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荆楚帝国 第三章 大王

《荆楚帝国》第三章 大王

作者:贰零肆柒 字数:2702 书籍:荆楚帝国

  哺时刚过,长长的行军队列便在钲声中止步。宿营地到了,依靠逆淮水西进的后勤船只,军粮官正将粮秣和干柴以百人为单位,按宿营时各卒的间隔分发于营地。

  这种制度来自熊荆,他以前看蒋纬国回忆录,见他在书中说及所在山地师穿越阿尔卑斯山进军奥地利,士兵开始并未下发弹药,但在山脊上停下来吃午饭时,发现一堆堆的弹药箱正摆在路边,其距离与连、营、团的行军长径完全相等。

  受此启发,熊荆也要求楚军宿营前,后勤人员按军帐分发粮食,而不是各卒领粮之人围在粮秣营门前、等侯军吏一个个发放军粮,也毋需派人在这天寒地冻之时,冒着被敌人斥候抓捕的风险,跑好几里路去打柴。

  熊荆不过是羡慕德军管理之精确,要在楚军中引入数字管理,即军中一切必有定数,这样行军布阵才能便捷无误。命令一下,各卒各两自然称便,军粮官可就抓狂了。打柴本是各卒自己的事情,现在倒成了军粮官的任务;以前是各卒派人来领粮,而今居然要自己送上门去,还要‘以各卒宿营之间隔,按营距准确排放之’。

  命令虽然来自太子,但军粮官还是将不满反馈到了两师主将。最后的解决之策是开会,两师随便遴选了几个年老的卒长、伍长、以及伙夫,然后再是几个分发军粮的军吏、总管粮秣的军粮官,以及两师主将、军司马、军率,最后自然是王太子熊荆和垂垂老矣的老将廉颇。

  二十几个人商议了三次才把规定勉强定了下来,其代价是军粮官人手车马倍增,不然分发粮秣干柴人手不够;并且如此发放军粮还将面临着盗窃风险,万一某卒因故后到,军粮很可能被旁人窃取。

  每日除了行军,熊荆还在廉颇的陪同下于各营巡视。以前生活在王宫,现在算是体验民间疾苦,看不顺眼、于心不忍的事情实在太多,比如:越人徒卒皆不穿鞋,脚不是红肿就是冻得开裂;士兵少有冬衣,更无皮裘,所住军帐也是漏风,毫无暖意;卫生就更说不上了,不准喝生水从第一天就明文下令,但士兵无水壶,即便每伍用釜甑烧了热水,也没东西装。

  ‘卡沓卡沓……’,军粮干柴发放之时,熊荆正在挖灶。经过这几日,他已经习惯那些不习惯的事情,并且变身一名普通徒卒,与廉颇、他的大儿子廉舆、葛还有羽,五人编为一伍,每日轮着挖灶做饭。

  廉颇倒是高兴身为太子的熊荆能与徒卒同甘共苦,挖灶他是一把好手。那日轮到他挖灶,用短戈三下两下就挖出一个军灶,然后开始生火做饭,轮到其他人挖时,就没有这样利索了。煮饭其他人也不行,甑里的水不是多了就少了,底下的菜羹有的时候还会烧糊。

  背着北风,卡沓卡沓,熊荆一戈一戈的挖下去,泥土一快一块翻出来,他终究力气小,即便羽在一边帮着刨土,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出一个标准军灶。架柴点火时他已经没力气了,全由羽一个人在捣腾。

  “子荆何须如此!”淖狡看了半天,也口呆目瞪了半天,等灶开始冒烟,他才这般叹了一句。

  “老师,为何不能如此?”左右两史站在熊荆身后,熊荆早就习惯把他们当不存在。“我楚人从被殷人驱逐杀戮居无定所,到今日有天下之大国,不正是靠手中的戈戟吗?要懂得戈戟车马必要亲入军中,当从挖灶开始。秦人雄霸天下,不正因有一支战无不胜的强军吗?”

  “虽是如此,可子荆此般置礼法于何处?此事若传之天下……”熊荆说得在理,淖狡情感上怎么也无法接受行将成为一国之君的熊荆和徒卒贱民厮混在一起,还要亲自挖灶煮饭。

  “老师,先君武王常言:‘我蛮夷也。’既然我楚人本是蛮夷,又何须过于注重礼法?”熊荆蛮夷之言一出,周围之人皆变色,可变色归变色,却无人反驳。“当今公族子弟,早无先君武王时之锐气,皆以诗赋美服为夸耀,学生不解,此于国于军何益?”

  挖个灶累坏了,熊荆再无平时的隐忍,越说越气:“前日我令项燕不得北上,他却在拔营之后回讯。他的眼中,已无我这个大子;秦人不伐韩魏不伐赵,只伐我楚国,自是以为我羸弱可欺。项燕无我,秦人欺我,为何如此?不就是因为我不懂兵法军事,即便率军也是不堪一击,既如此,我怎能恪守礼法而不习兵法战阵?”

  熊荆说的极快,在淖狡还未劝慰之辞时,他又举戈用尽全力砍在泥里,大声道:“大家走着瞧,总要一天他们要心悦臣服于我,不只是因为我是大王,而是我比他们更强!”

  自从成为太子开始,熊荆便很注意自己的言辞,这一次语带抱怨的的发牢骚,有被项燕气的原因:让他等江东之师他偏偏不等,让他不要北上他偏偏北上,最可气是次日拔营后才回飞讯,根本就是先斩后奏。气项燕,也气当下的局势:昨天讯报传来,齐国前军已出齐长城南下穆陵关,正向莒县行进;还有魏国,据说正在集结,很快就要犯境趁火打劫,而赵国那边屁的消息都没有,亏黄歇还送了郭开万金,这万金全他娘的打水漂了!

  明明是先灭赵国的秦国居然发兵三十万来灭楚,一直观望中的齐魏也逐一动手,而盟友赵国望穿秋水也不见发兵。无助、怨恨、愤怒、不甘……,从未承受如此压力的熊荆现在是不堪重负,必须直言发泄才能让内心重获平衡。

  太子如此发泄,身为太子保的淖狡没有插言,旁人也不敢说话,寂静中只听见军营士卒们的喧哗以及廉颇打瞌睡的呼噜。饭熟羹热,五人分而食之,再无他话,而当第二天赶到期思就礼时,心中清冷的熊荆看着父王的灵柩欲哭无泪,只在众人的哭声里干嚎。

  “皇天太一,隆显大佑,成命统序,符契图文,金匮策书,神明昭告,属予楚之黎民……”宗庙中廷哭声稍歇,百官朝臣皆着孝服,唯有主持即位之礼的大司马淖狡身着红衣。淖狡大声念着祝文,声音回荡于宗庙层层黑帷之间。

  短短的告祝辞念完,淖狡再道:“天命有终,往而不返。大王薨前,已立大子,大子当即日即王位于柩前。请大子即王位,王后为王大后。”

  熊荆和赵妃已在中廷,此言言毕,捧着王印的宋玉、捧着酒爵玳瑁的昭黍从东阶上来,捧着册书的左史烛远从西阶上来,三人皆着红衣。

  左史烛远依着周礼道:“大王薨前,道扬末命,命汝嗣训,临君楚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以答扬先君列祖之光训……”

  即位之礼极为讲究,按宋玉的教导,左史此话说完熊荆应该答:‘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这是谦逊之词,意思是:我这个微末的小子,怎么能协和治理天下以敬畏天威啊?

  谦逊本是美德,仍处于失衡状态的熊荆心血来潮中没有按照宋玉的交代、答什么渺渺小子,而是喃喃道:“今之危局,舍我又有其谁?”

  “大王…”烛远就站在熊荆前面,闻言讶然,他纠正道:“大王应曰‘眇眇予末小子……’”

  “不必!”熊荆没有纠正之前的言语,而是直接从昭黍那边拿起酒爵,开始对先祖祭酒、后对灵柩奠酒,当昭黍说‘飨’后,才把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此时即位之礼已毕,新大王虽然违礼也不嫌虚,但朝臣百官还是伏拜:“臣拜见大王、王大后。”

  期思宗庙狭小,虽然不是所有朝臣、百官都来此就礼,但两三百人的声音仍然轰轰作响、直冲耳膜。本该是王太后赵妃让众臣起身,但听到儿子刚才‘舍我其谁’之语的赵妃只把目光看向熊荆,熊荆会意道:“众卿免礼。”

  “谢大王。”从熊荆不说‘渺渺小子’起,即位之礼便开始失序违礼,好在这是楚国不是鲁国,且熊荆那句‘舍我又有其谁’深得淖狡、封君、县公之心。今之时局,他们担心的就是新大王不够强硬,不强硬如何驱逐秦人?不强硬又如何约束县公?

  “秦人伐我,城阳外城已破……”熊荆出乎意料的说话,使得本该结束的仪式延长。他并不虚言,而是直言当下危局。“齐人已围莒县,魏人虎视眈眈。父王抱病亲征,薨于军中。不佞虽幼,亦知父亡子继、死不旋踵。

  先祖筚路蓝缕,传业千载;楚国立国至今,子嗣数十万、养士数十万。今城阳危矣!楚国危矣!社稷宗庙危矣!不佞誓于此:却秦师,复楚地!以我之剑,斩杀所有侵楚之人;以我之血,捍卫每寸先祖之土。愿楚之同宗助我、愿楚之贤士助我。”

  逾越礼仪礼却又振聋发聩,熊荆之言朝臣听得心中忐忑,不知如何作答,这可是从未有之事。封君宗子们闻言则热血沸腾,待熊荆说完,他们大呼道:“臣愿为大王效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