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莲谋 第三十八章 俟君莲叶间(一)

《莲谋》第三十八章 俟君莲叶间(一)

作者:桃圻 字数:2343 书籍:莲谋

  俟君莲叶间(一)

  自杜如晦走后,穆清足晃神了三五日,一时失了主意,竟不知该做些什么好,每日不过在廊下临水看书,幸而节气尚好,暖风熏得人生了醉意,不致教人心寒意冷。她每日廊下翻看书册,阿柳就陪在一边做些针黹,见她疲惫掩卷时便适时地与她说说话,闲谈一阵,好解了她的思伤。

  未想穆清却笑说:“实不必如此,他只外出料理些事罢了,我竟不得活了么?往后分离之日许会更多,惯了便好。”

  阿柳尤不服气,“那这几日蔫蔫的所为何?”

  “初时仍不太惯,然后便只觉无所事事。”穆清在靠榻上伸直了腿,仰靠着百无聊赖地望向屋檐间飞进飞出忙碌筑巢的一双燕子,凝神若有所思了片刻,“刘管事传来的消息说再有个三日便到,三日便到……”

  三日后刘敖果然到了。他的到来令穆清再无闲暇坐于塘前发呆楞神,只容他歇息了一日,第二日便拉着他在杜如晦平日议事的厅堂内,催促着他细讲江南的情形。岂料刘敖捧出厚厚的帐册要她过目,“阿郎的吩咐,日后一切的商事皆由娘子定夺,他便不再过问了。”穆清面上平淡,心中却是一阵针扎似的刺痛,原来他仍是抱着事败就将她推回江都的决心,不许她共赴难。

  穆清默然,虽看不到她脸上有何变化,但刘敖清楚她缘何沉默,不觉在心中又叹了一回杜如晦良苦至深。隔了良久,她才幽然出了一口气,“那便,一切如常,还是要劳烦刘管事费心打理。七娘年纪小,并不经事,有甚处理不当之处,终须刘管事多教着些。”刘敖谦恭地点点头,说了几句定当尽心竭力的话。

  连着十多日刘敖只教她如何查验帐册,穆清灵慧勤奋,经他指点,很快便通透了。足梳理了大半月,将一应生意俱交付清了。刘敖感慨,“顾家的娘子果都是精明强干的。”穆清不知他何出此话,刘敖惊道:“娘子当真不知么?贵府的二娘,远嫁金城关的那位,只一年光景,便把持了薛家的商事,竟是打理得有条不紊。”

  穆清再听到顾二娘的消息,恍如隔世,小女儿时的各种恩怨,如今看来只值她淡淡一笑而已。“她过的可好?”她想起往日担忧薛家大郎暴戾成性,杜如晦却说二娘定能好好地活下去,现在看来他竟料想得不错。

  刘敖沉吟了一下,小心地挑拣着措辞说:“栖月坊的消息,薛举父子在西北私自蓄养兵马,耗费巨大。薛大郎是个莽夫,薛家的商事如今就都由二娘料理着,人皆说她是西北商道上的一霸,但凡经由金城关的商客,依照所带货物总价的三成抽头,若所带的是布帛盐粒,便要提到五成,以此来供养兵马的开销。”

  “这是何道理?这与拦路抢劫有何不同?”穆清愤慨道:“昔年在家时她素来跋扈专横,不承想她现下变本加厉,作下的已然是祸国殃民的勾当。怎的无人反抗?”

  “金城关是出关售贩的重镇,自多大商户。起初尚有人不服,可谁知,逞着薛家的兵马,据理力争的被她当众断舌刈鼻,抗不交纳的被她倒吊着以醋灌鼻,取人性命只当顽笑,如此还是谁人敢抗争。”刘敖顿了顿,看了一眼穆清的脸色又道:“现下人尽道余杭顾家的娘子利害,顾老先生清风朗月一般的人品,教出了多少**名士,向来受人敬重,怎不建好自家门风……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单凭了一人所为便妄议,娘子不必介怀。”

  穆清无奈地轻轻叹息,“暴虐至此,也无怪乎世人非议。”她自想着庾立亦在金城郡为长史,对顾二娘的手段定是知晓的,怎说也是沾亲带故的,论着旧情,也该多规劝着些,免得罪孽深重不可自救。想到庾立,又蓦地想起,自安居东都以来,病了一场,伤了一场,连日忙于一应杂事,竟未得空惦念及他,心下少不得一番五味杂陈。再转念,或许他过得很好,以他的才貌,找一个情坚不移的女子携手共渡并非难事。这样想她才渐觉释怀。

  转眼已入五月,端阳节在即。刘敖心挂着江都生意繁琐,既已交过了账,盘过去岁的盈收,便赶在五月前动身回去了。这一日贺遂管事突禀说有使自东莱郡来,不便引至家中叙话,须得觅一可靠处面见。一听闻东莱两字,穆清只觉头晕目眩,腿脚发软,险些没有站住,若非阿柳及时扶住,她只怕会立时跌坐在地。勉强稳住心神,暗骂了自己没出息,浪头未到已矮三分,忙振作起精神,先遣了杜齐往康三郎的酒肆知会他预备下,又请贺遂管事速去差遣车夫,随后转身回屋换了身水色小团花衣裙,利落不显眼且得体,无心过多妆扮,只抿了抿鬓边的散发,唤过阿柳便出门了。

  除却上元节那日,康三郎的酒肆穆清还是头一次造访,正逢正午大市,楼下人来人往不曾停歇,有乐坊的人来采买晚间要用的酒品的,有高门大户人家的管事前来置办家中所需的,亦有呼朋唤友饮酒作乐的,杂役胡女来往穿梭其中。穆清戴着帷帽,低头悄无声息地往楼上走去,康三郎引着她到了一间隔间,形似江都栖月居中杜如晦时常携她去的那间,地方略大,隔间内仍有四面鲛绡围屏,她心内甚是满意,康三郎果然守信,花了心思替她置备了这一处。

  隔间内访客尚未到,她闭眼端坐在案前,努力压制胸中涌动的紧张忐忑。不多时,门上有人轻叩了几声,旋即隔门被小心地移开,穆清站起身,眼前一张陌生却又隐隐透着熟悉的脸,目光轻佻中藏着锐利,肆意地注视着她。

  来人是名看起来二十有余的年轻男子,未曾见过,面目却依稀认得。穆清一心惦着身处东莱郡的杜如晦,被他这般无礼地直视着不由烦躁起来,便迎着他的目光,带了薄怒直望过去。那男子方才觉悟了一般,也不别开目光去,笑嘻嘻地作了一揖,称道:“在下贺遂兆,见过夫人。”

  穆清顿时恍然,难怪如此眼熟,原是贺遂管事之子,她低头颔首算是答过礼,请他入座。“在下自东莱郡回,特来替杜兄传个平安,还请顾夫人放宽心,他在那地一切尽好,事事顺遂。”听了这话,穆清从胸中深深出了一口气,整个人瘫坐在锦靠里。

  “杜兄刚见了那自称知世郎的王薄,将歌谣送与他,便值皇帝征发民夫运粮往卢河、怀远二镇,运粮的民夫饿死过半,夜半忽闻得夫人所作之歌,心怀悲凉愤慨,抢了粮便四散了。待余粮抵仓时,仅剩了三四成,那郡的长史不敢担责,竟在粮中掺拌了砂石枯草,米价原就腾贵,那长史要价四百钱一石,强要百姓买了去,他好换钱再去购粮交差,这便绝了百姓的活路了。适时有人传唱歌谣,那些平日里尚能安分守己的百姓激奋而起,竟击杀了长史,但凡拿得动锄头的一路厮杀,皆奔了叛军去。跑不动的一些老弱妇孺不幸遭了连坐扑杀。眼下辽东到处能见尸骨相叠的景象,天一热便恶臭飘扬。”贺遂兆细述着东莱郡的情形,穆清听得心悸,短短几句的歌谣,原只为撩拨人心,从未想过如此迅速地成了直戳人心窝的利器,她仿若能见莽夫怒吼厮拼,血水四溅的景象,而她与杜如晦所作的歌,就如同一块砸入血湖的大石,湛起层层血腥。不禁令她浑身一凛,腾起一股寒意,冷着一张脸再不敢往下细想。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