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 Sect. 221. 平边之策(1)

《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Sect. 221. 平边之策(1)

作者:严优 字数:2351 书籍:颠倒火焰周世宗与符皇后故事

  广德殿。晨间。

  殿门开启,常朝散朝。身着紫衣或绯衣、腰佩金鱼袋的群臣鱼贯而出,沿着丹墀逐级而下。

  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紧走几步,赶上了比部郎中王朴的步伐。

  “文伯!”徐台符叫道。他和王朴都是先时晋王“扫地班”的成员,彼此间是比较熟悉的。“啊,从远。”王朴回头看看,便停下等他,两人一齐往下走。

  “陛下适才降谕的事,依你看,到底是什么来路?”徐台符问道。

  “哪件事?陛下适才降谕的事可不少。”王朴笑道。

  “就是钦点咱们二十人撰写文章那事啊。”徐台符道,“每人写一篇《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以及一篇《平边策》。这两篇文章的主旨,谁跟谁也挨不上,突如其来一起交代下来,倒教我一时摸不清官家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呵,这有什么难解的?”王朴道,“官家适才不是说了么,目下中原甫定,而吴蜀幽并未平,是以让咱们这些文学之士出谋划策,议议该如何平定这些边患啊。”

  “可是,议论为君之难与为臣之不易,跟平边有什么关系呢……”

  王朴笑了一下:“你想想这两三个月来,官家一直挂心的是什么事?求贤、求谏啊。官家爱拔奇选俊,底下便冒出了各色奇人怪才。官家鼓励臣工指摘为政得失,底下便应和旨意纷纷上表评点朝堂人事。据说这类奏表中,有切中肯綮的,也有溜须拍马的,有借机抱怨的,也有相互攻讦的……朝堂上下,京师内外,七嘴八舌闹了个不亦乐乎。……嘿嘿,据我看,此事目下也到了该消歇消歇、该收收口子的时候了。”

  “哦……”徐台符恍然道,“官家是要通过咱们的文章,来平定朝堂内外臣工们的心思,去消歇那些不该有的念头,去滤除那些乱七八糟的杂音……”

  “对,官家不过是要大家将心都收回来,踏踏实实的,将目光转回到大事上。”

  “大事?朝堂之上,哪件不是大事?”

  王朴顿了一顿,看向晨光熹微的远方,“据我看,官家眼下所关注的最大的大事,就在这‘平边’二字上。”

  滋德殿。偏殿。日间。

  书案上公文堆积,要是依着君贵往常的速度,此时他应该已经将奏表处理了一多半了。可是今日有些不同。他没有看那些奏表,他的目光,始终在手中的几卷手书上来回逗留。

  平边策。平边策。平边策。

  古之圣王,欲使四境平靖、海内宾服,最正确、最合乎王道的途径,便是修治自己的文德,以德行感化四夷,令他们主动前来朝贡拜服……

  这样的陈词滥调,在二十份答卷中居多,君贵匆匆扫一眼便将它们丢在了一旁。目下他手里剩下的,是礼部侍郎窦仪、御史中丞杨昭俭、翰林学士陶榖和比部侍郎王朴的文章。这几个人关于平边之策的核心只有一个字:战。

  战。这与君贵自己的志向和方略不谋而合。

  好,战。

  那么,怎么战?需要攻取的边国那么多,先打哪个,然后打哪个,接着打哪个,最后打哪个?换言之,一统江山的路线构想是怎样的?

  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的路线图。

  最后,剩在君贵手里被反复阅读的,是王朴的文章。

  王朴花了很大的篇幅论述了一件事:应当首先攻取江南,以及如何攻取江南。

  江南。

  在君贵自己的优先级链条上,那同样是排序第一的目标。

  沉吟良久,他看向侍立殿侧的刘奉武:“宣王朴进宫。”

  滋德殿。偏殿。晌后。

  匆匆由刑部衙署赶来的王朴获得了官家的赐座,君贵甚至命侍从奉上了新茶与果子点心,准备与他长谈久叙。自打君贵入主皇宫以来,他们君臣还没有这样单独促膝相对的机会,两人上一次相谈甚欢,得追溯到晋王初尹开封府的时候了。

  然而,新茶与果子点心却几乎没有用上,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站起身来,围到了御案前。御案上,满铺着从前殿取来的符氏新绘羊皮大地图。他们谈话的全过程,一直伴随着对这张大地图的不时指点。

  “……你文中说,要先易后难,而以攻取江南为易?”“是。纵观周边各区,西蜀道路险峻,岭南远隔崇山,幽州契丹铁骑凶猛,都是些难啃的骨头,实在不宜贸然进攻。而江南富庶,人情软糯,现主李伯玉耽于游冶,整天风花雪月,不思进取。这样的国家,简直就是放在咱们嘴边的大肥肉,以国朝目前实力,取之不难,且有大利。……”

  “江南是块大肥肉不假,可是,这块肥肉太大了,倘若取之不当,小心噎着咱们自己。你以为应该如何攻取?”“江南与国朝紧密接壤,边境线东至大HN至大江,绵延长达两千里。在如此漫长的接壤线上,难道他们的防卫能够做到滴水不漏么?以臣愚见,咱们就从其防卫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像挠痒痒一般,先以少量轻兵进行挠击。……”

  “如何知道他们的薄弱之处在哪里?”“除了探马谍报,还可以不断实地试探。他们是重兵固守,行动受到的牵掣大;咱们是轻兵游击,进退灵活,攻错了也不怕。……”

  “如何进行挠击?”“择定薄弱处后,攻其不备。一处受到攻击,他们必定会从别处调集援兵来固守。咱们逗引得他们大军出来,却不与他们认真作战,只留心观察其调兵的动向、多寡,以推断他们在某个区域的兵力布置。如此多挠些地方,整个江南边境线上兵力的虚实强弱,便将尽在我军的掌握之中……”

  “挠击之后,又待如何?”“既然探知了敌方满盘虚实,我军便当集中兵力,攻虚击弱。吴人担心我军攻入其地,必定会大举来应。我军攻击多少次,他们必定会大举应战多少次。连番大举应付下来,他们必将民困而国竭。……”

  “倘若他们识破我军计谋,不再大举应战呢?”“他们不大举应战,咱们就趁机攻进去,仍旧是我方得利。彼竭而我利,则江北诸州,尽为国朝所有。……”

  “江南诸州如何攻取?”“既得江北,用他们的人来供养咱们的兵,军力整备,粮草充足,江南也顺乎可下。所谓四两拨千斤,用力少而收功大……”

  “南唐既灭,又当如何?”“岭南在南唐以南,全靠南唐从中阻隔,才敢抗拒王命。南唐覆灭,岭南再无屏障,全境顺势可下。”

  “岭南之后,又当如何?”“岭南既下,咱们便以国朝军威相迫,飞书召岷、蜀臣服,效吴越钱氏榜样。”

  “倘飞书召蜀而蜀不至,又当如何?”“书召不至,则四面并进入蜀,挟南面大胜之势动摇其军民人心,孟氏可平。”

  “平蜀之后,又待如何?”“平蜀之后,则国朝南面、西南面再无牵掣,此时向北面用兵,幽燕故地可望风而下。”

  “你将河东放到了最后?”“是。河东与大周是血仇,刘氏是必死之寇,不可能也没必要以恩信诱之,而必须以强兵攻克。然而,经过陛下去春晋阳之役,河东元气已丧,国力已失,他之所以不死,不过仗着契丹扶持,苟延残喘罢了。既然他再难构成国朝边患,陛下不妨将其放到一旁,待最后全局功成,顺手削平就可以了。……”

  君贵从羊皮大地图上抬眼看着王朴,目光冷静:“文伯,在你看来,这一整套计划,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王朴揖道:“经过陛下在军政两方面一连串的革新,如今国朝兵力精练,器用具备,臣民知法,诸将用命。臣以为,”他决然道,“一年之后,便可启动平边大计!”

  “一年之后就可以?!”

  “是。臣以为,一年的筹划期足矣!今岁夏秋之时,就可以沿着国朝与南唐的边境线储备军资了。”

  “好!”君贵大喜,拍案道,“朕遍观诸臣平边之策,没有一人像你这样深明事机,分辨得出轻重缓急;观诸臣之性,没有一人像你这样神劲气峻,刚决有断。……文伯,你今日之所言,正惬朕意!”

  -

  -

  -

  -

  -

  -

  -------------------------------------------------------

  碎碎念:*^-^*求推荐,求票,求评论,求打赏,求收藏,求转发,求粉,各种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