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帝国的良心 第三十七章 项益民

《帝国的良心》第三十七章 项益民

作者:晋桐 字数:2399 书籍:帝国的良心

  项益民收到邱枫的包裹是三日前。

  他与邱枫是相知数年的好友,常常互邮些本地特产和各种有趣的小玩意儿,所以收到包裹之初并未在意,加之工作正忙,两天都没开拆。

  总算清闲一点的时候,他才开了纸箱,发现老友不仅寄来点心,还送了一本《大荒笔记》和三封书信。

  一封是邱枫的情况说明,另一封是吴锐的致意,还有一封是作者晋桐的投稿信。

  吴锐是什么人,项益民相当清楚。

  几年前刚刚大学毕业,他便在《帝京日报》找到一份好工作,当上了记者。

  那时华解不显山不露水,行动温和,经常搞些和平抗议,街头宣讲。由于他们提出的议题大多很有噱头,极具新闻价值,项益民被报社指派专一对口负责,多次采访这个小型组织。

  在一年多的接触中,他渐渐了解到华解奉行的思想,逐步对大同党、社群主义、铁血同盟会、进步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自觉的认同起对方的理念。

  日子一长,他与华解这群年轻人就成了朋友,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

  后来,他的大学学长余芥子拿到上海轮船公司老板钱家福的一笔投资,创立了《品报》,邀他南下共谋一番事业。他思虑再三,答应了学长邀请,离开帝京,来到松江。

  这一走,未必不是幸事。因为仅仅一年后,三大案就爆发了。华解诸人锒铛入狱,项益民躲过一劫。

  政治风云的变幻,未能改变他们的情谊。吴锐一封信至请求帮忙,项益民根本不需要考虑,自然非帮不可。

  至于晋桐此人,底细他也清楚。

  项益民相当关注三大案的审判,且与邱枫一直有书信往来,华解的成员名单,他了如指掌。当他看到判决书里多出一个“窝藏罪”的流放罪犯,立刻明白,此人是被牵连的无辜者。

  那么,帮助晋桐发表文章,未必不是一种补偿。抱着这样的心理,项益民翻开了《大荒笔记》。

  开始的几篇,确实让他有些失望,题记还算有意思,正文就写得干巴巴的。

  好在文字通顺,主人公又是一帮流放者,切入角度十分新奇,让读者对他们的命运牵肠挂肚,还是能够吸引人读下去的。

  看到第五篇《狩猎》,感觉大不相同。这一章写荒野上的狩猎,趣味横生,文笔也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最后一句拔高立意,看得项益民心中五味陈杂。

  文中写道:“这片土地虽然荒凉,我们宁愿歌唱!”

  面对整个社会的排斥、帝国政府的无情镇压,他们与其呻吟,宁愿歌唱!

  换一个几十年来用滥的词就是:青春无悔!

  他们,真的无悔吗?

  “也许是我太过浅薄,不能理解他们信仰的坚定。可不无悔又能怎样?不无悔,荒凉的青春向何处安放?无怨无悔或许是他们维护自尊的一面盾牌吧?”项益民轻轻翻看这一页,继续看下去。

  《暴风雪》、《马与狗》两篇格调更加愉快,读起来也很轻松,直到他读了第八篇《牺牲》,许晶晶之死,眼眶忽然湿润了。

  原来,那些帐篷里煮肉、逗狗玩闹、连诗对句、教小姑娘数学课、缝棉裤把裤子补成圆筒之类的趣事,不过是苦中作乐,真相是他们距离死亡很近,一不小心就会失去生命。

  晋桐说,“她的青春永远不朽”,你们当真如此以为么?

  项益民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再往后翻,越读心情越好了起来。

  若说前几章表达的情感有些不自觉的刻意,再往后,无论是作者的文字还是书中一干角色,给都给人“风轻云淡”的感觉。

  无论是《渔获》的激动,还是《麦收》的兴奋,文字间都展现着一种恬淡的中和之美。哪怕是《夏虫》带来低落与沮丧,《狼祸》造成李剑通之死,作者悲中含愤,仍是哀而不伤。

  流放者从未被一时的快乐蒙蔽,也绝不会沦落到在痛苦中挣扎。

  他们是华解,是坚定的革命者,是硬骨头,是一群打不垮的人!

  正因为书中有这样一股子“精气神”,《大荒笔记》才吸引着项益民不惜熬夜反复读了三遍,并在次日亟不可待地推荐给主编!

  余芥子看完晋桐的投稿信,没有多说什么,要回了那本《大荒笔记》,打发项益民出去干活,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直读到中午。

  午饭时间,他拉着项益民到四马路“杏花楼”吃广东茶点。

  两人选了个二楼靠街的窗边座位,闷头一阵吃喝,余芥子忽然说道:“晋桐不介意我们删改,那就改吧。交给你成么?”

  “没问题!”

  “流放者这个大的身份前提可以保留,但是,任何可能让人联想到华解的线索都要删掉!”

  “明白!”

  “还有一个问题……”

  “大佬请讲!”

  “书里面很多次提到自制弓箭,明明就是枪!非说什么弓箭,写得跟武打小说一样,简直掩耳盗铃!这个必须改,都改回枪!”

  “……不妥吧?流放者持有枪支是违法行为!”

  “所以这是我们的编辑为了艺术完整性所作的修改,跟作者无关!”

  “大佬就是大佬,有担当!那——连载就放到下一期?”

  “不。再等等!”

  “等?到什么时候?”

  “晋桐信里不是说了么,他还有本诗集交给东方瑟的印书馆了,咱们就等到他诗集出版之后……”

  “借东风!芥子兄好计谋!”

  “心不诚就不要拍马,表情别扭死了!”

  两人吃好午饭会了钞,回到报馆。

  余芥子正要到办公室旁边的休息室里午睡一会儿,忽然一拍脑门,把项益民叫到自己办公室里。

  “差点忘了!天一影像公司的那个广告策划得怎么样了?”

  “你说他们要捧的那个欧阳倩?”、

  “对、对,那个欧阳倩,她马上要出第一部电影,好像叫《冰清玉洁》什么的,是个爱情片。”

  “哦,那个啊,我已经搞定了,文稿交给小张写,策划你要不要听听?”

  “当然得听!上回你给‘三星白兰地’搞的那个有奖征集下联,闹得满城风雨,不少人都扬言上法院告我们了!”

  “但是效果也好啊!那次之后,三星白兰地就成咱们常规广告客户了!”

  “那也得考虑公众影响!你搞个上联出来说五月黄梅天,重金求下联,结果闹到最后是条广告,这叫欺骗老百姓感情!”

  “大佬你这么说,我这回还得欺骗老百姓感情……”

  “你又出什么么蛾子?”

  “你听了可别发火。”

  “你先说。”

  “你知道下周柏林爱乐乐团来丹桂大戏台演出的事吧?”

  “知道啊!”

  “我的策划就是,先弄个整版广告,说一位女士在丹桂大戏台丢失了一枚贵重钻戒。如今高价悬赏,出一万元吧,答谢送还戒指之人。”

  “然后呢?”

  “等乐团演出之后,咱们不是照例要登乐评么,就在那期,刊出启示,还是整版,说乐团某指挥拾金不昧,送还戒指,谢礼分文不取。然后公开这位女士的姓名就是……”

  “欧阳倩!”

  “大佬你一猜就中啊!”

  “你这法子也太,太……”

  “不要脸?非也,非也,如今中德友好是大势,我们是为国家政策鼓吹!

  而且我们还有后续报道——德国指挥家对欧阳小姐一见倾心,苦追不止,可惜始终未能掳获芳心,只得黯然归国,如此更大涨国人志气,欧阳小姐一举成名不在话下!”

  “想法是很好,就是不知人家乐团指挥是否乐意配合?”

  “不一定是指挥,也可以是小提琴手啊,钢琴家啊,一个乐团那么多人,总能找到乐意的。”

  “也罢,就照你的策划办吧。”

  “芥子兄放心,我们虽然小小地欺骗了读者的感情,至少没有欺骗他们的钱财和肉体。”

  “你还想欺骗肉体!”

  “小弟岂敢?不过你看看如今松江府大大小小的报纸,哪一家不登医药广告?

  最常见的就是印度神油、万灵药水,我隔壁一个邻居买了一瓶,说是搽了可以不长胡子。结果用了以后皮肤腐烂,等到医好、痂退就成了一块油光闪亮的疤痕,胡子倒真不会长了。

  这种欺骗读者的行为再寻常不过!也就是咱们品报守住了底线,坚决不做医疗广告。这都是芥子兄的功德啊!”

  “少来!”余芥子哈哈大笑,回去午休睡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