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铁血魏晋南北朝 番外篇29 生死时速2(中)

《铁血魏晋南北朝》番外篇29 生死时速2(中)

作者:胡马啸西风 字数:2390 书籍:铁血魏晋南北朝

  上一章我们说到萧宝卷在日渐增长的“猜忌心”和“杀戮欲”的促使下,以及在老爸萧鸾临终遗言“做事不可在人后”的激励下,把老爸给自己留下的六个辅政大臣杀了个精光。仔细分析这六个辅政大臣的死因,萧遥光直接谋反被杀自不用说,江祏兄弟和萧坦之醉心权利引起萧宝卷猜忌也情有可原,但是刘暄和徐孝嗣(还有其副手沈文季)根据史书记载并没有强烈的要“废黜萧宝卷”的意思,在萧宝卷荒唐胡闹(之后大肆杀戮)之时,他们要么给皇帝告密,要么采取“绥靖政策”,企图“急流勇退”,从而避祸。但最终刘暄、徐孝嗣等人还是被屠杀殆尽了。刘暄、徐孝嗣难道不能预知自己的结局吗?萧宝卷难道看不出刘暄、徐孝嗣的“自保”之心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

  首先,从刘暄、徐孝嗣、沈文季这些采取绥靖政策妄图自保的大臣角度分析。他们肯定不是无脑的蠢猪,明明知道斧钺就在头顶,就是不敢采取决绝的行动。而是这些大臣都是政坛的“老油条”,又熟读历史,对于他们目前“文臣的身份”以及“自己现阶段的威望”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轻易发动政变,废黜萧宝卷,先不说是否能够成功,即便他们最终成功,紧接着他们该做什么呢?无非是两种选择,要么拥立一个新的皇帝,要么自己称帝。

  如果选择拥立新帝,那其实是拥立一个萧宝卷2.0版,新皇帝也是皇帝,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当然也不愿意受“权臣”的挟持,最终很有可能演化为“宋文帝刘义隆诛杀四辅臣的结局”(参见“老三的烦心事”),刘暄、徐孝嗣等人难逃一死;如果他们自己称帝,由于他们都是文臣,在军中完全没有威望,如果莽撞称帝,就肯定会被那些封疆大吏利用,一旦有野心家起兵勤王(刘宋帝国缔造者刘裕当年就是这样干掉称帝的桓玄,通过“保皇的马甲”而最终夺权的。参考“刘裕的崛起”),刘暄、徐孝嗣等人的结局还是个“死”字。

  所以,对于刘暄、徐孝嗣这些权臣来讲,废黜萧宝卷倒不是一件难事,整个事件最难的部分却是:行废立之事后,又该怎么办,结局又会是什么呢?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刘暄和徐孝嗣当然不愿意最终身首异处,左右权衡,他们当然感觉以他们目前的威望和地位,“保皇”以及“绥靖”其实是风险最小的选择。但这个选择就把主动权完全交于了皇帝,结果如何就完全看皇帝权衡后的看法了。而通常来讲,如果皇帝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统御能力的话(俗话说就是“识人、用人的能力”),他就能轻松看透这些“绥靖大臣”们的心态,“杯酒释兵权”也罢,“给权臣队伍里掺沙子”平衡权利也罢,皇帝有无数种方式可以用来巩固皇权。而刘暄和徐孝嗣等人显然高估了皇帝萧宝卷的统御能力。接下来我们就站在萧宝卷的角度来分析分析这“杀戮悲剧”的原因。

  根据史书记载,萧宝卷登基之后近一年的时间,尽管受到江祏等人的处处压制,尽管自己的贴身随从不断对那些“权臣”愤恨抱怨,但16岁的萧宝卷除了自己荒唐玩乐之余,并未对“六贵”采取任何报复手段。一年后,萧宝卷真正开始亮出“屠刀”,诛杀江祏兄弟以及萧遥光的事件也是被动之举,他们都是密谋反叛被刘暄告密而最终被萧宝卷反击所杀害。随后,当萧宝卷已经渐渐习惯于“杀戮”的执行时,再受到左右贴身的鼓动后,才开始主动出击,诛杀了萧坦之、徐孝嗣和刘暄。通过这一时段萧宝卷的“进化”,我们其实可以看出,萧宝卷并不是一个天生杀人狂,他一开始对杀戮还很“陌生”,随着杀戮的进行,萧宝卷已经渐渐麻木于“杀戮”这个游戏,尽管如此,最后主动出击杀死徐孝嗣等人也是在左右亲信的大力鼓动下才下此狠手。通过史书,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萧宝卷只是一个没有什么主意,贪玩任性的大男孩,和我们现在的高中生也没什么区别,只可惜他投胎在一个“帝王”这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上,“没有主意”“贪玩任性”的标签就直接给徐孝嗣这些本能依靠“韬光养晦”得以保命的大臣们判了死刑。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千算万算,徐孝嗣他们只是对于“权力”进行了放手,但他们还有一个先天缺陷,那就是“财产”。相比较“权力”而言,皇帝当然不会再觊觎这些大臣的“财产”,这也是徐孝嗣等人的如意算盘:我们放弃权力,难道还不能回家做个富家翁吗?

  想像很美好,事实却往往会很残酷。徐孝嗣等人没有想到的是,皇帝不会觊觎他们的财产,但是有人会觊觎。这些人不是别人,就是我们上文书说的萧宝卷身边的那些“弄臣”以及“带刀侍卫”。为了大发一笔横财,那些“弄臣”和“带刀侍卫”必然会用“谋反”的说辞去触动萧宝卷的神经,最终通过抄家而大捞一笔。

  史书记载,当萧宝卷诛杀萧坦之之时,萧坦之一个堂兄萧翼宗受到株连,被抄家,可是“带刀侍卫”黄文济只在萧翼宗家查抄到当票数张和当东西的钱数百文,回头报告萧宝卷,萧宝卷最终赦免了萧翼宗。

  像萧翼宗这种清官毕竟是少数,萧宝卷的亲信们自然在这个“杀戮时刻”大发横财(具体手法可参考金庸的《鹿鼎记》中韦小宝的手段),而萧宝卷也必然从中“斩获”不少,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萧宝卷原本没有“因财杀人”的动机也被激发了。于是,我们的皇帝萧宝卷在经历了:1、不敢杀;2、被迫杀;3、为权而杀;这三个阶段之后,最终进化到第4个阶段--为财而杀!而最后这个阶段是疯狂的,萧宝卷必然会扩大打击面,而在那个时候,基本上帝国所有的官员估计都揣着银子在瑟瑟发抖。

  史书记载,原雍州刺史曹虎此时就不幸进入了萧宝卷的视线。曹虎我们在以前的篇章多次提到过他,长期驻守在帝国雍州地区,和北魏帝国作战,虽然没有显著的功勋,但也没有大的过失。史载曹虎擅长招降纳叛,引诱收容,每天来自蛮荒的客人常有数百,可以想象,有这种招待客人能力的曹虎,在边疆作战时一定大捞了不少好处。史书又说,等到曹虎年老之时,又十分吝啬,当他在雍州刺史卸任回中央任职之时,光现钱就超过五千万,而其固定资产也和这现钱价值相当。有这么强大的财力,曹虎在现如今如此混乱动荡的帝都又如何能够“平稳落地”?史载萧宝卷看中了曹虎的财产,直接斩杀了曹虎。

  我不由得想到了西晋末年的大富豪石崇,当他被西晋政治风暴波及,被拉到东市问斩之时,石崇叹息道:“这些奴才是贪图我的家产啊!”押送他的人说道:“知道是家财害了你,为何不早点把它散掉?”石崇沉默了……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如今的社会,“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殊不知当一个人实际得到的“利”已经超出他的自我修炼所能承受的极限之时,大祸即将来临。

  可是凡人又如何能参透“自我修炼”和“金钱利益”是如何匹配的呢?也许只有少数的智者才能参透其间的奥秘吧。此时此刻,一幅儿时的画面不由得映入我的脑海--老家旧宅的一个邻居老太太,在阳光灿烂的午后,坐在后院一面慵懒的晒着太阳,一面跟她的小孙子讲故事,而经常挂在她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钱有毒呢,我的娃……”

  随着萧宝卷杀戮的扩大化和突然性,南齐帝国朝廷内外人人自危,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我们下一章再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