现在三国出兵合纵,气势汹汹的扑过来。一次击退三国联军还好,如果战事陷入持久,事情就难办了。

  卫缭无言之际,李斯开口了。“臣以为三国出兵当在大河解冻之后,若能使人说之……”

  “众卿还不知吗?”议事议到现在臣子们都还不清楚情况,赵政的声音更大了。“三国已合纵出兵伐我。十五万齐军过阳关(今山东泰安县南汶水东岸)经鲁地已入魏国大梁,三国使人使人相告寡人,腊祭前若不退兵,三国必出兵救赵。”

  瞪着眼前的群臣,赵政压抑着愤怒。秦军新败,三国就合纵打上门来了。最棘手的是大河封冻后,原本在共邑、朝歌驻扎着的二十万秦军已经北上晋阳,留守白陉的军队只有十五万。

  李信麾下二十多万秦军正在与赵军对峙,并且还要兼顾占领赵国城邑。抽调偏师增援共邑就要放弃那些好不容易拿下来的城邑,如果李信部全部回撤,廉颇麾下的赵军又会接踵追来。

  当然也可以行险一搏,命令晋阳的二十万秦军极速南下,李信部快速西撤,然后在共邑集合六十万秦军与四国六十多万大军进行决战。只是如此仓促的决战根本就没有胜算,三国出兵的消息也是今天突然传到咸阳的,保密工作如此严密,事前三国肯定做好了准备。

  还有一个很要命的是距离:大梁距共邑只有短短的两百里,而晋阳到共邑有七百多里,邯郸前线到共邑有一百五十里,新田到共邑有六百多里。不管是增兵还是运粮,秦军都处于完全劣势。最后是士气,赵军也好,三国合纵军也好,士气都极为高涨。

  “敬告大王,再不退兵,李信之军尽覆也。”形势如此危急,群臣大失惊色。三国不是正在磨剑,而是已经举剑杀过来了。

  “大王,臣以为当速速退兵。”熊启本想建议赵政坚守,又觉这样态度变化太大。

  “大王,三年鏖战,我军已疲,不可与之战也。”李斯也急道。他想起了逗留咸阳,几乎变成秦臣的韩非,又道:“丞相之言甚是,我军当远交而近攻,先伐灭韩国。韩国既灭,可再蚕食魏国,那时再伐赵不迟。”

  “大王,齐人本怯战也。此次定是为了与楚国联姻,齐国被迫出兵。我军若退,齐军必退。”茅焦心里已是大喜,他就希望秦军伐魏、伐韩,而不伐赵、伐齐。

  “众卿皆以为当退兵?”一干臣子都是退兵的心思,赵政面无表情。

  “然也。”群臣异口同声相答。

  “退下吧。”沉默了许久,赵政艰难地从嘴里吐出这三个字,看着诸臣告退。

  “大王勿忧也。”卫缭留下没走,他劝慰道:“伐赵,赵人同舟共济,我不可间之也。如今我退兵而伐韩,赵国必生内乱。”

  “若退兵,三十多万士卒身死而不得寸土,寡人岂能不忧?”赵政怒视卫缭,将他挥退。

  *

  雪后的黄昏天色初晴,一名身着钜甲背插令旗的赵国骑兵驰过滏水,奔向巍巍的邯郸城南门。军情紧急,南门的城门司马见状跳将起来,对着城门两侧的士卒大喊:“紧急军情,速速清道!紧急军情,速速清道!”

  鏖战三年,紧急军情已是家常便饭,然而城门士卒仍不敢怠慢,连把正门两侧的行人车马拦住,以防庶民惊慌下冲入正门大道。腊祭在即,出入邯郸的庶民车马众多,士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些人拦住。没想到的是,那名令兵见城门两侧人群众多,竟然忽然勒马。跑的呼哧呼哧的战马聿聿嘶鸣,当即人立。

  “秦……”令兵骑术高超,他的嗓音却严重失声。人群疑惑的看着,不明他为何要如此举动。

  “秦军……”令兵提了好几次嗓子,方才尝试道:“秦军…退矣。”

  “秦军…退矣。”所有人都没有反应过来,但每一双目光都注视着他。

  “秦军退矣!”令兵迎视这些渴望的眼睛,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喊:“战事已毕,秦军退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手机版阅读网址: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