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荆楚帝国 第七十四章 抉择2

《荆楚帝国》第七十四章 抉择2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2644 书籍:荆楚帝国

  弃守陈郢后,颖水之西、陈郢南七十多里的项城成了战争最前线,从稷邑撤回的八万多名士卒在此休整。大翼战舟一昼夜九百里确切的说只是理论数字,顺风顺水、极端情况下能够做到,大规模作战难以做到。从稷邑到项城一千四百多里一共用了三天,三分之二路程顺水,每天平均下来只划行了四百八十多里,且士卒也累得够呛,需要在项城持续休整。

  熊荆乘坐的卒翼战舟到达项城时,颖水西岸的军营里一阵躁动,士卒争相出营纵观大王。

  “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三头凤旗下,身着韦弁服的熊荆就站在他战舟甲板上,他的身侧站在一个年龄相仿之人。听闻士卒的呼喊,他转过身向岸上的士卒土揖,岸上的士卒连忙顿首,万岁的呼声更急。

  “知道士卒为何呼喊万岁?”熊荆看着弟弟问道,熊悍有着这个年龄孩童惯有的迷糊。

  “王兄乃我楚国大王……”第一次出宫的熊悍颇有新鲜感。这个时代的万岁仅仅是自我欢呼之意,可他还是感觉到了那些士卒对兄长的敬意。

  “谬了。”熊荆知道他会这样回答。“因为王兄曾与他们并肩为战,因为王兄不惧秦国人,还因为王兄是敖、是大敖,他们才会如此欢呼。”

  “敖?”熊悍只知道王,从未听说过敖。

  “敖,便是豪彘。”卒翼战舟正在靠岸,熊荆扶住了脚下不稳的弟弟。“山林里的豪彘,就是虎狼也不敢招惹,先祖以为猛兽中数豪彘最为勇猛,故借其名为敖。”

  熊悍还未长全,好动、玩性重,不过在兄长面前很是收敛,他知道彘,就是豕。本以为豕是用来吃的,没想到先祖和王兄都以豕为荣耀。

  “臣见过大王、见过悍王子。”码头上项燕领着将帅们前来迎接。熊荆来此是个意外,但他一来,全军士气立刻就大振,项燕等人对此也是一喜。

  “免礼吧。”熊荆看向众将微笑,目光最后落在项燕身上,“稷邑之战打得好!”

  “大王谬赞。”项燕等人很是客气,一些将帅欢笑起来。“我军能胜秦人,全凭大王虎威。”

  “大王庙算在先,秦人焉能不败?”

  “敖仓之战如何?”熊荆顺口问道,说完随即想到身边的弟弟熊悍,又道:“悍弟虽幼,不佞不愿他常居宫闱,只愿他多在战场,日后望他也成英豪,不辱先祖。”

  细皮嫩肉的熊悍站在熊荆身侧,被一干身着钜甲的将军围着,本有一种不自觉的害怕,但王兄在身侧,又让他有了些勇气。

  “大王英明,悍王子必成我楚国之英豪。”在场的将领人人点头。他们更在意的是后方不乱,悍王子在大王身侧,郢都再也无人作祟了。

  “先入帐吧。”熊荆说了一声,又嘱咐长姜待熊悍先去休息,他已经累了。

  “……敌军前锋已至房钟,明后日便可至下蔡城下。”对着地图,军司马彭宗介绍着敌情。“秦军据报有三十万,以蒙武为大将军;魏军二十万,相邦子季为护军,由晋祝、公孙卯等将率领。彼等并不攻伐城邑,遇见城邑即留下数师作为牵制,以求直击下蔡。

  秦魏大军五十万之众,粮道数百里,每三十里留有一师袭扰,粮秣输运又有数万大军相护,至下蔡城下者,不过二、三十万。鸿沟上的浮桥,秦魏又各有五万人驻守……”

  “五万人够吗?”秦魏大军在鸿沟东岸,大梁在鸿沟西岸,要想运粮到前线,必要经过浮桥。秦人的转关熊荆是有印象的,但他以为那浮桥根本不堪大翼战舟一撞。

  “禀大王,”舟师之将红牼正忧心忡忡。“秦人浮桥之前沉有数里的舟楫,普通青翰舟因为舟短可过,我等大翼长十余丈,不得过也。”

  “秦人沉了舟楫?”熊荆神色也凝重起来,陈郢守城战中秦军也用装满土石的舟楫堵住了东湖湖口,没想到他们故计重拾,在鸿沟上玩起了这一套把戏。

  “然也。舟楫错乱沉了七八里之远,浮桥在沉舟之北,沉舟之侧又有大军相护。”红牼头疼死了这种阻塞作战。如果是铁链横江,舟师还能拉一拉,装满土石的舟楫沉在鸿沟里,几十艘大翼也是拉不动。

  “有何良策?”熊荆来时众将正在商议应当之策,还没有商量出来的个结果,熊荆就来了。

  “禀大王,有两策。”彭宗说道。“其一,白公子命人传来飞讯,魏王愿与我楚国合纵以攻秦国。魏军驻守于鸿沟之西,若我军至,当佯败弃守。”

  “魏王?!”熊荆大讶,“魏王他不是……”

  “大王,”作战司的郦且道:“秦人伐我是也,灭魏韩亦是也,秦王又无子嗣为质子遣于大梁,魏王俱也。为保社稷,魏王与我合纵乃应有之意。”

  “原来如此。”熊荆不再像之前那么惊讶。假道伐虢的事不是第一次,魏国大概还剩三十万大军,如果这三十万大军覆灭,魏国也就灭国了。

  “大王,臣等以为,”彭宗环顾四周,见不少将帅都点头,道:“魏王无信。”

  “恩。细言之。”熊荆追问,他对魏人也是不怎么相信的。

  “魏王侍秦如侍父,若能伏击我军,秦王必大悦,或可留其社稷以制我楚国。如此秦能北向攻伐赵国。”彭宗道。这是大家商量的意思,但不是全部。

  “魏王与我合纵,能疏通鸿沟否?”稷邑之战结束,接下来就是敖仓之战,不夺敖仓,楚国粮秣不济——迁徙淮上之民到江东已经确定,楚国比以往更需要粮食。

  “白公子之讯未言疏通鸿沟之事,只说信陵君之子间忧公子已得魏王所赐之兵符、斧钺,正前往魏营夺相邦子季之兵权。若我军能佯攻大梁,间忧公子可率军回师大梁。”郦且道。

  “秦魏两军彼此监视,蒙武岂能让二十万魏军回师大梁?”熊荆问道。

  “白公子言间忧公子早有谋划,若秦军不许魏军回事,魏境县邑将截断粮秣,迫使大军回事。”

  收粟时节,楚国这边不是抢先割了粟埋藏起来,就是放火焚烧粟田,无论如何也不留给敌人。抢占敖仓后,作战司认为凭借魏韩两国新收的粮秣敌军还能再战半年之久,如果魏国不往前线输运粮秣,那秦军一个月之内就要撤军。只是,真有如此好事?

  “大王,若与魏国合纵,当与魏军联合,击秦军之堕归;若不与魏国合纵,那当设法绕开沉舟之处,先袭敖仓。”沉没良久的项燕表示了自己的意见,这也是诸将争论的焦点。

  “如何绕开沉舟之处?”熊荆问道。

  “大王请看,”项燕让人抬来一个沙盘,指着浮桥东岸鸿沟与濊水之间的位置说道。“鸿沟开凿后,河水方入涣水(濊水)、睢水诸水,诸水旧道与开凿后的新道不同。涣水于大梁近处本有曲折,开凿后涣水改道。若能掘开涣水新道,使水溢于旧道,沉舟之处可绕过。”

  沙盘并非等比例制作,项燕指的这段旧道看上去只有一小段,实际上可能是十数里。并且,这是在鸿沟东岸,秦军驻守的位置。“可行?”熊荆问道。

  “臣以为可行。”项燕也不相信魏王,他宁愿先得敖仓之粮,再收拾秦人。“击溃秦军后,我军连夜掘开涣水西侧之堤,使其再与鸿沟相连,战舟可从鸿沟转涣水至敖仓。”

  “既然可行,应当先袭敖仓。”熊荆点头道。

  “大王,若是如此,魏王当不与我合。”郦且是支持与魏国合纵的,一旦秦军大败,数年之内秦人当不再伐楚。而敖仓,四千多万石粟米确实很多,可秦国人丁众多,一年就能收到上亿石粟米,夺了敖仓又如何?夺了敖仓秦国也能再从各郡再筹军粮。也许魏韩的粮秣还未食尽,秦国的粟米便再次运上了前线,这时候楚军势必要争夺崤函谷道。

  “不佞以为魏王不勇,岂能因不勇之人而左右我军之动向。”熊荆骨子里还是不相信魏人。“若军我夺下敖仓,气势更盛,魏王为何不与我合?”

  “秦有灭魏之心,若我军夺了敖仓,秦王必示惠于魏王,魏王无亡国之忧,当不与我合。”郦且把此前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他认为应该抓住机会把魏王从秦国怀里拉过来。

  “合者合,不合便不合。”熊荆不是纵横家的思维,已是战士的思维,“若魏王今后再叛我归秦伐我,奈何?”

  “魏王此后如何不管,魏王若这次与我合纵,三十五万秦军必大败。”郦且极力道。军队指挥权在项燕手上,可他还是想争取熊荆。“既败,数年不能伐我。”

  郦且说的也有道理,袭击敖仓并不能停止秦人的征伐,但与魏国合纵能使秦人停止征伐。魏人虽然无信,可只要这一次有信就够了,数年后的楚军不是现在的楚军,哪怕只有三十万人,照旧能杀得秦人丢盔弃甲。熊荆闻言不得不思考,幕府中诸将一片沉默,等待大王抉择。

  “天下未有无偿之膳食。”众将的期待中,熊荆如此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