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帝国的良心 第四十一章 告别

《帝国的良心》第四十一章 告别

作者:晋桐 字数:2098 书籍:帝国的良心

  这章昨晚写了很久一直不满意,就没发。早上改来改去改得头疼,就这样吧。

  邱枫与朋友们依依惜别,带着一包胶卷离开了荒原。

  又过些日子,探矿队也走了,带着一份确切的报告。

  满盖冷清下来,营地有种萧索的味道。

  流放者恢复了之前的工作安排,伐木、修葺营地、读书、开会、上课、写作……

  日复一日的规程仿佛从未有过任何变化,但每个人都知道,平静的日子已经不多。

  探矿队的汇报将带给徐国公一份惊喜。不用太久,兴辽集团的工程队就会开进荒野。

  他们将排干沼泽,修筑道路,运来成百上千的工人和轰鸣作响的机器,把沉寂千万年的荒原化作热闹喧嚣的矿区。

  煤矿将被无尽的车队源源不绝地送往北庭各地,为兴辽集团旗下的火电厂和各类蒸汽动力工厂提供燃料。再不会有一个人记得稽垦局“满盖粮仓”的规划。

  这个独属于流放者的世外田园,即将被帝国蓬勃的工业体系碾成碎片,重新熔烧、锻造成庞大机器上的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

  上古的先贤在乡村、寺庙与竹林里孤独思考,用个人的睿智指示君王与百姓的心灵归宿;如今的思想者却必须融入繁华的城市、永不停歇的工厂、人潮汹涌的街道,因为真理只在那里,未来——只在那里!

  在大齐,每个人都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无人可以例外。如果不想被狂飙突进的国家落下,就必须努力奔跑,拼命跟上。即便是革命者,也得先在这个体系里争得一席之地,然后才有发言的机会。

  就这样决定了吧!

  耐心地等待,恰如潜伏爪牙的猛虎,等待满盖大开发,等待涌入荒原的无产阶级,然后像龙入大海一般,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找到隐藏的火花,发现澎湃的海潮!

  就像吴锐在一次组织建设研讨会上所说:不是我们要革命,而是人民渴望革命!这种渴望饱含着巨大的力量。任何发现这股力量的人,都有责任引导它去往最该去的地方——冲垮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理想乡!

  晋桐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很少加入这种讨论,这一回偏偏做了很长的发言。

  他说:“一年多来,我参加的会议虽然不多,但私底下还是有很多思考。思来想去,觉得两件事最重要。一是基层组织建设,二是文化宣传。所以今天,我别的不说,就说这两件事吧。”

  他说,随着帝国工业发展,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增长极快。但一个又一个工会组织的建成,并没有将工人带领到争取政治权利的道路上,仅仅满足于帮助工人讨要工资,争取一点微不足道的福利。

  为什么呢?第一,工人阶级力量强大的地方,资产阶级的力量更强大,并作为统治者牢牢掌握着暴力机构;第二,大部分工会组织被进步党控制,而进步党是财阀走狗,坚决走改良路线。

  怎么办呢?

  硬抗是不行的,只能迂回。

  于是,晋桐谈到了城乡差距。

  随着人口增长,失地农民涌入城市,一部分被纳入工业体系,一部分向新拓疆土移民,为大型农业公司吸收,中原旧地看起来还算稳定。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齐的粮食几十年来保持低价,农业税费已成为自耕农和中小地主的沉重负担,乡村经济并不乐观。有些危言耸听的报纸甚至用“衰败的乡村”来描绘帝国广阔的田野。

  而帝国对于农村的治理又很粗疏,亭长的工作无非治安与收税,除此之外,听凭自治。

  当年的“大逆案”横扫“乡贤”阶层,如今“新乡贤”又崭露头角。各种有活力的社会团体、封建会道门、新型宗教混杂其间,只要老实纳税、不公开对抗国法,也没人找麻烦。

  如此一来,思路就很清楚了。

  把工作重点对准农村,大力发展公社和公社联盟(类以色列的基布兹,非人民公社,前文已述),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和平演变也好,暴力革命也好,都有了基础。

  至于城市工作,当然不能放弃,但最好以宣传、渗透为主。

  多看报纸就会发现,工会往往沦为劳资冲突中和稀泥的角色,而一旦组织起大规模的罢工游行,又会遭致舆论口诛笔伐,有说“不识大体”的,有说“影响交通”的,有说“妨碍经济”的……

  总之,有什么不能好好说,非要闹将起来?普通工人看多了这种宣传,只怕要自认理亏了。

  主流舆论被资本家把持,无产阶级缺乏发声渠道。

  地下刊物,非法出版不可能成为常规工作形式。所以,只能借着“现实主义”的壳子,坚定发展“无产阶级文艺”。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晋桐借鉴《延安文艺ZUO谈会讲话》的精神,大谈“阶级性”和“超阶级性”。

  他认为有些文艺作品的确具有超阶级性,但大部分具备鲜明的阶级性。这是一个单纯的屁股坐在哪一边的问题。

  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才是革命者最需要的文艺,是应该着力培养的。

  当然他自己很多时候屁股是完全坐歪了的,比如那本没写完的《至黑之夜》……

  晋桐的发言时间很长,足足两小时。

  一开始,大家还不以为意,但随着他讲得越来越直白,众人也越发郑重。

  虽然会议设有书记员,但每个人都掏出小本本,做起了笔记。

  晋桐的思想没有多么深邃,核心的观点就两条——农村包围城市和无产阶级文艺。

  但由于大量借鉴某位伟人的论述,再将结合本世界历史现实的思考加入其中,他虽不敢打包票说的一定对,至少借鉴伟人那部分是不会错的。

  两小时滔滔不绝的建议,无论吴锐等人如何看待,晋桐都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当时,阿什库已经送来“保外就医”办妥的消息,只要等到有人送来文件,晋桐就能回归社会了。

  尽管有太多的犹豫和不舍,他还是做出了理智的决定。

  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华解的会议,也是华解组织的最后一次会议。

  会议上,华夏解放阵线正式宣告终结,华夏公社党迎来了新生。

  散会后,吴锐握住晋桐的双手,欲言又止。对方于离开前做出这番发言,心意已非常明白。

  最终,他只说了一句“保重”。

  两天后,晋桐带着妹妹离开了满盖。

  正如小偷袁文定的诛心之言:他向往革命的热情与浪漫,却不希望承受革命的艰苦与困难。

  所以也只能这样了吧——“把我的所知,毫无保留的传递给你们,祝愿你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晋桐只求一个心安理得,从未想过最后一次演讲会给革命者带来什么影响。

  他更不会想到,这份被记录为《J先生讲稿》的文件会成为革命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成为他人生经历上最深刻却也最不为人知的烙印。

  (第一卷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