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莲谋 第一百七十四章 金城离殇(九)

《莲谋》第一百七十四章 金城离殇(九)

作者:桃圻 字数:2705 书籍:莲谋

  直至翌日午后,刘文静方才带着残余的百余骑,摸索到了开远门外五里处的驻营。刘文静自感羞愧,原抱定了主意,不见秦王,径直入长安去请罪抵命。

  只是他未料到,在李世民的一场雷霆震怒下,前来候等押解他的郎将们只得先行离营回城,此时刘文静尚未入营,杜如晦已在营外候等他一个多时辰。

  刘文静及其所率的百余名残兵,满身满脸凝干的深褐色血渍,眼中血线丝丝缠绕,几乎成了赤目。杜如晦动了动眉头,也说不出甚么安抚的话来,只默然领着他往大帐去见李世民。一面走着一面心中暗怨,刘公糊涂,这一番兵败,正是将把柄递送到了李建成的手中。太子正忙不迭地要剪除秦王的羽翼,恐怕这头一刀便要落在了刘公头上。

  这两日李世民的病情渐稳固下来,无需再着人日夜看护,只是面色依然难看,说话仍旧费力,到底是大病了一场,未免差了些底气,训斥刘文静的话也说得断断续续,饶是如此,仍是将年及半百的刘文静愧得泪流涕零。

  斥责了一阵,李世民便耗尽了气力一般,说话间上气不接下气。终是英华忍耐不住,上前求了两句情,倒也不是为刘文静开脱,究根到底她是顾惜李世民大病正愈着,好容易从昏睡中转醒,却接二连三地遭受重击,震怒心焦不断,再这般下去,非要折腾得呕血不可。

  既英华开了口,帐内其他几名郎将心知大约是可以求情的了,也跟着一同附和了几句,李世民深深喟叹,挥手遣退了帐中所有人,口气依旧僵硬,却缓下了气势对刘文静道:“身上的伤及早教赵苍瞧了,将养几日,不必到大帐中来。”

  “你又何必动这样大的气。”大帐中众人三三两两地散去,只余下英华同李世民二人,英华看着他枯槁的面色,撇了撇嘴,“并非扳不回这一局,待你大好了,自有薛举可受的,咱们……”

  “英华,过来。”他仿佛未听她在说些甚么,自顾自向她招手,也不在乎她是否真的会依着他的话过去。

  英华蓦地住了口,愣愣地立在原处不动。她瞧着他无神却希冀的眼神,心中忽有所动,她的直觉同她说,不要过去,该是持礼告退,转身走出身后的帐门,可是她的腿却不听使唤地向前一步步地迈进,总共五小步,走的犹如五百里一般艰辛。

  英华挪步走到他跟前,李世民指了指身侧,她迟疑了一息,终是坐了下来。两人默坐了一阵,竟都不知要说些甚么。

  烈阳已偏转至西边,整个大帐被一片金色笼罩着,静谧得不像是在军营中。也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一阵马嘶,瞬间撕破了这片沉寂。英华好似从睡梦中突然被人唤醒一般,猛然抬起头,支支吾吾道:“二郎若……若没甚么事,我便先……”

  “无事。只想如从前那般与你坐一回,你有事便先去罢。”李世民的声音低沉疲惫,听着甚至带了懊丧,着实把英华唬了一跳,自小见惯他的意气风发,却在此刻一不小心瞥见了他的垂丧,她倒像是偷窥见了不该见的一样,神情心绪皆极不自然。

  英华屈起膝盖,抱膝坐着,摆出一副要长久坐在此地的姿态,将一侧面颊贴在屈起的膝盖上,侧眼去看他,不觉显露出几分年幼时的天真烂漫来。

  她这不经意的模样,令李世民的眼中划过一丝恍惚,没头没脑地问道:“你可曾记得,咱们第一次见着,那时你多大年纪?”

  “整好十岁。”她莫名地答道。

  “一晃八年。”他抓起案上的一柄短匕把玩,闲闲道:“你从未同我讲过咱们相识前的事。”

  英华愈发疑惑,心中暗暗嘀咕,此刻他该气恼大郎关闭城门的事儿,理应说些泄泻怨怒的话才对,怎无端地想着这话来,歪头想了一遭,却觉得吴郡已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不过是兄弟姊妹小孩儿家之间,整日纠缠斗气的事儿,想来也无甚意趣,故不曾提起。”

  “吴郡顾氏亦是大族,兄弟姊妹可多?”

  “多,多得很。”这一问倒勾起了她脑中些许旧事,“家中女孩儿中,只我一人被准许了跟着武师练武,你也知我阿爹是个庶出子,阿母是祖父赏赐予我阿爹的侍妾,能同侯府中正经的小郎们一同习练,也算是祖父格外的恩典了。习练切磋之下,他们拳脚上不能胜过我去,便时常使些绊子,教我挨一顿训诫,或在祠堂中面壁一夜……”想着往昔那些,她支起脑袋,双手捂了口鼻嗤嗤笑起来。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你不怨么?”

  “怨,如何不怨。只是每每赌气不愿再去府中时,阿母便要说,若是耐不住这点委屈,便安安生生地在此作个低微之人,到了年纪随便配个寻常的人家,或是送去大门户中作个妾室,永世忍耐着委屈。”说到此英华的脸微微一红,幸而此时金红的斜阳将帐中的一切覆盖住,显不出她的脸红来,“谁人肯永世受那些委屈,我便同自己说,去罢,只要再熬一小会儿。”

  她说到兴头上,忽然又顿住,报赧笑道:“瞧我,同殿下说这些作甚么,皆是些儿时的痴话。”

  李世民放下手中把玩的短匕,又捏起沙盘中的一小撮沙石,神色较之方才,已然舒展了许多,却在她言及“殿下”二字时,略动了一下眉头。“说罢,我愿意听你那些痴话。”

  英华叹了口气,“后头也没甚么好说的了。阿姊从余杭归来,阿爹要将她送予杜淹作侍妾,她自是不肯,我阿母便求着她携了我一同逃出吴郡。那时阿姊年岁也不大,尚胆小怯懦,咱们一路战战兢兢奔逃至江都,投了姊夫,方才定下心。随后,便随着姊夫到了东都。”

  李世民定定地望了她片刻,一句“如今可愿嫁”的问话在心中转了几圈,又在喉舌间吞吐了三两回,终一横心,想要向她讨要个回答。

  “如今”两字将将出口,大帐门口传来赵苍的声音,“汤药已成,殿下莫要错过用药的时辰。”

  “既要吃药,我便先去了。”英华笑盈盈地屈了屈膝,明明身着了单戎袍,却执了屈膝礼,看着颇为古怪,李世民消去了被赵苍打断问话的不爽快,忍不住低头笑过,“去罢。”

  英华走到大帐门口,迎面正遇上端着汤药碗进来的赵苍,恰巧身后又跟来李世民追补上的一句话,“今后不许再以‘殿下’相称。”抬头便见赵苍疑惑又瞬时了然的神情,顿觉烦乱,头也不回地快步往帐外走去。

  李世民的疟疾初愈,足足将养了大半月,果真如赵苍所言,并无出现气力疏散,神疲力倦的情形,且他正当青壮,身底子强健,恢复得竟比赵苍预料得更爽利。

  这大半个月穆清却没那么好过。时入七月中,天气热辣得令人焦躁,穆清几乎每日要同杜如晦念叨一遍李建成拒开城门的恶行。

  杜如晦知她念子情切,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亲去各城门探过几次,无奈城门紧闭,每日进出城门不过寥寥几人,皆系大兴宫中需补给采办的内监,或是往来通信的兵卒而已,个个俱手持大兴宫的腰牌,盘查甚严。

  “大郎趁机兴风作浪,难不成李公不知么?分明便是纵容着长子要行那毁绝不义之事。”穆清忿恨地在帐中来回走动。

  杜如晦一紧眉心,“这话在这儿说便罢了,出去万说不得。妄议朝政,再加大不敬,如教那起子别有用心的听了去,立时便成了忤逆谋反,合族的脑袋全填上也不够砍了。”

  “可照着眼下这形势,究竟哪一日方能回城?”穆清一想到长安城宅内幼嫩白胖的小四郎,便宛如变了个人似的,焦躁难安。算来四郎已足三月,该是转着亮晶晶的眼珠子认阿母的时候了,她却被困在城外不足五里的地方,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

  “只能静待二郎复原,领兵重据高墌,破了薛举,大张旗鼓地回城。”杜如晦道。

  这话忽然提醒了穆清,前几日有个疑惑曾在心间转过,但连日来满心满脑的均是四郎的小模样,一时倒将这一茬给忘了,“按说,刘公遭了惨败,二郎也已弃高墌撤回长安……”

  “薛举该一鼓作气直取了长安才是。”杜如晦接口道,“可已过了二十余日,他竟无丝毫的动静,不免显着蹊跷。”

  穆清连连点头,“正是呢,不知这其中又有甚么古怪。”

  “也不必胡猜了,眼下二郎已康健如常,左右就是这两日,便要再进发高墌。”杜如晦按下她的肩膀,正按在她的肩膀与锁骨之间,触手只觉锁骨凹凸,一个多月来竟是消瘦了不少,他心底蹿起一股隐痛,“跟着我这些年,倒教你吃了这许多苦。”

  “好端端的又说这话。”穆清斜睨了他一眼,微嗔中含笑,“倘若未跟着你出来,现下活得如同布扎的偶人一般,活着还有甚趣儿。”R1152

  书迷楼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收藏书迷楼(.c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