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荆楚帝国 第三章 约战

《荆楚帝国》第三章 约战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2685 书籍:荆楚帝国

  正如儒士们预言的那样,芈玹是一个妲己般的女子,一个亡国妖孽,一旦加入楚宫楚王便要失国亡社稷。大婚第二日,边境便传来告警之讯:秦军引水攻梁,大梁城墙未垮,但大梁一夜之间变成一片汪洋,唯有东北面还能看到陆地。

  大梁刚刚沦为水城,很快蜀地又传来消息,秦军破通谷入蜀地,蜀地失陷;之后是来自齐国的噩耗:齐人与秦国为盟,十万齐军退至潍水以东,转而欲攻穆陵关。

  按计划,大婚后稍歇一段时间王廷和大司马府才再迁至寿郢,如今形势危急,来不及与王廷一起东迁的熊荆先于王廷匆匆离开郢都,赶往千里外的陈郢。以纪郢为都城不过三年,仅仅三年楚国国势便江河日下再度东迁,让人不胜唏嘘。

  “王翦军六十万,欲过大梁。”抵达陈郢已是十日以后。此时援夕之月已过,又是新的一年。

  “大梁未拔,王翦如何越大梁而攻我?”楚军大幕就设在陈郢,熊荆很熟悉的地方。

  “大敖请看。”彭宗是陈师少数幸存者之一,大战那日他恰好与辎重先退回了沮邑。“大梁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鸿沟贯城而过,然秦人于阴沟引大河水攻城,水皆积于其南。”

  大梁南北二城本有沙盘,然而沙盘并不能体现出大梁城四周的地势,故而幕府谋士重新画了一份地图。魏人百余年耕种已经变作良田的牧泽、逢泽、沙海逐一在地图上标示了出来。如今秦人引河水攻大梁,引水路线、河水积聚于何处也标示的非常清楚。

  “其南有逢泽,东南有牧泽,牧泽又连通大梁之鸿沟,故臣言,王翦六十万人欲过大梁也。”彭宗在地图上指出河水引来的位置,以及流经的位置。

  鸿沟开凿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因为本是低湿之地,所以大梁城的城墙是不断沉降的,这一点封人纠修筑北大梁的时候曾经说过。而鸿沟沟床则在不断的上升,从鸿沟西北方阴沟引来的河水汇入鸿沟后没有顺着鸿沟南流,而是叉过鸿沟,流入鸿沟南面的逢泽,而后再流入东南的牧泽,抄近路一般,直接就把大梁城给绕开了。

  “此必是郑国所为!”能想出这种办法的人,必对大梁附近的地理和河泽非常了解的人,不仅仅对现在了解,还要对以前也了解。庄无地很自然想到了郑国,郑国本是韩人,韩魏接壤,且大梁南面的启封城(今开封县朱仙镇)本就属韩,郑国应该很熟悉大梁附近的地势和历史。

  “当年魏惠王便不该立都于此种卑湿之地!”彭宗直接指责起了魏惠王选址错误,完全不顾信陵君魏间忧在场,也不顾魏太子魏假在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大梁本是卫之仪邑,乃诸国交错之地,魏惠王以此为天下之中,居此可君临中国,四通诸侯,故不顾臣下相劝而立都,如此方有今日之患。今王翦进可入楚,止则围大梁,于我大不利。”

  “前人之事,叹又如何?当务之急,乃救大梁为先。”秦军用水代兵包围了大梁,魏赵急急求救,项超当然想救,可他担心熊荆不想救,毕竟楚军人数太少。

  “大梁城内粮秣、石炭有一年之积,纵使相救也不当急于一时。”彭宗反对仓促相救。“且臣以为,王翦必率兵南下。”

  “否。”熊荆摇头,“我军必要北上与战。”

  “大王!”彭宗还不习惯大敖的称呼,直接喊大王。屏气噤声的信陵君魏间忧和魏太子嫁则高声揖道:“大敖英明!魏楚一体,唇亡齿寒,秦人若拔下大梁……”

  “秦人已拔下了大梁!”熊荆不想隐瞒自己的观点,“我军若不北上,王翦必帅秦军由诸水南下楚地,彼时……”

  大梁的作用就是扼守鸿沟,大梁以南,鸿沟连通诸水,直插楚国腹地。以熊荆对王翦的了解,楚军如果不北上,他必然会南下。南下可不是顺着鸿沟南下,而是顺着诸水南下楚地。李信可以在方城内寿幼无遗,王翦为什么不可以?

  熊荆说着说着话便不言语了,彭宗这个不想过早与秦军决战的人听闻他的描述也有些迟疑。虽然秦军南下是前往宋鲁之地,可哪里不是楚国吗?十年前秦军攻入楚国已在宋地杀戮了一回,秦军如果再度侵入宋地,民心军心都要不稳。

  “报——!”沉默间,阶下竟然传来军报声。诸人闻声不免有些奇怪,陈郢现在还不是前线,怎么会有如此急报。

  熊荆不假左右,直接道:“召其入堂。”

  “禀大敖!”来的不是妫景麾下的斥骑,而是项超的弟弟项梁。“秦人遣使已至鬼阎,其言携战书一封欲献于大敖。”

  “秦使何在?”熊荆听到战书眉头便跳了一跳,没想到王翦如此光明正大的约战。

  “秦使正在阶下。”项师前师驻于鬼阎,秦使到了鬼阎,项梁就大着胆子将他带入了陈郢。

  “阶下?!”这次连项超都吃惊了,他欲怒斥弟弟善作主张时,熊荆已拂袖道:“召秦使入堂!”

  李信的计划到了王翦手里又是另一番理解。斗吏出身的王翦虽不能理解楚军所谓的荣誉,但他认为楚王爱名如鸟雀爱惜自己的羽毛。对付这样的人,如果手握胜券,那就直接激将,与其正面决战;如果没有必胜把握,那就像当年在临淄一样,根本不要什么脸面,直接落荒而逃。实际就是:我要脸的时候,你也得要脸;而你要脸的时候,我可以不要脸。

  手握六十万大军的王翦现在就处于我要脸的状态,所以熊荆也得要脸。他毫无顾忌的直接将儿子王贲派来了,除了王贲,还有卫缭的学生王敖。两人一人捧着一份战书,一人捧着一个木匣上了宾阶,入至明堂。

  “王贲见过大王。”王贲似乎与十年前没有不同,还是蓄着八字须,一张标准的秦式冷脸。

  “弊人王敖……,见过大王。”战场上从陆离镜里,王敖见过熊荆无数次,如此近距离的谒见却还是第一次。揖礼时,他不由自主的偷偷打量熊荆,打量的结果让他暗自心惊。

  他本以为熊荆的气势会像赵政一样咄咄逼人,可惜熊荆身上找不到什么咄咄逼人的味道,眼神一如他的老师卫缭那般,有着和年龄极不相称的深邃。只在发现他的偷窥后,那双深邃眸子里才折出几分锐利,将他逼得低头。

  “秦使何事至此?”熊荆没有看王敖,只在王敖看自己的时候回看了他一眼。“若携有战书,留下便可。”

  “王贲犹记十一年前与大王会于陈城,彼时已知大王勇武不凡。”王贲没有马上递上战书,而是先说了一番话。“今家翁帅秦军六十万,欲与大王于魏地一战。若大王以为魏地不妥,亦可与大王于荆地一战。然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是以家翁……”

  “哼!”项超听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了一声。

  “竖子放肆!”养虺则直接骂了一句,手已经按在剑柄上,几欲拔剑。

  召见秦使,明堂上站满了楚军将率,王贲的意思没有明说,但已是语带威胁了。他话里的意思是楚军如果不应战,六十万秦军将彻底扫平楚地。

  “不想秦国大将军王翦也无将德?”熊荆打断将率的呵斥,笑了起来。他的话不带半个脏字,很文雅很君子。

  “家翁惭矣!”王贲脸上也浮出笑容,口中言惭愧实际无半分惭愧。“家翁素来知命,亦时常训诫小人要知命。家翁言,既是小人,便当知小人之命,行小人之事,万不可效君子之行。君子固穷,小人穷当斯滥矣。”

  “哦?”熊荆有些惊讶,他对王翦的名字听过许多,但对王翦这个人还是不太了解。听闻王翦这么本分,不由生出一些惊讶。不过这种惊讶随之就释然了,套用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才人。

  战国是什么时代?战国是公族落而庶民起的时代。白起那样的、廉颇那样的、李牧那样的、项羽那样的……有贵族血统、带着贵族残余作风的将率已经远去,适合这个时代的只能是知本分的庶民将率,王翦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自己……,熊荆想到了自己。如果白起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然远去,那自己所代表的那个时代则早已腐朽。只是得益于楚人崇尚自由的传统和均势而治的政制,自己才能率领这支越打越少、日渐凋零的楚军征战十年。

  “……家翁欲与大王堂堂一战,不知大王敢否?”王贲后面的话语变得更加客气,说完最后一句话,立即与王敖一起立即看向熊荆。

  “兵不厌诈,岂是……”将率中有人说话,但立即被人拉住。

  “你要战,那便战。”熊荆的思索只是一会,很快他就回过神来。“然若秦军再败,王将军先穿那件褥衣再逃。”熊荆目光扫向王敖手上的木匣,里面装的显然是一件女子褥衣,

  .。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